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原創優秀教案

本文已影響 3.09W人 

 教育目標:

《唐雎不辱使命》原創優秀教案

1、學習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2、培養學生複述、翻譯、朗讀的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學習唐雎作爲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暴、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

積累重要文言詞句,通譯全文。

學習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學習本文運用對比、反襯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曾經有一個美國記者問周恩來總理:“我們美國人總愛仰着頭走路,你們中國人爲什麼總是低着頭走路?”周恩來略加思索後回答:“走下坡路的人,總是仰着頭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頭走路了。”這個記者聽後,倍感羞愧。其實,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維護國家尊嚴的關鍵時刻,表現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時也表現出他們敢於鬥爭和善於鬥爭的優秀品質。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中也有這樣一個人,一起走進《唐雎不辱使命》。

二、作者、背景簡介。

《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寫的一本以記言爲主的史書,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它敘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滅六國爲止,約二百三四十年時間,是我們研究戰國時期歷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敘事長於鋪陳,多加渲染誇張,寫得有聲有色;語言生動流暢;善於在矛盾衝突中運用對話刻畫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較鮮明豐滿;在論辯中往往採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學色彩。所以它對後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響。

這篇文章記敘了戰國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後滅亡了韓魏兩國;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想用詐騙手段併吞安陵。安陵君拒絕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悅的情況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國,目的就在於保全國土,解除與秦國之間的矛盾。

 三、學生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和參考資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間可以討論。

1、正音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n 搶qiāng 傀guī 祲jìn 縞g?o 撓náo 諭yù

2、通假字?? 秦王不說:“說”通“悅”,高興。

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放置,安放。?? 倉鷹擊於殿上:“倉”通“蒼”,青色。

詞類活用?? 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如動詞,意動用法,“認爲……輕”,小看。請廣於君:廣,形容詞用如動詞,使動用法,“使……擴充”。

 四、概括故事大意。

秦想用詐騙手段併吞安陵,安陵君拒絕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悅的情況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國,唐雎憑藉機智勇敢,最終使秦王放棄了易安陵的打算。

 五、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故意。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掃清了字詞障礙,疏通了文意。我們知道了唐雎的使命是讓秦王放棄異地,他“不辱使命”是因爲他最終使秦王放棄了易安陵的打算,維護了本國的尊嚴。

本文雖短小,但故事精彩,情節緊湊,層層深入,文章是以什麼方式推動故事的發展的呢?(對話描寫),這節課我們就來體會一番文中精彩的對話。

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語氣。

 二、品讀對話,分析故事的發展及人物性格,及對話描寫的作用。

1、參與對話的有幾人?主要人物是誰?爲何這樣安排?

明確:參與對話的有唐雎、秦王、安陵君;

主要人物是唐雎、秦王;

安陵君只有一句話,這樣安排是爲了突出唐雎。

2、品讀第一段對話,從中可以得到什麼信息?

信息:交代背景(環境),秦王想“以大易小”,安陵君不從,於是唐雎臨危出使。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盛氣凌人、蠻橫、欺詐)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

(清醒、不悲不亢)

3、品讀第二段對話

(1)安陵君不願易地,秦王態度如何?哪句話課看出?

“不悅”

“……輕寡人與?”(咄咄逼人)

(2)面對秦王的咄咄逼人與“不悅”,唐雎如何應對?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堅定立場、不卑不亢、沉着應對)

4、品讀第三段對話

(1)唐雎堅定的立場--不易地,秦王態度發生了什麼變化?

“ 怫然怒”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驕橫狂妄)

(2)唐雎如何應付?有什麼行動?

“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

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

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

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機智、正氣凜然、針鋒相對)

“挺劍而起”(勇敢)

5、品讀第四段對話,面對唐雎的“挺劍而起”,秦王作何反應?

“長跪而謝之”

6、縱觀故事的發展,兩個人物各有怎樣的性格?

唐雎:臨危不俱 機智勇敢

秦王:色厲內荏 外強中乾

7、總結對話描寫的作用

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交代背景(環境);

 三、體會文章運用對比、反襯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

本文塑造人物成功之處還在於運用了對比和反襯的手法,請說明運用這些手法的內容?

1、面對唐雎嚴厲反擊,秦王行動和言語與唐雎的行動言語形成對比。

面對唐雎的反擊,秦王軟弱了,“色撓”“長跪而謝之”以及他說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說明了他的外強中奸、色厲內荏的內心世界。

2、秦王的反映從側面刻畫唐雎的形象

從側面刻畫了唐雎的形象,表現了唐雎的智勇超羣、英氣逼人的大無畏精神。

 四、拓展延伸。

討論:唐雎的這種不畏強權的精神,和敢於爲國犧牲自我的精神,在我們現代社會,還有沒有現實意義?

  五、板書設計: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秦王 唐雎

使人謂 臨危出使

↓ ↓

不悅 沉着應對

↓ ↓

怫然怒 爭鋒相對

↓ ↓

色撓,長跪而謝之 挺劍而起

  六、課堂小結

這篇記敘文,寫了唐雎忠於使命,不畏強暴,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揭露了秦王的驕橫欺詐,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的本質,雖不假修飾,卻十分鮮明生動,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塑造人物方面運用對比和反襯的手法也是值得同學們學習的。

  七、作業。

查找資料,瞭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國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