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議論文作文

行者議論文

本文已影響 2.12W人 

在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爲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行者議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行者議論文

行者議論文1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的千古佳句。東漢王充也講過“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還有墨子的“言不信者,行不果”……

想必大家對上面的句子早已耳熟能詳,他們聞名於世被世人所諳熟,不僅是因爲細膩的文筆,精細的雕琢,還緣於他們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誠信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前提,更是興邦定國之根本。從古到今,從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到天下大事,無不體現出誠信的重要性。

古時候的教育家曾子爲了不失信於孩子,竟真的把豬殺了給小孩吃。目的在於用誠實守信的人生態度去教育後代,影響後代。他深受孔子的教誨,不但學問高,而且爲人誠實,從不欺騙別人,對自己的孩子也是說到做到,教育出了出言必行的孩子。豬沒長大就殺掉了,雖然很可惜,可曾子誠實守信的精神卻讓兒子得到了一個好的將來。曾子殺豬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他的人品一直爲後代人所頌揚。是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極爲重要。你哄騙孩子,就是在教小孩子去欺騙他人。孩子變得不真誠的同時也不再會相信父母了。

我們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誠實守信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們炎黃子孫引以爲傲的優良傳統。可是現今社會,有些人卻不注重自身修養,丟棄了這一傳統美德。誠信體系出現了問題。20xx年春晚時的小品我仍然記憶猶新,老人摔倒卻無人去扶。如果不是因爲社會上有許多這種扶起跌倒老人卻反遭訛詐的事情發生,怎能讓人們的戒備之心大於同情之心呢?只重視金錢而不惜丟掉誠信,丟掉了誠信的人也同時丟掉了自尊.自重.自愛。想象一下如此下去自己變老的那一天摔倒於街頭,掙扎着爬不起來,因爲沒有一個人來扶而慘死街頭的悽慘景象吧!

前幾天,我的媽媽去燕東大廳買牛肉,媽媽選好了一塊優質牛肉用來絞肉餡,可是無良商販卻將劣質牛肉預先放入了肉餡機中,這樣一來其實媽媽買到的根本不是她自己選中的那塊肉,媽媽看在眼裏雖然當時沒有說什麼,可是我知道媽媽再也不會去光顧他家的店了。表面上店主得到了便宜,獲得了蠅頭小利,可是他沒有去好好想想,因爲他如此不講誠信的行爲會失去多少像媽媽一樣的顧客,他會因此而少賺取多少的利潤啊!他這樣的做法直接讓顧客一去不復返,會直接造成他生意的日漸冷清,直至關門大吉。這也正應了一句諺語“丟了西瓜撿芝麻”。誠信其實是人生中一筆的財富!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1945年9月2日,在美國海軍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接受了“波茨坦公告”,臺灣島.澎湖列島以及包括釣魚島的附近小島被歸還給中國.可是,20xx年,日本自導自演了一出購島鬧劇,覬覦中華民族的神聖領土—釣魚島。如此失信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破壞了中日兩國的友好大局。再看看德國,德國人承認自己的二戰罪行,對受害者家屬進行了真誠的慰問,正視歷史,反而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寬恕,在新的歐洲格局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們告訴日本:中國不再是當年任人宰割,任人踐踏的中國了,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日本失信於中國,便失信於世界!不注重於鄰國建立信任關係,不注重在鄰國面前樹立良好形象,必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種目光短淺的做法必將會影響日本的未來發展,定與他們想成爲超級大國的夢想背道而馳!

美國在這次釣魚島事件中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美國同日本一樣都是不講誠信的國家,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美國對這種情況心知肚明,表面上擺明了中立的立場,強調不站隊的原則,戴着着主持正義的假面具,暗地裏卻幫助日本,爲虎作倀。因爲中國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了美國的恐慌,美國害怕中國的經濟實力跟國際地位超過他,於是想盡各種辦法遏制中國。美國越是這樣損毀自己的形象,愈會讓自己的名譽掃地,邪不壓正。美國喪失誠信,鼠目寸光,終究會有一天敗給我們誠信第一的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具有如此美德的中華民族會越來越繁榮昌盛的。奉勸自以爲是的美國.日本早一點醒悟過來吧,誠實守信,讓全世界成爲一個團結和睦的大家庭!

不講誠信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人,不講誠信的民族是墮落的民族,不講誠信的社會是混亂的社會,不講誠信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國家。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綠葉可以傾倒一個季節;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飛濺起整個海洋……

誠信不但是一種自尊.自重.自愛,更是真實的自我,坦蕩的自我,這是一種光榮。不欺騙,不隱瞞,誠實守信是我的人生態度,遠離爾虞我詐,圓滑世故,多一份真誠的感情,多一點信任的陽光,腳踏一方誠信的熱土,就可澆灌出人生最美麗的花朵。願誠信之花永開不謝!

行者議論文2

行者,你一生都在路上。自從你有了這個稱號,你就得走,不停地走,不論任何困難。

什麼都攔不住你的腳印,世界上最鋒利的劍也比不起,披荊斬棘,一直伸向遠方。所有東西對你都是煙雲,怕受傷害,你只相信自己。你願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卻不願意接受任何幫助。

前方,是你最喜歡的名詞。蘊含着希望和光明是你唯一的信仰。爲它,你不回頭,時刻接受新的挑戰。

行者,你所有的一切,都爲行者定了。

行者議論文3

走啊走,山重水複不回頭,因爲滿腔熱血易放難收。有過欣慰的笑,有過失意的苦,腳步踏遍了寒暑春秋,於是明白人的生命本是這樣: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舉目遠望,東方燦爛絢麗的晨光。無意會首,西方已染成喋血的黃昏。於是醒悟,應好好珍惜短暫的青春。

鄉愁深濃,風雨無情,但仍毅然走入風雨中。落花有緣,流水無情,在情與緣中走向夢中人生。

行者議論文4

行走在昨日,昨日在我的腳下凝成吟的詩;行走在今日,今日在我眼前化作玫紅的日;行走在明日;明日在我夢裏延伸成萬里無疆。

行者雖然是一個沒有剃度的苦行僧,但他的境界不亞於一個真正的苦行曾的超脫和空靈。

在行走的路上,我看見了孔子,看到你滿頭大汗,身穿長袍正在各諸侯面前講着你的仁政,諸侯卻不理睬。你未得到諸侯任用,但你還不灰心,堅持自己的理想。你很謙虛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你靠兩隻腿風塵僕僕的來到了老子家裏。孔子真不愧是我國裏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繼續走下去我又見到了唐僧,他一心求佛,一輩子都在追求真經,他爲了得到。遇到了八十一難,但他不放棄,繼續走下去一路上我遇到了許多的行者正在路上默默地走。

路與行者相生相伴,許多作者喜歡用路形容個人生,對於路,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行者議論文5

餘秋雨先生有一本書,名爲《行者無疆》。

而我要說的是:

行者並非無疆。

文化有區域性疆界,各自固守,又相互交融。一次次的衝撞,一次次的交流,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文化的內涵,加深了文化的底蘊,但根本上的文化疆界,卻並未消融。

而這些疆界,一定程度上便阻礙了行者的腳步。因此,無形的疆界便成了有形的'封鎖。這些文化的疆界,便也成了行者的疆界。

文化的地域性疆界,歸根到底便是文化最原始的自我衍生。不同的地域衍生出不同的文化,這些文化有各自的根本,各自的積澱。當然,也有着共同的特性。這些共同的特性爲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交流,產生交集,形成互補提供了可能。卻也使文化的疆界愈趨複雜化。

不同的文化有各自的固守。交集之外的固守使互有交集的文化更加繁雜深沉。就如同萬花筒中千姿百態的圖案,在有自己固有的形狀的同時,卻又有其他圖案的映射,交疊於一起,讓人目炫,眼花繚亂。

這種混亂的疆界形態會讓走入文化、試圖瞭解文化的行者產生如夢似幻的迷惘,從而禁錮行者的腳步。

這應可以說是文化的一種自衛手段。

行者的另一個疆界,來自於現實。

與其說是疆界,倒不如說是約束、限制來得確切。但疆界與約束本就沒有特定的界限。因約束產生疆界,疆界便成爲約束的客觀載體。

現實對行者的約束有很多,其中最突出最嚴重的是:經濟與輿論。

規模越大的文化考察,就要有越雄厚的經濟基座。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確實是現實。現今沒有哪個文化遺產不是被保護着,再有各個疆界的阻礙。於是,要做到餘秋雨先生那樣,對大多數人來說,着實困難。不論是《文化苦旅》中對整個中華文明的探究沉思、《千年一嘆》中對亞、歐、非文明發源地的追尋或是《行者無疆》中對歐洲的遊歷考察,首要的基礎便是經濟。可以說,這些都是已經濟爲支柱支撐起來的。而大半蝸居的文人根本沒有這個實力,許多對文化有興趣的學者沒有這個能力。那麼,惟有藏身一隅,對那些道聽途說的耳聞,注入自己的見解和認識,順帶發泄自己對世道的不滿。這只是純粹的自我麻醉、很單一的阿Q精神,很難批評或表揚,更不易反對或支持。

不論是批評、表揚,或是反對、支持,輿論便已產生。而這種輿論的矛頭無一不指向行者。這就爲行者增添了無形的壓力。而這些無形的壓力,經過積累傳播,逐漸演變成有形的疆界,阻礙行者前進的腳步。即使有固守信念的行者,對輿論毫不理會,但他的腳步,亦會因壓力而明顯受阻,直至終被約束,禁錮於疆界之內。

行者之疆,便是如此。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