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爲什麼上墳要燒紙?

本文已影響 1.64W人 

爲什麼上墳要燒紙?

我那個封建的娘很奇怪,每夢見死去的親人醒來便百感交集,其處理百感的手法是燒紙。天黑後,土大款夾公文包一樣,腋下夾一捆黃紙直奔十字路口。之所以選擇十字路口,據她說因爲此處四通八達,方便鬼郵差接貨。但我總覺得這地形更像十字架,她是在賄賂耶穌。於是我認定死去的親人全都移民了。

爲什麼上墳要燒紙?

據她說燒紙的習俗源於東漢:“蔡倫發明了紙。他哥看蔡倫賺了很多錢,也去造紙,技術不行造了很多賣不出去的劣等紙。就想了一個辦法,叫老婆裝死,鄰居來時她踢棺材,又從棺材裏爬起來說,剛剛去了陰間,閻王說要燒紙,燒了下面纔有錢用。於是成功賣掉了那些劣等紙……”這個恐怖營銷故事講完,我認爲我娘又從唐僧變成了豬八戒,雖然蠢得不可救藥但讓我很歡樂。首先,東漢用的是金屬貨幣,那時候燒紙就是糊弄鬼;其次,蔡倫是尚方令,不可能去賣紙。此外《後漢書》說他沒哥,倒是有個弟弟,不過進宮的時候弄丟了。

實際上燒紙錢習俗的形成,經歷過幾次形式轉換。中國人有“事死如事生”的`傳統,認爲冥界也需要花錢,因此斂葬時隨葬貨幣。先秦時代玩真的,大概在漢朝開始發現不安全又浪費,《史記·酷吏列傳》記載說“會人有盜發孝文園瘞錢”,漢文帝陰宅裏的錢被盜墓賊摳出來了。“瘞”是埋葬的意思,“瘞錢”後來專指陪葬用的錢,這是紙錢的最原始狀態。因爲擔心被盜,改成仿製品,仿製材質有銅、銀、錫、鉛、陶、泥等。即便如此,還是經常被摳開。宋朝朱翌《猗覺寮雜記》記載:“漢晉人葬多瘞錢,往遭發掘之禍!”嗚呼,挖掘機技術誰最強?

仿製品雖造價低廉,但製作過程繁瑣,因此很快被淘汰,於魏晉時代出現了紙質的“瘞錢”。《封氏聞見記》說“紙乃後漢蔡倫所造,其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此時的紙質瘞錢只是嶄露頭角,直到南齊東昏侯蕭寶卷改良升級後纔開始興風作浪。宋朝洪興祖在《杜詩辨證》中說:“南齊東昏侯好事鬼神,剪紙爲錢,以代束帛。”蕭寶卷從小貪財摳門,《南史》說“帝尤惜金錢,不肯賞賜”。不肯賞賜導致人緣不好。所以他對紙瘞錢的升級改良,我懷疑其心理動因是:自己先在那邊兒存點兒。

至唐代開元時,以紙寓錢的葬俗普遍用於朝廷祠典,瘞錢形制開始定型。《舊唐書·王璵傳》雲:“專以祀事希幸,每行祠禱,或焚紙錢,禱祈福祐。”此後,祭祀時燒紙成爲必要流程,唐詩中多次提及這種殯葬現象。紙錢作爲瘞錢的風俗,甚至影響到了邊疆。出土的敦煌莫高窟文書裏便有“嚎啕大哭終無益,徒煩燒紙作錢財”、“望兒孫,剩燒紙,相共冥間出道理”的記載——敦煌地處酒泉,九泉是死人批發集散地、客戶端,燒紙是理所當然的。

從秦漢時代埋葬真錢到仿製品,再到魏晉南北朝“以紙寓錢”,瘞錢只埋不燒。後來爲什麼燒掉它?個人認爲燒紙的源頭應該是“燔燎”。上古祭天時要燒東西,將玉帛牲畜架在火上燒。獻禮是一部分,主要是焚燒後冒出的那股煙,相當於連通天地的電話線,稟告天神後,再聆聽旨意。《禮記·郊特牲》:“取膟膋燔燎升首,報陽也。”而將紙燒掉,是其嫁接改良版本。基於此也可以說,每一個上墳的孝子,上輩子都是破產的祭司。又爲什麼燒黃紙?唐朝官僚唐臨在《冥報錄》給出答案:“鬼所用物,皆與人異,唯黃金及絹爲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黃色塗大錫作金、以紙爲絹帛,最爲貴上。”此後根據這個論調又推衍出白色紙錢,因爲銀子是白的。好在那時候的硬通貨是真金白銀,若流行蘋果手機,還得燒個腎過去。

綜上所述,就是想法糊弄鬼。若想做24K純金孝子,燒真錢纔夠誠意。這事真的發生過。抗戰前國民黨的法幣發行了14億,1945年發行了5000億,1947年4月增至16萬億,1948年暴漲至660萬億,相當於抗戰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500萬倍,法幣徹底完蛋。廣州一個村祭祖時發現黃紙比法幣貴,只好燒真錢!可憐法幣上的蔣委員長就這樣變成了一堆灰,1948年的蔣介石被國內形勢和廣州人民搞得很上火。還好,王老吉產自廣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