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荷塘月色高一語文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3.37W人 

[教學目標]

荷塘月色高一語文教案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理清文章的脈絡,理解文章的主旨。

2、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3、品味精練準確、清新雋永、優美動人的語言。

[教學重點]

1、結合語境揣摩詞語、語句的含義,體味作品語言精練優美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2、感悟景語和情語渾然一體的妙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關於描寫荷花的古詩文名句

1、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

2、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愛蓮說》)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閱讀提示

(1)配樂朗讀或自由朗讀。

(2)給文章每個段落標號,找出文中表現作者心情的語句。

(3)抓住關鍵詞語,理出作者遊蹤,探究作者情感路線。

2、分析結構

教師啓發指導:從作者行蹤變化看,讓學生概括每段內容。

觀荷緣起:第1段:獨遊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心境:“頗不寧靜”)

去荷塘: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樹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時的感受。(追尋清冷、幽僻的環境)

觀荷塘: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河塘上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離荷塘:第7、8、9段:聯想古代江南採蓮的舊俗。

三、文本研習

問題1:夜深人靜之時,作者爲什麼會突然想去荷塘邊散步?

主要是由於“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夜深人靜之時本應好好休息了,但許多事情剪不斷,理還亂,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來排遣內心的煩惱!

全文就是圍繞“頗不寧靜”這一心情展開的,它就像是一支樂曲中的主旋律!

問題2:爲排遣不寧靜,作者散步的遊蹤是怎樣的?

遊蹤:家——小路——荷塘——家

問題3:一夜暢遊,朱自清找到了心靈的寧靜嗎?

學生可能回答“找到”或者“沒有找到”

到底找到沒有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樣變化的。

請看第3自然段的內心獨白,我們先一起來朗讀這個自然段。

問題4:這一段獨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樣的心情?

儘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種淡淡的喜悅之情!作者只有這幽僻的,環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個自由的人,才能夠拋開塵世間的喧囂和煩惱。——可見作者對現實的不滿!

“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爲能夠暫時得到自由,欣賞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悅。——可見作者幻想超脫現實!

明確線索

明線:遊蹤(帶上門-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舊俗-回家)暗線:情感(心中頗不寧靜-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思鄉愁-不寧靜)

四、找出文眼、理清脈絡、分析情感

1、文眼:心裏頗不寧靜

2、脈絡:心裏頗不寧靜--覺得是個自由的人--我什麼也沒有--想起採蓮的事

3、情感:

不滿現實(求靜)—尋求超脫(得靜)—回到現實(出靜)

反映淡淡的哀愁得到淡淡的喜悅仍是淡淡的哀愁

五、賞析語句

找出有代表性的語句進行賞析:

1、全文首句“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起筆的目的是什麼?可聯繫撰文時間啓發學生講講有關大革命失敗情況,說明作者思想狀況,弄清他爲什麼要寫荷塘月色之美,發思古之幽情。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獨白(“路上只我一個人……這是獨處的妙處”)此段拋開了寫景,是否偏離了文章的中心呢?

拋開了寫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態,蘊含對現實的不滿。實際上,這“情”離不開“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發“獨處”之情。

六、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4、5、6自然段,體會情景交融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一、課前檢測

二、新課導入

提問:由課題可以知道,本文屬於寫景散文,即寫“荷塘”和“月色”,課文哪些段落是描寫這兩種景物的呢?

三、鑑賞、分析課文的景物描寫部分

(一)誦讀、鑑賞第4段

1.指明一個學生朗讀。

2.提問:這一段寫什麼景,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明確:月下荷塘美景,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4個方面。

3.提問:作者是怎樣從這4個方面描繪這月下荷塘美景的:請找出這些句子,展開想象,閱讀品味它的妙處。

(1)思路點撥:手法、作用、分析

示例:

荷葉:“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運用比喻手法寫出荷葉的風姿。由“出水很高”聯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兩者不僅相似,而且寫出其動態美。

(2)小組合作

(3)成果展示(選)

(第1組)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嫋娜”寫出荷花的飽滿盛開狀,“羞澀”寫荷花含苞待放,賦予物以人的感情。三個比喻,分別描繪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的閃光,綠葉襯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閃光,以及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寫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了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讀者的想象。

(第2組)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通感,“縷縷清香”與“渺茫的歌聲”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如時斷時續、若有若無、輕淡飄渺、沁人心脾等,其間感覺的轉移伴隨想象的跳躍。“清香”與“歌聲”同屬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遠處的“歌聲”,烘托出幾分幽雅和寧靜來。

江蘇省淮安中學《荷塘月色》教案28,

4.師生共同小結本段寫景重點。

本段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的美景,這些手法令人浮想聯翩。更絕的是全段不着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

5.齊聲朗讀課文第4段,品味其寫景特點。

(二)誦讀鑑賞第5段(仿照第4段的鑑賞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1.齊聲朗讀。

2.提問:本段寫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難寫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寫出荷塘上月色的特點?

明確:葉、花、樹,寫出了月色朦朧飄渺的特點。

3.提問:月色本是難狀之景,作者用了一些傳神的動詞:(如:“瀉”“浮”“洗”“畫”等),描繪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試結合語境分析這些動詞的特點。(可分成4組討論後回答)

明確:

瀉——既照應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寫出了月輝照耀,一瀉無餘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動感。

浮——寫深夜水氣由下而上輕輕升騰,慢慢擴散、瀰漫,以動景寫靜景,描繪霧的輕飄狀態。

洗——寫“葉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種奶白色而又鮮豔欲滴的狀態。

畫——有“人爲”動作含於其中,彷彿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倩影”,寫出了投在荷葉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4.師生共同小結:本段雖着意寫月色,但又處處不忘荷塘,用幾個傳神的動詞,從不同角度寫出淡月輝映下荷塘裏霧光葉色、水氣交相雜糅而形成的朦朧景象,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5.齊聲朗讀第5段,體味作者寫景的高明手法。

(三)誦讀、鑑賞第6段

1.齊聲朗讀。

2.提問:本段寫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與課文第2段照應,試比較兩段寫景的異同。(閱讀比較後回答)

明確:相同:都寫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寫了樹、小路。

不同:第2段重點寫了小煤屑路的寂靜、陰森,寫得簡略。而本段則以樹爲着眼點,由近及遠,寫了樹色、煙霧、遠山、燈光,再由靜到動,寫到蟬聲、蛙聲。

3.提問:本段寫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選用了一些疊字疊詞(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試結合語境,說說這些詞語的妙處。(學生閱讀後回答)

明確: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寫出了樹的錯落有致,既開闊又有立體感,用語平實自然。

重重、陰陰、隱隱約約——傳神地描述出特定環境中的景物特點,不僅寫出了樹木之多,而且加強了葉色的濃重氣氛。

4.師生共同小結。

疊字疊詞的運用,不僅傳神地描寫了事物的特徵,而且照應了第2段中“蓊蓊鬱鬱”的樹,“陰森森”的小路,讀起來節奏鮮明,韻律協調,富有音樂美。

5.齊聲朗讀第6段,體會其特點。

四、課堂小練筆《雨中校園》

1、要求:抓住景物特點,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寫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斷,字數300字左右。

2、美文選讀

五、佈置作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