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初中語文《遊岳陽樓記》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3.76W人 

 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遊岳陽樓記》教案設計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文言文興趣,提高在比較中鑑賞文言文的能力。

2.積累文言詞語,豐富知識面。

3.瞭解文章主旨,體味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4.體會詩與散文兩種體裁的異同點。

 評價任務:

1.通過檢查預習情況,檢驗學生對文學常識及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2.朗讀課文,試着給課文中的語句斷句,並能較流暢地朗讀課文。

3.再朗讀課文,在老師指導下能不能試着將課文翻譯出來,並能把握課文內容。

4.探究問題,看看作者是怎樣通過寫景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5.比較一下,這篇課文與前幾篇以岳陽樓爲題材的課文有什麼異同? 教學過程:

  一、導。(切入、引導、激發)

同一個岳陽樓,一樣的洞庭湖,由於觀賞者的處境和心情不同,而流露出不同的情感。本節課我們再來看看袁中道筆下的岳陽樓又是怎樣的呢?它與前幾篇有什麼不同?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積。(記憶、積累、鞏固)

指導語:俗話說“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我們學習每一課,都要學會積累一些文學知識及基礎知識,以便於以後的學習。下面我們通過幾個練習題來檢查一下同學們預習積累的情況。

教師出示練習題——多媒體投影。

1. 介紹作者。

學生活動:指名完成投影中作者介紹填空。

教師活動:學生回答後,明確答案並作簡要評價。 袁中道——明代文學家。字小修,一作少修。號鳧隱居士,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曆進士,少即能文,長愈豪邁。與其兄宗道、宏道並有文名,時稱“三袁”,同爲公安派。

2.生字注音。

學生活動一:指名讀出加點字的讀音。或指名學生到黑板上寫出注音。 教師活動:多媒體出示注音,與學生的答案作比較,糾正錯誤,或強調易錯處。

學生活動二:正音後,齊讀字詞,加強記憶。

淼(miǎo ) 屏息(bǐnɡ ) 襝衽(liǎn rèn) 詘(qū) .....

妖蒨(qiàn) 泫然(xuàn) 玄鬢已皤(pó) 增堞(dié) ....

 三、讀。(朗讀、批註、感受)

指導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爲了進一步感受此文,下面我們按照要求來朗讀課文。

活動一:教師讀課文(有條件者可以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認真聽準字音,及朗讀節奏。

活動二:學生自由朗讀,試着將課文讀熟練、流暢,體味作者寫景與抒情。 活動三:再讀課文,用鉛筆圈出較難理解的字、句和不好停頓的句子。 提示:學生朗讀的同時,教師應到下面巡視,收集信息,爲下一步的點撥作準備。

 四、點。(點撥、引導、示範)

指導語:課文我們就讀到這兒,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的形式提出不理解的詞、句或不易掌握停頓的句子。(教師巡視下方,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如果課件中存在,就可以出示投影;如果課件中沒有,可以直接講解或指名學生幫其解決。) 出示投影(可以練習的方式完成):

(一)斷句:

學生活動一:你點我斷。

活動要求:生生互助。

活動方式:學生提出自己讀不準的句子,請求其他同學幫助斷句,並作示範性朗讀。

活動緣由:由於這是篇文言文,而且有些句子斷句較難,不容易把握。運用這種方法既能體現生生互動,達到“兵教兵”的效果,同時檢查學生對課文朗讀的情況。

活動示例:

◆及春夏間,九水發|而後有湖

◆昔|滕子京|以慶帥|左遷此地

◆蓋從|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

◆而|文法吏|以耗國|議其後

◆炮車雲|生

(二)詞、句。

學生活動二:你點我譯。

活動要求:生生互查。

活動方式:以小組爲單位,互查互練。一個小組提出認爲較難理解的詞語或句子,提請其他小組來解釋或翻譯。被提名的小組可以以一名同學爲主答手,回答不出時,可以向其他成員求助。整體活動時間爲5分鐘。

活動設置緣由:通過這種活動方式達到學生對課文詞語和句子的理解目的。從而打破傳統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逐字逐句地講解、翻譯的方法方式。

活動示範:

◆洞庭爲沅湘等九水之委。 委,匯積。 .

譯:洞庭湖是沅水、湘水等九條河流匯積而成。

◆九水方奔騰浩淼,以趨潯陽 淼:同“渺”。 .

譯:九條河流之水奔騰浩蕩,直奔潯陽

◆竭九水方張之勢,不足以當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斂衽而不敢與之....

爭。

屏息,屏住呼吸,抑止氣息。襝衽,把衣襟夾在帶間,表示敬意。

譯:竭盡那九條河流的正漲潮的勢頭,不足以抵擋長江旁溢的波浪。這九條河流只得像人屏住呼吸裹緊衣服一樣不敢和長江爭雄。

◆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

譯:看盡它變幻無窮的吞吐之態,這是岳陽樓奇特的地方。

◆政須君山妖蒨,以文其陋 ...

政,通“正”。妖蒨,嫵媚文,裝飾。 .

譯:正好必須以君山的嫵媚來文飾它的醜陋。

◆故樓之觀,得水而壯,得山而妍。

譯:所以樓的觀覽,有水而顯得雄偉,有山而顯得美麗。

◆予時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譯:我這時環顧四周一片慘淡,放下筷子站立起來,憂懼悲傷,傷心流淚而

且不能自制了。

◆昔滕子京以慶帥左遷此地,鬱郁不得志,增城樓爲岳陽樓 左遷,貶..

官。

譯:從前滕子京因在慶州統領軍隊抗敵的事情被貶官到這裏,因不得志而心情憂鬱,擴大原有城樓的規模而有了現在的岳陽樓。

◆文法吏以耗國議其後:

譯:後來執掌法律的官員以耗費國家資財的罪名上奏彈劾。

提示:此步驟爲靈活多變的,要根據學生上一環節自學情況來定,如果學生整體程度較好,在字、詞、句方面沒有疑難,則可以直接轉到下一環節。如果使用多媒體來操作,教師在準備過程中,應備好學生這一“課”,認爲哪些是學生不會的,哪些是學生一看就理解的。爲適應不同人羣,教師在準備課件時須多選擇些詞句以備用。

 五、議。(合作、探討、交流)

1.議水奇之故。

問題設置: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洞庭湖水“奇”的原因,大家來探討一下,課文從幾個方面突出水“奇”的?

(學生活動:自讀課文第一段;同桌之間合作、交流;對課文作必要的批註;展示成果)

展示要求:學生以同桌爲小組合作探究,並指派代表回答,每小組回答一處,如有錯誤,其他成員或小組可作補充。

教師提示:可用課文原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展示一:是“九水”,九條江的水彙集了,纔有湖的規模。

展示二:是長江的水奔騰而來。

展示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擋長江的水勢,水面擴大了,才“澄鮮宇宙,搖盪乾坤八百里。”

展示四:岳陽樓正好在“江湖交會之間”,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變態”。

展示五:樓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觀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爲奇”。

展示六:在岳陽樓上看水比較少一點,但有“君山妖蒨”彌補了缺陷。 展示七:如果沒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覽無餘,比較單調;有了君山,就富於變化了。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相應的評價。

教師小結:袁中道的文章客觀、準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在文中談到如此盛大的水勢,目的就是爲突出岳陽樓的景觀之美原因,就在於“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

2.議情感之變。

過渡語:景是情的依託,情是景的靈魂,情與景自然交融,才能寫出好文章來。我們感受一下作者是如何將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

設置問題:找出文中表作者因景變而發生感情變化的句子,對於這情感的變化,你有什麼看法?

學生活動:學生讀課文第二段;標出作者觸景生情的句子;合作、交流探討對語句的理解;討論成熟後舉手口頭展示。

教師活動:點撥、引導、評價。

學生展示一:予始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學生展示二:作者居然因爲風景變幻而哭將起來,可見不但感情容易激動,而且對感情相當放任。

教師小結:作者袁中道的這種寫法,與他的反對復古擬古的主張是一致的,他認爲文學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天下無百年不變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寫性靈。這種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學自矜自持、喜怒不形於色蔚爲風氣的時代,明清小品作家敢於表述自由的性靈,正是其可愛可貴之處。

3.議人生之苦。

教師指導語:作者通過寫景來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感慨,爲什麼還要提到其他的人物呢?

質疑探究設置:作者在文中還聯繫了哪些歷史人物?有何用意?

學生活動:找出課文中提到的歷史人物; 合作探究,討論寫其他歷史人物的作用;回答展示。

活動要求:以前後位爲一小組,展開討論,探討出作者的寫作用意。預設時間爲3分鐘。

學生展示回答一:作者在文中還聯繫了宋朝滕子京、范仲淹,聯繫了修建岳陽樓的滕子京因在在官場上受到打擊而賓客間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傳千古的《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學生展示回答二:用這樣的聯繫來對照自己當時的人生經歷,表現自己的人生感慨。

教師評價。

教師課件補充:

袁中道認爲滕子京不應該哭,因爲他已經在中央朝廷爲著名的諫議,在地方也是著名的將帥,又有范仲淹這樣的知己,到了岳陽這個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該有政跡可報,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這個樣子,四十多歲了,頭

發都白了,還沒有爲保衛國家作出什麼貢獻;遭逢兄長病故,加上飄零異鄉,又是面對“寒雁一影”這樣的遭遇,“是則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他這不僅是爲自然現象而哭,更是爲個人政治遭遇而哭!

設計意圖:以上幾個思考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這幾個問題進一步瞭解課文,因此,應完全交給學生合作探討,老師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在回答過程中,學生有可能回答得不夠完整、全面。所以,同一個問題最好多找幾個學生作補充回答,直到回答得較全面爲止,教師不必過多地參與。但可作評價或小結。

 六、引。(比較、拓展、延伸)

指導語:文“飯”詩“酒”,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幾篇以岳陽樓爲主題的課文,有散文,有詩歌,下面我們探討一下,詩與散文的情感變異。

教師出示多媒體投影:

拓展探究一:孟浩然、袁中道表達的思想境界與杜甫、范仲淹有什麼不同? 設置意圖:讓學生從單元主題出發,瞭解同樣都是以洞庭湖爲題材的詩文,但其從中提煉出的立意、表達的思路、描寫的方法和文章的風格卻各具其妙的核心。

教師指導:結合課後練習題三,合作完成探究題一。

學生活動:你一言我一語,比較;回答,歸納。作簡要筆記。

教師評價。

教師出示多媒體投影明確:

杜甫、范仲淹總是把自己個人的命運、親朋離散、老病異鄉和遠在視線之外的戰亂(戎馬關山)、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從而表達出了宏大思想境界。而孟浩然、袁中道的詩文只限於自己個人的政治命運,思想境界很狹小。

拓展探究二:對比所學內容(《詩兩首》、杜詩《登岳陽樓記》與本課《遊岳陽樓記》、範文《岳陽樓記》),歸納概括詩歌與散文的異同。

設置意圖:通過比較閱讀,學生了解同一題材下,詩歌與散文的特點。 活動方式:師生共同探究。

提示:由學生比較回答,教師作引導,然後教師通過多媒體小結歸納。 學生積極參與探討,教師給予引導、點撥。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針對性地評價。

多媒體出示參考答案:

⑴詩言志,“志”是獨特的情感世界、個人的感情,而文以載道,文章的社會功能,比詩歌嚴肅得多,也沉重得多。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帶有理想化的色彩。

⑵歌與散文的“意”,也就是內容,沒有什麼區別,不過就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內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飯,詩歌就是把米釀成酒。飯沒有改變米的形狀,而酒把米的形狀和質地都改變了。詩歌是想像的、變異的,而散文則比較寫實。

教師簡要板書:

比較:詩歌言志

散文寫實

教師小結:

過古代詩文的對比學習,我們感受到了古代詩歌與散文的不同文化魅力,同時,也學習了同一題材,不同寫作形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希望同學們能汲取前人文化的精髓,巧妙運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通過物象表達自己的情感,不斷創作出佳作。

 板書設計:

遊 嶽 陽 樓 記

袁中道

吞吐之變態

千里一壑,粘天沃日

散文寫實

教學反思:

亮點:本課堂採取導、積、讀、點、議、引等幾個環節進行了文言文教學,不僅使學生增長了知識,也培養了他們的能力,同時還使他們受到了美的薰陶。這樣,既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把文言文當作古漢語課來上,將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也避免了脫離雙基,大講特講其藝術特色,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但合上書本卻一臉的茫然。

不足:但這一課堂設計也存在着一個最大的不足,就是一課時的時間確實有些緊張。學生雖然都很積極參與,一堂課下來,學生搞得筋疲力盡。

建議:由於問題的設計深淺不一,在教學過程的實際操作中,應首先備好自己的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來選擇教學的問題設計。

1.初中語文《遊岳陽樓記》教案設計

2.鄭敏《金黃的稻束》教案

3.誦讀欣賞古代詩詞曲三首教學設計

4.詩二首《望海樓》《登擬峴臺》教案

5.綜合性活動《獻給教師節的一份特殊禮物》教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