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學設計附反思

本文已影響 2.44W人 

 教學目標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學設計附反思

1、學會分角色朗讀,瞭解文章內容和情節,能夠概括和複述。

1、 分析三種人的形象,認識三種人的悲劇,感受魯迅絕望悲哀和痛苦之情。

2、 摒棄奴才和聰明人的人性弱點,學習傻子高貴的精神品質,完善自我人格。

 教學重點:

分析三種人的形象特點及人生悲劇。

 教學難點:

理解和體會魯迅的寫作目的和寫作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他是偉大的文學家,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他是偉大的思想家,助國人吶喊,爲民族彷徨;他也是偉大的革命家,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他多年來一直思考社會改革中,面對統治壓迫,社會人的三種自下而上形態,一種立意在反抗,一種寧卷伏墮落而惡進取,第三種人或“心神所往,遼遠在於唐虞”或“不攖人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的一篇散文詩《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二、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梳理情節

1、生字 豬窠 穢氣 敷衍 煨 侍候

2、學生複述

3、概括主旨本文以三個人物的對話展開,對現存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壓迫、地位差異的三種人不同的現實態度,表達了作者愛憎與讚美的不同的情感。

4、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寫奴才向聰明人訴苦。

第二部分(9---22自然段)寫奴才向傻子訴苦。

第三部分(23---28自然段)故事尾聲。

 三、分析形象

1、填表格

2、形象、

奴才:

苟且偷生,不思鬥爭,安於卑微,奴顏婢膝,不敢反抗,用主子的統治維護自己的生活,是統治者的幫兇。

聰明人:

巧言令色,虛僞圓滑,慣於欺騙,自私卑怯,見風使舵,明哲保身的市儈。

傻子:

一腔熱情,敢作敢爲,具有鬥爭精神和實幹態度的可貴形象。

 四、問題探究

1、 魯迅爲什麼稱之爲傻子?傻子到底傻不傻?

從聰明人角度看,他無私忘我,傻;從奴才的角度看,他被奴才所利用,被更多奴才驅趕,傻;從社會的角度看,他不同於許多庸人,市儈,騙子,是社會上的少數,傻,傻子寄寓魯迅先生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沉痛哀嘆。

分生孢子無私忘我,誠實熱情,敢作敢爲的精神讓人敬佩,但他對奴才的幫助過於盲目,衝動,應該對其先進行思想啓蒙再付出行動幫助他,但他的精神是偉大的,值得倡導和頌揚。

2、 作者爲什麼爲奴才設計一段打油詩的告白?

因爲奴才經常找人訴苦,很嫺熟,不像被壓榨可笑可悲的樣子,更能體現出奴才是甘心安於現狀的。他的一生就做兩件事:忙於訴苦和討好主人。

3、 聰明人做幾件事?魯迅爲什麼稱之爲聰明人?

兩件事:巧於安慰,慣於欺騙。

魯迅所謂的聰明人,就是善於鑽營作僞與不擇手段撈取實利美名的卑劣小人,對於這種人,魯迅疾惡如仇,甚至將之看成人性的一種劣恨性。

4、 魯迅的寫作目的:

作者實際上希望有一天,中國百姓不再堅持自己的奴性,而學會抗爭。

5、 本文出處

散文詩集《野草》,所收23篇散文詩真實地記敘了魯迅在“五四”退潮後新舊交替時期一段充滿複雜矛盾而又堅持韌性戰鬥與艱苦求索的心靈歷程。

五、精神拓展

感動中國無私奉獻的人物如:林秀貞

1、林秀貞是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農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種困難,像女兒一樣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這位樸實的農村人,始終記得她母親的樸素教誨:人人管閒事,世上沒難事;人人都幫人,世上沒窮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來治理自己的家,萬萬治鄰——用一萬分力量來治理鄰里關係。

【頒獎辭】

用30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聖賢,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農民做這等事是偉人。這位農婦讓九州動容。

2、高耀潔

頒獎辭:這是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但她在實現“但願人皆健,何妨握獨貧”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卻邁着堅定的腳步。她以淵博的知識、理性的思考驅散着人們的偏見和恐懼,她以母親的慈愛、無私的熱情溫暖着弱者的無助冰冷。她儘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動着人類防治艾滋病這繁重的工程,她把生命中所有的力量化爲一縷縷陽光,希望能照進艾滋病患者的心間,照亮他們的未來。

3、叢飛

頒獎辭:從看到失學兒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顧之前,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他曾經用舞臺構築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許不如往昔嘹亮,卻贏得了最飽含敬意的喝彩。

板書設計:

奴才:飽受壓榨,忙於訴苦,樂於邀功--------可悲

聰明人:僞善圓滑,巧於安慰,慣於欺騙------可惡

傻子:無私忘我,甘於拯救,敢於抗爭--------可敬

  附《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學反思1篇

回想這節課的前前後後,我感覺整個課堂處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之中。學生積極投入,熱情很高,精彩的發言一浪高過一浪,似乎課上完了,我的激情還久久不肯退去。

我講的是一篇近似於小說的散文詩,魯迅的文章向來都有一定的深度,本文也不例外,文章寫於1925年,與我們的時代相距甚遠,這給學生在理解上造成了較大的難度。

考慮到語言描寫這一突出特色,我決定以學生比較喜愛的分角色朗讀打開突破口。雖然課前我曾讓學生聽過朗讀錄音,然而課堂上同學們的非凡表現乃令我驚異不已:學生的模仿、感悟能力遠遠超出我的想象。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我沒有停留於表面,而是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層層剖析人物內心,讓學生透過文章表面深入到在那個時代,魯迅究竟要描繪哪些形形色色的人物。

在教學中,我這樣啓發學生:文中的三個人物你喜歡誰?一問激起千層浪,學生探究的熱情高漲。同學們主動研讀課文,以小組合作,集體探究的方式,不僅對文中的三類人有了較爲深刻的認識,同時認識到了奴才的劣根性。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不僅注重知識的積累,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它倡導的是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生方式,因而,在教授本文時,無論是朗讀技法的摸索,人物性格的分析,還是主旨的挖掘,我都鼓勵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大膽創新。同時,在教學中,我還努力爲學生營造一種互相學習、共同探討的良好氛圍,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在合作中培養學生對課文深入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當然,課堂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說板書設計不夠精心,有些隨意,學生答案沒有引導出來,自己就急於給出,有些急躁。這些都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步改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