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年級語文上冊《日出》教案設計大綱

本文已影響 1.71W人 

劉白羽是以一個革命戰士的藝術理想與人格,把追隨時代步伐、配合政治形勢作爲自己散文創作的自覺意識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日出》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日出》教案設計

  【《日出》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瞭解本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瞭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狀的變化進行景物描寫的特點。

3、 瞭解作者通過細緻觀察日出景象的描繪所表達的獨特感受和看法。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從中學習層層烘托、步歩蓄勢的手法來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

教學難點:

學習《日出》的象徵意義。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2、 作者簡介:

劉白羽(1916—2005),當代作家,黨員。北京人。作品有長篇小說《第二個太陽》,散文集《紅瑪瑙集》、《芳草集》等。1936年在《文學》月刊上發表短篇小說《冰天》,開始走上文學道路。1937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草原上》。翌年春赴延安。抗戰期間投身敵後戰場,寫出《五臺山下》、《太陽》、《幸福》等小說。解放戰爭時期轉戰東北,寫有小說《無敵三勇士》、《政治委員》,報告文學《光明照耀着瀋陽》等。新中國成立後,在擔任文化領導工作的同時,發表了《日出》、《長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訊。晚年筆耕不輟,寫有四部長篇:報告文學《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說《第二個太陽》(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回憶錄《心靈的歷程》(獲中國傳記文學獎),小說《風風雨雨太平洋》。歷任中國作協副主席、名譽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長,解放軍總政文化部部長。主要作品有:《五臺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員》、《紅瑪瑙集》、《紅色的十月》、《芳草集》、《劉白羽散文集》等。

3、 學生預習,初步感知課文:

魅力(mèi) 蕭瑟(xiāo sè) 陡壁(dǒu) 瀰漫(mí) 緋紅(fēi) 朦朧(ménglóng) 氾濫(làn) 精闢(pì)熾熱(chì) 晨曦(xī) 窒息(zhì) 天穹(qióng)衣襟(jīn) 俯瞰(kàn) 無羈(jī) 簇擁(cù)矗立(chù) 迸射(bèng) 酣睡(hān) 黛色(dài)

4、 互動學習

1) 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

全文共8段,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幼時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兩次看日出的機會。

第三部分(8)不經意在飛機上看到日出。

2)再次默讀課文,完成下列表格:

日出圖 觀察角度 日出時節 描寫景物色彩、形狀變化的句子 景物特點

海涅 俯視 冬季 那緋紅的……只有山尖分明出… 雲霧繚繞

屠格涅夫 平視 秋季 朝陽初升時,……那種暗紫色……

露了露面,……一輪朝日。 柔和明麗

劉白羽 平視 冬季 日出前:上空遊動……暗紅色長帶

日出時:紅帶在……閃着金光。

日出後:晶光耀眼,……照明瞭 雄偉瑰麗

3) 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提問:“我”爲什麼愛登高看日出?

明確:日出富有魅力,日落雖妙,不免有蕭瑟之感

看日出——看火、熱、生命、光明的誕生

提問:作者無緣看日出,就怎麼辦?

明確:只好讀日出:

1、海涅:冬季雲霧繚繞中的日出。

2、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麗中的日出。

齊讀兩幅日出圖。

4)分析第二部分:

提問:作者特意到什麼地方去看日出?有沒有看到?

明確:兩個看日出的勝地

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

由於雲霧遮住了東方,沒看成

2、在黃山獅子林

由於下雨,只得作罷

5)分析文章的主體部分:

提問:作者的宿願實現了嗎?

明確:作者終於“看到了一次最雄偉、最瑰麗的日出景象”。

提問:作者對這次的日出是怎樣描寫的?

明確:分三層來描寫:

日出前——上空遊動微明,如同一條狹窄的暗紅色長帶,帶子的上面露出了一片清冷的淡藍色的晨曦。

日出時——那條紅帶,卻慢慢在擴大,像一片紅雲了,像一片紅海岸了。(突出了景物的動態變化)色彩也由“暗紅”變成“發亮”,“一個奇蹟就在這時誕生了”,“紅得透亮”,“閃着金光”,作者連用兩個比喻:“如同沸騰的溶液一下拋濺上去,然後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衝。”

日出後——“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鮮紅,火一般強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紅了一切。

齊讀有關日出的描寫。

5、歸納寫作特色:

1、映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海涅描寫的、屠格涅夫描寫的日出圖的引用,不管是在色彩上還是在動態描繪上,都爲劉白羽描寫的日出圖作了襯托。

2、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的運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徵意義。

日出的象徵意義,熱情地讚美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如朝陽東昇,光彩奪目,雄偉瑰麗,正像朝陽那樣年輕,富有巨大的生命力,並進而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欣欣向榮、無限美好、如花似錦的今天和明天。

5、板書設計

全文共8段,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幼時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兩次看日出的機會。

第三部分(8)不經意在飛機上看到日出。

  【教學總結】

《日出》與《長江三日》一樣充分地體現了劉白羽散文境界雄沉宏闊的特點,是作者以新的審美觀“對新的美的探索的結果”,與某些描寫日出、歌頌自然、禮讚生命的禮品不同,它選取了一個十分獨特的角度——描繪作者從國外出訪歸來,在萬仞高空的飛機上目睹的一次“最雄偉、最瑰麗的日出景象”,並出神入化地將“光彩奪目的黎明”與“新中國瑰麗的景象”相比擬,以一幅氣勢磅礴、雄奇壯闊的日出圖,謳歌新生的、光明的社會主義祖國,表達無產階級戰士的豪情壯懷,反映了劉白羽散文對意境創造的`追求及其鮮明的個性色彩。

使濃郁的詩情與深刻的哲理相交融,以造成一種深邃高遠的藝術境界,這也是劉白羽散文追求的目標。《日出》在細緻描寫高空日出奇景的基礎上,闡述“革命的哲學”,高唱“戰鬥的詩歌”,詮釋“我們是早上六點鐘的太陽”這一句詩那最優美、最深刻的含意,盛讚新生事物強大的生命力與無限光明的前景,從而大大加強了散文的思想內蘊和藝術感染力。

《日出》運用層層烘托、步步蓄勢的手法來突出高空日出奇景。文中有關日出的五幅圖畫,前四幅全是輔墊,全是曲寫,是“楊”前的“抑”,是欲揚幫抑。在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後,作者終於推出了雄偉無比的高空日出奇景,並對此進行充分的、細緻的、油畫般的描繪——它的色彩,它的形態,它的氣勢,它給人的思索與遐想,筆墨不多卻令讀者無法忘懷。

絢麗、雄放,善於用準確、新鮮而又富於變化的文詞細緻而完滿地表現形象、描寫細節和表達情感,是這篇散文在語言表達上的重要特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