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五年級作文

王立羣講史記五年級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1.9W人 

《王立羣讀史記》開播了。作爲一個歷史愛好者,位於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我是必看的,我當然要看看“解讀史記”的節目嘍!

王立羣講史記五年級讀後感

這中間最令我有感觸的.是司馬遷的生世。

司馬遷出生於一個史官家庭,他在父親死後接替了父親的官位,成了漢武帝身旁的一個起居注官。

一次,漢武帝派了李夫人(他最寵愛的嬪妃)的弟弟李廣利和名將李陵去攻打匈奴,好讓李陵護衛,李廣利得勝封侯。可李廣利投降了匈奴,道出了李陵只有五千步兵的弱點,李陵戰敗被俘。

漢武帝很生氣,大家都說要嚴懲李陵,惟獨司馬遷一言不發,漢武帝問他是什麼態度,他認爲李陵是詐降。漢武帝聽了很生氣,將他打入死牢,罪名爲“誣上”(欺騙皇上)。當時,“誣上”有三種懲罰方式: 1 、死罪, 2 、罰錢 50 萬, 3 、接受宮刑。接受宮刑是莫大的恥辱,很多人寧肯死也不願這樣活着,可司馬遷已開始寫《史記》,爲了寫完《史記》,他開始了忍辱負重的生活。

是什麼造就了司馬遷呢?是,是人生中的磨難,多一些磨難就多一些閱歷,瞭解更多的人情世故。

正因爲遭受如此磨難,司馬遷對死亡看得淡,他有是這樣說的:“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

正因爲受到如此恥辱後,他纔對歷史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在《蕭相國世家》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劉邦誅滅韓信後,封蕭何五千戶,蕭何很高興,大宴賓客,他手下有一個叫召平的人,勸他:“你還是把家財都送給皇上吧!因爲皇上是猜疑心很重,他會怕您謀反的,這樣他就不會猜忌您了。”蕭何忍痛捐出了財產。司馬遷用五個字來形容“高祖乃大喜”。如果他不惹怒皇帝,不受到劫難,是很難用五個字這麼準確地揣摩帝王心思的。果然,蕭何沒受到打擊,其餘功臣如彭越、韓信等不是被殺,就是被貶。

有挫折,纔有更好的抗壓能力。現在有大學生因爲同學之間鬧矛盾,工作太累而自殺,這都因爲沒有經過磨練,這些溫室中的花朵從未經過困難,在家裏享受衆星捧月的待遇,自然會受不了困難。

“有挫折纔有”這就是我對挫折的理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