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在生活中修行

本文已影響 2.5W人 

慧忠的強大影響力,奠定了香嚴寺在佛教界地位,歷代高僧輩出。“三年一小客(培養一個名僧),五年一大客(出一名高僧)”。南陽佛教協會負責人釋妙俠贊香嚴寺:“以寺聞名,以僧爲榮,名震中原佛教界。”現當代,香嚴寺在佛教界影響力不減。

在生活中修行

1996年8月,韓國中央日報社寫真部張忠鍾次長一行四人,到香嚴寺祭拜慧忠國師,並探尋臨濟宗正宗。

2000年9月10日,日本臨濟宗國泰寺一行19人來香嚴寺訪問,團長澤大道認爲:“香嚴寺在日本佛教界臨濟宗中影響很大,我們崇敬慧忠國師。”

香嚴寺慧忠,與臨濟宗有何關聯呢?

慧忠是禪宗六祖慧能五大弟子之一,爲禪宗主流。之後禪宗形成潙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五家,影響最大的臨濟宗到宋代又分成黃龍、楊岐兩派。合稱“五家七宗”。

臨濟宗爲義玄創立。因義玄住鎮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臨濟院得名。義玄爲慧能六世法孫,較慧忠晚近百年。香嚴寺的“慧忠時代”,此寺爲著名禪宗道場。到何時香嚴寺才成了臨濟宗正宗呢?

查閱《香嚴寺歷代住持名錄》,我發現,到香嚴寺55代住持清代宕山時,共有六世九位臨濟正宗高僧擔當住持,自宕山1657年在位,延續到1851年在位的慧清,近兩百年時間,香嚴寺成爲臨濟正宗重要道場。難怪日韓佛教界臨濟宗都要至此尋訪。

禪宗與臨濟宗,是源與流關係。因此日韓佛教界至此對慧忠亦是虔敬探訪。

受神會吸引,白崖山結庵說法

慧忠當年爲何要在白崖山設立道場修行四十年呢?這是有歷史和地域原因的。

《南陽民族宗教志》記載:“唐佛教受到皇室大力扶植而鼎盛。唐太宗興佛,優禮名僧,資助玄奘譯經。武則天拿佛教當‘政治工具’,她諭令‘釋教宜在道法之上,緇服處黃冠之前’。也就是佛重於道。在她統治時期,佛教在南陽傳播發展很快。到了肅宗、代宗時,南陽佛教聲名達到頂峯。名寺和名僧出現,是其象徵。”

開元八年(720年),53歲的神會來到龍興寺,弘揚慧能的“頓悟說”,禪宗在南陽影響日深。神會的選擇,影響了同爲慧能弟子的慧忠。之後不久,他來到南陽淅川,選取清幽白崖山設道場修行。神會與慧忠的選擇,又影響了百餘年後的天然,他來到南召,建了丹霞寺。

高僧造就名寺,神會來龍興寺,遂有“常住僧人二百餘人,香火田五百餘畝”。天然來丹霞寺,遂有“殿堂房舍140間,寺僧300多人”。慧忠又如何左右了香嚴寺發展呢?

據寺內碑刻記載,慧忠開元年間至白崖山設道場,結茅爲庵,授徒傳法“四十餘祀”,思想影響大,但其最早所設道場,既不知所在,更無遺存。

慧忠去長安擔任國師後,肅宗爲他在白崖山置“長壽寺”,規模初具。他逝後歸葬白崖山時,長壽寺規模進一步擴大。到了嗣法弟子耽源應真住持時,寺院易名香嚴寺並“營創大備”。香嚴寺早期發展,慧忠影響巨深。

唐代香嚴寺已無存,現存香嚴寺多爲明清建築,爲重建而非修補。

白崖山青山綠水,任其放任“佛性”

慧忠曾在白崖山修煉四十年,結庵說法,明辨是非,他的思想理念成熟於此。那四十年,他都看到了什麼?悟到了什麼?

香嚴寺所在地白崖山黨子谷,坐落在蓮花形山間臺地上,四周古木參天,茂林修竹,遍生蘭草。多數佛寺建築建了又毀,歷代皆變,難得高山常青,流水常綠,山水不隨時勢更易。至今香嚴寺一帶景觀處處,有“一柏擔八榆”之美妙,有斬龍崖之刀砍斧劈,有珍珠涌泉之萬斛成珠,有雙石洞之鬼斧神工,還有璇臺絕頂之羣峯層疊。

結庵說法的慧忠,在此放任“佛性”,機鋒頻出。人與地,鍾靈毓秀。人是禪宗史上的大腕,地成禪宗史上的座標。

自慧忠開始,1300餘年,在如此偏僻所在,香火不絕,始創者的精神氣度,也是“小宇宙強大”,穿越時空了。

白崖山黨子谷的四十年,慧忠致力於對佛理的'探詢,“公案”很多,主要見於《景德傳燈錄》、《祖堂集》、《五燈會元》、《佛祖統記》、《佛法金湯編》卷七、《宋高僧傳》等書。

慧忠在禪悟上,注重以教理辨析見地,注重教禪一致。這也是很有當下意義的一種學習方法。

在戒律上,慧忠嚴持戒律,重視經教,以教解禪,表現出博學經教的禪法風格。慧忠禪法,源本曹溪,首重直指,發揚頓悟。然融會禪教,抉擇見地,兼以漸修,可稱“頓漸並重”。

表面看起來,慧忠“禪教一致、頓漸並重”思想全面,應該十分“有前途”,但實情並非如此。慧忠後,門人弟子幾傳即告沉寂無聞,沒有形成宗派傳承法脈。這是爲什麼呢?

南京大學哲學系鹿鳴博士認爲,要形成宗派傳承法脈,“一是要有明確的綱宗,成熟而穩定的綱宗使得學人有據可依。二是門人弟子的不斷髮揚創新。慧忠禪法在禪與教、頓與漸、悟與修之間都平衡,雖無禪弊,突出特色不明顯。加之他的門人弟子在禪法上創新發揚甚少,也就逐漸歸寂無傳了”。

禪法如是,社會生活中所有事情,莫不如是,這可能是剖析慧忠現象的當下意義,也是慧忠人生帶給我們的一種啓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