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詩骨”陳子昂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 2.84W人 

在中國,有作爲的文人都會被人們賦予一個稱呼,應該說是尊稱。陳子昂被稱爲什麼?他被世人稱作“詩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詩骨”陳子昂的故事

一般來說,人們對一個人的稱呼,是根據這個人的性格、作品以及他的事蹟來叫的。所以,人們稱陳子昂爲“詩骨”,是跟他的性格、事蹟以及作品分不開的!

就他的作品來說,陳子昂是早於李白他們的詩人,他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他在詩文方面雖然沒有李白他們那麼突出,但是,他處於的是唐朝開始時期,當時正在進行詩文改革,所以,他的詩文是後面人的寫作依據。他的詩文中可以讀出澎湃之情,也可以讀出瀟灑之氣,總之,他的詩文可以傳達出正能量。所以有人評價他的詩文是風骨錚錚。

就他的性格來說,他是屬於從邊遠地區走出去的官員,可是他在那些官宦面前表現出的是不卑不亢,甚至是對於當時的皇帝也是如此。當時正是武則天在位時期,他對武則天推行的新政,只支持對的,錯誤的就反對,這也表現出了他的骨氣,他的嚴正和對是非的堅持!

就他的事蹟來說。他剛剛到京城時,由於沒有什麼熟人,所以他一直都沒進入仕途,後來,他花千金買了琴,吸引了很多人來他家,然後在很多人面前,將那千金的琴給砸壞,以此來表明他自己從仕途的決心,這也使他瞬間就成爲名人,從此走入了仕途。

所有的這些都表明了,他是一個有才的,高風亮節之人,正因此,人們纔會稱他爲詩骨。

  陳子昂代表作

陳子昂一生當中,共作了近一百首詩,但是,就陳子昂代表作來說,那就是他的感遇三十八首吧!

陳子昂一生中,被髮配從軍兩次,感遇就是他在從軍中感受的真實表達,也是他對當時的時事政治的看法,同時也是他對自己人生經歷的感嘆。

他善於用其他東西來比擬自己。例如,在感遇的第二篇中,他就通過幾種花的相互比較來說明自己的意志。他說蘭花不像菊花清高,不像牡丹傲嬌,它就只保持自己的清雅。這其實就是代表了他自己,他在仕途中會一直秉持着公正,不會隨波逐流,也不會孤芳自賞,不搞小羣體,他會在堅持自己的堅持的前提下,同意別人對的東西。

從陳子昂代表作中可以看出,他在從軍的過程,有許多關於軍隊的見解,但是他提出來後,並沒有人採納。其實對於仕途他也是無奈的。他雖然有一腔的才能,但是卻沒辦法施展出來。在第二首詩中,他感嘆秋天易到,蘭花容易凋零。其實是說,時間過得很快,自己都快老了,但是自己的政治抱負卻還沒能施展出來。

而就其代表作第三十八首來說,它主要是反應當時朝廷建立了大批的寺廟,而建這些建築的錢都是來自民間,所以當時老百姓的生活並不幸福。他看到這一點就直接將自己詩歌吐槽的對象指向了朝廷,表明他對此事的不滿。

陳子昂代表作都是表達對當時政治的不滿,以及自己人生難以如願的憤慨。

  陳子昂的詩

唐代初期的詩詞,還承載着六朝時期留下來的習慣,這些詩詞的風格豔俗而又孱弱,陳子昂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想改變當時的狀況。

陳子昂的詩歌,在當時是進步的,詩詞內容的充實,再加上好不花哨卻又簡譜、剛強的風格語言,在那時候,對整個唐代的文學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以至於在陳子昂死後,他的好朋友盧藏用也爲陳子昂編寫了他死後留下的十個卷宗。

陳子昂的詩歌創作,主要都是表明了他當時的主張。陳子昂創作的三十八首感遇詩,像感遇詩第二十九首裏面的“西山事甲兵。贏糧匝邛道, 荷戟爭羌城”,正是要表現這種革命創新精神的主要代表作品。感遇詩裏也有一些感嘆人生世事無常,讚揚隱士求仙的意思,那些詩詞都有着濃厚的佛教還有玄言的消極思想。

不過,陳子昂的律詩比較少,但是像他創作的度荊門望楚——“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巴國山川盡, 荊門煙霧開……”,也是初唐律詩中的代表作品。陳子昂用了一氣呵成的手法,表達了他本人第一次離開蜀中的路上見到的壯麗山河風景。陳子昂的風格明顯和其他的詩人有所不同。

可是,陳子昂的詩詞在藝術上也存在一些缺點。這表現出了陳子昂對漢魏南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學習得還不夠深入。對七言詩這種新形式也不重視,他的詩集中都沒有一首七言詩。

陳子昂在散文變革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陳子昂的寫作中對那些對策建議什麼的,都用的是樸實無華的散文形式,這在唐代,是一個新的開始。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唐朝的詩人陳子昂最著名的唐詩要屬《登幽州臺歌》,這是一首樂府詩。這首詩歌是收到楚辭裏的遠遊篇的影響,用了楚辭體的手法寫作,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

這首詩歌的兩句寫的是緬懷古人,感慨作者本身生不逢時;期待來者又寫出了作者本身感慨自己懷才不遇。陳子昂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政治方面天賦,有遠見、有才能、有理想、有抱負的有志之士。陳子昂敢於實話實說,因爲武則天在朝的時候有不是問題,所以常常提出自己的意見,更多的是批評意見,所以不被武則天聽取和採納。所以,陳子昂有一段時間被當成逆黨,關進了大牢。或許當時這樣的環境不是陳子昂的時代,不適合陳子昂,因此他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這接連受到的一系列挫折和打擊,讓陳子昂本人十分的苦悶。

陳子昂當時孤獨的站在幽州臺上,登樓遠眺,放眼這萬里山河,他當時的腦海裏閃過了很多的片段。陳子昂處在薊北的幽州臺上,或許他當時想到了攻破了齊軍的燕國大將軍樂毅,又或許想到了向北方征伐的烏桓臨石觀海的東漢時期三國的梟雄人物曹操,再看看他自己呢,因爲陳子昂在武家人,武攸宜的帳下,對比之下,竟然顯得自己毫無用武之地,這與自己當時的理想和政治抱負落差甚遠。萬分蒼涼之下,詩人產生了深深的懷才不遇和孤寂之感,方纔成就了這千古名句。

陳子昂,是唐代著名的文學詩人,他的`詩歌流傳至今,其中著名的感遇詩,他本人就創作了三十八首。陳子昂的感遇詩表現了一種革新精神。

可是,這三十八首詩並不是同一時間創作的,這些詩裏面有的諷刺了骨感的現實,有的是陳子昂自己在感慨時事,有的世陳子昂在感懷身世、抒發自己報國的理想。感遇詩的內容範圍寬廣而又豐富,詩中注集的思想也很是矛盾複雜。

要說到描寫現實的感遇詩,要屬陳子昂當時從軍時候在邊塞寫的邊塞詩,這是陳子昂在北方時候寫的作品,現實感非常強烈,內容中寫了領導的統領沒有什麼作爲,因爲他們的無能讓邊塞的百姓不斷受到胡人迫害的事實,陳子昂在詩中表達了自己的憤慨,同時也對駐守邊塞的將士的愛國熱情遭到現實的打壓而表示深深的同情和理解。

感遇詩裏也有一些陳子昂感嘆人生禍福無常,讚揚隱士求仙的思想,也有很多的發揮佛教理念的作品,但是詩中包含着消極的訊息。

感遇詩裏面甚至還有一些作品受到了那時候玄言詩的影響,哪怕現在讀起來都有些枯燥乏味,沒有樂趣。可是,陳子昂的全部詩歌創作絕對沒有一點齊國和樑朝時期浮躁俗豔的的感覺,在那個年代是十分難能可貴的。而他的感遇詩更是直接啓發了張九齡創作《感遇》和李白《古風》寫作的靈感。

陳子昂寫過兩首非常有名的詩篇,這兩首詩篇就是春夜別友人。陳子昂是四川人,寫作那兩首詩的背景是從四川趕往洛陽,準備向朝廷上書,以求博得功名。在當時,陳子昂的幾個朋友爲他送別,幾個人在春天的夜晚裏喝酒訴衷腸。“銀珠吐青煙,金樽對綺筵”一句就是寫出了酒宴送別的場景。

陳子昂當時意氣風發,又感受到友人們的熱情,內心非常激動,因此在晚宴上創作了兩首詩詞。陳子昂的詩詞是描述送別場景的,但是其中也抒發了自己的情感。陳子昂那時候已經學了很多的知識,當時是武后當政,需要很多的人才,陳子昂準備靠着自己的才能在朝廷謀得一官半職。像詩中的“懷君欲何贈,願上大臣書”一句就是寫的他的抱負。

陳子昂所做的這兩首詩非常有意境,很多後來的文人都稱讚這首文章。第一首先是寫酒宴的場面,接着又抒發感情,表現出依依不捨之情。詩中的“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就是抒發了離別之情。第二首既寫了宴會的分別場景,又寫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因爲自己要去往洛陽求官,就在詩中寫出了對前途的嚮往。

陳子昂是盛唐時期的詩人,他寫的詩都是與衆不同的,他通過在景色中抒發情感來使得整首詩更加得有意境。像春夜別友人這兩首詩,就是非常得有意境,通篇都是情景交融,突顯出與有人們那種依依不捨之情。詩中“清冷花露滿,滴瀝檐宇虛”既寫出了夜晚的寒意,又藉着這個微寒夜晚之景色來抒發他心中的離愁之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