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端午節作文(熱)

本文已影響 2.24W人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作文(熱)

端午節作文1

今天,昂立奇趣作文班的老師帶我們去了“老家印象”農莊舉行端午節活動。我們玩得非常開心。

到了農莊,老師首先給我們介紹了端午節的一些知識。接着,老師就給我們示範怎樣包糉子。聽完老師的講解,我們都迫不及待地來到一樓,開始我們期待已久的包糉子活動。

來到一樓大廳,大廳裏早已擺好了幾張大圓桌,每一組一張圓桌,桌上擺好了包糉子所需要的材料。老師說:“在相同的時間內,哪一組包的糉子多哪一組就是冠軍。”比賽開始啦,我按照老師講解時的`方法:先將兩片糉葉平行放在一起,中間一小部分重疊,然後把第三片糉葉倒過來放在兩片糉葉的中間,再轉兩圈,形成一個圓錐形筒。這個轉的動作我怎麼也學不會,都弄壞了好幾片糉葉。我越來越沒有耐心,臉漲得通紅,心裏想:“可惡!老師示範時明明很簡單,可爲什麼一到我手裏就這麼難?老天爺啊!你是故意整我吧!”最後沒辦法,我還是無奈地請求媽媽。媽媽手把手地耐心教我怎麼把糉葉轉成圓錐形筒。我終於學會了。於是,我趕忙進行下一步:往圓錐形筒裏裝食材,。我舀了大把糯米,又舀了些紅豆和綠豆。媽媽看見了,趕忙說:“你不要把食料放多了,這樣糉葉會被脹破的。”我趕忙倒出一些食料。然後,我用筷子把食料戳緊,最後把糉子封口,用繩子綁緊。第一個糉子就這樣大功告成了。當我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我才發現別的組已經包了好多個了。於是,我們組鼓足幹勁,最終取得了勝利,我們開心得不得了。

接下來,我們又在戶外進行了幾場遊戲:“南水北調”、拔河、蘿蔔蹲。最後我們進行了燒烤,我吃得滿嘴是油,吃着我自己燒烤的食物,我感覺味道特美,這也許是因爲自己勞動的成果。我還勝利地完成了“護蛋行動”,並得到了獎勵。

最後,我領着七個糉子,一個完好的雞蛋,作爲獎勵的幾十個水果帖滿載而歸。我非常開心,但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做事情要有耐心,要有愛心,要學會照顧他人,體諒父母。今天真是收穫頗豐啊!

端午節作文2

“歡歡,快起牀!說好了今天端午節包糉子的嘛!怎麼睡懶覺?”媽媽用她的“雷公嗓“以高分貝的形勢向我吼道。我睜開朦朧的雙眼,突然想起昨天的約定,一骨碌爬起來,和媽媽學包糉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裏的糉葉,還有糯米和浸泡在水中的五花肉,我們兩位“大廚”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糉子的四大步驟:(1)選料,選擇合適的糉葉;(2)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糉葉裏,包好;(3)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糉子裏;(4)用線把包好的糉子纏緊,打結。只要按這步驟做了就可以做成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了。我聽了,心想:沒想到小小的糉子裏竟蘊含了這麼大的`學問。

媽媽“開工”了,只見她神情從容,十分細心。只見媽媽的兩隻巧手熟練地上下翻飛,不一會兒,一隻只胖乎乎的肉糉子呈現在我的眼簾,我想:嗨,熟能生巧這個成語說得好,如果媽媽當年不是反覆練習,就不能包出這麼可愛的糉子了。我以後也應勤於練習呀!

先不多說了,還是看看我的情況吧!我這兒的“風景”可遠不如媽媽,雖說桌子上亂得一塌糊塗,可糉子沒包出一個還害得我滿頭大汗,沒辦法,只好向媽媽請求支援。媽媽先是鼓舞了我的“士氣“,再手把手地教我,不一會,我就把這“頑固不化”的糉子搞定了!“嗯,孺子可教也!”“ yes ”我自豪的說。

糉子包好後,可以煮糉子了。媽媽往鍋裏放了很多水,再把糉子放到水裏煮,好大一會兒,糉子好了,我真是口水流了三千尺呀,不顧那麼燙的糉子,張大嘴就咬,那感覺,爽!

今天,我不但嚐到了美味的糉子,還學到了包糉子這門“手藝”,真是快樂!

端午節作文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端午節是用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屈原十分愛國,但因爲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間,他認爲自己不能報效國家,不能爲國家出力,不能改變楚國現在的狀況。而跳入汨羅河,爲國捐軀。屈原死後,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划着小船,去打撈他的屍身,可大家卻失望而歸。於是,百姓們爲了不讓河中的魚類和蝦蟹蠶食屈原的屍身,就用糉葉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傳說,河中有隻兇殘的惡龍,可他卻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興風作浪,爲禍百姓。於是,人們便下定決心要活捉這條惡龍。經過千幸萬苦的努力下,人們終於抓住了這條惡龍,將他的筋抽出來。因爲這條筋太長太長了,所以人們把筋剪成一條一條的綁在自己的身上。從此,爲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划龍舟,包糉子,綁彩繩的傳說了。

吃糉子是我國端午節一項極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以前,糉子只有一個味,是用糯米和紅棗做成的。現在根據不同人的喜好已達幾十種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歡吃鹹的,就可以做成鹹肉棕;有的人喜歡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糉子;還有些人喜歡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糉子……總之,糉子的品種是特別多的。糉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綠衣裳,散發着誘人的香味。糉子一般是四隻腳的,不過,也有三隻腳的只是市場上不常見罷了。糉子通常是煮熟後涼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極了。

戴彩繩,戴香包也是端午節獨特的習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們會用不同的彩繩,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腳腕上;心靈手巧的老人還會在上面繫上鈴鐺,手一動就會發出極爲清脆的鐺鐺聲,好聽極了!再來看看香包,種類不同。有小動物的,有花朵的,還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畫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香包可香了,還可以驅逐蚊蟲呢!

除了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還有賽龍舟呢!到了那一天,河兩畔的人們將河圍得水泄不通,紛紛觀看賽龍舟,那場面壯觀極了!

這就是端午節,你們聽後一定覺得很有趣吧!

端午節作文4

我一年裏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糉子、吃雞蛋麪等。據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

記得去年端午節一早,我剛醒來,就聞到一股香噴噴的氣味。我連忙起牀一看,原來媽媽已經把糉子煮好了。這時,我纔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着香噴噴的.糉子,饞得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來,幾分鐘,兩個糉子就沒了影。

吃過早飯,我讓媽媽給我準備了幾個糉子,用一根小棒挑着,吆喝幾個小夥伴,到野外踏青去了。野外的空氣真新鮮啊!夥伴們又唱又跳,玩的真開心。玩累了,坐下來品嚐媽媽們的傑作,你的分我吃一半,我的分你嘗一口,還不時討論糉子的味道,不知不覺中,帶去的糉子被我們全部“消滅”掉。夥伴們帶着一路笑聲回家了。

到了晚上,我們到爺爺家一起過節。飯菜上齊了,爺爺從櫃子裏拿出一瓶像是藥酒樣東西,還要我們每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着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裏想着:“這樣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麼。”

最有趣的是吃雞蛋麪,奶奶把煮好的雞蛋麪端到桌上,弟弟用筷子一挑,整筷的送入口中,還沒來得及咬斷,我打趣的說:“你們快看,弟弟像不像小白龍吐須呀?”大人們聽了,都哈哈哈地笑起來。只有弟弟不知是一回什麼事,含着麪條既不咽也不吐,東張張西望望,他的表情讓我們感覺到更可笑了,我們笑得更大聲、更開心了,弟弟也被嚇哭了。我們連忙止住笑,逗弟弟開心,不一會兒,家裏又傳出了爽朗的笑聲。

今年的端午節又要來臨了,我盼着端午節那天的到來。

端午節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爲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初四下午,我就跟着媽媽學包糉子,媽媽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 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糉葉捏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

吃着自己包的可愛的糉子,幸福極了。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端午節作文6

我們家鄉也和全國各地一樣,熱熱鬧鬧的過端午節。然而由於歷史原因,地理環境和風俗習慣的不同,我們家鄉過的端午節別有一番情趣。

到了端午節,大人就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這得從歷史說起了:1932年我們家鄉來了個教書先生,說是教書先生,其實他是一位紅軍的領導。大革命失敗後,爲了躲避敵人的追捕,來到我們家鄉以教書的身份掩護自己。一面教書,一面從事革命活動。到了端午節,他就給父老鄉親講屈原的故事。講屈原怎樣的愛國家,愛民族,怎樣的剛正不阿。後來由於叛徒的告密,這位教書先生被敵人殺害了。而他講的屈原故事像印章那樣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海裏。爲此每到端午節,長輩就給晚輩講屈原的故事,講這位教書先生的故事。教育後輩們要像屈原,像教書先生那樣堂堂正正做人,長大後要爲國家,爲民族,我家鄉作奉獻。

其次是端午節要清理環境衛生。我們家鄉有個良好的習慣,逢年過節都要打掃衛生。尤其是過年,端午和中秋要全面清理衛生。特別是端午節天氣炎熱,環境衛生不好就有利於病菌的傳播,爲此,端午節家家戶戶的`打掃衛生,讓節日有個清潔的環境,讓人們有一份好的心情。

此外家鄉對端午節的食品也很講究,端午節我們也包糉子,而個子較大,而一定要五花肉來做餡,還放一定數量的花生或芝麻等。因爲端午節我農曆五月初五,用五花肉做餡有五五吉祥的意思。五花肉再拌上花生或芝麻,用鐵鍋煮上七八個小時,五花肉熟透了,融化出來的油浸透整個糉子,吃起來滿口留香。

端午節的晚餐,家家戶戶的製作玉米粉蟲,這玉米粉蟲養在清湯裏,一個個水靈靈的。上面放點蔥花,再放點瘦肉末。怎樣的玉米粉蟲,看起來養眼,吃起來養口。玉米粉蟲容易消化,大人孩子都喜歡,家鄉的人們給它起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尊老愛幼食品。

端午節作文7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從書上查閱,知道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多爲用來紀念愛國者"屈原"的節日,是我國兩千多年的舊習俗,很多民族都有這個節日,雖然名稱不同,民俗大同小異:女兒回孃家、賽龍舟、吃糉子、煮雞蛋、吃綠豆糕、飲雄黃酒、吃時令鮮果、掛香袋,門上插菖蒲、艾草……其中賽龍舟和吃糉子是最常見的端午節的民間活動。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很忙,一般提前一天包糉子、煮雞蛋。我家因爸媽上班的關係,五月初三那天就約姑媽回孃家過端午。這一天媽媽和奶奶忙個不停,一會兒包糉子,一會兒煮雞蛋,買菜、洗菜。傍晚,舅舅、舅婆、兩個姑媽一家都來了,他們送來了又黃又甜的枇杷、又紅又香的蘋果、又圓又大的哈蜜瓜、一盒盒黃綠色的綠豆糕……一下子屋子裏擠滿了15個人,大家談笑風生,熱鬧極了,我忙着給客人端茶。

開飯了,大圓桌上擺滿了媽媽親自燒的菜,十分豐盛:有野生的黃膳,潔白的帶魚,黑木耳燉豬腳,“金玉滿堂”,白切雞肉,紅燒排骨,紅色的蝦,紫色的燒茄子,青蒸綠毛豆,香噴噴的雞蛋……共二十四碗,色香味齊全。客人相互敬酒、相互祝願。他們吃得津津有味、讚不絕口,節日氣氛多濃啊!像過年似的。飯後大人、小孩分別搞喜愛的活動,玩得非常開心。

端午節那天,一大早奶奶從菜場上買來綠油油的、尖刀形的菖蒲的.香氣噴鼻的綠艾草,一起插在門上。我奇怪地問奶奶:"這幹什麼用的?"奶奶笑着說:"傳說是避邪用的"。

端午節藥店裏掛着許多香袋,引人注目,這香袋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袋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是以絲布製成,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穿成帶子,五顏六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買的人可不少呵!奶奶給我買的那個是綠色桃子形的,掛在脖子上既漂亮,又香氣撲鼻,我不停地聞,似乎腦子都特別清醒。

好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8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節日,而在這一天,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個大大的裹蒸糉,而在我的家鄉,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糉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裏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戶人家都擡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着這麼個大鐵鍋,都張大着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裏忙裏忙外的,廚房的竈放着幾個大圓盆,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糉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後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紮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糉了,如果扎得不好,那麼在煮的時候,裹蒸糉就會散掉,走失了裏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着裹蒸糉,在最後,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糉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着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裏面剛裹蒸糉,每一個人都從屋裏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爲溫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裏倒水,以免幹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說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着這些裹蒸糉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糉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糉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

端午節作文9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任然還記憶猶新吧,我最喜歡的便是端午節了,現在就讓我來爲你講講我所熟知的端午吧。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的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便是其中之一。在端午的前幾天,大人們就將一枝茱萸或柳條插在門楣之上,據說,這可是能驅妖避邪的呢!再來說說戴香包吧。大人們用碎布縫製成小包,然後將艾、蒼朮等草藥包在小包裏,孩子的`身上,便可增強免疫力。然而,最典型的風俗還是吃糉子了。將糯米洗淨,再用糉葉將其包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美味的糉子了。我最愛吃糉子了,每逢端午節,我都要吃個夠才罷休。奶奶做的糉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開,便露出了又白又香的糉子了。忍不住咬上一口,甜甜的糉子滑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習慣了奶奶包的糉子,再吃起別的糉子,便便覺得沒了滋味,還是奶奶包的最能入口。

不知怎的,每次吃糉子都會有同樣的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的香氣中,彷彿升騰起英魂不滅的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陷害屈原的那些卑鄙小人們嗤之以鼻,不禁爲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謂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盎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瞧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着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亦可囊星漢!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是歲月的裙襬,挽斷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尋求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面前空空的盤子,原來,糉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不過是過眼浮雲,君王霸業數千載,到頭來一樣是蹉跎······

糉子在口,香氣瀰漫,只因爲有你,纔會有這麼美好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0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與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是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糉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端午節吃糉子,在魏晉的時代已經很盛行。糉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糉子已極爲有名,市場上常有糉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糉子。小小的糉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我們家鄉包的糉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糉子,糉子裏面是用鹹蛋黃與肉做餡,吃起來香噴噴的。奶奶是包糉子的能手,每逢過節,她都爲我們包糉子,可這次,因爲媽媽太忙,所以奶奶沒有回老家包糉子。這幾天,奶奶準備了好多葉子,要包許多的糉子送給朋友們,希望他們收到後,會有人說一個“哇”字。

雖然今天是過節,本應該去泡“龍水”,可媽媽說:“今天是過節,我們不要去湊熱鬧”。因此,我還是象往常一樣,在家裏做作業、上舞蹈課,我覺得今天既是個熱鬧的日子,又是個平常的日子。

端午節作文11

我的家鄉在江西省,每到端午節,家家都會傳出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你可知這陣清香來自什麼東西?它就是——糉子。

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會上山去摘大而且嫩的'竹葉。摘回來後,把竹葉浸在水裏大約半天,然後拿出來,晾乾,再保存好,放在乾燥的地方。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把竹葉拿出來,再浸在水裏,洗乾淨,用來包糉子。

每當到包糉子時,我與表妹總是爭着搶着要包,但姑姑總是不給。其實糉子可以包成多種形,有牛角糉、五角糉等。我表妹總是要姑姑包牛角糉,但姑姑總是故意氣她,不包。包好的糉子要煮上很長時間,剛上鍋時,糉子要很小心,因爲怕糉子的米漏出來。糉子煮了大約半個小時後,就會傳來陣陣清香。可以說廚房裏整整兩三天都有清香餘繞。我很喜歡這種味道。

在家鄉,端午節除了包糉子,還會包糉餅。糉餅的主料也是米。只不過米要磨成粉,再包。糉餅是甜的,很軟,很有黏性。煮熟了的棕餅呈棕色。吃入口中很容易粘住牙齒。所以吃的時候,要很小心。我也很喜歡吃糉餅。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知道爲什麼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糉子。後來,奶奶告訴我屈原投江的故事以及老百姓把糉子、雞蛋等食物投入江的原因。奶奶還告訴我,屈原的愛國事蹟。這我才知,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吃糉子時,我想起了幾句話“那條江本是一種自流的水,水流汩汩,吟着楚辭揮舞衣袖分辨清濁醉醒,臨於岸邊風騷”。

端午節,一個紀念人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不信可以來我家鄉看一看。

端午節作文12

今天是端午節,天氣很好,但是從起牀開始,我的心情就很忐忑不安。因爲今天爸爸媽媽不能帶我去玩了,而是要帶我去做一個小手術。

在路上,我和爸爸媽媽嘻嘻哈哈,說說笑笑,希望能放鬆一點,但是一進入醫院大門,我忐忑的心情又捲土重來。我不停地問爸爸媽媽,手術要多長時間,打麻藥會不會很疼,挖的時候會不會有失誤,縫合的時候會不會引起皮膚感染等等亂七八糟稀奇古怪的問題,其實就是想拖延時間,不想進去。但是我知道這是不可能再逃避的,因爲我已經在做檢查了。此時,我心裏想:哦,老天爺呀,我額頭上爲何有這個稀奇古怪的傢伙呢,今天你可把我害慘了。我一定要把你做成標本,放在陰暗的`小抽屜裏,遺憾終生。

爸爸特地給我準備了兩種麻藥,首先是外噴的麻藥,是爲了減輕一會兒扎針的疼痛,噴上去之後,我感覺額頭上有涼涼的薄荷味道,爸爸用了特別細的針頭,爲我親自打針,整個手術過程是爸爸和尚阿姨爲我做的,爸爸是尚阿姨的助手。爸爸說我以前幼兒園撞破頭的時候,也是尚阿姨爲我縫的針。剛開始扎針的一瞬間,我咬牙忍着,有點痛,慢慢地,局部麻醉生效了,我不再覺得疼了。

之後我閉上眼睛,開始消毒,挖除,縫合,這些我都不覺得疼了,但是我感覺老爸那臭臭的塑膠手套在我鼻子前晃來晃去。開始真正手術之前,媽媽還在給我拍照,說要留下這個紀念,但是真正剛開始挖的時候,尚阿姨和爸爸說我出血比較多,媽媽就開始暈血了,喘不過氣來,她只能走出手術室到外面去透氣了。不過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就在我半夢半醒的狀態時(已經快到睡着了),老爸叫了一聲:老瑞,起牀了。大功告成。於是我的眼睛朦朧地從手術燈下慢慢地睜開了。哎呀,我的臉部全麻了,老爸爲了慶祝我這次手術做得非常成功,帶我到醫院對面的西餐廳去吃牛排了。

這真是我人生中特殊的一天,特殊的一個端午節呀!

端午節作文13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很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 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就是吃糉子、賽龍舟。據說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

今年的端午節,我回到了老家。這一天人們總會採些艾葉插在大門上。艾草本來就是一種藥草。插在門上能驅蟲避邪,身體健康。端午節人們還要包糉子、炸油糕、喝雄黃酒。

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所用的材料:糉子主要用的是糯米。先把糯米用涼水泡上幾個小時,同時再準備好自己要加在裏面的材料。比如:花生、紅棗、紅豆、綠豆、肉等。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糉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材料,包出棱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糉葉包着的糉子做成三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三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形。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三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待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軟軟的糉肉,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糉子中鑲嵌的花生活像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放在碗裏,咬一口,美味無比,真是棒極了!

故鄉的端午節,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作文1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原本我是可以過一個安寧的下午,可是一場演出把我的計劃打破了,不過我還是要謝謝這次演出,爲什麼?我不好意思說……

還是來介紹一下這次的演出吧!這是我們小紅花藝術團成立七週年的彙報演出,一共有20種不同風格的舞蹈,時間整整安排了一個下午,全團幾百名師生,觀者數不清,由於我們的舞蹈在揚州市“瓊花獎”舞蹈比賽中獲得了銅獎,所以被安排在最後一個演出,媽媽說這叫“壓軸戲”。

前面的舞蹈我就不說了,重點來談談我們跳的這支《洗衣舞》吧!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從前,藏族被日本軍團攻擊有了困難,一天,我們的紅軍來到藏族地,幫他們種地、開路、建房屋、還把日本兵趕跑了,藏民們終於過上了好生活,藏民中的一些小女孩爲了報答紅軍戰士,自發的組織起天天幫他們洗衣服,這支舞蹈的內容就像動畫片一樣在我腦海裏跳了出來。

在焦急的等待中,終於到最後一個的節目了,我們穿着漂亮的藏族服裝,笑容滿面,自信滿滿的走上了臺,我看見坐在臺下的媽媽爲我豎起了大拇指,拼命的`爲我鼓掌。我用心做着每一個動作,一邊認真數着節拍,一邊回想老師在排練時對我們講的動作分解,每個動作都做到了位,彷彿自己就是那些藏族小女孩裏的一員,心裏充滿對紅軍叔叔的感激,開心的爲他們洗衣服……時間過得好快,當我們擺好最後一個結束的造型時,音樂停了,當我們用藏族的禮儀向觀衆們謝幕的時候,我看見老師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對我們微微點了點頭,我想這是對我們表演的肯定吧!走下臺來,媽媽一把抱起了我,吻了又吻,在我耳邊悄悄說:“今天你跳得真好,真捧!”我的心裏美滋滋的……

這就是我的端午節,快樂的一天!

端午節作文15

端午節,又是我去參加遊學營的日子,一大早,我就期待今天會有什麼樣的特別收穫呢?

果然,出發前集合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端午節插艾葉、掛香包的原因和故事。原來,插艾葉是爲了驅蟲,防止毒蟲跑進我們的家裏。艾蒿的莖、葉都含有揮發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老師還說書院院子裏杏樹底下的草,就是艾葉,我們仔細看了看,噢,原來艾草就長這個樣子呀!我摘了片葉子,放在鼻子前聞了聞,好難聞呀,怪不得放在家門口能把毒蟲薰跑呢。還有因爲端午節時處於小滿與夏至之間,值陰陽交接時,也正是多種傳染病的`多發之時,預防疾病是當務之急。恰巧自然界艾花未開而枝葉茂,其有效的藥物成分便被大家所充分利用起來。看來,端午採艾插艾習俗從衛生學看來也是大有道理的。

掛香包也是端午節風俗之一,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家人都會爲小孩子們帶上香包,以示驅邪惡,保平安。我突然想起來,這段時間大街上總有老奶奶推着掛滿各種各樣的、花花綠綠的香包的小車子,原來是端午節了。回家我也想要讓媽媽給我準備一個漂亮的香包嘍。

在去小河的路上,我們居然還看見了野生的木耳,她雖然跟我們家裏吃的不太一樣,但長的也非常像耳朵,老師還告訴我們了一些關於木耳的知識。他們生長在腐爛壞掉的木頭上,形狀又很像耳朵,就像木頭長出了耳朵,所以叫木耳。我還想着是不是木頭看見我們參加快樂的遊學營活動,想聽我們在說什麼就讓自己長出了耳朵呢!

下午,我們像往常一樣,讀了故事書,下了圍棋,只是回家的時候,我更是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遊學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