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高二第1課《竇娥冤》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55W人 

  篇一:高二第1課《竇娥冤》教學反思

《竇娥冤》是語文版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我在備課的時候進行了充分的考慮,這篇課文是中國古代戲曲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對於怎樣鑑賞古代戲曲無所適從,所以,我在上第一堂課時,藉助多媒體課件,我幫助學生了解與戲曲有關的文學常識,引導學生學習鑑賞古代戲曲的要點以及如何入手進行鑑賞古代戲曲的方法,然後讓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瞭解劇情,理解字意,熟悉內容,所做這些爲第二課時做好鋪墊。

高二第1課《竇娥冤》教學反思?

在上課前,我做了一下預想,如果在老師的引導下,要求學生通過切身感受能感受到什麼,能感悟到本課的藝術特色嗎,能提出一些什麼問題,我把能出現的問題都儘可能地考慮之後,我是這樣設計的(一)表演課本劇(二)出示學習目標(三)鑑賞曲詞《滾繡球》(四)鑑賞“三樁誓願”。在每個過程中總結歸納竇娥這個人物形象和關漢卿戲劇語言的藝術特色。

教學中,我設計的教學內容基本按照我的思路進行。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課本劇很生動,比較成功,贏得同學們熱烈掌聲,抓住課本劇,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到學習本課的要點,並且結合課文觀看課本劇讓學生自己感知、感悟。藉助多媒體課件加強輔助教學,營造氛圍,渲染氣氛。學生思考了片刻之後開始發言。有的談對竇娥這一形象的認識,有的談曲詞中所體現的思想內容及表現方法,有的學生直接提出問題——《滾繡球》表現了怎樣的藝術特色?通過學生的回答可以證明學生鑑賞這支曲詞的預期目標基本完成。在鑑賞“三樁誓願”中,學生的發言各抒己見,從這一點入手瞭解作家創作的意圖,藝術手法,作品的主題等。照常理,完成了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就適可而止,但是,立足於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學生在掌握了應知應會的內容基礎上,還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多角度、深層次鑑賞。所以,我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問題,一探一思索,一撥一啓迪,一通一發現,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說,竇娥一會兒指天斥地,一會兒感天動地,這不是矛盾嗎?有的問,這三樁誓願可能實現嗎?有的說,竇娥發願——抗旱三年,百姓不受苦嗎,怎麼能說她是善良的呢?有的學生竟然提出,假如竇娥嫁給張驢兒不就沒有這出悲劇了嗎?學生提出了問題,其他學生爭先恐後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我在這期間採用鼓勵的方式,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內心深處迸發的思想火花綻放出來,儘可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展示學生最精彩的一面。

教學後,我及時進行全面冷靜的反思,從教學設計與實施方面,從學生行爲和師生互動方面,整體結構嚴謹,思路清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達到了我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爲學生創設情境,設置張揚學生個性的平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老師做到了尊重學生,讚賞學生。讓學生在切身體驗時,有獲得成功的感覺。學生在教師的鼓勵聲中更加堅定自信心,並且結合課堂上探究的問題引申到課下繼續研討,調動了學生可持續性學習的願望,培養了學生的發展能力。如果我在課堂上,我調動學生的時候再放開一些,完全相信學生,課堂效果會更好。

  篇二:高二第1課《竇娥冤》教學反思

必修四的第一單元,主要學習中外戲劇,對於第一課的《竇娥冤》,學生因爲是第一次接觸到這種文本,所以學生的興趣比較濃厚,讓他們扮演也比較積極。

這一課的學習比較輕鬆,學生也比較感興趣,他們對其中的人物也充滿了自己的喜怒哀樂,特別是提到裏面的.人物賽盧醫時,學生們總是咬牙切齒,因爲我們都認爲醫生是救死扶傷的,可是裏面的人物卻“死的醫不活,活的醫死了”這不得不讓人想到前不久的“疫苗事件”,現在的一小部分昧着良心賺錢的醫生,他們觸犯了一個人的道德底線,所以在這裏時,我加強了學生的道德教育,不要讓他們未來成爲國家和社會的害蟲。

在講到張驢兒父子時,學生恨之入骨,我也是,我們想不到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無賴,這樣的流氓,這樣的生物。他在害死自己老爹的時候竟然沒有半滴眼淚,而是想着讓竇娥做他的妻子,這樣的人不知道留在這個社會有何作用。

唉!蔡婆婆也太軟弱了,一提到她,學生們就不斷的嘆氣,並且口裏不斷的說着“這個世界竟然會有這樣的人,若是我,一定會寧死不屈的”。

在這一篇文中,學生多了一些對竇娥的同情,感嘆她的不幸遭遇,他們也知道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他們也知道了要想國家強大,必須要懲惡揚善,宣揚正義,絕不做國家的害蟲。

這一課的效果不錯,學生從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也知道了道德的重要性!

  篇三:高二第1課《竇娥冤》教學反思

對這樣一篇篇幅長,教學點比較多的文章,我總覺得不怎麼好把握,我首先的設想就是按部就班地按傳統步驟進行教學,即先介紹相關元雜劇的知識,再引導學生概述情節,把握戲劇衝突,分析人物形象,最後總結主題,分析寫作特色。可我覺得這樣上會把文本割裂開來了,好像屠宰一樣,把文章一塊塊切下來讓學生進行理性的技術性的分析,學生對文字的感受力、鑑賞力還是不會得到提高。

找一個怎樣的切入點來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更整體的感受與分析?我在上課前突然來了靈感:《竇娥冤》不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嗎?這篇文章之所以有這樣恆久的魅力,不就是在於她悲劇產生的震撼力嗎?所以我決定抓住一“悲”字作爲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學生來感受文本,鑑賞文本。(當然在拋出問題前,我引導學生了解了“悲劇”的內涵。)果不其然,當我拋出這個問題之後,學生進入了深層的閱讀,有些學生在課本上圈圈點點,有些學生在本子上記下自己的閱讀感悟。我知道,學生與文本有了充分的對話。而緊接着學生之間的對話也讓我欣喜不已,當然,有部分學生的語言還很稚嫩,但都來自於自己個性化的理解,但有些同學的發言真讓我擊節讚賞。

文中竇娥三歲亡母,七歲離父,十七嫁人,十九亡夫。她的一生可謂是與幸福無緣,但她絲毫也不怨天尤人,她積極樂觀,她在第一折中唱到:我將這婆侍養,我將這服孝守。本來像她這樣的女子應該要活得更平安,可她碰上了張驢兒父子這樣的流氓無賴,她與婆婆的衝突由此產生。而張驢兒錯把自己的父親藥死,又將矛盾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張驢兒想借此來脅迫竇娥,可剛強的竇娥卻選擇了“公了”這一形式。本來以爲到了官府一切都能得以澄清,可黑暗的官府無疑讓苦命的竇娥雪上加霜,最終落得冤死獄中。主人公竇娥的性格與黑暗的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一個正直善良的人被殺了,而昏庸無能的官吏與無賴的兇手卻逍遙法外,這是讓人悲嘆的原因之一。而文章最大的悲哀之處卻是當一個人有了能力,卻已無法挽回悲劇的結局。當竇天章能夠爲女兒謀求幸福,能夠爲女兒伸張正義時,可能見到的只是竇娥的冤魂。”

古代女子以貞潔敬孝爲德,善良溫順爲美。美德是這個世界上極有價值的東西,而文本中,主角竇娥便是這類女子的典型代表。她年輕守寡,恪守貞潔,敬仰婆婆,在被張驢兒逼婚後,態度堅決,不肯相從。在公堂上,爲了婆婆不受罪,她含冤招供,然後血灑斷頭臺。本文寫了一個具有許多優秀品德的女子,一步步被黑暗腐朽的社會所吞沒卻呼告無門,無能爲力。我覺得這就是本文最大最具震撼人心效果的地方。

他認爲,就是竇天章爲還債而賣掉年幼的竇娥,蔡婆婆爲報救命之恩而“賣掉”想保持貞潔的竇娥,官府因爲昏庸腐朽而“賣掉”想求公正的竇娥,讓竇娥最終含冤而死。

就在這樣的對話中,學生不僅把握了人物形象,還很好地抓住戲劇的矛盾衝突,很準確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題。其中還有一位同學分析“悲”時談到了竇娥的“三樁誓願”的不可實現性來談,而在點評中我順勢與學生探討了作者之所以這樣構思的原因,談到了浪漫主義的手法及其作用。教學目標就在這樣一個切入點的引領下一個一個得以突破。

上完這堂課,我很有成就感,真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