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識字6》教學案例

本文已影響 2.15W人 

 第一板塊——創境設趣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識字6》教學案例

操作一:創設“森林音樂會”的情境。

教師課前在音樂教室的黑板上畫好課文情境圖(即課文中小動物們正在興高采烈地演奏着各種樂器),再把各種樂器展示在音樂教室的兩邊,並分別放上了與之相對應的寫有樂器名稱的詞語卡片。

操作二:用教師的情緒感染學生。

預備鈴響起,教師步入教室,用神祕、興奮的語氣說:“小朋友,森林裏的小動物們正在音樂教室開‘森林音樂會’呢,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一塊兒去參加,大家願意去嗎?”學生怦然心動,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熱情高漲。

  第二板塊——交往互動

操作一:“我”與樂器零距離

讓學生進入音樂教室,帶着新奇的心情自己看一看各種樂器的造型;用手輕輕地摸一摸各種樂器,體驗一下那種感覺;認一認各種樂器的名稱。

操作二:在互動中識物認字

1.在交往互動中認字。

同學之間互相合作,藉助拼音把詞語卡片上的樂器名稱大聲地讀給同學聽,聽的小朋友注意他是否讀準了每個字的讀音,並互相幫助糾正。

2.在交往互動中識物。

充分發揮班級中會演奏某種樂器的同學在交往互動中的作用。如:讓學習鋼琴的同學爲其他同學簡單地介紹一下有關鋼琴的知識,然後爲同學們演示一下,演奏一首小曲子。

讓學生歷經讀詞語、聽介紹、看演奏幾個環節,在這種寬鬆的交往式的互動中不知不覺地瞭解了各種樂器的特點和音質,以及吹、拉、彈、打擊、碰撞等不同的演奏方法,學會了表示樂器名稱的詞語。

  第三板塊——交流展示

操作一:“我”能讀準。

出示課文中的四組詞語,讓學生比賽朗讀,看誰讀得最棒。可以指名讀、小組讀、齊讀;可以一組一組詞語地讀,再將四組詞語連起來朗讀。以多種形式朗讀,一方面進一步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朗讀情況,促使學生熟讀成誦。另一方面增強學生對詞語的識記。

操作二:“我”能說好。

讓學生選擇黑板上展示的課文情境圖(即多幅小動物演奏圖),請學生說出小動物演奏的是什麼樂器?學生興致盎然,有的說:“小熊一邊彈着吉他,一邊唱歌,你看他多陶醉呀!”有的說:“貓咪小姐也來參加‘森林音樂會’,她打起了鈴鼓,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有的說:“老鼠先生唱起了男高音,老鼠夫人彈奏着鋼琴爲他伴奏。”……

操作三:“我”能寫對。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生字,識記字形。如:“鋼、鍾、管、箏”學生都可以用學過的熟字“剛、中、官、爭”通過換偏旁或加偏旁輕鬆地記住。“琴”的下面是個“今”,“鈴”的右邊是個“令”,容易混淆,教師作重點指導:兩個都是形聲字,可以利用它們的讀音來記憶,琴(qín)——今(jīn),鈴(líng)——令(lìng)。最後學生認真書寫詞語,並上臺展示自己寫的字,集體評議,哪裏寫得好,指出哪一筆寫得不好,並在展示臺上修改,促使學生把字寫端正,寫漂亮。

新課標,新教材,如何讓“活”起來,一直是我們認真思索並努力去探索的問題。上面這則教學案例,在語文教學的操作層面上詮釋着新課標的一些理念,給我留下許多思考和啓示。

啓示一:擺正師生關係,用民主性指導取代權威性傳授。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準確給自己的角色定位,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此案例中教師就把準了這一定位,教師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了“平等中的首席”,走下了神聖的講臺,摒棄了“一言堂”和“鋼性灌輸”的做法。而是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通過樂器上擺着的詞語卡片去認識樂器,自己去讀準詞語,自己去傾聽各種樂器的.聲音,自己去發現各種樂器的演奏方法。教師沒有一個人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介紹,而是指導學生自己通過看、聽、摸、認等各種方法去親身體驗學習,歷經學習的過程,教師真正成了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啓示二:注重互動交往,用動態的建構取代靜態的接受。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教學,更不能爲學生營造一種寬鬆、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案例中教師幾個板塊的設計都爲學生創設了“主體參與,交往互動”這樣的寬鬆、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第一板塊中,教師把枯燥乏味的識字內容用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出來,別出心裁的地設計了“森林音樂會”,迎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正如贊可夫指出的: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第二板快中教師充分發揮每一個生命體的活力,讓學生與樂器零距離接觸,認一認各種樂器,摸一摸各種樂器,聽一聽會樂器的同學的介紹,看一看同學的演奏,知識與能力在主體參與、交往互動中不斷建構生成。課堂不再如“死水一潭”,而是充滿活力生機一片,讓人感受到課堂上生命揮灑智慧的樂趣,感受到語文的另一種魅力——“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