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百家姓

赫連氏-姓赫連的名人-赫連姓起名字-赫連姓的起

本文已影響 2.9W人 
赫連氏分佈地區

赫連氏-姓赫連的名人-赫連姓起名字-赫連姓的起

盛樂郡:相當於現在山西省祁縣東部一帶地區。渤海郡:西漢時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北省、遼寧省渤海灣沿岸一帶地區。

歷史來源

「赫連」源出

赫連(Hèlián赫連)姓均出自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姓氏,源出有二:1、十六國時,南匈奴鐵弗部勃勃稱大夏天王,自稱赫赫連天,以赫連爲氏。據《晉書》所載:“劉元海之族也,僭稱天王,書曰:朕之皇祖,自北遷幽朔,改姓姚,音殊中國,故從母氏爲齊,子而從母之姓,非禮也,古人氏族無常,或以因生爲氏,或以父王之名,朕將以義易之。帝王者,係爲天子,是爲徽赫,實在天連。今改姓曰赫連氏,庶協皇天之意,永享無疆大慶。系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統,皆以鐵伐爲氏。庶朕宗族子孫剛銳如鐵,皆堪鐵伐。”(劉元海之族,篡位自稱天王,有詔書曰:我的先祖,從北方遷至幽朔後,改姓姚,與中原的姓氏不同音,故又隨母親姓齊。子孫隨母姓是不合禮儀的。古代人姓氏不定,有隨母姓的`,有隨父姓的,我現在要根據禮法改變這種習慣。帝王是上天之子,是顯赫的徽記,天地相連的樞紐。故現在改姓稱赫連氏,順應天意,永享天下。天子位尊,不能與支庶同姓,其他非正統的子孫,皆以鐵伐爲氏。願我的宗族子孫剛銳如鐵,皆能征善戰。)由此可以看出,自劉元海起,其後代遂以赫連爲姓,稱爲赫連氏。2、西晉至東晉時,吐谷渾族有赫連氏。

得姓始祖

赫連勃勃。從《通志·氏族略》上考證赫連氏是匈奴右賢王劉去卑的後人。赫連勃勃建立夏國後,自稱雲赫連天,因此以赫連爲氏。這方面的說法在《夏錄》中也有記載。而《晉雲》上則詳細說明了赫連勃勃改姓的經過。從以上書籍可以知道,當初赫連氏在南北朝五胡亂華時期,原來是胡人,跑到中國來,並當了皇帝。同時他選用這個姓是費盡腦筋的。而且他們的始祖赫連勃勃在詔書中明確規定,只有他的正統嫡系子孫才得相襲此姓,其餘支庶,只能以“鐵伐”爲氏。這個家族,都是匈奴的後裔,不過在共同的傳統文化大熔爐中,經過溫長的鍛鍊和融洽,大家早已分不出彼此了。望族居渤海郡(今河北省滄縣一帶)。赫連氏後人奉赫連勃勃爲赫連姓的始祖。

遷徙分佈

赫連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赫連姓源出歷史上匈奴有此姓。因匈奴單于取漢室女子爲妻,子孫跟隨劉姓。古代漢朝時,北方有個匈奴族部落,首領叫右賢王劉去卑,他的一個後代又自稱爲夏王,並將劉姓改爲赫連姓,意思是赫赫與天連接。那時匈奴族人對姓氏常作改動,和中原人的習慣不一樣,也因爲他們的社會形態也還落後些,權力和財產的承繼關係也不穩定,所以姓氏的沿用也不穩定。西晉劉虎改爲鐵弗氏。東晉,劉虎曾孫勃勃稱大夏天王,建國夏,又改複姓“赫連”氏。歷史上吐谷渾族中也有赫連這個複姓的。

堂號

樂川堂、仁恕堂:北周有赫連達,是赫連勃勃之後,剛鯁有膽量。他年少時隨賀拔嶽征伐有功,賜爲長廣鄉男爵。後來又迎接宇文泰匡,收復秦、隴、弘農,戰於沙苑,皆有功。武帝時拜大將軍、夏州總管。他廉儉仁恕,進爵仁恕,進爵樂川郡公卒。赫連氏因以“樂川”、“仁恕”爲堂號。

家族名人赫連韜:唐代才子,福建省漳浦人,有不羈之才。與莆田的陳黯、王肱、蕭樞、林賢、福州陳蔇、陳發、詹雄齊名,合稱爲“閩中八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