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語文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綜合複習及自主測試卷

本文已影響 1.6W人 

  〖目標全解

語文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綜合複習及自主測試卷

1、瞭解本單元每篇文章的作者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2、識記理解每課的字詞及相關知識。

3、理解每課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主題思想。

4、培養觀察生活,勤于思考,善於發表獨立見解的習慣。

  〖單元小結

只要有自然,有生命,用有心對自然的感悟,就有生命和生命的對話。把感悟、對話寫下來,就是議論性散文。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關注的是生命,是社會,是人生。作家或者是引領我們去探求“家”的真諦;或者是看到石縫間的草木,發出了對頑強生命的禮讚;或者是在“凝固的歷史”面前,思索着祖國的昨天和今天;或者是和我們一起去尋找心靈的更浩瀚的海洋。

《家》的作者是當代作家周國平。作者用了三個比喻句作爲小標題構成遞進關係。從三個層面上對“家”進行了哲學認識和思考,表達了自己對家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看法,也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石縫間的生命》的作者是現代著名作家林希。文章通過對石縫間頑強生存的小草,改變自己、適應環境、頑強生存的蒲公英以及在本不屬於自己生存空間裏自己佔有了一大片天地的松柏的描寫,讚揚了在困境中頑強拼搏,敢於迎接困難和挑戰,在適應環境、戰勝困難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完成自己、昇華自己的偉大精神,表達了自己對這種精神的敬佩與嚮往。

《廢墟的呼喚》的作者是著名現代作家宗璞。文章將對歷史的回顧與現實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通過畫面蘊涵的意象,傳達出一種渴望改革、渴望振興的時代呼聲。

《更浩瀚的海洋》的作者是黎巴嫩詩人、小說家紀伯倫。文章是一篇寓言式散文,作者以詩人的想象力,爲我們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表達了“我”對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口語交際

  一、學習內容

漫談音樂的魅力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世界級指揮大師小澤征爾聽完《二泉映月》,感動得雙膝跪地,淚流滿面。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的,在班級組織一次“聽音樂,談魅力”的活動,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二、實施要求

1、所選音樂作品要健康,要有較強的感染力。

2、交流時要力求抓住自己內心的獨特感受,儘可能形象地表達出來。

3、同學之間要尊重不同的興趣愛好,要在相互傾聽的基礎上,積極交流,共同提高欣賞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實施建議

1、興趣相近的同學自願組成小組。

2、每個小組商定向全班同學推薦一至兩首樂曲或歌曲,並推舉一名同學向全班同學談談推薦的樂曲或歌曲的魅力。

3、在班內組織“聽音樂,談魅力”的主題活動。在各組代表發言的基礎上,全班同學對中外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音樂的魅力交流自己的感受。

  〖寫作指導

  一、寫作內容

感悟自然

廢墟上的斷石殘碑,石縫中的蒼松野草,引發了作家對歷史、對生命的沉思和感悟。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當你站在海邊看到無垠的大海上一輪紅日冉冉升起,你有怎樣的感受,又作何感想?當你登上泰山極頂,飽覽錦繡河山,你聯想到了什麼?又有怎樣的感慨?當你……

把你的體驗和感慨寫下來,談談你對大自然的感悟。

  二、寫作要求

1、可以借一個或幾個事物或景物來引發議論。

2、要對引發議論的事物或景物作形象具體的描寫,最好能用上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3、議論要自然,合乎情理。議論是由敘述描寫引發出來的,是感悟、思考的結果。

4、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經典例文

一花一世界

更深夜靜時,寂寂無人處,總有一個聲音在低語:“這世界是什麼?”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問靈魂。世界是什麼?數千年前,尼羅河畔,那些長髯飄飄的學者們便在爭論這個難題。有的說,世界是火,有火纔有生命;有的說,世界是水,海是我們最初的家園;還有的說,世界是空氣、是泥……一個叫畢達哥拉斯的老頭甚至認爲,世界是數。其實,他們都對。世界是如此多元,惟其多元才豐富,惟有豐富纔有我們這些思想迥異的人。

人與人是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話本《碾玉觀音》,不由得這樣想。話本的開頭是這樣的疑問,“春已歸去,不知哪搭兒是春住處?”王觀說,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蘇小妹說,春是被帶走了,“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還有蘇軾說、秦觀說、黃庭堅說……王安石倒是承認,二十四番花信風罷了,春自然也走了。春歸何處?引得這些詞人話語紛紛。其實他們都對,詩人有詩人的天地,對萬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大千世界,芸芸衆生,不同的人對世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豐富的答案。

或許理解不同是因爲角度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個人總只能佔一位置,一位置就只能見一方風景。不同的只是,有的人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有的人站得低些,見的片面些。一張白紙上有一黑點,有的人認爲這是一張白紙,有的則認爲那是一團黑點,他們從不同角度看,答案便多樣。

角度不同,解決的方法也多樣。一團亂麻,頭緒紛紛。可以像徐志摩那樣細心地解,解得“眼兒疼,手指酸”,可終於笑解煩惱結;也可以借長劍,手起刀落,亞歷山大王除了連環套。哪個是更好的方法?殊途同歸,方法沒有好壞之分,對於不同的人只有合適與不合適之別。

多樣的方法形成了多樣的答案。面對這個考題,可以寫議論文,可以寫散文,可以寫記敘文,甚至寫詩歌;面對我們的人生,我們可以有多彩的選擇。可以揚鞭大漠,可以隅居江南,可以坐擁書城,可以鐵馬金戈。只要我們記住對祖國有益,那麼人生的.答案儘可以豐富多樣。

多樣的理解,多樣的角度,多樣的方法,多樣的答案。

世界是什麼?真的很難回答,因爲可以有如此多的答案。人生如何選擇?真的很難挑選,可以快走追趕,直指成功;可以慢走領略,欣賞夾岸平沙、落英繽紛。既然有如許答案,何不在多元的世界裏,以包容的心態看萬事萬物?容許在前提正確的情況下作出各異的價值取向,讓世界更精彩。

如是想,不安分的心慢慢歸於平靜。因爲開始明白,自己不過是多元天地中小小的一元。一花一世界,世界開滿各異的繁花。

點評:這篇文章的作者出手不凡,標題就顯示了不俗的文學修養,讓人浮想連翩。當然,光有好的標題還不夠,小作者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於是在正文中,小作者再次展示了他的才氣:信手翻着宋人話本《碾玉觀音》,不由得這樣想。話本的開頭是這樣的疑問,“春已歸去,不知哪搭兒是春住處?”王觀說,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蘇小妹說,春是被帶走了,“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還有蘇軾說、秦觀說、黃庭堅說……王安石倒是承認,二十四番花信風罷了,春自然也走了。春歸何處?引得這些詞人話語紛紛……

作者的理性分析並未被形象表述所淹沒,相反,而是時時滲透其中,文質彬彬,情理並茂,相得益彰。作者由“不安份”的心入筆,寫了理解的不同、角度的不同、方法的不同,答案也不同,最後領悟到“自己不過是多元天地中小小的一元。一花一世界,世界開滿各異的繁花”,於是“不安分的心慢慢歸於平靜”,呼應開頭,照應標題,由自己的心路歷程完成了對世界的參透,留下了無窮的餘韻。

  〖單元同步練習

  第一部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溫馨(x塶) 輪廓(gu峔plain) 採擷(xi哱plain) 陶冶(y嘰plain)

B、休憩(q孿plain) 不屑置辯(xi乷) 殲滅(qi乶) 一簇(c擻plain)

C、點綴(zhu孿plain)潸然(sh乶) 甲冑(zh恥) 反饋(ku孿plain)

D、虔誠(qi俷) 欽差(q塶) 湖泊(b嶾plain) 污垢(g恥)

2、改正下列成語中的錯別字。

A、廉潔奉公 大聲急呼 褻瀆神靈( )

B、費寢忘食 以身作則 嬌生慣養( )

C、夜以繼日 相輔相成 融會貫通( )

D、身體力行 憂心忡忡 段章取義( )

3、填在下列橫線上關聯詞最恰當的一項是( )

無節制的信手亂花, 是自己的勞動所得, 是有悖於節約精神的。

A、因爲 所以 也 B、只要 儘管 但

C、如果 即使 也 D、假如 只要 就

4、對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

A、他的面孔黃裏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初癒的人。(比喻)

B、你就在這裏呵,就在這裏!——在這裏,在這裏,在這裏……(反覆)

C、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擬人)

D、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誇張)

5、下列句子不是病句的一項是( )

A、他操作計算機非常熟練,已經達到出類拔萃的程度。

B、由於技術原因,第二機牀廠生產出了大量不合格的次品。

C、她對我的愛好文學和接近文學有着多麼有益的影響!

D、同學們以敬佩的目光注視着這位老山英雄。

6、爲了使下面的這段話簡明、連貫,應做的修改是( )

①輪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燈塔指明方向,不然可能擱淺或觸礁沉沒。

②航海史上這樣的事故出得太多了,舉不勝舉。

③這類慘劇給人類帶來了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同時也給人以深刻的教訓。

④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嘗不是如此。

⑤要有所作爲就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作指導,否則,就會庸庸碌碌,虛度時光,甚至誤入歧途。

A.刪去②句 B.刪去②③句

C.刪去③句 D.刪去②④句

7、仿照下面加紅的內容,再寫一個句子。

生命真是一個奇蹟。一枝從污泥里長出的夏荷,竟開出雪一樣潔白純淨的花兒;一粒細細黑黑的螢火蟲,竟能在茫茫黑夜裏發出星星般閃亮的光; 。

仿寫:

8、填空

⑴漁燈暗, , 。 ,是離人幾行清淚。

⑵《石縫間的生命》是一篇 的散文。它融 、 、 (表達方式)爲一體,表達出作者對 的敬畏之情。

  第二部分:

  (一)

①這一帶廢墟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一部分。從東到西,有圓形的臺、長方形的觀,已看不出形狀的堂和小門及方形的亭基。原來都是西式建築,故俗稱西洋樓。在莽蒼蒼的原野上,這一組建設遺蹟宛如一列正在覆沒的船隻,而那叢生的荒草,便是海藻,雜陳的亂石,便是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30多年前,初來這裏,曾想,下一次來時,它該下沉了罷?它該讓出地方,好建設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來,它還是停泊在原野上。遠瀛觀的斷石柱,在灰藍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顯得四周那樣空空蕩蕩,那樣無依無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門,依然卷着波濤。觀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陳列着兵器甲冑,那雕樓還是那樣清晰,那樣有力。但石波不興,雕兵永駐,這蒙受了奇恥大辱的廢墟,只管悠閒地、若無其事地停泊着

②時間在這裏,如石刻一般,停滯了,凝固了。建築家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的遺蹟,又是什麼呢?凝固了的歷史嗎?看到海晏堂前(也許是堂側)的石飾,像一個近似半圓形的容器,年輕時,曾和幾個朋友坐在裏面照相。現在石“碗”依舊,我當然是不會爬上去了,但是我卻欣然。因爲我的變化,無非是自然規律之功罷了。我畢竟沒有凝固——?

③對着這一段凝固的歷史,我只悵然凝望。大水法與觀水法之間的大片空地,原來是兩座大噴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標準境界,所以以“法”爲名。西行可見一座高大的廢墟,上大下小,像是隻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覺得人是這樣渺小,天地是這樣廣闊,歷史是這樣悠久--?

④路旁的大石龜仍然無表情地蹲伏着。本該豎立在它背上的石碑躺倒在土坡旁,它也許很想馱着這碑,儘自己的責任罷。風在路另側的小樹林中呼嘯,忽高忽低,如泣如訴,彷彿從廢墟上飄來了“留——留——”的聲音

⑤我詫異地迴轉身去看了。暮色四合,遠瀛觀的石塊白得分明,幾座大石疊在一起,露出一個空隙,像要對我開口講話。告訴我這裏經歷的燭天的巨火麼?告訴我時間在這裏該怎樣衡量麼?還是告訴我你的嚮往,你的期待??

⑥風又從廢墟上吹過,依然發出“留——留——”的聲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喚!召喚人們留下來,改造這凝固的歷史。廢墟,不願永久停泊。

9、第①段畫線句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0、對第②段中“我的變化”和“我畢竟沒有凝固”的含義,你是怎樣理解的?

11、文中兩次寫到風發出的“留——留——”的聲音,你認爲作者的意圖是什麼?

12、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A、第①段中連用三個“依然”強烈地表達出作者爲這寂寞的廢墟沒有絲毫改變而莫名惆悵的思想感情。

B、第①段文字中作者借荒涼衰敗的景色,寫對這一歷史遺蹟的憑弔,抒發了深沉的思古之幽情

C、第③段中“我只悵然凝望”,“只”寫出了作者只能如此,別無所爲的悵然;所以以“法”爲名中的“法字”,在這裏是“標準、模範”的意思

D、第③段寫“倒置的金字塔”,將個人的渺小和圓明園建築的偉大進行了鮮明對比,表現了作者對我們祖先建築藝術的敬服

E、第④段寫“大石龜”,可以說是暗含了一個我們今天應該怎樣“儘自己的責任”的命題

F、列寧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應該讓圓明園遺址作爲留給後人的歷史見證,讓後人永遠記住這一段屈辱的歷史,激勵後人發憤圖強。文章鮮明地表現了這一深刻主題。

  (二)

背景

①這是一則國外的故事:一次,一個叫約翰的年輕人在路上撿到一張10元的鈔票,這對於生活窘迫他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從此,約翰走路時眼睛總是離不開地面,在40年的歲月裏,他總共收集了29516顆鈕釦,12172根針,27元8角6分錢,因爲時時刻刻注視着地面,他的背過早地駝了,這40年中,他失去了友愛,失去了對大自然美景的欣賞,也失去了爲別人服務的機會。

②這一則是老輩人講給筆者聽的故事。一年,天大早,一個叫水牙的年輕人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外出了,途中飢寒交迫,有人施捨,其他幾個夥伴堅拒不收,雖餓得奄奄待斃,但後來憑自己能力在外站住了腳,建立了自己的功業。惟水牙對施捨者鞠躬受賜,他永生忘不了是因爲對人鞠躬而受人之資渡過了難關。此後,他對人的態度異常謙恭,以期得到人們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幫助。50年的歲月裏,他得到集體的救濟60多次,得到他人的救助200多次,自己的自立能力差,背也因常對人鞠躬駝得厲害。

③第三則是一個老科員的故事,這位老科員30年前因一位領導看中被選拔到機關工作。這工作對祖祖輩輩都在農村的他來說,顯得異常的珍貴和難得,爲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使他以後的祖祖輩輩都成爲城裏人,他非常注意處理人際關係,他的原則是:對人謙虛、謹慎、和善、友好,表現出來的形態是:不管對誰都點頭哈腰。對上頭哈腰他是爲不失去領導對他的信任,對同志哈腰是爲了有個好的羣衆基礎,對基層的同志點頭是爲了不讓別人指責他翻身忘本,36年的點頭哈腰生涯,使他本是筆直的腰成了一個典型的“C”型,比他同年的農村夥伴要駝得多。

④最後一則是我爺爺的駝背故事,爺爺在黃土地裏勞作了一輩子,近60年的勞作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種紅薯、插秧苗、割穀子、收麥子……春不避 a 夏不避 b 秋不避 c 冬不避 d 低頭問耕耘,低頭問收穫,他的背就是在60年的勞作中駝了。

13、閱讀第①段,文中兩處寫到“總”,其作用是 ,對“鈕釦”、“針”、“線”爲什麼要特別標明具體數字?約翰駝背的原因什麼?

14、第②段中“惟水牙……”將文中“惟”字改成“但”字行否?爲什麼?水牙駝背的原因是什麼?

15、第③段中勾勒出老科員是怎樣的一個人?他駝背的原因是什麼?

16、第④段文中所空的a、b、c、d、四處,應填入哪些詞?請分別從以下詞語中選填。風雨 陰雨 風寒 風勢 炎勢 炎涼 風塵 煙塵a( ) b( ) c( ) d( )

17、“我”爺爺是一個 農民,他的背是因爲 而駝的。

18、閱讀全文後,你對文章標題“背景”怎樣理解?

19、這篇短文寫作上明顯特點是用 的手法,勾勒出四個“背”之“景”。駝者有 國,有 國,既有年代 的,也有 的。選材跨越了地域和時空,因而使這些“衆生相”極富典型意義。

  第三部分:寫作

面對別人的成功,你是不屑一顧,還是橫加挑剔……學會爲別人喝彩,這是一種氣度,也是一種膽識。請以“爲別人喝彩”爲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於600字。

(參考答案:1.C 2、急——疾;費——廢;會——匯;段——斷 3、C 4、A 5、D 6、B 7、略 8、⑴客夢迴,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里⑵託物言志;描寫;議論;抒情;石縫間倔強生命 9、運用了比喻(由“石波”“停泊”可見出是承前將“廢墟”比作“船隻”)、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作者對這一歷史的停滯、凝固的沉痛和遺憾,其中也隱含了改造這凝固歷史的渴望。 10、“我的變化”,既指年歲的增長,更指思想感情和思想認識的變化,過去年輕時只覺得這裏好玩(坐在裏面照相),現在有了一種歷史滄桑感和歷史責任感,因而“我沒有凝固”,這纔有後面所寫的“醒悟”。 11、借“風”這一整個廢墟的形象代表,引出我在不斷的風聲中的“忽然醒悟”,使改造這凝固的歷史的“召喚”表達得更爲凝重,更爲強烈。 12、C、E(A項應該是一種“遺憾”之情,也不是“莫名”;B項具體描寫這一“凝固的歷史”,爲下文抒寫更新的渴望作鋪墊(實際已隱含了這一渴望);D項沒有二者的對比,也不表現“敬服”;F項文章主題當爲召喚人們“改造這凝固的歷史”,在這一廢墟上建造新的建築,用以昭示新時代中華民族的強大) 13.表示強調;用這些具體數字,能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爲私利而“駝”。 14、不行。一“惟”字說明只有水牙是“惟一”這樣的對比(反襯)。爲得到別人的救助。 15、爲保住位置,對誰都點頭哈腰。爲明哲保身而“駝”。 16、a、風雨;b、炎熱;c、風塵;d、風寒 17、“面朝黃土背朝天”、自食其力;爲勞作。 18、畫出“背”之“景”——駝 19、漫畫;外、中、久遠、現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