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語文版高一必修《原君》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3.59W人 

 [教學目的]

語文版高一必修《原君》教案設計

一、初步瞭解我國明末清初時期民主啓蒙思想發展的情況;瞭解民主啓蒙思想家黃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能對這些事件和人物作出評介。

二、積累有關文言文知識,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方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以自讀爲主,結合討論,師生、生生互動。

由於此課難度不大,僅安排一課時時間,故按照比較常規的教學方法。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2分鐘)

清代龔自珍詩云:“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魯迅先生也有這樣的詩句:“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萬馬齊喑究可哀”“萬家墨面沒蒿萊”,這就是我國封建皇權統治時期社會的真實寫照。

比龔自珍略早些的17世紀中葉,明朝滅亡,另一個號稱“中央帝國”的王朝——滿清走向了它的“輝煌”。這個時期,帝制正盛,風雨如磐,誰要是對“天子”有一點點“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而就是有這樣一個人,在這腥風血雨、黑色恐怖的歲月,竟大膽地喊出“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號,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擲其皇冠,摧其御座,這是何等的勇氣,何等的氣魄!要知道,這可是輕則系身囹圄,重則身首異處、慘遭滅門的“罪行”啊!

喊出這個口號的人,就是黃宗羲。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喊出這個口號的戰鬥篇章——《原君》。

  二、推出投影資料。(6—8分鐘)

可分成幾個專題,要求學生組成若干學習小組,在預習中分別從書籍或網絡中摘取有關內容,並製成教學幻燈片。課堂上可由學生展示講解。

內容:

1時代再現。(略)

2作者簡況:

黃宗羲(1601—1695)字太沖,號南雷,又號梨洲。浙江餘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出自官僚家庭,其父黃尊素因彈劾權奸魏忠賢而遭害,及長,遂承父志,參加並領導“復社”,堅持同魏忠賢餘黨進行鬥爭。清兵南下,曾組織“世忠營”進行抵抗。明亡以後,多次拒絕清廷徵召,於隱居中專事著述講學。所持政治思想主張,具有鮮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膽指出:“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並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對清末改良主義維新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以一定影響。在文學方面,面對當時激烈的民族矛盾,極力主張反映歷史現實,抒寫真情實感,反對明代“七子”的模擬之風。所作詩文,多表現高尚節操之作。除《明夷待訪錄》單刊成集外,有《宋元學案》《明儒學案》《南雷文案》等。今人又編有《黃梨洲文集》。

3一代奇書——《明夷待訪錄》。(略)

  三、引導學生逐段自讀課文。具體方法是:每段按規定時間,完成自讀——討論——質疑——釋疑四個過程;自讀,重在解決實詞、虛詞、句式、用法等語言方面問題;討論,重在解決內容理解方面問題;質疑,重在提出語言、內容兩方面的疑難問題;釋疑,是由教師集中解決共性問題。前三個過程學生爲主,釋疑則由教師爲主。自讀前教師要提出思考題,加以引導。

  1第1段(4分鐘)

問題:文中的“自私”、“自利”與現在所說的“自私”、“自利”意思一樣嗎?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出發,你怎樣認識古之人君不願爲君?

文言實詞虛詞:莫或猶夫(夫以千萬倍之勤勞、亦猶夫人之情也)

2第2段(6分鐘)

問題:後之人君把天下當作自己的產業,在長期過程中,其思想情態發生了什麼變化?

這一段是怎樣推理的?

文言實詞虛詞:然所曾爲然則

文言句式:傳之子孫孰與仲多

3第3段(5分鐘)

問題:你怎樣認識伯夷、叔齊的“恥食周粟”?

文言實詞虛詞:寇讎稽私

4第4段(5分鐘)

文言實詞虛詞:緘若雖易

  四、本文在論證上充分運用了歷史上翔實的事例和對比論證的方法,條理十分清晰。教師請大家用歸納提綱、列舉圖表等方法,對文中涉及的人物及行爲,按照“人物”“行爲”“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四項,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梳理(還要考慮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人物——禹;行爲——入而不得去;直接原因——勤千萬倍,不享其利,非人情所欲居;根本原因——明乎爲君之職分。(8分鐘)

  示例:

人物行爲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許由、務光去而不入

堯、舜入而又去

禹入而不得去勤千萬倍,

不享其利,

非人情所欲居明乎爲君之職分

漢高帝利“產業”沾沾自喜

明太祖保“產業”喪心病狂

崇禎帝失“產業”悽悽惶惶

桀、紂享“產業”殘暴荒淫

小儒妄傳言爲虎作倀以天下爲莫

大之產業不明爲君之職分

 五、整理寫作特點。(5分鐘)

(見“課文說明”)

  六、自由論壇。(時間長短視具體情況而定)

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寫作特點以及文言文有關知識等各方面談談自己看法。

  七、佈置作業。

“理解·鑑賞”一至五題。

《原君》譯文

黃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爲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爲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夫以千萬倍之勤勞,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許由、務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堯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豈古之人有所異哉?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

後之爲人君者不然。以爲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爲天下之公;始而慚焉,久而安焉,視天下爲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漢高帝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

此無他,古者以天下爲主,君爲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爲天下也。今也以君爲主,天下爲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爲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爲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人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爲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爲過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爲獨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至桀、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而妄傳伯夷、叔齊無稽之事,視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豈天地之大,於兆人萬姓之中,獨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聖人也;孟子之言,聖人之言也。後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窺伺者,皆不便於其言,至廢孟子而不立,非導源於小儒乎?

此無他,古者以天下爲主,君爲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爲天下也。今也以君爲主,天下爲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爲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爲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人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爲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爲過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爲獨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至桀、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而妄傳伯夷、叔齊無稽之事,視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豈天地之大,於兆人萬姓之中,獨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聖人也;孟子之言,聖人之言也。後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窺伺者,皆不便於其言,至廢孟子而不立,非導源於小儒乎?

譯文 自有人類的那一天,人們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謀自己的利益。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卻沒有人去興辦;有公共的禍害卻沒有人去革除。有這樣一個人出來,不把個人的私利看作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把個人的害處看作害處,而是使天下人都免除害處。這個人的辛勤勞作,必相當於一般天下人的千萬倍。付出千萬倍的辛勞,卻又得不得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來說,必然不願意處在那個地位。所以,在古代,人的君主這個位置,考慮了而不願意就位的,有許由、務光這些人;就位而又離去的,有堯、舜這些人;當初不願就位,而終於無法離去的,有禹這個人。難道古人有什麼特異之處嗎?好逸惡勞,也和普通人的本性一樣啊。

後世做人君的卻不是這樣。他們以爲分派天下利害的權力都出於我自己,我把天下的利益都歸於自己,把天下的害處都歸於他人,也沒有什麼不可心以的。(他們)使天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而把我的私利作爲天下的公利;開始還感到慚愧,時間一久就心安理得了,把天下看作自己再大不過的產業,傳給子孫,享受無窮。漢高祖所說的“我所成就的家業,同老二相比誰多”這句話,那種追逐私利的心情不覺已充分表現在言語之中了。

這沒有別的(原因),古時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君主放在從屬位置;凡君主畢生經營的一切,都是天下人的。現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從屬位置;所有使天下沒有一個地方得到安寧的原因,都在於有了君主。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時候,屠殺、殘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來求得個人的產業,對此竟不感到悽慘,說:“我原是爲子孫後代創業啊。”他在取得君位以後,敲榨、剝取天下人的骨髓,拆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個人放縱的享樂,(把這)看成應當如此,說:“這是我產業的利息呀。”然而成爲天下大害的,不過是君主罷了,當初假使沒有君主,人們還能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唉!設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原來就是這樣的嗎?

古時候,天下人愛戴自己的君主,把他們比作父親,把他們比作天,實在不算過分。現在天下人怨恨、憎惡自己的君主,把他們看作仇敵,稱他們爲獨夫,這原是他們應當得到的。可是那些眼光短淺的讀書人,卻拘謹地認爲,君臣之間的倫理關係無法逃脫於天地之間,甚至對於桀、紂那樣的暴君,也認爲湯、武不應當去討伐他們,因而虛妄地傳說伯夷、叔齊那些無可查考的故事,看待千千萬萬百姓的血肉崩潰的軀體,竟然和腐臭的老鼠一樣。難道天地這麼大,在千千萬萬天下人中,唯獨(應當)偏愛君主一人一家嗎?因此(討伐紂王的)武王是聖人;孟子(肯定武王伐紂)的言論,是聖人的言論。後世的君主,想要用自己“如父如天”一類的空名來禁絕他人暗中看機會奪取君位,都感到孟子的話對自己不利,甚至廢除孟子的祭祀,這根由不是從眼光短淺的讀書人那裏來的嗎?

這沒有別的(原因),古時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君主放在從屬位置;凡君主畢生經營的一切,都是天下人的。現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從屬位置;所有使天下沒有一個地方得到安寧的原因,都在於有了君主。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時候,屠殺、殘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來求得個人的產業,對此竟不感到悽慘,說:“我原是爲子孫後代創業啊。”他在取得君位以後,敲榨、剝取天下人的骨髓,拆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個人放縱的享樂,(把這)看成應當如此,說:“這是我產業的利息呀。”然而成爲天下大害的,不過是君主罷了,當初假使沒有君主,人們還能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唉!設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原來就是這樣的嗎?

古時候,天下人愛戴自己的君主,把他們比作父親,把他們比作天,實在不算過分。現在天下人怨恨、憎惡自己的君主,把他們看作仇敵,稱他們爲獨夫,這原是他們應當得到的。可是那些眼光短淺的讀書人,卻拘謹地認爲,君臣之間的倫理關係無法逃脫於天地之間,甚至對於桀、紂那樣的暴君,也認爲湯、武不應當去討伐他們,因而虛妄地傳說伯夷、叔齊那些無可查考的故事,看待千千萬萬百姓的血肉崩潰的軀體,竟然和腐臭的老鼠一樣。難道天地這麼大,在千千萬萬天下人中,唯獨(應當)偏愛君主一人一家嗎?因此(討伐紂王的)武王是聖人;孟子(肯定武王伐紂)的言論,是聖人的言論。後世的君主,想要用自己“如父如天”一類的空名來禁絕他人暗中看機會奪取君位,都感到孟子的話對自己不利,甚至廢除孟子的祭祀,這根由不是從眼光短淺的讀書人那裏來的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