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李白《將進酒》精品教案(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3.42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白《將進酒》精品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白《將進酒》精品教案(通用15篇)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1

說課

《將進酒》原爲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爲內容。將(qiānɡ),請、願之意,《詩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jiānɡ,拿)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唐代詩人鄭谷曾在《讀李白集》中寫道:“何事文星與酒星,一時鐘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百首,留著人間伴月明。”李白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主觀詩人,他的內心往往積蓄着沉厚強烈的感情,一旦遭遇外界契機的觸動,發而爲詩便如山洪暴發,噴涌而出。

教師在引導學生鑑賞這首詩的時候,除了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經歷、寫作背景及詩歌的藝術特色之外,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引領學生品味詩歌瞬息萬變、跌宕起伏的抒情特色上。還可以引導學生髮揮聯想和想像,再現詩的意境,領會詩中宏大廣闊的意境美;引導學生反覆品味全詩,探討詩的感情,體味詩歌中情感激越跳蕩、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教學目標

1.促進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水平。

2.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並能進行恰當的評價。

3.探究詩人狂放性格的由來,體味本詩所體現的浪漫主義風格。

4.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風格;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風格;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質疑法。

3.比較法。

教學用具

1.有關於李白飲酒詩的講義或幻燈片。

2.《唐之韻》中《將進酒》的MTV。

學習導航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語

杜甫《飲中八仙歌》有對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

——《襄陽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說明:以上詩歌用多媒體顯示,配以下面的導入語,一是讓學生了解古典詩歌同時也是李白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對李白的個性、風格有一個直覺的感受;二是在詩歌的誦讀中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初步進入詩境)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多少詩人飲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由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由酒而成就傳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爲突出。詩與酒和李白幾乎是不可分開的,他是“詩仙”,又自稱是“酒中仙”,詩人亦號之曰“酒聖”,又有“詩酒英豪”之稱。李白的勸酒詩也是古代宴飲詩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將進酒》這首詩歌。

二、指導誦讀

1.解題:《將進酒》原爲漢樂府的曲調,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爲內容。將,請、願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

2.本詩背景。這首詩大約作於李白以梁園(開封)爲中心的十載漫流期間。詩中記李白與岑勳、元丹丘相聚飲酒之事。岑勳,李白稱他爲“相門子”。元丹丘是當時著名的隱士,主要隱居地在嵩陽。從李白《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一詩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飲過,這首詩可能就是在這次飲酒宴中寫的。

3.朗讀課文。教師範讀。

4.疏通字詞,瞭解基本意思。教師散繹示範:您沒看見黃河之水從天上而來,洶涌奔流直到大海不再回頭;您沒有看見高堂上的明鏡而悲嘆滿頭的白髮。早晨還像青色的絲線傍晚卻變成白雪一樣。人生得意的時候應該盡情歡樂,不要讓金盃空對着明月。上天生下我這樣的人才必然有用武之處,千兩黃金散盡之後還會再來。殺牛宰羊姑且盡情作樂,應該一次喝上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快喝酒,杯不要停。我爲你們唱一曲,請你們側耳仔細聽。榮華富貴不值得苦苦追求,但願長醉酒不醒。自古以來聖賢的人都很寂寞,只有喜歡喝酒的留下了美名。陳王曹植從前在平樂觀舉行宴會。暢飲名貴的美酒縱情歡樂。主人怎麼說錢少,只管買酒來和你痛飲。五花的寶馬,千金的皮裘,叫小童拿出統統換美酒,和你們一起消解這萬世的憂愁。

5.學生練習朗讀。

方法:

①分層進行,每段分兩層,依次是:起興、入題、舉杯勸酒、勸酒辭。

②學生邊讀邊看課本註釋,疏通文意。

③找出表現李白狂放的詩句。

④在熟悉內容的基礎上歸納各層大意。

⑤練習背誦。

提示:這首詩,詩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豪放的表現。誦讀時應適應着詩人感情的變化來選擇不同的聲調,要注意詩中節奏的變化。

(1)開頭兩聯均用“君不見”領出,“君”,指岑夫子、丹丘生。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一聯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興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誦讀時頭腦中須有黃河奔流的視像。“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回”隱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須重讀。“高堂”一聯繫承“不復回”而來,說及人生。“悲白髮”,猶言人生易老,嘆意極濃,“悲”字當重讀,再用“朝如”句補足其意。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極其闊大,應當讀得很有聲勢,有慷慨生悲的韻味。

(2)以下節奏逐漸加快。“人生”一聯爲入題語,重音當落在“盡歡”和“空對月”上。“天生”一聯說明“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當讀得擲地有聲;讀後宜作一頓(這裏的潛臺詞是“既如此,那就……”),爲詩中做一個高潮蓄勢。第一個高潮在“會當一飲三百杯”這句上,應當讀得豪氣十足,要用升調讀,“三百杯”一語尤當着力加以渲染;爲突出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爲樂”宜輕讀。以上是詩的鋪墊部分,讀後可作稍長停頓。

(3)“岑夫子”以下六句爲詩意轉換處,亦可視爲下面勸酒歌的引語,應當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將”“莫停”“歌”“傾耳聽”諸字上,突出邀請之意。讀完,稍作停頓。

(4)“鐘鼓”一句至結尾爲詩的主體部分,詩人藉此盡吐胸中塊壘,必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

“鐘鼓”二句是這支勸酒歌的主題,也是全詩主旨所在。詩人說這話時,其憤激之情必當見於辭色,應當讀得從容。“不足貴”“不復醒”二語當用極強音讀,以見其憎惡、鄙棄之深。其下“古來”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說明“不復醒”的理由,亦可見詩人蓋世之氣和狂放之態。兩句之中,上句爲賓,宜輕讀,略示“風歌笑孔丘”(《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之意;下句爲主,宜重讀,要表現出十足的自信。

(5)“陳王”二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爲例,可用敘述調讀而略帶感情色彩。重音當落在“恣歡謔”三字上,但歡中有悲,因爲詩人說陳王,其實又是說自己,不過是懷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兩句也是有主有賓:“主人”句爲賓,宜輕讀;“徑須”句爲主,詩人反客爲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態如見,重讀。讀後應稍作停頓,爲結尾的抒情高潮蓄勢。結尾前三句當快讀,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並放慢速度,再用誇張語調讀最後三字,“古”“愁”之後皆當有延長音——這是全詩的高潮,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不是一般的兒女愁情。

三、賞讀,感知內容

1.本詩的基調是什麼?請對詩人感情發展的脈搏作一點具體分析。

明確:本詩初讀一二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是再讀幾遍,就可以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是占主導地位的。確切地說,豪放是它的外殼,憤激纔是它的內核,——就好像《阿Q正傳》一樣,喜劇是其外殼,悲劇是其內核。

開頭四句寫悲。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離黃河不遠,所以從黃河起興。這二句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似乎從天而降,東入大海,勢不可回。詩人寫黃河,頗能夠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海”(《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可不同,儘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但有“不復回”之嘆,基調卻是悲。緊接着帶出對人生易老、光陰易逝的感慨。這前後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復返比喻青春難再,又用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恆反襯人生渺小,因而前四句令人頓生悲意。詩人的這種悲感,不僅僅是因爲自己雙鬢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對政治腐敗、自己政治抱負無從實現的憤慨而來。這四句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闊大,極有氣勢。前二句從空間上放大,後二句從時間上壓縮,開篇即給人橫空出世之感。“人生”以下六句寫“歡”“樂”。詩人年華老去,政治上極度失意,整日窮愁並非其本性,既然此處失意,就另外去尋找寄託。在這裏,詩人以爲朋友聚會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時行樂。這裏有一定的消沉。但並不完全消沉,對政治未完全絕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對未來的一個期許。這種矛盾的協調方式與《行路難》如出一轍。這種詩情體現了詩人的曠達豪放,實際上也是他憤激中的無奈與自我安慰。此時他心裏應該還盼着會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一段讀來擲地有聲,豪氣沖天。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鐘鼓”二句是詩人對腐敗的當權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與擯棄,又以古來聖賢曹植自比嘆惋,充滿着不平之氣、憤激之情。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這一段詩人要將一切昂貴的東西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極點。這種狂放,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

2.《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古代的歌辭,有以飲酒放歌爲言的,有以濡首荒志爲戒的。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要點有兩個,請作簡要分析:

明確:首先要看到“鐘鼓”兩句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概括方式,是當時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現象在詩人心靈中的折光反映。這首詩大約作於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時唐玄宗耽於女色,先後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爲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爲不滿,所以才說“鐘鼓饌玉不足貴”,實際上是對當權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只能用消極的辦法進行反抗,因而又寫道“但願長醉不復醒”。這種概括方式,跟《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借尋他物表現不事權貴的意志的寫法頗爲相似。

其次,“古來”二句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古來聖賢”,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們爲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辛苦備至,可有誰聽他們呢?真是“寂寞”得很!詩人戳穿了這一點,對統治者不再抱有幻想,決心逃於酒鄉,所以接着就說“唯有飲者留其名”。

這首詩也流露出詩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飲酒的辦法使自己從懷才不遇的苦悶中解脫出來。他崇拜曹植,讚揚他“斗酒十千恣歡謔”的做法,也證明了他這個思想矛盾的存在。

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是一種消極行爲,但這是他的傲世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使然,是無法改變的。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試圖說服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贈李白》)杜甫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可忽視李白的飲酒詩中仍包含着積極的內容。

四、重點解讀

1.具體研習,攻克重難點。

(1)詩歌開頭“黃河”和“人生”之間有何聯繫?這四句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兩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李白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爲客,潁陽去黃河不遠,故藉以起興。這兩句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似乎從天而降,東入大海,勢不可回;緊接着“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人生易老不過朝暮間事,因而“不復回”又隱含了韶光易逝,青春難再之喻意。雄偉永恆的黃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渺小短暫,開頭四句,令人頓生悲意。詩人的這種悲感不僅僅是因爲自己兩鬢染霜,英雄老去,更是由當時朝廷腐敗、自身的政治抱負無從實現的憤慨而來,極有氣勢。其中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闊大。前兩句將空間層層放大,後兩句把時間緊緊壓縮,時空上的誇張,開篇就給人靈動飛揚,橫空出世之感。

(2)當時李白已是兩鬢染霜,在政治上極其失意,浪跡於江湖,然而他卻說“人生得意須盡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如何理解這種思想感情?

明確:詩人儘管年華老去,政治上極度失意,但“白髮如絲悲何益”,竟日窮愁並非其本性,既然此處失意,就另外去尋找寄託。於是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歡飲也算是人生一大得意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時行樂,“莫使金樽空對月”。但是人並不因此消沉。一方面英雄老去,難有作爲的悲嘆與憤激,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沉淪,對政治也沒有完全絕望。於是迸發出自信好強,高度樂觀的吶喊——“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對未來的一個期許。強烈的自信轉眼代替了消極的悲嘆。這種矛盾的協調方式與《行路難》如出一轍。這種詩情既體現了詩人的曠達豪放,實際上也是他憤激中的無奈與自我安慰;即是他人生價值的鏗鏘宣言,同時也是他抑鬱情緒的快意釋放。

(3)李白本是在元丹丘家作客,爲何反而對着元丹丘和岑勳勸起酒來?

明確:李白與元丹丘是知交好友,關係親密隨意。而李白本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灑脫與狂傲,再加上興之所致,自然愈加狂放不羈,因而反客爲主。

(4)如何理解詩末的“萬古愁”?並試分析此詩的感情基調。

明確:詩末“與爾同銷萬古愁”之“愁”與開篇之“悲”關合照應,而“萬古愁”的含義更爲深沉。愁若止於一身是毫無意義的,難以引起他人共鳴。若只嘆韶光飛逝,那也易於淺薄與單調乏味。詩人嘆“古來聖賢皆寂寞”,又爲陳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現了愁的深廣。用歷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將來也一定還有——這樣的愁情惟“萬古愁”一語纔可當之。關於感情基調,本詩儘管多次出現豪情萬丈,灑脫不羈的詩句,有悲、有樂、有憤、有狂,但情感的源頭還在於憤激,豪放灑脫只是外殼,而內核則是憤激之情。

五、對比思考

1.《蜀道難》和《將進酒》這兩首詩都感情熱烈奔放,風格豪放飄逸,這種浪漫主義風格是如何具體體現出來的呢?

明確:《蜀道難》把想像、誇張和神話融爲一體進行寫景抒情,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從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馳騁想像,創造出博大雄渾的藝術境界。詩人寄情於筆下的飛流激湍、奇峯險壑,語言雄放,句式參差錯綜,韻律富於變化,把大自然、神話、歷史和現實熔爲一爐,且激情奔放,氣勢雄渾而富有變化。《將進酒》大量運用大膽的誇張,藉以表達用平常語言不足以表達的激情,造成噴薄而出、一瀉千里的震撼人心的效果,詩歌的開頭,藉助想像,寫黃河從天而降,東走大海,又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是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浪漫色彩極濃。詩中屢用極言其多的數量詞“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表現出豪邁的詩情。全篇大起大落,節奏疾徐盡變,語言參差,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跌宕起伏。

2.試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與“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作一比較,說說二者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

明確:內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現了詩人對權貴的鄙棄和蔑視的態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謂“開心顏”包含着個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後者所謂“長醉不復醒”顯得消極一些。總起來說,前者於憤激中略見昂揚,後者於憤激中略見低沉。

在表達方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顯的。前者是直白,鋒芒直指“權貴”;後者是曲達,以“鐘鼓饌玉”借代權貴。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詩人創作時的心境和選用的題材有關。《夢》詩寫於初離長安之時,詩人餘恨未消,又以遊仙爲題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顯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當地說出詩人心中的意願;而《將》詩作於此後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歡聚飲酒,盡吐胸中塊壘,也要跟飲酒合在一起,因此只能採用曲達。

板書設計

將進酒

悲——樂——憤——狂放——憤激

延伸閱讀

1.試分析《玉階怨》中“怨”字背後所表現出來的深情: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1)此詩寫一位貴婦人思念丈夫不至而產生的幽怨情緒。詩人飽蘸感情,突出主人公的一個“怨”字,而在怨的背後,表現出她對丈夫的一片深情,“怨”正說明她對丈夫思念之切,感情之深。

(2)一、二兩句寫主人公站在門外,凝視着遠方的道路。夜深霜寒,雖被露水浸溼了羅襪,她仍然站着,似乎她思念的遠人由遠而近的走來了。透過作者含蓄的筆觸,可以看出她焦灼的神態。

(3)後兩句突出其思念丈夫的繾綣的情懷。“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久久不見丈夫歸來,於是圓圓的皎潔的秋月,增加了她的幽思,舊歡新愁的悲喜相交,使她在受着苦苦的煎熬。

(4)終其詩,不見一“怨”字,但“怨”意卻深結其中,隱然幽怨之意見於言外,但這種“怨”皆因“愛”而起,正是因爲她對丈夫的深情,才使這“愛”“怨”交織,感人至深。

2.賞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首先,詩人李白對他的前輩詩人孟浩然是十分崇敬的.,也惟其平日對孟浩然有如此深情,因此也才能在送別之時寫出這樣的感人至深的詩篇。

(2)此詩一、二兩句寫送別的地點時間以及被送者將去的地方,三、四兩句則通過景物的描寫傾吐詩人對孟浩然依戀不捨之情。

(3)孤帆破浪而去,漸漸消失在天邊,人去江空,何日重見。詩人雖然沒有直接寫出黯然傷神的情緒,但碧空長江彷彿流動着詩人的無限惜別之意。別景寓離情,正是這首詩特別感人的原因。

學習卡片

一、李白的孤獨意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懷才不遇、生不逢時,是李白詩歌的常調,與這種常調相伴隨的則是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李白少時就有很強的功名事業心,“以當世之務自負”。這強烈的濟世觀念,顯然是來自儒家的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不過,李白不是一個普通的本分的讀書人,他的豪俠性格以及作爲浪漫主義詩人所特有的非凡氣質,即豐富的想像力和脫離實際的異想天開,是來自儒家的濟世思想,融入了來自詩人自身的主體精神的催化劑,自然地膨脹爲天下捨我其誰的自大、自負與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與自負,又常常與現實相忤,是詩人陷於政治前途無依無託的心境。

(二)如果說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的孤獨心境,是詩人的理想、詩人的性格與環境的衝突所造成的話。那麼,李白陽春白雪、曠世無知音的寂寞與孤獨感,則只能說來自詩人主體、詩人性格的本身。這是詩人孤高傲世、目中無人、不願與世同流的孤獨,我們姑且稱之爲自我放逐的孤獨。自我放逐的孤獨,尤其能顯示出詩人性格的力量與光輝。李白具有十分強烈的自我意識。豪俠、浪漫的個性,加之天賦才華,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異感和優越感。尋找知音,而知音安在的感嘆,也反映了世無同類的孤獨之感,當然也流露出陽春白雪的驕傲。

(三)李白的一些詩裏,還表現出一種天地過客的悲。“生者爲過客,死者爲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正是因爲詩人認識到生命與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則,纔可能在這有限與無限,遷逝與永恆的強烈對比中,感悟到這種蒼涼的孤獨意識。

李白雖爲詩仙,卻非一味地飄逸,他的內心深處,常有無法排遣的孤獨意識。這種孤獨意識,直接影響到他的詩歌,給他的詩帶來崇高感和悲感。雖然李白詩風格豪放已成定論,然而孤獨意識給其作品帶來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當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見孤倔,豪中見悲的風格特點。

二、一位豪中見孤倔的詩人

在大唐多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惟一被人們譽爲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們一說起李白,就可以想見一個飄然不羣的詩仙形象。

迄今爲止,無論是研究者筆下的李白,還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實自賀知章稱李白爲謫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這種定型化了的歷史人物形象,增加了李白的傳奇色彩,使後世騷人望塵趨拜。然而這種定型化了的詩仙形象,也使人們與李白產生了一種近乎膜拜者與偶像之間的距離,一種霧裏看花、雲中觀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限制了我們循着詩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軌跡——詩歌,走入李白心靈的殿堂。

其實,李白的性格既有灑脫不羣、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執著、深沉的一面。他的情感中感傷亦如影子一樣與歡樂相隨,詩人與社會的矛盾以及詩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滿歡樂、飄逸灑脫的詩篇中,夾雜着失望的悵惘、焦慮的痛苦與孤獨的感傷。無論是希世之嘆,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對現實的抨擊,其中往往寓藏着這種心態。有人認爲:李白的詩豪放中見悲,有極爲深沉的悲感。這種認識從較深層次揭示出李白詩歌的個性特徵以及流露於詩中的李白心態。

讀李白的詩,常常在豪放、樂觀、灑脫的感受之餘,品味道一種孑然特立、漂泊無依、四顧茫然的孤獨悲哀。李白的詩有時看似樂觀灑脫,實則在詩仙那瀟灑的一笑中,飄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種孤獨的痛苦心態。

孤獨感伴隨着李白的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擺脫掉。李白作於臨終前的《臨路歌》雲: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爲出涕?”

很顯然,這位以揹負青天,摶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而自負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帶着終生的孤獨與遺憾,離開他既憎惡然又執著地熱愛着的世界的。

三、鑑賞示例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爲深沉,藝術表現更爲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雲。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分類補註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爲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宵。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

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藉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誇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捲往復的詠歎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着,“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爲空間範疇的誇張,這二句則是時間範疇的誇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髮”,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誇張。於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恆襯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於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爲強調。“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並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就此消沉嗎?否。詩人於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讚歎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於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爲什麼不爲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呢?破費又算得了什麼——“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爲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裏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麼豪壯的詩句!

至此,狂放之情趨於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躍然紙上,恍惚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奏富於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爲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着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爲“不足貴”,並放言“但願長醉不復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爲憤激。這裏不僅是酒後吐狂言,而且是酒後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於憤慨。以下“古來聖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所以說古人“寂寞”,也表現出自己“寂寞”。因此才願長醉不醒了。這裏,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說到“惟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並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何以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爲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繫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再者,“陳王”曹植,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聖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於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而且看起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爲言少錢”,既照應“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後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尾之妙,不僅在於“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雲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着。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誇張手法不無關係,比如詩中屢用鉅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誇感,其根源就在於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鬱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後結穴於“萬古愁”,迴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刻能學,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爲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爲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纔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2

1.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翻譯詩文。瞭解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教學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素有“詩仙”之稱的詩人是誰嗎?(李白)我們以前已經學過很多李白的詩了,那你們知道李白的詩有什麼特點嗎?(浪漫,飄逸,豪放)李白的一生是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中度過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這一首《將進酒》。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先世於隋時因罪徙居中亞。白於武后長安元年(701)出生在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今蘇聯吉爾吉斯加盟共和國托克馬克城),約五歲時,隨父遷居蜀中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李白少年時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歲誦詩書,觀百家,作詩賦,學劍術,愛好十分廣泛。十五歲左右就寫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歲以後,在蜀中漫遊,飽覽了四川的壯麗景色,接觸了社會生活,開闊了視野,培養了熱愛祖國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愛自由的`性格,也種下了遊仙出世的消極思想的根苗。開元十四年(726),二十六歲的李白便“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始了以安陸(今屬湖北)爲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遊,歷兩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區,足跡踏遍近半個中國。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天寶十一載,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達八年之久。 詩人雖未涉及朝廷的黑暗以及自身傲岸不屈的性格和現實的矛盾。但可以一看出對時政治現實的徹底失望和對人生意義的懷疑。從表面上看,歌詠的是飲酒作樂和人生如夢的主題,但卻在實質上對摧殘人才的社會給以有力的控訴,不能以消極情調來簡單否定。

分析:

第一句 內容 : 時間飛逝——感嘆人生的短促,生命的短暫

空間:句式工整

表現手法:誇張{

時間

興:先言黃河再言人

對比:“朝如青絲暮成雪”

文章主旨:“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說明詩人對現實不滿

注意:“沽”通“酤”,買的意思。

“兒”指身邊侍童。

感情基調:悲壯豪放:

慷慨生悲盡歡暢飲憤激之情狂放至極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成爲主旨句的原因:

1.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感。

2.“醉”與“與爾同銷萬古愁”照應扣住詩題的“酒”,點明此詩的思想感情

思考 :

1.爲什麼“愁”令李白難以釋懷,要借酒來消?

(爲自己情纔不遇的悲傷嘆息;爲古來聖賢不得重用而扼腕悲嘆。)

2.詩人說到“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爲什麼單舉曹植爲例?

(欽佩他的才華;同情他的不幸;兼以自況。)

比較閱讀 :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兩者在感情和寫作技巧上有什麼不同?

感情:前者憤激中顯消沉, 後者激中見昂揚。

技巧:前者運用借代修辭; 後者直白。

課後練習:

1、給下面加線字注音:

A、饌玉( )

B、恣意( )

C、將進酒( )

D、歡謔( )

E、沽( )

F、烹( )

G、酌( )

H、裘( )

2、讀準、解釋下面的“將”:

①將進酒。

②呼兒將出換美酒。

③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⑤ 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

⑥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不得惜。

⑦將子無怒,秋以爲期。

① qiāng請;

② jiāng拿;

③ jiāng扶持;

④ jiàng帶兵的人;

⑤ jiàng帶領;

⑥ jiāng助詞,在動詞後,沒實在意義;

⑦jiāng希望

課後作業:背誦這首詩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背誦全篇,瞭解文意

教學手段:

介紹背景及相關知識,學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題

將進酒,注意讀音,“將”的意思就是“請”,連起來解釋就是“請喝酒”。原來這是一首勸酒詩。李白爲什麼寫勸酒詩,他在什麼情況下寫這首詩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詩人李白(701———762)出生於四川,自稱漢將李廣之後(一說與大唐皇族同宗),繼承了先祖的豪邁狂放,加上先天的聰慧(文才),以及後天的勤奮(閱歷)——“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他成了“詩聖”。725年辭親遠遊,乘船經三峽出蜀,經歷了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寶元年赴長安求官,賀之章見《蜀道難》等詩,驚呼太白爲“謫仙人”,並說“此詩可以泣鬼神矣!”後受詔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脫靴,楊貴妃捧硯,再加遭奸佞讒毀,被“賜金放還”。744李白與杜甫在洛陽相遇,同遊同詠,親如弟兄。750漫遊復漫遊,南北飄流,隱居或修煉,作《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發白帝城》。晚年寫出《秋浦歌》、《贈汪倫》。762太白逝世。

書上交代,到寫這首詩爲止,李白已經被“賜金放還”八年,仕途是沒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隱居或修煉。可最要命的是他還嗜酒,常常酩酊大醉,這說明他“有情”,他是一個性情中人。那麼他的情是什麼情呢?學習這首詩我們或許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讀全詩

(一)朗讀課文(正音)(結合課後練習一)

1、開頭兩聯均用“君不見”領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發源於崑崙山,地勢極高),“不復回”——不再返回,均須重讀。“不復回”隱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類似還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高堂”一聯繫承“不復回”而來,說及人生。“悲白髮”,我們頭腦中應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猶言人生苦短,“悲”字當重讀。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聯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興,引出所詠之詞,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類似還有: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詩經氓》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極其闊大,應當讀得很有聲勢。

2、以下節奏逐漸加快。“人生”一聯重音當落在“盡歡”和“空對月”上。正因爲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時行樂。詩人深知“白髮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爲歡。儘管詩人在政治上並不“得意”,但此時興致高漲,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把希望寄託在未來,“天生”一聯更追加了“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當讀得擲地有聲;讀後宜作一頓(這裏的潛臺詞是“既如此,那就……”),爲詩中策一個高潮蓄勢。於是連呼“烹羊宰牛”,第一個高潮在“會當一飲三百杯”這句上,應當讀得豪氣十足,要用升調讀,“三百杯”一語尤當着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詩的鋪墊部分,讀後可作稍長停頓。

3、酒到酣處,意興遄飛,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爲詩意轉換處,亦可視爲下面勸酒歌的引語,應當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將”“莫停”“歌”“傾耳聽”等字上,突出敬請之意。讀完,稍作停頓。俗話說酒多話多,歌的內容其實就是詩人借題發揮的牢騷話,也就是酒後吐真言。

4“鐘鼓”一句至結尾爲詩的主體部分,詩人藉此盡吐胸中塊壘,必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鐘鼓”二句是這支勸酒歌的主題,也是全詩主旨所在。這兩句有着明顯的取捨,他鄙棄“鐘鼓饌玉”的官宦仕途,當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選擇逃避,不滿,反抗。鮮明的愛憎道出了詩人長期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爲憤激。

爲了讓自己“長醉不醒”的願望名正言順,他還援引“古來聖賢”來證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爲統治者所用。詩人說他們“寂寞”,實際是說他們被世人冷落,是爲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這是從反面來論證,“皆”體現了憤激。更有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讚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爲曹植的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而嘆惋,而不平,同時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

5、既然明鑑歷史,選擇了長醉不醒,於是就痛飲狂歡了。“主人”兩句詩人反客爲主,直命沽酒,把值錢的家當全拿出去買酒,豪放之態如見。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讀後應稍作停頓,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並放慢速度,再用誇張語調讀最後三字,“古”“愁”之後皆當有延長音——這是全詩的高潮。用全部家當買酒,不是消一般的兒女情愁,而是積澱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懷才不遇的鬱悶。所以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

(二)內容感知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

臺北學者散文家顏昆陽《想醉》中有一句話:“非醉不可的理由儘管很多,但眼淚與笑聲便可以說明一切,因此人們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實只有一個:有情。”

那麼請問這首詩中詩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對國家有情:忠君報國之情,不滿失望之情,

其次對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藝術手法

1.誇張的寫法

詩中的有些誇張寫法是憑藉數字來表現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愁的深廣;有些則屬於感覺的誇大,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葛成雪”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誇張句都有力地說明詩人橫放傑出,用辭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

2.起興(略)

五、板書

及時行樂,銷萬古愁

歡狂

韶光易逝,長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憤

六、作業(背誦全詩)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4

教學重點

1.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2.瞭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

3.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

教學難點

1.把握全詩由悲而歡而激憤而狂放的感情基調

2.鑑賞全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杜甫有一首詩爲《飲中八仙歌》,內容如下: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提問:讀過詩後,你能通過這四句詩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嗎?

明確: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曾說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興酣落筆搖五嶽”。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後,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麼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說:“臣是酒中仙!”而這首《將進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勸酒歌。

二、寫作背景介紹

本詩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年)李白“賜金還山”之後。他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爲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這首詩可能是三人飲酒宴上的祝酒辭。

三、分析鑑賞

提問:李白的詩歌風格一向是豪邁不羈的,你認爲這首詩和他的一貫風格有區別嗎?

明確:這首詩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於豪放之情。這首詩中詩人的感情變化極快。

(參見人教社《教師教學用書》152頁)

提問:你能簡單總結一下這首詩感情的起伏變化嗎?

明確:詩的開頭悲嘆人生短促,轉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尋歡,想要痛飲一場。然後轉入正題,聯繫自己遭遇,借酒抒發憤世嫉俗之情。結尾變得狂放,要將這種種複雜的心緒統一爲“萬古愁”,一同消除、忘卻。

四、寫作特點

提問:本詩你讀來有何感覺?

明確:略

提問:以往我們學習的古詩多以七言爲主,那麼這首詩有什麼特點呢?

明確:通篇以七言爲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參差錯落。且詩句以散行爲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節奏疾徐多變,奔放而流暢。

五、學生誦讀全詩

六、作業

課後練習第二題。

板書設計

將進酒

李白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把握詩歌的聲韻特點;

2、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3、把握詩歌感情的基調和變化的線索。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反覆誦讀以把握詩歌音韻,老師講解點撥以明白詩人的情感變化,合作探究以把握人生該如何面對生命中的不如意,拓展延伸以鞏固所學知識。

三、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樂觀豁達的胸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對詩歌思想和藝術的感知與欣賞。

教學難點

1、如何引導學生對於李白複雜思想的認識和理解。

2、如何引導學生對於李白嗜酒與狂放行爲的理解。

教學方法

講解法、誦讀法、探究合作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設備

一、導入: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離的李白什麼都不需要了,惟有酒。酒,他的一生醉得太多了,但這是最後一次。他舉杯邀月,卻發現月亮在水裏,他就悠悠忽忽撲進水中,抱月而眠,抱月而終。誰像他這樣認真又天真了一生?他連死都是一首詩,一首醉酒的詩。

看來,李白天生就是爲詩爲酒而來,爲後人讀這樣優美的詩酒篇而來。今天我們就來讀他的勸酒詩《將進酒》。

二、解題,介紹背景。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爲期。

三、初讀出韻律:(老師背詩)

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讀準字音,讀準節奏,感悟詩歌的韻律美。

1.指名讀,讀準字音、節奏(點評後過渡)。

2.剛纔請同學讀了一遍,下面來聽朗讀,請你們來評一評。

過渡:感覺讀得怎樣?想不想讀出這樣的水平,甚至超過他。要真正讀好一首詩,能讀準字音、節奏這是很不夠的,還必須讀懂這首詩,把握好作者的情感變化。現在,老師就帶領大家再來讀一讀詩歌,來看看詩中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情感?

四、再讀明詩情

一)、首先我們從詩題讀起

請同學們看文章的標題《將進酒》,那就是請喝酒!那從詩題裏我們就會想:

1、誰請誰喝酒?

明確:元丹丘請李白、岑夫子喝酒。

2、爲什麼喝酒?你能不能從詩中找到答案?

明確:借酒消愁,“與爾同銷萬古愁!”

二)、請依據詩歌的內容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宴飲後的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激動的(找出對應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悲壯的(找出對應詩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歡快的(找出對應詩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自信的(找出對應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憤慨的(找出對應詩句)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狂放的(找出對應詩句)主人何爲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愁苦的(找出對應詩句)與爾同銷萬古愁。

4、那李白到底有哪些愁?請同學們再讀詩歌,從具體詩句中說出你體悟到的是何種愁情?並說說你的理由!(聯繫李白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人生理想)

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年),這一年,李白已經51歲,八年之前,李白到長安尋求功名,進入到統治中心以後,他原本以爲能夠幹一番事業。然而現實卻不容許他這樣做,所以現實的政治遭遇使他鬱郁不得志。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李白畢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個夢。

A、“人生苦短之愁”(聯繫創作時間、人生經歷)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B“懷才不遇之愁”(聯繫時代背景、人生經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C“聖賢寂寞之愁”(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知音難覓)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過渡:那麼,此時的李白愁腸百結,那他該如何來排解內心的萬千愁緒呢?

5、何以解愁?

唯有杜康,那我們就跟隨李白一起去丹丘生家喝酒去怎樣?下面我們再來品讀課文,體悟詩人的酒興!

五、品讀出酒興

①李白他們是怎樣喝酒的`?請找出有關喝酒的詩句,並說說都喝得怎樣?

明確:

a、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喝得盡興

b、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喝得多

c、將進酒,杯莫停。——喝得急

d、但願長醉不願醒。——喝得縱情

e、斗酒十千恣歡謔。——喝得放縱,

f、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喝得專注,喝得任性。

這就是李白。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喝法,莫過於“狂飲”。

②分組討論質疑手法,語言等鑑賞(先請同學們準備1—2分鐘,後提問)

小結:剛纔,同學們表演讓我們似乎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酒香,太精彩了!的確,全詩圍繞一個“愁”字展開,作者因愁而悲嘆人生短暫,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壯志難酬、聖賢寂寞,也因愁而癲狂失態,真是怎一個“愁”字了得?

六、拓展探究:

自古以來你,像李白這樣的有志之士懷才不遇的很多,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 九,面對人生的不如意,我們該怎麼辦?

七、結語:

這首詩雖然篇幅不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尤其是音韻、節奏隨着詩情的起伏,時緩時急,忽高忽低,曲折迴環,奔騰向前。我們只有思隨情轉,音以律動,才能讀此詩於“雄快之中”,從而“得其深遠宕逸之神”。

八、作業:課外寫作訓練

要求: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1、主要以李白的豪情和懷才不遇爲事例,並點評事例;

2、引用一句名言;

3、聯繫現實。

4、1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將進酒李白

愁人生苦短懷才不遇聖賢寂寞

感情變化:悲壯-歡樂-憤激-癲狂深愁

教學後記:本文主要是讓學生誦讀,學生表現積極大膽,在臺上聲情並茂,效果極好,通過老師講解點撥,學生明白了李白嗜酒與狂放的行爲,認識和理解了李白複雜思想的形成,更理解了在人生中不免有許多挫折與困難,要有樂觀豁達的胸襟去面對,就一定能迎來人生的豔陽天。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中國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詩人與酒之間似乎有一種不解之緣。古來文人騷客,憑酒賦詩,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劉禹錫:“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然而,其中飲酒詩做得最好,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詩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在其《不見》中,杜甫還用“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來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見,酒似乎與李白的一生緊密相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這首勸酒詩《將進酒》。

二、整體感知

過渡:學習詩歌的方法,重在誦讀。通過誦讀,我們才能感受到詩歌的音樂美和節奏美;通過誦讀,我們才能用我們的情感和心聲去感受詩人的情感和心聲。

下面,我們就來聽聽著名演員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聲音來詮釋李白含蘊於《將進酒》一詩中的情感的。

播放錄音。(點評:濮存昕的朗誦,帶有明顯的表演性質,雖非盡善盡美,但他對詩歌的節奏與情感的把握還是很不錯的)

在我們剛纔的聽讀過程中,濮存昕的朗誦在節奏和語調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在節奏和語調上有一個快慢高低的變化起伏過程。

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與起伏?

明確:源於情感的.變化與起伏。

那麼,詩人的情感又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發展變化過程呢?

板書:情感發展

下面請大家把你們的音腔打開,把你們的情感釋放出來,我們一起來把《將進酒》朗誦一遍。在誦讀的過程中,請大家用你們敏銳的直覺感知一下,詩人的情感經歷了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

如果不能,學生自由誦讀,然後可以同桌之間討論,擬出作者情感發展線索。(3分鐘)

三、課文分析

悲傷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詩人“悲傷”什麼?(韶光易逝,人生短暫)

這種“韶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悲傷是如何體現出來的?

黃河水的“不復回”,表現韶光易逝。

以水來表現時光短暫。(《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頭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表現人生短暫。

在表現“悲”的時候,運用了哪些手法呢?(誇張、比喻、對比)

還有一種手法。詩人通過對黃河這一自然景物的描寫,渲染出一種悲傷的氣氛,寄寓了詩人的情思。這樣的手法是?(起興。《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小結:詩歌前四句,綜合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表現了詩人對韶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傷。那麼,誦讀時應該用什麼樣的語調?(如課後誦讀提示所言:前兩句有挾天風海雨而來之勢,故慷慨有之。但詩人這裏是慷慨生悲——沉鬱)(單讀,點評)

那麼,作者在文中一直感傷下去了嗎?

歡悅(灑脫)

你是怎麼看出詩人並沒有把對人生短暫的感傷繼續下去的?

明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這一句表現的是怎樣的人生態度?

明確:及時行樂。

過渡:有詩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幾人。”如今,三位摯友相聚在一起,正好開懷暢飲,故而要“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誇張,表現友人相聚之樂)所以,這一個小節,表現的情感應該是?(關鍵詞)

板書:歡悅(或灑脫或歡樂)

那麼,這一小節應該以怎樣的語調來讀?(慷慨激昂,讀出歡悅與灑脫勁)(齊讀)

不經意中,哪一個句子被大家重讀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麼意思?你認爲這一句包含哪些含義?

1.表現出詩人充分的自信,從“必”可以看出。表現出詩人儒家的那種渴望積極用世的心情。正所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那麼,又爲何不爲這樣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而舉杯痛飲呢?即使破費千金又算得了什麼——“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卻又不被金錢所驅使,足令天下的凡夫俗子咋舌啊。

2.結合當時詩人的生活背景,詞句也暗示了詩人的懷才不遇。

小結:但無論是自信,還是自傷懷才不遇。我想,這也許都會是李白飲酒的一個誘因吧。

過渡:(教師讀勸酒過程)中間是勸酒的過程,引出勸酒辭。(學生齊讀勸酒辭的內容)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清詩歌情感變化線索,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

2、探究詩人狂放性格的由來,體味本詩體現的浪漫主義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體味詩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探究詩人狂放性格的由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大家猜一個簡單的謎語:酉時下大雨。(酒)

“酒”是一種文化,它與中國古代詩人似乎結上了不解之緣。他們或仗酒力助發豪興,舉杯而靈感紛來;或借酒來排遣愁緒,飲酣而筆底奔騰。無數名句佳篇都與灩灩美酒相互輝映。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在《不見》還用“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來概括他的一生。現在就讓我們來欣賞李白的一首勸酒詩《將進酒》。(朗誦全詩)

(二)簡介背景

我們在學習《夢遊天姥吟留別》的時候知道,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後,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勳應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三)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願”的意思。“將進酒”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爲內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四)整體感知

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是一種消極行爲,這是他的傲世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使然,是無法改變的。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試圖說服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贈李白》)杜甫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可忽視李白的飲酒詩中仍包含着積極的內容。

給學生五分鐘朗誦全文(先自由讀,再1齊讀),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變化(讀後點評)。

(五)鑑賞要點

1、三種主要情感

(1)顯示了詩人對未來充滿無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意: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3)表達詩人蔑視權貴,盡吐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開頭四句寫悲壯之情。

(詩人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讀者指引到波濤洶涌的黃河岸邊,觀賞水從天來,東流入海的壯觀景象。)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兩句極言人生短促。)

開頭四句運用誇張的修辭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

之前,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海”(《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則不同——詩人彷彿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着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嘆,儘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卻是悲。由此聯想人生,詩人頭腦中便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兩鬢斑斑,真是“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間一樣短促啊!至此,詩人的悲意更濃了。

感情朗讀(自己先示範,後學生齊讀)

但詩人深知“白髮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爲歡。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轉而寫歡樂之情。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儘管詩人在政治上並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己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於是連呼“烹羊宰牛”(此處用典:“烹羊宰牛且爲樂”語本曹植《箜篌引》),準備像東漢大學者鄭玄那樣“一飲三百杯”。“且爲樂”就是姑且作樂,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丟開不想。(提問:詩人的這種歡樂是真實的嗎?僅僅爲了一醉方休嗎?)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於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爲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女生感情朗讀。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鐘鼓”本意指樂器,這裏做“擊鼓作樂”解;“饌玉”指精美的食品。“鐘鼓饌玉”在這裏是富貴利祿的代稱。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爲憤激,這是因爲他要藉此把長期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宣泄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說“但願長醉不復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爲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聖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也有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爲統治者所用。(提問:詩人說他們“古來聖賢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們呢?)不是!這是爲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讚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爲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爲結尾說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這裏要注意,此處用典:“陳王昔時宴平樂”語出曹植《名都賦》:“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

男生感情朗讀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主人何爲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

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五花馬:唐朝開元天寶年間講究馬的裝飾,會把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馬,五瓣的就叫五花馬。在這裏指名貴的馬。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而且是“徑須沽取”,要毫不猶豫的去買,這就反客爲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極點。(提問:這種狂放是不是可信的,爲什麼?)這是可信的,因爲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至此,再用“同銷萬古愁”來結束全詩,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全體齊讀。

3、小結: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壯——歡樂——憤激——狂放(初讀一兩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弄清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以後,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是占主導地位的。確切地說,豪放只是它的外殼,而內核則是憤激)。

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

這萬古的愁從何而來呢?請同學們結合背景,結合你所瞭解的李白。(找同學回答)

4、探究詩人狂放性格的由來。

(1)政治遭遇(詩人李白的政治夢想與詩人的秉性、情趣、個性的人格)

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年),這一年,李白已經51歲,八年之前,李白到長安尋求功名,進入到統治中心以後,他原本以爲能夠幹一番事業。然而現實卻不容許他這樣做,所以現實的政治遭遇使他鬱郁不得志。

(2)人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李白畢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個夢,然而,當無法企及的現實無情地擺在李白麪前時,他的夢碎了。於是,他開始縱酒,他開始狂歌,開始了永遠沒有盡頭的愁苦。文中他以聖賢自稱,以喝酒排解內心的苦悶,以縱酒來對抗現實的齷齪,以精神的曠達來張揚自己的個性。因爲他是謫仙人,所以他必定擁有恣情傲物的權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樑。

(3)對絕對自由的嚮往與現實性的矛盾

錢穆先生的《中國文學論叢》中這樣寫到“……(李白)自己的生命還想要超出世間。……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這個超人生的人生上。”他內心深處所期望的不是在現世規則之下對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規則對宇宙萬物的掌握。或者說,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完成之事。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萬丈,也由於相同的緣故而倍受打擊。

正是以上的種種原因是的李白成爲了一個複雜的、立體的自我,成爲了宇宙間一個大寫的“人”字。

這種複雜的個性體現在詩歌之中,則是快、狂、逸、達。

(再根據遭遇和矛盾齊讀課文)

(六)全文總結:

李白是詩人,是酒仙。詩人的思維是穿越今古的羅盤,承前一千年,啓後一千年。詩人搖擺的身軀不羈於長安城內的鶯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於唐代以後悠悠千載。詩人放蕩的思緒飄蕩於崇山峻嶺之間,遊弋於碧波萬傾之中,面對無人理解的苦惱、傷楚、迷頓,還不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來得瀟灑自在。即使是酩酊大醉,忘記昨天今天和明天,把歷史當作下酒菜,裹卷在酒杯中頹然而廢,只在某個月夜輕輕嘆息一聲,吟起“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就是李白,這就是那個把包羅萬象的軀體釋放於長天大地的李白,這就是那個醉出一個詩仙,灑出千古詩章的李白。

讓我們還是用余光中先生的詩句來結束我們的李白之旅吧: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給學生十分鐘,練習背誦。注意作者的感情。)

(七)佈置作業:

1、背誦

2、小作文:我眼中的李白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8

一、導入

同學們一定能朗誦李白與酒難捨難分的傳世佳作吧?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飲中八仙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二、題解背景

1、作者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爲客,三人登高飲宴。岑勳,李白稱他爲“相門子”。元丹丘是當時著名的隱士,主要隱居地在嵩陽。

2、《將進酒》原爲漢樂府的曲調,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爲內容。將,請、願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

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

這首詩是一首勸酒歌,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即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時唐玄宗沉於女色,先後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爲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爲不滿,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只能用消極的辦法進行反抗,借酒銷愁,“但願長醉不復醒。”詩人借題發揮,盡吐鬱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這種反抗方式,跟《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借尋仙表現不事權貴的意志的寫法頗爲相似。

三、自學檢查:

1、指出下面加線字的讀音有錯的一項:C

A、饌玉(zhuàn) B、恣意(zì) C、將進酒(jiāng) D、歡謔(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錯的一項:C

A、徑須沽取(沽:酤) B、所守或匪親(匪:非)

C、與爾同消萬古愁(爾:你) D、卒廷見相如(廷:庭)

3、解釋下面“將”的意義:

①將進酒( )

②呼兒將出換美酒( )

③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

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⑤ 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 )

⑥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

①請

②拿

③扶持

④帶兵的人

⑤帶領

⑥助,在動詞後,沒實在意義

四、聽朗讀,正音

五、作品基調

基調指的是一篇作品整體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圍。

本詩的基調:豪放是它的外殼,憤激纔是它的內核。

六、情感線索

先寫悲(開頭四句)嘆流光易逝

次寫樂(“人生”以下六句)喜朋友相聚

又次寫憤激之情(“鐘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氣

最後寫狂放之情(“主人”後)豪放中含悲涼意

七、詩歌賞析

1、以黃河起興有何作用? 感嘆時光易逝

2、面對時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麼?

即使人生只能暫時得意,也要縱情高歌,把酒言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堅定信念,樂觀豁達

3、“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寄託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思?

全文主旨 痛苦、憤慨

4、作者表現“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爲何偏偏選陳思王爲例?

陳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監視,一生才學無可施展,遂借酒銷愁。其狂放不羈的性格與李白極爲相似。

5、作者狂放疾呼“與爾同消萬古愁”,這裏的萬古之“愁”該如何理解?

“抱利器而無所施”是古代賢人逸士的曠古愁思。這種懷才不遇的愁怨古而有之,故稱其爲“萬古愁”。

八、研究討論

比較主旨句“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在思想內容與表達形式上的異同。

內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現了詩人對權貴的鄙棄和蔑視的態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謂“開心顏”包含着個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後者所謂“長醉不復醒”顯得消極一些。總起來說,前者於憤激中略見昂揚,後者於憤激中略見低沉。

在表達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顯的。前者是直白,鋒芒直指“權貴”;後者是曲達,以“鐘鼓饌玉”借代權貴。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詩人創作時的心境和所選用的題材有關。《夢遊天姥吟留別》寫於初離長安之時,詩人餘恨未消,又以遊仙爲題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顯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當地說出詩人心中的意願;而《將進酒》作於此後約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歡聚飲酒,盡吐胸中塊壘,也要跟飲酒合在一起說,因而只能採用曲達。

九、《將進酒》測練

(一)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1、徑須沽取對君酌。沽:通酤,買。酌:喝。

2、鐘鼓饌玉不足貴。饌玉:古義:美好的'飲食;今義:饌:飲食;玉:玉石。

3、與君歌一曲。歌:唱。

(二)說說下列句子的詩意。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表絲暮成雪。

你沒看見嗎?黃河之水是由天上而來。波濤滾滾奔向東海,永不回頭。你沒看見嗎?可悲的是高堂明鏡照見了白髮,早晨如青絲般烏黑,傍晚白得如雪。

2、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人生得意時應該盡情歡樂,不要讓金盃空對着明月。

(三)填充題:

1、這首詩的基調是(憤激)。在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開頭四句寫(悲),一落筆就寫楚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寫(歡),“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2、本詩的主旨句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表達了詩人(對權貴的鄙視和蔑視)的態度。

3、李白的浪漫氣質和狂放的性格充分體現在詩中對誇張的運用,如(朝如青絲暮如雪);(與爾同銷萬古愁)等。

(四)下列對詩中的詩人形象分析不當的一項是(A )

A、詩人懷着平生之得意,又逢老友相聚,縱酒狂歌,互訴衷腸,感到無限快樂。

B、詩人大聲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罷休,表現他已從悲感中突破,豪氣洋溢。

C、詩人頻頻舉杯相邀,氣氛熱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來。

D、詩人高歌后酒興更濃,不惜寶馬金裘換酒暢飲,活現慷慨爽快之態。

十、拓展延伸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

“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

這是誰的詩,他們對李白飲酒過度持何態度?

你對李白“痛飲狂歌”有什麼看法?

“我自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是近期熱播的電視劇《亮劍》中楚雲飛和李雲龍見面時的第一句話。

出自杜甫《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李、杜二人均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兩人雖然相差11歲,且性格炯異,但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僅《李太白全集》中就收錄杜甫寫給李白的詩11首。《不見》中雲“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在《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詩中又云:“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短短二十八個字,寫盡了李白的精神、神態、性格和嗜好,是一幅形神兼備的"詩仙"李白的生動畫像。

晚唐詩人皮日休曾作《李翰林詩》雲:“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也即指出,李白是因醉酒致疾致命的,就連升天的靈魂都帶着醉意。

現世學者郭沫若由“腐脅疾”得到啓發,從醫學角度進行研究推測,認爲李白六十一歲曾遊金陵,往來於宣城、歷陽二郡間。李光弼東鎮臨淮,李白決計從軍,可惜行至金陵發病,半途而歸。此爲“腐脅疾”之初期,當是膿胸症。一年後,李白在當塗養病,膿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由“腐脅疾”致命,最終死於塗。

將進酒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醒 一作:不願醒/不用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爲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準確把握情感基調並背誦全詩。

學習起興、用典、誇張手法在詩中的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賞析詩中情感脈絡之變化,能用準確流暢的語言概括全詩內容與情感。

能品味詩人婉曲語言中的.深層含義,並學會聯想比較的鑑賞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正確認識詩人對自我的肯定與對現實不滿的矛盾思想,認識“以酒銷愁”的歷史文化背景與人文精神。

【教學方法】誦讀法 品味鑑賞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以杜甫《飲中八仙歌》導入,談談詩中禮拜形象。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簡介(略),聯繫《夢遊天姥吟留別》名句。

1、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時何時換?

2、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三、朗讀全詩,教師範讀。(注意節奏點,用韻、語調變化)

四、分層賞析,理清脈絡,幫助誦讀記憶。

感情線索:悲——歡——樂←—歌—→願——恣——愁(首尾呼應)

↑↓

自己高|潮 轉折 萬古(憤激、無奈——豪爽、曠達)

(自信)

全詩詩眼:悲愁——感情基調:憤激。

全詩中心句: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品味思考交流】

開頭四句與全詩主旨關係

渲染慷慨悲涼氣氛,爲第二段“歌弦”作鋪墊,也與“天生我材必有用”構成對比反襯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與開頭之“悲”,後來之“願”有矛盾嗎?你怎樣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統一: 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憤激之情

出世思想:聖賢寂寞

作者爲什麼舉“曹植”爲例,說明“古來聖賢皆寂寞”?(略)

“與爾同銷萬古愁”中“愁”的對象範圍有多大?試舉例。

往古聖賢不被君王賞析之人。

自己與自己同時代人。

以後和自己同命運之人。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李白,這個名字我們並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大詩人。那麼,李白在我們的心目中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請同學們用李白的詩說一說,你對李白的看法和認識。

明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個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詩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達、自信的詩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個不慕權貴、豁達的詩人。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個豪邁豁達的詩人,他的詩氣勢磅礴,浪漫主義想象力非常豐富。

今天,我們就再次通過一首詩來認識一下我們心中的李白和詩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情況,一起來吟誦和欣賞李白的這首千古佳作——《將進酒》。

二、吟詠詩文

1、誦讀本詩,提出兩個要求:①讀準字音、②讀清句讀。請大家嘗試自由讀一讀。同時在讀的時候,將發現的問題批註在書的旁邊。

2、找同學來吟詠一下。適時的進行吟誦指導。

三、情感分析

1、剛纔大家在吟詠的時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這首詩李白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詩。那麼,李白的抒情詩有什麼特點呢?

明確:李白的抒情詩是很豪放飄逸的、想象豐富、豪邁瑰麗。

2、在這篇詩文中,你是如何把握這些特點和詩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達是人情感的字眼)

明確:悲、歡、愁

3、從哪你讀出詩人的“悲”?

①“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暮成雪”。

明確:李白悲的是什麼?人生易老,時光易逝。轉眼之間滿頭的青絲已經變成了滿頭的白髮。

這首詩寫於公元752年,據此推算,李白此時已是年過50的老人,韶華易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另外,中國古代的文人在面對着永恆的大自然的時候,也經常生出這樣一種感慨,尤其是那些有着遠大宏偉志向的人,當他們的這種志向不能夠得以實現的時候,報國無門的時候,更容易產生這種人生易老的感慨。從詩經到楚辭,到古詩十九首,再到歷代文人墨客都在感慨人生苦短。這個“悲”字,悲的是人生苦短。

②那麼開篇的那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和它並舉又有什麼作用?這不是多餘的嗎?

老師有一點不理解:我們都知道黃河是發源於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黃河之水山上來”作者卻說“黃河之水天上來”不是毫無道理嗎?

明確:作者這裏是使用誇張的手法,極言黃河奔騰而來的氣勢,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大河之去,勢不可回。

③誇張是李白浪漫主義的典型表現之一,看看這篇詩文中還有哪裏有誇張?

明確:“朝如青絲暮成雪”“會須一飲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馬,千金裘”“萬古愁”。

④第一句除了運用了誇張之外,我們看看還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先來看一下古人對於 “流水”這一意象常表現的主題是什麼?

明確:《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長歌行》有詩云:“百川東入海,何日復西歸”

《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三國演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流水”意象——以江水的永恆對比人類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暫。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時間的流逝。

總結:以江水的永恆對比人類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暫——反襯。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時間的流逝——比喻。

由江水的永恆引發對人生的思考——起興。

⑤這句話和白髮有什麼關聯?

明確:(朝、暮,速度之快,都是極盡誇張的手法),先言黃河再說白髮,這種藝術方式我們在《詩經》裏面接觸過。(比興)

4、言歸正傳。詩人正自感傷,卻爲何突而轉悲爲“歡”?請用文中的原話來回答一下。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用白話文來說就是——

①既然人生短暫,何不及時行樂?

②悲又何益?就應另外去尋找寄託。朋友相聚,正好開懷暢飲,及時行樂。“將進酒,乘大白”那就是必須的了.

③因爲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和不爲金錢所驅使“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樂觀豪邁,於是有了“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放舉動了。

5、這種歡樂,歡快是發自李白內心的嗎?不是。

明確:插入李白的人生經歷。

天寶元年(742)當時李白42歲,唐玄宗下詔召李白進京,李白接到命令,以爲可以從此仕途通達,不再灰頭土臉地生活在蓬蒿之間,於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這次李白只用了十天就到了長安。在這之前李白是進過長安的,因爲遇見的是忌能妒才的小人,那次也沒有機會得到重用。這次李白到達長安之後,玄宗也並沒有給李白安排什麼官職,只是讓他待詔翰林,是臨時、候補的身份。李白有沒有才呢?有才(小故事:一次玄宗攜楊貴妃在驪山溫泉宮,行樂,玄宗親自作曲,想要以新詞入曲,於是急召李白。當時李白正在酒店裏喝得爛醉,但是,被擡進宮中,涼水潑面之後,他頃刻之間就寫了十餘首詩——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玄宗十分高興,讚賞有加。)就是這麼一個有才的人,在長安呆了兩三年也沒有得到實質性的重用,只把他看作詞臣,後來玄宗還客客氣氣的讓他捲鋪蓋回家,把他從長安打發出來了。打發出來之後呢。我們要知道李白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有更高更遠的追求,他在東魯老家居住了一段時間後,又一次踏上漫遊的旅途。並且寫下了《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裏,在詩裏他把長安三年的生活做了一個系統的總結,最後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樣激越的呼聲。我們看看這首《將進酒》寫於哪一年呢?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這個時候的李白已經是被用無望。胸中鬱結很深,這是他感嘆悲傷的深層原因。但是內心的深處,仍然還是燃燒着那樣的一團火,“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隱含的一個意思就是我有才,但是沒有得到重用。這實際上是李白在對酒當歌時的一種自我安慰,一種無奈,或者說是一種氣憤。這也足以說明這個歡樂不是發自李白內心深處的.。

6、既然是把酒行樂,就不免舉杯相勸。詩人呼告朋友,“將進酒,杯莫停”。而且長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詩人的心情好像並不痛快。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句勸酒詞。

明確:“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虐。”

①翻譯這六句話:榮華富貴算不了什麼,只願一醉方休不想事啊。自古聖賢都以飲酒排譴苦悶,他們喝酒喝出了名。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哪,不也是喝酒喝出了名嗎?

②“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這是李白的真心話嗎?怎麼理解?

明確:是仕途的失意,志不得抒的憤慨之詞。李白是要借酒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在不滿當中,他發出了令人震驚的話“古來聖賢皆寂寞”,聖賢在他眼裏面都無所謂了。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到古今,這是他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的總結。其實李白從內心深處是非常尊敬那些聖賢的。因爲聖賢,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給了後人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內心是尊敬聖賢的。在這個時候,他內心確確實實有太多的不滿和不平。

◎比較“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跟“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明確:這兩句在內容上是相同的,都表現了詩人對權貴的鄙棄和蔑視的態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謂“開心顏”包含着個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後者所謂“長醉不復醒”顯得消極一些。 總起來說,前者於憤激中略見昂揚 後者於憤激中略見低沉。

③“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爲什麼羨慕飲者?

明確: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總結;“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這些“聖賢”都是抱利器而無所施者,而飲者更是“聖賢”中逃於醉鄉的人。這兩句,也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詩人對統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決心逃於酒鄉。

④“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在中國歷史上寂寞的聖賢不可勝數,作者何單舉陳思王曹植的例子來對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

明確:曹植才華橫溢,志向遠大,但由於“任性而行,飲酒不節”最終沒有得到父親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詩”是著名的文學典故,他的《七步詩》家喻戶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詩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曹植很有才幹,但遭兄、侄猜忌,終不得用。李白欽佩他的才幹,同情他的遭遇,藉以自況。 將狂豪的曹植與自己相比,自己儘管沒有曹植那樣的經濟條件,但是拼出去賣裘賣馬也要和朋友盡情地樂上一回。

7、李白和朋友一直“將進酒,杯莫停”,雖說“酒逢知己千杯少”,但爲什麼還要“呼兒將出換美酒”?

明確:借酒澆愁

李白這個人是傲岸不屈的,對不對。他追求的是一種自由,他不願受到統治者的那種束縛,統治者你不重用我,我就“明朝散發弄扁舟去”。他是這樣一種要追求個性解放人。所以說,李白的這種感情發展到最後一個階段,一種狂傲的精神就出來了。這是李白的一個性格特點的表現。

面對着古來聖賢皆寂寞的現實,詩人內心有太多的不滿和不平。這無限的激憤表現在行爲上就成了無比的狂放。你做東的元丹丘爲啥說錢不夠,經須沽取對君酌,待會兒用我那匹好馬,還有價值千金的皮襖去當酒來,與你們一起忘卻那亙古不盡的憂愁。

8、《將進酒》這首詩是李白跟好朋友岑勳曾多次應邀到嵩山的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從這一點來說呢,這首詩就是一篇喝酒發牢騷的詩,那麼爲什麼這樣一篇喝酒發牢騷的詩能流傳千古呢?

明確:通看全詩,本詩緊緊圍繞着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什麼字?

明確:“愁”

我們學過李清照的聲聲慢,“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把國仇家恨、漂泊之哀融爲一體。她的愁自然而然的能流傳千古。

而李白這個愁僅僅是酒後發牢騷嗎?(不是)

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愁嗎?不是。“與爾同銷萬古愁”

萬古什麼意思?(古往今來)

那麼,古往今來像李白這樣的人是個體的還是比較有共性的?

共性的,特別是在封建社會的那個年代懷才不遇,壯志未酬,青春易逝,人生苦短,這是古往今來許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緒。因此,李白筆下的愁,不再是發泄個人情感,而是站在歷史的高度,替從古至今衆多懷有夢想的追夢者抒發的共同的愁緒,李白的這種愁苦把悲、歡、憤、狂融爲一體,這的的確確是“萬古愁”,跨越了時間與空間。

愁若止於一身,那是毫無意義的。用歷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則將來一定還有——這樣的愁情唯 “萬古愁”一語才能表現愁的深廣。

9、我們從李白的詩句中可以看出來,他的思想裏既有積極入世的一面,又有消極避世的一面。

明確:李白自幼接受儒釋道各家教育,使李白的思想具有很強的複雜性。

10、李白的詩不僅在當時就非常有名,而且後代對他的評價也非常之高。展示一下他人對李白的評價。

① 飲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②賀知章:子,謫仙人也。

③“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余光中《尋李白》

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擁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尋李白》作爲這次對唐代與李白的激情巡禮的結語是再合適不過了。

四、課堂總結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11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吟誦,把握詩歌感情脈絡

2、把握詩人形象

3、體會比興、誇張藝術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讀、賞、品、悟過程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習李白樂觀思想並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1、吟誦,賞析。

2、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線索。

3、品味比興、誇張等藝術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

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線索。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詩仙、酒中仙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哥》)

二、讀一讀

自由讀

齊讀

朗誦

學生評價、老師指導

聽名家配樂朗誦

三、賞一賞,自主探究

理解賞析詩句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水——人生

比興、誇張

感情:悲

2、“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表達哪種感情,爲什麼?(聯繫文本中詩句回答)

A、沉淪消極,及時行樂

B、懷才不遇,積極用事

3、有人認爲“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就是李白“賜金放還”後的人生追求。你同意麼?爲什麼?

(1)、爲什麼作者會產生這種想法?

因爲“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寂寞:_________。皆:__________。

(2)、這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a、蔑視權貴

b、消極避世,麻醉自己

c、不平,憤恨。

4、爲什麼單單舉陳王曹植宴平樂的典故?(討論探究)

四、品一品:解讀藝術手法

比興

誇張

小結:浪漫風格、豪邁氣概(正如一頭受傷的雄獅的悲吼)

五、悟一悟:

課堂總結:回顧全篇,授之以漁

詩仙酒仙

讀、賞、品、悟

六、作業佈置:

1、有感情朗誦《將進酒》

2、聯繫學過的李白詩歌,走進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爲題,寫一篇200字的鑑賞文章。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將進酒》這首詩歌大起大落,詩文忽翕忽張。由悲轉喜轉狂放轉激憤轉癲狂,最後歸結於萬古愁,迴應篇首,如大海奔流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全詩五音繁會,句式長短參差,氣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是詩仙李白的巔峯之作。

學情分析:由於本班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加之是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高。朗讀這一塊,學生大都比較薄弱,因此希望藉助這一課的學習,促進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提高學生詩歌鑑賞的水平,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朗誦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把握詩歌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

2.學習詩歌誇張及比興的`藝術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李白不畏權貴,視金錢如糞土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感受詩人形象。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學方法:

問題式教學法、誦讀感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文人,悲歡離合求一醉,風花雪月尋一醉。

二、解題覽詩

1.題目分析。

2.自由讀詩。

3.分組讀詩

三、分析如何飲酒

你從哪些詩句中看到了李白飲酒時的哪些情態?領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風采?

四、分析爲何飲酒

1.“人生得意須盡歡”,因“得意”而歡飲?

2.“烹羊宰牛且爲樂”,“爲樂”而飲酒?

3.“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爲“留名”而飲酒?

4.古來飲者無數,李白爲何偏以曹植爲例?他們二人有何相似之處?

5.據上分析,李白飲酒的原因應該落腳在哪個字上?

6.詩中直接點明情感的字,我們找到了“歡”“樂”“愁”,還有一個字是什麼?(悲)李白爲何而“悲”?

五、美讀課文

1.學生配樂誦讀

2.教師範讀

3.學生齊讀

六、小結、作業

附錄:本課涉及的詩文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

《玉壺吟》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行路難其二》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傳》

公子(指魏公子信陵君)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爲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爲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

《史記》

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爲棟字,屋室爲揮衣,諸君何爲入我褌中!”——《世說新語任誕》

(劉伶)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晉書劉伶》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清詩歌情感變化,抓住意象解讀詩歌的方法。

2.過程和方法:反覆誦讀,體會李白詩歌的豪放風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悟李白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誦讀、藉助“酒”意象的解讀,走進李白的內心深處。

2感受李白借豪寫悲,悲而能壯的詩歌風韻。

(三)教學方法:誦讀法賞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由詩歌、李白、導入本節內容。

2、出示學習環節淺讀——品讀——深讀

讀詩亦如飲酒,需要我們慢慢品味,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先淺嘗滋味,然後細細品味,最後深入體味。

二、詩歌學習

(一)、淺讀——讀出詩歌內容

1、自由朗讀、注意字詞的準確性。

2、單個朗讀。提出要求:讀準字音、讀對節奏、讀出感情,其他同學從字音、節奏和感情三方面點評

3、齊讀

提示:讀李白的詩,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開膽來旁若無人,這樣才能獲得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4、多媒體聽讀

(二)、品讀——讀出情感變化

1、引入:一個人心情不同,場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樣。那麼在《將進酒》中李白是怎麼喝酒的呢?怎麼勸酒的?找出相關詩句。

——“會須一飲三百杯”喝得多,“將進酒,杯莫停”喝得急,“但願長醉不復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歡謔”喝得暢快,“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喝得傾其所有。

———可謂“豪飲、狂飲”。

2、那麼,李白爲什麼要如此喝酒,如此勸酒呢?甚至要長醉不醒呢?再走進詩歌,感受他豐富複雜的情感世界。

分組討論、交流。(讀出相關的詩句)

點撥:悲——“歡”——憤——狂

小結:但李白畢竟是李白,悲也好,憤也罷,都磨鈍不了李白內心澎湃的激情和經世濟民的大志,他還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邁宣言,悲愁之中不失萬丈豪情,

3、指名朗讀(男生女生各推薦一名最能代表你們各自最高水平的選手朗誦《將進酒》,比一比,看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傳達出李白豐富複雜的情感。)

(三)、深讀——讀出內心境界

1、引入:話劇《李白》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江邊,一個小孩在吟誦李白的《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開玩笑地說:“你還呼兒?!”小孩說,太白先生,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何爲“萬古愁”啊?小孩問完,周圍一片寂然。李白沒有回答,只是淚流滿面。

雖是無知的童言,卻值得我們深思,李白的這種種矛盾糾結,只能說是李白的一己之悲,一世之愁,爲什麼說是“萬古愁”呢?到底什麼是“萬古愁”呢?也許我們不能窮盡這個答案,但能不能從詩中找出一二呢?

討論、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來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個懷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結,甚至可以說只要是有理想的、對現實不麻木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愁。這愁包含了對人生短暫、功名不立、歲月蹉跎、時不我待的慨嘆。這種愁緒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後的人有,甚至我們身上都有這種愁緒。

還能舉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嗎?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三、課堂小結

李白爲詩而生,爲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豐富了酒的內涵。唯李白,方顯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萬丈,在李白的杯中,酒發揮得淋漓盡致,飄香流芳。最後讓我們全體起立,齊誦全詩,穿越時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揚的文字中流淌的萬丈豪情,與李白同銷萬古愁!

四、課後作業

課後閱讀李白的《行路難》,再次感受豪邁的風格。

五、附:板書設計

豪邁

六、教學反思(課後待續)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14

教學設計

一、導語: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不甘於平庸的生活,“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視權貴如糞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敢於面對生活的大起大落,處涸轍以猶歡,放聲高唱“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這人是誰呢?

二、生:李白。(在大屏幕上顯示李白的圖片)

師:我們對李白應該是比較熟悉了,從學前班開始我們背誦他的詩歌,現在我們找一行同學對李白做個簡介,要求,後面的一位同學對前一位同學說的內容只能補充,不能重複。

師:這位詩人不但被譽爲“詩仙”,還被譽爲“酒仙”,他不但喜歡喝酒而且還善於勸酒,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他的勸酒篇《將進酒》(大屏幕顯示,課題)

師: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自由朗讀兩到三遍(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文

師:讀得很有氣勢,但光有氣勢還不行,還得注意朗讀的技巧,要注意文本的節奏,停頓,注意行文的輕重緩急,和高低的'變化,還應該注意作者情感的變化。這就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大屏幕:教學目標,因聲求氣,吟詠聲韻)

生:找出詩中的停頓、重音,可以就近兩三個人一起商討。

師:找出你認爲把握最好的一處給大家做個展示,其他同學傾聽、嘗試(老師也可以參與進來進行朗讀,並及進給以評價)

生:活動展示,教師評價

師:通過朗讀,我們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李白?李白醉酒後是什麼樣子呢?

生:(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李白一喝酒就唱歌,有人說李白一喝酒就不願意醒來,還有人說李白一喝酒就作詩。

師:那李白爲什麼要唱歌?爲什麼常醉不願醒呢?通過這些我們會看到一個個悲的李白,一個歡的李白,一個憤的李白,一個狂的李白。(完成板書)

將李歡

酒白憤

師:李白的這些情緒當中當一種情緒是主要的呢?

生:悲憤

師:但悲憤只是他一時的情緒,絕不是李白生活的主旋律,我們心中的李白永遠是豪邁飄逸曠達的。

三、師:不知是李白成名了酒,還是酒成名了李白,總之,李白和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每一種生活狀態似乎都與酒有關。(出示大屏幕:酒與李白)

屏幕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孤獨的時候要喝酒)

屏幕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憂愁的時候要喝酒)

屏幕三: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山中與幽人對酌》

(與朋友相約高興時有酒)

屏幕四;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作客的時候有酒)

屏幕五:紀叟黃泉裏,還應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哭宣城善釀紀叟》

(悼念時還是缺不了酒)

師:來在李白的生命中酒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酒成就了李白輝煌的人生,因此余光中先生說

屏幕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我,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余光中

李白的好朋友對李白的才氣也大加讚賞

屏幕七;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飲中八仙歌》

師:也許是酒助長了李白的豪氣,敢讓貴妃研墨,力士脫靴,也因此觸怒了權貴,也因此斷送了他的政治生涯,好友杜甫對些深感痛惜,也有責備。有詩爲證;

屏幕八;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

杜甫《贈李白》

師:不管是李白與酒誰成名了誰,只知道李白與酒相得益彰,酒與李白融成了一體。寫一篇週記《酒與李白》

四、齊聲背誦《將進酒》

李白《將進酒》教案 篇15

一、課程分析

《將進酒》是一支勸酒歌,大約作於李白以梁園(開封)爲中心的十載漫流期間。詩中記李白與岑勳、元丹丘相聚飲酒之事。ァ督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

學習這首詩,要在反覆吟誦的基礎上,領會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並要讓學生明白飲酒其意不在酒,而在於書法作者的蔑視榮華的憤激之情。

二、設計理念

古人有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多讀是學習古詩領略其旨的好辦法。範讀與自瀆相結合也是學習古文的必經途徑。新課改再三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次課想要再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由學生自主提問來解決以上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有可能找不到學習的重點,故採用由學生髮現問題,教師有目的.的選擇問題,然後師生共同探究的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

三、學習目標

1.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2.瞭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

3.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並能有感情的朗讀。

四、導語設計

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飲酒賦詩,自稱“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寫下了許多詠酒的詩篇。李白喝酒時儘管也有愁,但所詠的詩是極其豪放的。看他來了!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體味詩人的情感變化。並推選出讀的最好的同學。

2、提出自己或同學在閱讀中的疑難問題交給老師。

(設計意圖:把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就要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要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學生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會失去重點,所以老師必須有所挑選.)

〈二〉再度感知

由各組所推選的同學各讀一遍,老師做出點評。

(設計意圖:古詩的學習一定要建立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老師也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

〈三〉老師把挑選的問題投影出來,師生共同討論:

問題大致如下:

1、詩文的前兩句在本文中有什麼作用?

(設計意圖:本文開頭兩句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要讀懂此詩,必要先體味這兩句在全詩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設計意圖: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調,才能對全詩做深入的理解。體味李白在狂傲,放蕩不羈,狂喝豪飲下那顆愁苦的心。做到知人論世。)

3、詩的主旨句是什麼,如何理解呢?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題的設置,要學生了解李白寫此詩的目的,他要表抒的情懷。一定要學生明白品詩要知人論世,方能知其中真滋味。)

五、課後拓展訓練

杜甫不贊成李白飲酒過多,曾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你對李白的“痛飲狂歌”有什麼看法,寫一段文字表述出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