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熱門】端午節的作文彙編八篇

本文已影響 3.19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端午節的作文彙編八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城市——天津。

端午節時,古文化街裏就有許多人,有當地的,有外地的,還要很多外國友人呢!那時,海河上的遊船可賺錢啦!售票員收錢、撕票的姿勢非常熟練而美麗。開船的司機匆匆的開了一圈又一圈。外地人卻樂此不疲,因爲他們是來天津這座大都市遊玩的呢!吃糉子,可在端午節有很穩的立足之地,不信?你瞧,津樂園、好利來、米旗這些糕點店有很多人買糉子,再看糉子,也是五門花樣,有豆沙餡的、有大紅棗的、有蛋黃的,還有火腿腸餡的;有的`人買一盒送親友,有的人買一兩個在路上忍不住就吃了。有人自己包糉子吃,還送一些給親朋好友,讓他們也品嚐一下香甜幼滑的糉子,分享端午節的樂趣。

端午節時,在南方的城市賽龍舟也非常有名,非常熱鬧,可惜天津沒有這個活動,我就無從下筆了。端午節還有很多風俗,如:掛艾葉等等,不過我還沒有體驗過。

端午節真好!你喜歡端午節嗎?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僅因爲糉子,還因爲那濃濃的家鄉味!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快樂的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又稱端陽節。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的活動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我國的偉大詩人屈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則是爲了避邪。今年的端午節對我們家來說非常特殊——它正好也是我媽媽的生日(6月6日)。

這天清晨,我們吃完糉子,在媽媽的組織下,約了姑媽家、叔叔家一起來到莫愁湖划龍舟。我們上的那艘龍舟真好看,像一條活生生的龍,張着嘴巴的龍頭後面擺放了一隻大鼓,龍身在太陽的照耀下,金碧輝煌,兩旁擺放了許多船槳,龍尾上翹下斜,像是在擺動,準備前進。划龍舟開始了,爸爸打鼓指揮,其餘的人分成兩組在兩旁“一二、一二”的前後划槳,我們小孩跟着大人邊劃邊吆喝,大家十分賣力。只見龍舟像梭子一樣向前穿梭,水面形成了一道一道筆直的.水波,不一會兒我們就超越了前面的那艘龍舟。岸上的人在大聲的爲我們加油。我們一鼓作氣,拿到了第二名,大家十分開心。賽龍舟結束了,空中迴響着歡樂的鼓聲、笑聲、吆喝聲,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莫愁湖。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如:賽龍舟,插艾葉,吃茶蛋。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包糉子。

今天早晨,奶奶老早就起來包糉子,我問奶奶:“您能教我包糉子嗎?”奶奶回答說:“當然可以了,你過來。”首先把糉葉子的兩頭尖尖的東西剪去,然後把它做成碗樣的形狀,接着放四勺米,最後用繩子把它綁好。我按照奶奶的話,細心地包着糉子。我包完後,拿着奶奶包的糉子和我自己包的糉子比對了一下,感覺我的`包的喝奶奶包的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因爲我把糉子包成了長條形狀,像個綠色的方枕頭。於是我又包了個三個糉子,但它還是長條形狀的。奶奶說:“倘若你實在是包不成,就別浪費糉葉和米了。不過,你別灰心,如果接下來的幾個中還是包不好的話,那你就別包了。我說:”我這次一定能成功的,一定行!“我緊張地包着最後一個糉子,頭上汗都冒出來了,連衣服也被汗弄溼了。果然不負有心人,我真的包好了一個四個角的糉子,雖然沒奶奶包的漂亮。

包糉子可真不容易呀!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糉子,吃糉子,划龍舟,而且這天也要紀念屈原。

聽媽媽說,屈原是楚國的臣子,但是他的報復得不到君王的認可。只能跳江,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糉子投到江裏,認爲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因此端午節就這樣來的。所以這天要包糉子,划龍舟。

今天媽媽說要教我包糉子,只見媽媽把棕葉包成漏斗形,然後把米到一半進去,把蜜棗或醬肉放進去,再把米倒滿,接着把糉葉蓋上,最後用繩子把糉子綁好。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煮,過了一會香噴噴的糉子就好了。

我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還是最喜歡有趣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這一天,每家每戶門前要掛艾葉,吃糉子,賽龍舟……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大早,奶奶就給我包糉子,有紅棗的、有赤豆的、還有肉的……我看見奶奶先拿出兩條浸泡很久的蘆葦葉,把蘆葦葉捲成漏斗狀,盛幾勺浸泡過的糯米倒在裏面,之後再放肉、或赤豆或紅棗,再放些米在上面,把蘆葦葉摺疊,封起上面的喇叭口,最後用細線把糉子五花大綁的`捆起來,結結實實。

沒過多久,水池上一個大盆裏放着一個個東倒西斜的大糉子,放在鍋裏煮,不一會廚房裏飄出了陣陣的清香,我的口水漸漸流了下來,就不由自主的大聲說道:“爺爺,快給我吃個糉子!”爺爺遞給我一個熱糉子,我咬了一口,黏黏的、滋潤滑口,是紅棗的,感覺太好吃了,我希望自己也會做,我真是快樂極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一滴水中見大海,一粒米中見世界。

  ——題記

它從汨羅江的波浪裏悄然走來,幾千年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水彩,把中華大地染成糉葉式的青綠,從此讓每一個角落都瀰漫着旦古不變的艾香。

從小到大不知過了多少個端午節了,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就是吃糉子,賽龍舟。對我而言就不是那麼新鮮了。但這節日畢竟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傳承,品嚐浸潤的歷史味道。所以對我來說“吃”就成了過傳統節日的重要內容。

清晨,我舒伸着懶腰來到母親面前,看着她手裏拿着艾草,快速的捲成一個“三角錐”,左手伸進剛洗好的米盆裏,抓一把米往“三角錐”裏,聽着米粒互相碰撞的聲音,我心情格外舒暢,“母親我可以試一下嗎?”我望着母親滿眼期待的目光。“可以”,母親笑了笑,她手把手的教我,待我學的'有模有樣後,我笑眯眯的望着母親,時不時的舔舔嘴巴,發出“巴巴”的聲音。母親一看我這樣,便知道是我嘴饞了,起身把剛做好的糉子輕輕的放在鍋上面,蓋上蓋子,又接着回來繼續做。我很熟練的包完一個又一個,時間隨着艾草的清香溜走了,一分一秒的過去了。

很快,半小時過去了,我漸漸聞到了糉子的清香,我順着香味飄了過去,“哇,可以吃了耶。”我嘀咕道。“你打開的時候小心點,別燙着了。”母親笑笑。“呀,眼前大霧一片。”我摸尋着糉子的蹤跡。我小心翼翼的把糉子捧在手中,翻來覆去的吹氣。我拿到母親面前,像個小饞貓一樣盯着她。待母親點點頭,我才迫不及待的解開它的腰帶,扒開它的衣服,聞着它的清香,咬一口在嘴裏軟軟的,令人回味無窮!我放在母親嘴邊,示意她也嚐嚐,“嗯,味道不錯。”

一點點的景象在我腦海中消失了,我不禁感嘆到,我是有多久沒和母親一起了呀?今年的端午節母親在那裏,我在這裏,沒有一起吃糉子……

“端午節快樂”我激動的給母親發着,“你也快樂”,收到母親的信息,我熱淚盈眶。我似乎又聞到了母親手中糉子傳來的清香。

糉香已然遠去,在我心中烙下一片揮之不去的惆悵……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飯廳快快樂樂的吃着糉子,

作文-端午節的由來。我突然問爸爸:“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爸爸說他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紛紛表示不知道。於是,我只好自己去翻書查找。

相傳在古代,楚國謀士―屈原深受楚懷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經常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懷王漸漸不用他了,屈原見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悲憤不已。有一回強大的秦國派人找楚懷王議和,屈原看出這是秦王的陰謀,便去勸阻楚懷王,沒想到楚懷王不但不聽他的,還將他驅逐出都城。結果楚懷王一到秦國就被關機牢房裏,三年後因憂鬱成疾死在了秦國。楚懷王死後,楚襄王即位後,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國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勸說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遙遠的汨羅江邊。後來親王佔領了楚國的都城,屈原知道了這個消息後悲痛萬分,因不願做亡國奴而於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裏,後來百姓們爲了保全屈原的屍體而往江裏面投放糉子和雞蛋,希望江裏的魚不要吃屈原,還把船裝扮成龍的樣子在江面上劃來劃去以便驅趕水怪。從此爲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喔,原來端午節是這樣來的。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中國人端午節吃糉子的歷史由來已久,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人們互相送糉子作爲對屈原的紀念。

糉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據說,早在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不過在當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晉朝人周處《岳陽風土記》之中就記載道:“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雜糉。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糉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即果品入糉。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糉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糉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糉子已很時尚。在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中國的南北差異也還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今年,你準備吃啥糉子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