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山坡羊·潼關懷古》說課稿範例

本文已影響 3.76W人 

  說教材

《山坡羊·潼關懷古》說課稿範例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八年級語文版上冊第七單元第30課《詩詞五首》中的最後一首元曲,張養浩的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傳很廣,膾炙人口。張養浩是元朝官吏,曾做過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他任職期間,體恤百姓疾苦,賑濟災民,整頓吏治,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山坡羊.潼關懷古》就是他任陝西行臺中丞時,路過歷朝兵家必爭之地的“潼關”,頗有感觸,從而創作了一首流傳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書寫了祖國河山的壯麗景象,字裏行間,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調,結尾二句,更是如同點睛之筆,富含哲理,讓人回味無窮,至今讀來,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說學情學法

由於初中學生詩詞知識積累少,涉獵面窄;學生頌讀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語言表達上較爲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釋詩詞內容的淺顯層面,不能較深入地理解詩詞之美,詩人之情,以及詩詞所承載的中華精神文化的內涵。因此,作爲學習活動的促進者教師更要注重學法的指導。

針對學生這種實際情況,配合語文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多次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人精闢的用詞;幫助學生走進詩人所處的特定時空,觸摸詩人的心靈,感受詩人的人道主義情懷,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這首元曲的積極性。

 說教法

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縱觀世變,弔古傷今,恨時局之險惡,哀民生之多艱,氣勢雄渾,感情強烈、深沉。學習此詩,重在誦讀。但誦讀不能停留在同一層面,每一次誦讀都要有新的體驗和領悟。於是我採取聽讀、朗讀、品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學生自我發現法和教師啓發誘導相結合的方法,真正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啓發學學生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歌內涵。同時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更多讓學生參與討論、探究、誦讀實踐,激發學生的思維,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推敲品味詩歌的語言,初步掌握鑑賞詩歌的方法;

2.反覆吟詠誦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學生人道主義情懷。

重點難點

1、通過多讀多背,培養和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語感和悟性。

2、通過抓住詩歌關鍵字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由《三國演義》主題曲,給同學們營造一種歷史滄桑之感,設計話題引出嘆世、懷古是散曲流行的題材,《山坡羊潼關懷古》是懷古的名篇。

電腦課件出示“古潼關地形圖”,要求學生介紹潼關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設題目的:縮短學生與潼關的空間距離)

明確:潼關內有華山,外有黃河,西有長安,東有洛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課前熱身

1.自由讀課文(使學生排除朗讀疑難,爲理解文意作鋪墊。)

2.正音 巒(luán) 躊(chóu ) 躕(chú ) 闕(què) 興(xīng)

3.齊讀(要求讀準字音。)

4、聽錄音範讀課文。(通過示範朗讀創設情境,使學生明確朗讀時的節奏、重音、語氣、語調等。)

 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初步感知課文,理解文意,逐步養成自主學習文言的習慣。(具體操作:學生先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句子,教師點撥總結後,課件出示譯文:

華山的山峯像趕集一樣彙集一方,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涌澎湃,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地勢險峻.擡頭望西都長安,心頭感慨萬千.我從秦漢故都旁經過,看到成千上萬間宮殿都化爲了泥土,不禁感傷無限.王朝興起,百姓受苦,王朝敗亡,百姓還受苦)

 二、四邊互動

課件出示:

我朗讀、我發現、我感悟、我賞析

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用筆圈出你最喜歡句子?並說出理由。你感悟最深的句子?請談談你的感受。

(設問意圖:體現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和新課改的精神,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學習中成長。)

學生1:“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這幾句是寫景很有特色,我很喜歡。

學生2:我覺得“聚、怒”字應重讀, 它寫出了峯巒和波濤的氣勢。

師:“峯巒如聚”是以動寫靜,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爲動,一個“聚”字表現了山峯的衆多與動感。“波濤如怒”句,以“怒”來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怒”字還把河水人格化,它傾注了詩人弔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所以要抓住重點字詞進行詩歌賞析,觸摸詩人的心靈,感受詩人的情感。

學生3:“望西都,意躊躕。”我很喜歡,它可以讓我想象出作者此時神態和心情。

學生4:我覺得這兩句話,寫出了作者痛心的感覺。

師:躊躕的本義是猶豫不決的樣子這裏是感慨萬千,非常痛心的樣子。作者面對西都長安,今非昔比,心情非常沉重。

學生5: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秦皇漢武的宮殿樓閣、舞榭歌臺都蕩然無存了,曾經是何等的奢華,何等的昌盛,現在只是一堆堆黃山,突現作者眼前。讀到這,我也非常傷心。

學生6:從這句詩中,我彷彿看到了戰亂中阿房宮那燒了四十天的熊熊大火。

師:這詩句概括了歷代帝業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流露出一種昔盛今衰之感。

學生7: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意味最濃,從這句中,我好象看到關中逃難的饑民,在荒蕪貧瘠的土地上,艱難地奔走着。

師:翻開歷史的畫卷,朝代的興衰造成的最終結果是百姓的苦難。(出示課件)一想到這個事實,詩人的情感充滿了悲憤,充滿着對老百姓的同情。

 三、拓展深化積累

反映百姓的苦難,關注、同情百姓是我國曆代知識分子的自覺行爲,是我國詩歌、散文的思想精華,是我國文化的優良傳統。我們學過的詩歌、散文中還有哪些名句反映了這個主題?

(學生先蒐集,再出示課件)

附:

①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張俞

②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李紳

③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

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

⑤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

這些反映百姓苦難的詩句,體現了作者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請同學齊聲朗讀,感受詩人們這片赤誠之心。

 總結

作者借憑弔潼關古蹟,運用借古諷今的手法,表現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着痛苦的生活.也表現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對不顧人民死活的統治者的憤慨.

朗讀實踐

1.學生討論詩歌的朗讀基調,三個部分的語調、語速變化。

明確:全詩表達了詩人沉痛、憤慨之情,感情強烈、率直。寫景部分大處着筆,意境開闊,要讀出雄渾氣魄;抒情部分要表達“躊躕”“傷心”情緒,語調沉鬱,語速稍緩;議論部分是詩人懷古傷今,情感噴發,應讀出悲憤難當的語氣。

2.學生個別表演朗讀。(課件出示一組畫面)

3.播放《山坡羊潼關懷古》的新唱,讓學生想象詩人那種沉痛、憤慨之情。

4.當堂背誦《山坡羊潼關懷古》。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