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遊沙湖》同步練習及答案

本文已影響 1.86W人 

導語:做練習有利於我們的鞏固課堂知識,拓展課外知識,有益於我們的語文學習。下面是《遊沙湖》同步練習及答案,歡迎過來了解。

《遊沙湖》同步練習及答案

 一、基礎考查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 相:察看

B.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 絕:超越

C.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 了:明,明白

D.休將白髮唱黃雞 將:將要

解析:選DD.“將”應爲“以爲”的意思

2.下列各組句子里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劍溪之水出焉得其尤絕者家焉

B.其檟荼亦苦於常荼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C.樵歌出林,則拊石而和之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D.劉子聞而悟之 父母者,人之本也

解析:選AA.焉:兼詞,“於此”B.於:介詞,比;介詞,到C.而: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連詞,表假設D.之:代詞,“這道理”;結構助詞,“的”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故遂擇其窊而室焉

B.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於樂

C.左右欲刃相如

D.野蜂巢其間

解析:選BB項,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其餘各項均是名詞作動詞

4.下列句中加點詞與現代漢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顛沛生於不測  B.初食頗苦難

C. 滵曲折,注入大谷 D.今夫膏粱之子

解析:選BB項,“苦難”,古義:味道苦,難以下嚥;今義:痛苦和災難

 二、課內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巔匡山在處之龍泉縣西南二百里,劍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巖崿皆蒼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雲,其上多北風風從北來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樂生焉

於是鮮支、黃檗、苦楝、側柏之木,黃連、苦杕、亭歷、苦蔘、鉤夭之草,地黃、遊冬、葴、芑之菜,櫧、櫟、草鬥之實,楛竹之筍,莫不族布而羅生焉野蜂巢其間,採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謂之黃杜,初食頗苦難,久則彌覺其甘,能已積熱,除煩渴之疾其檟荼亦苦於常荼其洩水皆齧石出,其源沸沸汨汨, 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魚,狀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遠,惟先生樂遊,而從者多艱其昏晨之往來,故遂擇其窊而室焉攜童兒數人,啓隕籜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實間則躡屐登崖,倚修木而嘯,或降而臨清冷樵歌出林,則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樂也

先生之言曰:“樂與苦,相爲倚伏者也,人知樂之爲樂,而不知苦之爲樂,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於樂,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於華堂之上,口不嘗荼蓼之味,身不歷農畝之勞,寢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輿隸,是人之所謂樂也,一旦運窮福艾,顛沛生於不測,而不知醉醇飫肥之腸,不可以實疏糲,籍柔覆溫之軀,不可以御蓬藋,雖欲效野夫賤隸,跼跳竄伏,偷性命於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樂,爲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趙子曰:‘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彼之苦,吾之樂,而彼之樂吾之苦也吾聞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踐以嘗膽興,無亦猶是也夫?”

劉子聞而悟之,名其室曰苦齋,作《苦齋記》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岸外而臼中岸:水邊的陸地

B.莫不族布而羅生焉 羅:排列

C.醉醇飫肥 飫:飽食

D.一旦運窮福艾 艾:止息

解析:選A岸:高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物性之苦者求木之長者

B.食之可以清酒 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C.拊石而和之 漁父見而問之

D.人知樂其樂 亦各言其志也

解析:選DA.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助詞,主謂之間B.能夠;可以憑藉C.連詞,表修飾關係;連詞,表承接關係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齋,一般指書房、學舍記,一種文體,往往在敘事寫景的基礎上,抒發情理本文名爲“苦齋記”,顧名思義,可知它“記”的是“齋”之“苦”:苦況與苦義

B.本文重點闡發了“苦樂相倚,互爲轉化”的哲理,批評了膏粱之子只圖安逸享樂的思想,讚揚了苦齋主人苦中求樂、恬然自安的寬敞襟懷

C.全文以“苦”字起筆發端,又以“苦”字收結終章,即使寫樂談樂,仍由一個“苦”字生髮出來,一個“苦”字,貫串始終,前後勾連,互爲呼應,脈絡分明,中心突出

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隱居之室命名爲“苦齋”,是因爲這裏環境是苦,物產是苦,往來艱苦,人甘於苦,議論言談亦不離苦,真是目之所見,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無一不“苦”

解析:選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隱居之室命名爲“苦齋”——是劉基命名

8.把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山去人稍遠,惟先生樂遊,而從者多艱其昏晨之往來,故遂擇其窊而室焉

譯文:

(2)雖欲效野夫賤隸,跼跳竄伏,偷性命於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樂,爲今日之苦也耶?

譯文:

答案:(1)匡山離人居住的地方很遠,只有先生樂意遊賞,而跟隨他的人大多覺得早出晚歸非常艱苦,於是(先生)就選擇山中的窪地在那裏築室居住

(2)即使想效仿山野農夫和卑微的僕役,不能伸延自己,在叢生的野草中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難道不是昔日的快樂釀成了今日的痛苦嗎?

  三、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遊丹霞記

[清]袁 枚

甲辰春暮,餘至東粵,聞仁化有丹霞之勝,遂泊五馬峯下,別買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橫皴,無直理,一層至千萬層,箍圍不斷疑嶺南近海多螺蚌,故峯形亦作螺紋耶?尤奇者,左窗相見,別矣,右窗又來;前艙相見,別矣,後艙又來山追客耶,客戀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議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見絕壁無蹊徑,惟山脅裂一縫如斜鋸開,人側身入,良久得路攀鐵索升,別一天地借鬆根作坡級,天然高下,絕不滑履;無級處則鑿崖石而爲之,細數得三百級到闌天門最隘,僅容一客,上橫鐵板爲啓閉,一夫持矛,鳥飛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闊,鑿崖作溝,引水僧廚,甚巧有僧塔在懸崖下,崖張高冪吞覆之其前羣嶺環拱,如萬國侯伯執玉帛來朝,間有豪牛醜犀,犁軒幻人,鴟張蠻舞者

餘宿靜觀樓山千仞銜窗而立,壓人魂魄,夢亦覺重山腹陷進數丈,珠泉滴空,枕蓆間琮垮不斷池多文魚在泳遊餘置筆硯坐片時,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舊書愈覺味得立高處望自家來蹤,從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縱橫無窮,約百里而遙倘用鄭康成虛空鳥道之說,拉直線行,則五馬峯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頓挫作態,文章非曲不爲功也第俯視太陡,不能無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問丹霞較羅浮何如,餘曰:羅浮散漫,得一佳處不償勞,丹霞以遒警勝矣又問:“無古碑何也?”曰:雁宕開自南宋,故無唐人題名;黃山開自前明,故無宋人題名;丹霞爲國初所開,故並明碑無有大抵禹跡至今四千餘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闢者,如黃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證也然即此以觀,山尚如此,愈知聖人經義更無津涯若因前賢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闌禁後人,不許再參一說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間有豪牛醜犀間:中間

B.循原路下如理舊書 理:溫習

C.愈知聖人經義更無津涯 涯:邊際

D.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陋:淺薄

解析:選A間,“夾雜”之意

10.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描寫丹霞獨特風貌的一組是()

①但見絕壁無蹊徑 ②壓人魂魄,夢亦覺重 ③舛午惝恍,不可思議 ④崖張高冪吞覆之 ⑤天然高下,絕不滑履 ⑥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闊

A.②④⑤B.①②③

C.①⑤⑥ D.②③④

解析:選C②③是寫人的感覺,屬間接描寫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辰年的春末,作者到達廣東東部,聽說仁化縣有風景優美的丹霞山,於是在五馬峯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順江而下前往探訪

B.丹霞山到處是絕壁,沒有可上山的路,作者拉着鐵索向上攀登,藉助露出地面的松樹根作梯級,臺階一般,腳下時常打滑

C.作者晚上借宿在靜觀樓丹霞山高千萬丈,緊挨着窗戶,似乎感到山壓迫着人的魂魄,連人做夢的時候也覺得沉重

D.作者感受到丹霞山是憑着美景的集中而勝出山上沒有古碑,作者就這個問題宕開一筆,有理有據地闡明瞭自己的觀點

解析:選B“腳下時常打滑”錯,原文的意思藉助露出地面的松樹根作梯級,就像天然形成的臺階一般,腳下絕不會打滑

12.將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無級處則鑿崖石而爲之,細數得三百級

譯文:

(2)餘置筆硯坐片時,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譯文:

(3)始知造物者故意頓挫作態,文章非曲不爲功也

譯文:

答案:(1)沒有階梯的地方就開鑿巖石來做成階梯,我細數一下共有三百個階梯

(2)我放下筆靜坐一會兒,不知不覺已忘記了外面的世界,忘記了有家,也忘記了自己身在哪裏了

(3)這時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迴轉曲折的樣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轉就不是好文章

參考譯文:

甲辰年的春末,我到達廣東東部,聽說仁化縣有風景優美的丹霞山,於是在五馬峯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順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訪山勢從平地上突起,有橫的褶皺的形象,沒有直的挺立的山峯,一層山峯來了之後,層層山峯也迎面而來,完全圍住沒有斷(我)猜想嶺南離海近多有螺蚌,所以說山峯的形狀也好像都成了螺紋嗎?特別讓人驚奇的是,左面的窗戶剛看見,剛離開,右面的窗戶又來了;前面的船舷看見它,剛離開,後面的船舷又有了它山追着客人,還是客人留戀山呢?朦朧模糊,不能夠想象出來

船行了一天一夜,到了丹霞山只見丹霞山到處是絕壁,沒有可上山的路,只有山的一側裂開了一條縫,就像被鋸子斜斜地鋸開一樣人側着身子進入,很久才能找到路拉着鐵索向上攀登,見到另一番天地藉助露出地面的松樹根作梯級,就像天然形成的臺階一般,腳下絕不會打滑;沒有樹根作梯級的地方就開鑿山崖做梯級,細數一下共有三百級臺階到闌天門的山路最爲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山路的盡處上面橫放着一塊鐵板作爲進出的門,若一人拿着長矛守衛,那麼連一隻鳥也飛不過去山上的樓臺廟宇很堅固,又很寬敞,開鑿山崖形成溝渠,把泉水引到寺廟的廚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懸崖之下,懸崖像高高張開的布覆蓋着它佛塔的前面羣山環抱,就像是各國的諸侯拿着文書來朝見,羣山夾雜有像巨大的水牛或醜陋的犀牛的,有像犛牛或人影的,有像鶴鷹張開兩翅或蠻人在舞蹈

晚上,我借宿在靜觀樓山高千丈,緊挨着窗戶,似乎壓迫着人的魂魄,連夢中也覺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進去好幾丈,泉水如珠子般懸空滴落,躺在牀上終夜聽着泉水叮咚的聲音聯綿不斷山洞有很多身上有着美麗花紋的魚兒在遊動我放下筆靜坐一會兒,不知不覺已忘記了外面的世界,忘記了有家,也忘記了自己身在哪裏了

第二天,我沿着原來的路下山,就像在溫習功課,更加覺得很有滋味站在高處眺望自己上山的路,從江口到這裏,山路就像龍蛇那樣彎彎曲曲,縱橫交錯無窮無盡,大約有一百里那麼遠如果用鄭康成虛空鳥道的說法,拉成直線行走,那麼從五馬峯到丹霞,一會兒就可到達這時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迴轉曲折的樣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轉就不是好文章但從高處俯視山下,丹霞山確實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於是我坐在石階上一級一級地挪下山

僧人問我,丹霞山與羅浮山比較怎麼樣呢?我說:羅浮山

的風景分散,找到一處美景的快樂也抵不上付出的辛勞,丹霞山憑着美景的集中而勝出了僧人又問我:丹霞山上沒有古碑又怎麼解釋呢?我說:雁蕩山從南宋開始開發,所以沒有唐代文人的題跋;黃山從明代開始開發,所以沒有宋代文人的題跋;丹霞山是從我們這個朝代初期纔開發的,所以並沒有明代的碑刻從大禹到現在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還有混沌而沒有被開闢的,像黃河的源頭,到元代才被探訪到,這就是證明然而從這點來看,山尚且如此,就更可以明白先賢聖人們的學說是無限廣闊的如果因爲前代的學者們偶然遺漏了一些解釋,就因此想小心謹慎地禁錮後來的學者,不讓他們再增加一點新的觀點,這真是淺薄而荒謬啊,大概不應該這樣吧

  四、語言運用

13.(2012·山東新泰一中調研)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鄭板橋說:“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峭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生活中處處可見竹子,請運用比喻、排比兩種修辭手法描繪你心目中的竹子(100字左右)

答:

答案:(示例)小溪畔,那一叢叢的尾竹,像綠色的彩筆,把天塗得瓦藍瓦藍的,把水染得碧綠碧綠的;院宅旁,那楚楚動人、身上淚痕斑斑的斑竹,結出一片片濃蔭,掩映着座座竹舍;路徑上,一簇簇的青竹,細長的竹枝,舞動的竹梢,像母親慈祥的手,把青青的幼苗摟在懷裏;山坡上,青碧如玉的翠竹,向荒山播撒出春意

14.(2012·湖北孝感高中質檢)以題目中要求的文字爲開頭,把下面的一段話改寫成一個單句

在中國傳統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養、改變經濟對人的支配性影響的“讀書”是一種具有特定涵義的學習行爲,是除直觀意義上的閱讀書籍或學習技能之外,更在於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學習的一種學習行爲

在中國傳統中,“讀書”是

答案:(在中國傳統中,“讀書”是)指除直觀意義上的閱讀書籍或學習技能之外,更在於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學習、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養、改變經濟對人的支配性影響的一種具有特定涵義的學習行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