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初中課文《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3.73W人 

  教學目標

初中課文《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1、理解文章內容,欣賞諷刺藝術。

2、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口頭表達等能力。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討論理解文章內容,欣賞諷刺藝術。

2、范進發瘋的原因及文章主題的理解。

 教學準備

幻燈片、幻燈投影儀、電腦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對聯導入

僥倖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二、自學

1、自讀課文後,把文中不認識的字寫在黑板的左邊,認識的同學就把拼音註上去。

商酌(zhuó) 星宿(xiù) 狗血噴頭(pēn) 帶挈(qiè) 長親(zhǎng) 行事(háng) 腆着(tiǎn)

兀(wù)自 綰(wuǎn) 軒敞(xuān chuǎng) 作揖(yī) 醺(xūn) 啐(cuì) 諱(huì) 帶挈 桑梓(zǐ)

2、積累下列詞語:

①俱各歡喜②拱手作揖③千恩萬謝④尖嘴猴腮⑤不省人事

⑥淋淋漓漓⑦喜從天降⑧今非昔比⑨萬貫家私⑩唯唯連聲

3、作者作品及相關知識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晚年又號文林山人,安徽全椒人,出身於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二十三歲中秀才,此後科場一直不利,到三十歲還沒考上舉人。由於科場不順和家道衰落,使他飽嘗了世態炎涼,逐漸認識了八股科舉的腐朽糜爛,產生了厭棄功名富貴的思想。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這樣的生活和思想基礎上寫成的。

4、感知內容:

①故事涉及到的人物(主要人物是?)

②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並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③范進中舉前後的變化:

家境、地位、本人態度、他人態度

④造成這一切變化的根源是什麼?(封建科舉制度)

⑤按故事情節的發展討論分析文章結構:

可分爲中舉前和中舉後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寫范進中舉之前的情況,側重描寫胡屠戶的倨傲。可分兩層:范進進學(中了秀才)回家,丈人胡屠戶前來賀喜;范進向胡屠戶借盤費應鄉試,遭到拒絕和辱罵。通過這兩件事,寫出了范進中舉之前生活的艱難困頓和社會地位的卑微低下。

第二部分,寫范進中舉喜極發瘋及中舉以後社會地位顯著變化。對封建士子醉心功名利祿的醜態作了辛辣的嘲諷,並深刻地揭示出他們熱衷科舉的社會原因。

這一部分分三層:范進發瘋;胡屠戶治瘋;張鄉紳拜會和胡屠戶受贈。

  三、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探究品味點,思考批註,然後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1、爲什麼范進會對科舉如此癡迷?中舉後又爲什麼會瘋了?

因爲一旦中舉,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境況,功名富貴馬上就會到來。

前一刻范進還無米下鍋,馬上就說他中了舉,幾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貴到手了,時間太短而變化太大,所以范進會瘋了。

2、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四、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五、自測

1、請大家把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的行爲、語言及對范進的態度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其性格特徵。

  第2課時

  一、導入

複習上課時內容,導入本課時內容。

 二、自學

1、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着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爲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三、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探究品味點,思考批註,然後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1、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其他幾個人物又表現出怎樣的性格特點?

范進: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②虛僞。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胡屠戶:欺貧愛富,粗俗勢利,蠻橫倨傲(前);阿諛奉承,趨炎附勢(後)的市儈形象。

張鄉紳:急於結交新貴,以達到鞏固和擴大自己權勢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2、課文中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過人物的種種醜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裏,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醜態百出,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衆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後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中舉前後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凶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髮指。中舉後“屠戶被衆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着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着,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醜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3、談談你對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的理解。

以人物自己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如范進對胡屠戶的稱呼由先前的“岳父”到中舉後的“老爹”。

運用細節描寫、側面烘托。如范進發瘋的過程。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胡屠戶爲女婿扯衣服後襟,拿銀子時的動作等。

運用誇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范進中舉驚喜得發瘋,運用了誇張的手法,但並不失真。“中舉發瘋”在當時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會有實情”的,當時的讀書人熱衷“舉業”,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癡如醉,驚喜若狂。因而是真實可信的。

 四、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五、自測

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①人物和主題思想: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於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於功名,迂腐可笑,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②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着雞,手裏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醜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後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並不顯露,那又髒又破的長衫,那“坐着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

③表現手法:《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 一個典型的環境裏,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六、自結

學習本文你有什麼收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