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古詩十九首-五言之冠冕

本文已影響 3.59W人 

南朝梁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題爲《古詩十九首》,列在“雜詩”類之首,後世遂作爲組詩看待。其中八首《玉臺新詠》題爲漢枚乘作,後人多疑其不確。現在一般認爲大抵出於東漢末年,然亦非一時一人之作。內容多寫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現出追求富貴和及時行樂的思想。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

古詩十九首-五言之冠冕

  一、來源作者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文選》,編者把這些亡失主名的無言詩彙集起來,冠以此名。關於《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和時代,有多種說法,有說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創作。今人綜合考察《古詩十九首》所表現的情感傾向、所折射的社會生活情狀以及它純熟的藝術技巧,一般認爲,它並不是一時一人之作,它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東漢順帝末到獻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間。

  二、文學性質

《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漢末文人對個體生存價值的關注,使他們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建立起更爲廣泛而深刻的情感聯繫。過去與外在事功相關聯的,諸如帝王、諸侯的宗廟祭祀、文治武功、畋獵遊樂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學的題材領域,現在讓位於與詩人現實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關的進退出處、友誼愛情乃至街衢田疇、物候節氣,文學的題材、風格、技巧,因之發生巨大的變化。

  三、思想內容

東漢末年,社會動盪,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漂泊蹉跎,遊宦無門。《古詩十九首》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表述着同類的境遇和感受。這十九首詩歌,基本是遊子思婦之辭。具體而言,離情別緒、人生的失意和無常之感,是《古詩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內容。

清人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對此有一段非常準確的評價說:“《十九首》所以爲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幾?雖處富貴,慊慊猶有不足,況貧賤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誰不感慨?人情於所愛,莫不欲終身相守,然誰不有別離?以我之懷思,猜彼之見棄,亦其常也。失終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復不知其樂,咋一別離,則此愁難已。逐臣棄妻與朋友闊絕,皆同此旨。故《十九首》雖此二意,而低迴反人人讀之皆若傷我心者,此詩所以爲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則人人本自有詩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盡,故特推《十九首》以爲至極。”這段話指出了《古詩十九首》所表達的情感,是人生來共有的體驗和感受。如:

表現思念故鄉懷念親人的《涉江採芙蓉》《去者日以疏》;

表現思婦對遊子深切思念和真摯愛戀的《凜凜歲雲暮》、《客從遠方來》和《迢迢牽牛星》;

表現遊士對生存狀態的感受和他們對人生的某些觀念:《回車駕言邁》《明月皎夜光》。

總之,《古詩十九首》所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是“人同有之情”。因而,這些詩歌能夠永久地感動人,千古常新。同時,它以藝術的方式,表現士子的社會境遇、精神生活與人格氣質,並由此透視出漢末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有相當重要的認識意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