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初三上冊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設計範文

本文已影響 3.67W人 

學習目標

初三上冊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設計範文

1、理解“星星”的形象及其象徵意義;

2、展開聯想和想象,藉助對“星星”等意象的把握,理解詩歌豐富的內涵;

3、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人對現實的否定和對光明的追求,以及即使面對重重磨難也不放棄希望的感情。

鏈接材料

1、朦朧詩及其產生背景:

朦朧詩古來有之。李商隱可以稱爲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朦朧詩人”了,他的不少詩如《錦瑟》、《如有》及一些無題詩,歷來難以確解,可是仍爲讀者喜愛。探討這些詩的創作方法,它們也是用一些片斷的意象,以象徵、隱喻手法,表現朦朧惝恍的情思和朦朧惝恍的意境。

1980年開始,詩壇出現了一個新的詩派,被稱爲“朦朧派”。以舒婷、顧城、北島、楊煉等爲代表。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羣對光明世界有着強烈渴求的使者,是一羣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青年,他們善於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表達對前景的迷茫和困惑。因受政治影響,詩人不能將自己的心情袒露出來,只能用一種不確定的隱喻與象徵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十年浩劫給整個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江河與其他“朦朧詩人”都是在“文革”中長大的,心靈的成熟包含着對苦難的承擔。他們都是在不斷的受傷害中成長起來的。應該怎樣面對黑暗的時代留給他們的創傷,怎樣才能改變個人和民族的命運,這是籠罩着所有詩人的疑問。因此,他們時時企圖透過時代的陰暗尋找光明,時時企圖在精神的嚮往與追求中戰勝苦難。這首詩就是詩人剛剛經歷了十年動亂之後對即將過去的一個黑暗時代的回答。

鏈接材料

2、瞭解變奏曲:

變奏曲,是音樂術語。變奏爲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過裝飾、改變時值或節奏、改變音符進行方向或次序、改變和聲或調性色彩等手段。使音樂保持原有的基本輪廓而以變化的面貌出現,謂之變奏。系統地運用變奏手法作成的樂曲稱“變奏曲”,其結構爲“變奏曲式”。

一、預習導學

1、給下列字詞注音:

凝望、顫抖、閃爍、朦朧、蔚藍、寂寞

2、你發現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和語言上有什麼特點?“星星變奏曲”該作怎樣的理解?

二、探究展示:

(一)誦讀感知:

1、詩中的“星星”象徵着什麼?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內心怎樣的渴望?

2、找出第一二兩小節中詩人藉助的意象並思考這些意象分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二)理解揣摩:

1.反覆朗讀“誰不願意……”至“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探究下列問題: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2)如果讓你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述“鳥落滿枝頭/像星星落滿天空”所營造的意境,你怎樣描述呢?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着怎樣的關係?詩人爲什麼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2.學生自由誦讀詩歌第二節,思考:

(1)詩中“每一首詩都是—羣顫抖的星星”。此處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星星”爲什麼要顫抖呢?

(2)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3)“寂寞地燃燒”是什麼意思?

三、練習反饋:

閱讀課外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我們在草地上數星星,劉益善

①夜色中,我們溜出/村子/躺在草地上面/我們數星星/她數是一萬/我數是九千/不行。再數一遍/她卻說是九千/我卻說是一萬

②晚風拂過草地/飛來瑩瑩的光點/我們又數起來可總是數亂/我說瑩火蟲是月亮下的蛋/她說螢火蟲是星星流的汗/我們爭着、吵着/笑着、鬧着抱成一團/啊,兩小無猜的時代/天真無邪的童年

(選自《劉益善詩選》)

1、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從對哪些景物的描寫可以看出來?

2、第①節詩中具有兒童特點的一處細節描寫是:

3、第②節詩中有一處描寫既運用了新巧別緻的比喻,又體現了豐富自然的想象,這些詩句是:

4、這首詩中寫“我們爭着、吵着”表現了“我們”怎樣的心理,點明題旨的詩句是:

5、同學們,你們看到天上的繁星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請把你的想象描述出來。

我的想象:

優生探究樂園

6、根據你的觀察和對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點的句子再寫一個句子。

大自然能給我們許多啓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訴我們做事應持之以恆;大地能載萬物,是在告訴我們求學要廣讀博覽:

7、請你展開聯想和想象,運用修辭手法,把“遙望”、“繁星”、“閃爍”這三個詞擴展成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