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雨果《一滴眼淚換一滴水》優質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05W人 

 [教學時數]

雨果《一滴眼淚換一滴水》優質教學設計

兩課時

 [正文]

 一、 設計思想

怎樣在閱讀中產生問題,在問題的探討中推進對文本的把握?我想,讓學生自己在個人與文本的對話中,置換身份把握情節,進行理性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是現實可行的,也比較符合問題探討這一學習方式的原意。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加以引導,解決一些關鍵問題,討論時緊扣語言材料本身挖掘文字背後的思想情感內涵,推進對文本的深入探究。最後激發起對整部小說乃至對雨果整體創作的興趣,就達到以點帶面、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的理想目的了。

 二、 教材分析

《一滴眼淚換一滴水》是蘇教版語文必修四“一滴眼淚中的人性世界”這一專題中的一篇課文。本專題共分三個版塊:“靈魂的對白”、“美與醜的看臺”、“人性在復甦”。三個版塊分別突出人性中的真和假、美和醜、善和惡三組矛盾。《一滴眼淚換一滴水》屬於第二版塊,探討的重點是人性中的美與醜的對立與交織。

法國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雨果在反對古典主義的鬥爭中以對社會人生的自覺思考和對文學創作的自覺探索實踐着自己的小說創作理想。所以他的小說的思想和技巧是很鮮明的。思想上,對人性的追求和人道的關懷貫穿他的作品始終;技法上,戲劇化的傾向很明顯,主要體現爲場面描寫集中、人物塑造複雜、情節鋪敘多變。

 三、 學情分析

1、 學生對問題探討這一學習方式已經熟悉;

2、 學生對外國小說比較陌生,對小說、戲劇、電影文學這幾樣文學樣式的聯繫與區別很模糊。

  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查閱資料,深入研讀,瞭解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和浪漫主義創作方法。

(2)理清課文的情節,閱讀體會文本體現出來的人性的美與醜,並形成正確的人性觀念。

(3)聯繫生活實際,結合文本閱讀,理解“看客”所揭示的人性悲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討論,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看客”所揭示出的人性的悲劇及文本體現出來的人性的美與醜。 感受愛斯梅拉達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淚”的豐富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板塊的學習,幫助學生在人性的看臺上,能分辨美與醜;培養學生追求美、憎惡醜的情感。

  五、 重點難點

1、 學習多角度對比表現人物性格和主題的方法;

2、 感受愛斯梅拉達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淚的豐富內涵。

 六、 教學策略與手段

多媒體設備、PPT設計

 七、 課前準備

1、學生的預習任務:

(1)自讀全文,至少提出一個問題。

(2)讓全班同學分四大組,每一組學生分別以伽西莫多、愛斯梅拉達、克洛德、一普通觀衆這四種角色中的一種身份(由老師隨意指定),用第一人稱概述本選段故事情節,400字左右。

2、教師的閱讀準備:重讀《巴黎聖母院》全書,查閱雨果的生平經歷介紹及名家對雨果及其作品的評論,閱讀雨果的其它重要作品。

 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PPT圖片背景“(影片中的)巴黎聖母院”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會演繹出多彩的故事。無數的藝術作品用豐富的形象表達了人們對人性的理解,展現出人性的複雜與美麗。在優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淚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到這個美與醜的看臺上,隨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雨果一起走進《巴黎聖母院》,走進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淚”。

 二熟悉情節

(一)

咱們班有看過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的同學嗎?請他給我們介紹一下這部小說的內容並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好嗎?(也可以課前調查,預先佈置任務)

(二)

1、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在這本書的第六卷第四章,也就是課本的這一選段上。請每小組派代表以課前指定給他們小組劇中人物的口吻概述本選段的故事情節。(可以推舉個人代表,也可以幾個人合作接龍敘述)

2、請同學評價一下剛纔同學的概述,並談談你個人的感受。

 三分析人物

(一)在同學生動的敘述中,我們對這些人物的印象加深了。讓我們立足於這一選段來評價一下這些人物。你覺得伽西莫多、愛斯梅拉達、克洛德、普通觀衆分別是怎樣的人?請結合作者具體的敘寫來談談。(這部分的探討也可以根據課堂情況,結合情節的概述分別進行。)(在分析的過程中如果有必要可以補充一些具體的相關情節的介紹)

參考分析:

1、伽西莫多:(1)外表極其醜陋,獨眼,駝背,跛足,耳聾。文中有直接描寫,還有通過觀衆之口的側面描寫。(引導學生品讀具體文句)。 (2)他的內心呢?A、受刑前,伽西莫多近乎麻木地被捆綁到刑場上,任人擺佈,絲毫也不反抗。我們完全可以肯定,他的內心思想一定在激烈地活動着:他可能會覺得自己是有罪的,理應受到這樣的懲罰;他也可能覺得自己是受指使的,罪並不在他,但那個指使他的'人,是他的養父,是他最感激、最崇敬的人,因此他也覺得受懲罰的就應該是他。B、受刑時痛苦、“蠢笨”的表情。C、受刑後伽西莫多無奈的憤怒和希望的破滅。在施刑人的鞭子下一直忍耐的伽西莫多,在雨點般的侮辱性的語句以及詛咒、嘲笑、叫罵和石子之中,終於被激怒了。可是他至多隻能“對羣衆投去恫嚇的眼光”,而得到的是“更加厲害起來”的“嘲罵和叫喊”。於是他就只能把憤怒、憎恨、失望表現在臉上和眼光之中。D、最後,在無法忍耐的情況下,伽西莫多乞求人們給他水喝,可是迴應他的仍然是侮辱和嘲笑。他第一次是用“動物的咆哮”在要求,第二次是“用更加令人心碎的聲音”在喊,然後是“喘息着喊了第三遍”。可見他已經是耗盡了全部的精力,可是沒人理會他。這時候愛斯梅拉達走上前來,送水給伽西莫多喝,可是伽西莫多卻想把刑臺打個粉碎;愛斯梅拉達把水葫蘆舉到伽西莫多的脣邊,伽西莫多流出了平生的第一滴眼淚(這是自責和感激的淚水);喝完水,伽西莫多想吻一吻愛斯梅拉達美麗的小手。可見他的內心是非常單純的,受副主教指使劫持愛斯梅拉達,事情敗露,甘願承擔罪名;愛斯梅拉達給他水喝,他充滿自責,心存感激。(補充說明:他心靈的美與善隨着小說情節的開展而愈益突出。)

2、 愛斯梅拉達:美麗純潔,天真善良,坦率開朗,多才多藝。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3、副主教克洛德——人性惡的標本。虛僞狠毒,道貌岸然,內心陰險。

4、觀刑羣衆——缺乏理智和同情心,自私冷漠,體現了人的劣根性。(可以引進魯迅筆下的“看客”形象做比較)

(二)很明顯小說用對比手法塑造了一組組構成鮮明對比的人物形象。課文中對人物的對比描寫有哪些?

參考分析:從兩方面着手——人物的自身內外以及人物之間的對比

人物自身:(外表,內心)伽西莫多、克洛德。

人物之間:伽西莫多——克洛德;觀刑羣衆——愛斯梅拉達

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而心如蛇蠍,唆使不明真相的伽西莫多攔路劫持愛斯梅拉達;事情敗露,讓伽西莫多承擔罪名;伽西莫多受刑,他卻漠不關心。伽西莫多外形醜怪而心地善良,受副主教克洛德指使劫持愛斯梅拉達,事情敗露,甘願承擔罪名;愛斯梅拉達給他水喝,他充滿自責,心存感激。愛斯梅拉達和伽西莫多兩個人物,都心地仁慈,富有人情味,但一個美麗無比,一個極其醜陋。愛斯梅拉達與副主教也形成對比:克洛德邪惡,冷酷;愛斯梅拉達善良,富有同情心。克洛德唆使伽西莫多攔路劫持愛斯梅拉達,伽西莫多受刑,他漠不關心;愛斯梅拉達被伽西莫多攔路劫持,卻不計前仇,在衆人羞辱伽西莫多的情況下,給他喂水。愛斯梅拉達的行爲還和羣衆的態度形成對比;在伽西莫多受刑和要水喝時,羣衆都無情地羞辱他,是愛斯梅拉達給伽西莫多喂水。小說通過美和醜,善良和邪惡,崇高和卑下重重對比,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諦。

 四精讀場面

(一)問題探討

這些人物,作者把他們集中在一個個場面,整個選段是一個大場面,大場面之下又是一個個小場面的推進,(這是作者借鑑戲劇手法的表現)讓他們在我們面前活動,真實地展現他們人性的美與醜。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場面?

大概都會說:愛斯梅拉達給伽西莫多喂水

是什麼打動了你?

伽西莫多的絕望和眼淚,愛斯梅拉達的善良美好,圍觀者的變化。

圍繞這一場面,同學們提了這樣一些問題,我整理出來,大家探討一下。(具體操作過程中,當然根據學生的問題做調整!)

1、愛斯梅拉達被伽西莫多劫持過,爲什麼在伽西莫多遭受笞刑,被打得死去活來的時候,她還會給伽西莫多喂水?是說愛斯梅拉達真的很善良,還是表明她想在衆人面前表現一下自己?伽西莫多喝過水,想要親吻“那幫助了他的美麗的小手”, 愛斯梅拉達爲什麼“驚恐地把手縮回去了”?

參考分析:愛斯梅拉達不計前仇,以德報怨,給伽西莫多喂水,表現了她的善良,也表現了人性的美麗。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愛斯梅拉達不僅外表美麗,而且心靈高尚純潔。她的行爲正體現了雨果的那句名言 “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 的內涵。

2、伽西莫多爲什麼流淚?爲什麼在想吻一吻愛斯梅拉達的手而愛斯梅拉達把手縮回去後“用充滿責怪和無限哀怨的眼光望着她”?(引導學生結合文本體會他的心理)

參考分析:在那樣的情境下愛斯梅拉達的賜予是多麼的意外而珍貴,讓他相形見絀而悔恨自責,讓他因這巨大的溫情而激動感念。他想表達他的感激但被無心的“驚恐”拒絕了。讓他從巨大的喜悅中驚醒,深深地痛恨自己的醜陋、卑微。

3、圍觀的人羣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拍着手喊到:“好極了,好極了!”)?他們是出於真心還是起鬨?

參考分析:看起來羣衆前後的態度十分矛盾,而且變化比較突然,但這樣的描寫還是合理的。一方面羣衆嘲笑、辱罵伽西莫多,是因爲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另一方面,作者充分表現了“中世紀的人民”的無知愚蠢和缺乏同情心,並通過議論表達了自己對他們的不滿和諷刺,但這並不能說明這些“中世紀的人民”完全喪失了人性。愛斯梅拉達的舉動,喚醒了他們人性中的良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既是歌頌了美好人性的力量,也是對美好人性的呼喚。從小說“那情景無論如何是很動人的”、“觀衆也都被感動了”等描述可以肯定,這是發自內心的歡呼,而不是起鬨。

(二)朗讀體驗

讓我們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來演繹一下這一場面,分角色朗讀。以往的分角色朗讀,敘述者是配角;這次不同,敘述者是朗讀的“主角”啦。所以,一定要像廣播裏的主持人一樣,投入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聲音給我們演繹一下這一動人的場面。

 五拓展(瞭解雨果及其創作)

這篇課文就學到這裏。它讓我們通過這樣一個小選段見識了一下法國偉大的浪漫主義先驅雨果的風采。現在讓我們來大體的瞭解一下雨果的生平、創作,爲我們今後在課餘時間的進一步閱讀做個導引。(PPT明示)

雨果(1802—1885)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最傑出的代表,生於法國東部的一個小鎮,出身貧民,參加過革命軍,後在拿破崙軍隊當過將軍.幼年曾隨父親到過許多國家,11歲時跟着母親和兩個哥哥返回巴黎。

雨果自幼多才多藝,尤其熱衷於文學,14歲開始寫詩,15歲寫的《讀書樂》就獲法國學士院徵文獎,18歲時獲'文藝競賽碩士'榮譽,被譽爲'神童'。後來主要寫小說,其作品多反映對政治的關注。1831年(29歲)寫的《巴黎聖母院》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性蜚聲世界文壇,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1851年,因反對路易•波拿巴的獨裁專制而遭到迫害,開始了長達19年的國外流亡生活。期間主要創作長篇小說,如文學鉅著《悲慘世界》和《海上勞工》。1870年,他回到巴黎繼續參加政治運動,1885年5月,雨果病逝於巴黎,法國人民爲他舉行了國葬,遺體也被送到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九、 知識結構或板書設計

一滴眼淚 換 一滴水

悔恨之淚 美 善良之心

(愛斯梅拉達) (伽西莫多)

邢臺

殘忍無知 醜 虛僞狠毒

(圍觀者) (副主教)

 十、 作業設計

1、現在讓我們以雨果的身份,用第一人稱概述這段故事,寫在作業本上。(提醒:請注意文章中作者的議論及那些飽含作者情感傾向的話語)

2、課下閱讀《巴黎聖母院》全文。

[問題研討]

1、 長文短交的具體處理方式;

2、 “問題探討”課型的具體操作(問題的整體設置和問題的提出)。

[參考資料]

陸洵:《語文教學設計》,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3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