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中學語文《觀滄海》教案彙編

本文已影響 3.94W人 

  《觀滄海》教案1

中學語文《觀滄海》教案彙編

  教學目的

一、理解詩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二、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三、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中作者所創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二、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爲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於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二、學習課文。

1.解題:題目是什麼意思?“滄海”的“滄”字怎麼解釋?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海”?

明確:滄,是暗綠色。“滄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換。

2.教師範讀後學生誦讀。

3.理解內容。

提問:開頭兩句交代了什麼情況?“東臨碣石”的“臨”作何解釋?

明確:交代了作者所處的地方和來此的目的。“臨”作“登臨”講。

提問:根據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下文將要寫什麼內容了?

回答:寫觀海所見的情景。

提問:下文到哪一句爲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爲止。(如有同學答到“若出其裏”爲止,就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下四句並非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

提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麼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盪,後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接着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洪”,大的意思。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澹”而寫的。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麼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麼內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

啓發:作者寫觀海的內容到這裏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繫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閱讀提示”我們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着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了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解釋:最後兩句是一般的結束句。

4.分析韻律。

本詩爲四言樂府詩,韻腳爲“峙”“起”“裏”“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5.齊讀、背誦。

  《觀滄海》教案2

 教學目標

1、 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2、 體會宏偉壯麗的景象。

3、 寫實與想象。

 教學重點:

目標1、目標2。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由寫作背景導入

該詩寫於東漢建安十二年(207)秋。當年的夏五月,詩人率軍北征烏桓,七月出盧龍塞,九月大獲全勝。班師途中經過碣石山,詩人登高望海,留下了這千古傳頌的名篇。

 二、 簡介作者,揭示目標

曹操,字孟德,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曾歷任

大將軍、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稱帝,追尊爲武帝。

曹操是一位傑出的詩人。

  三、 新授內容

1、 師範讀,生跟讀。

2、 生自由朗讀,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3、 生齊讀。

4、 分析課文內容

⑴分析字義

臨,登上,有遊覽的意思。 滄,通“蒼”,青綠色。

海,渤海。 觀,看,統領全篇。

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洪,大。

行,運行。 若,如同。

星漢,銀河。 志,理想。

⑵內容

A、 詩的前兩句寫什麼?最後兩句是寫什麼?中間十句寫了什麼?

敘事 合樂時所加,與正文內容無關 寫景

B、寫景部分採用 手法,勾畫了洶涌的 ,聳立海中的 ,島上繁茂的 ,給人以如畫的感覺。

C、“日月之行”四句採用了什麼手法?(想象、誇張)寫出了觀滄海時的什麼感受?

D、寫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借景抒情,表達詩人博大的胸襟。

 四、 總結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內容

先突出寫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聳立,節令雖是晚秋,山上卻生機盎然,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吹來,林呼山喚,草木共鳴;海中的波濤呼嘯翻騰,上欲接天,風助浪勢,浪壯風色。從“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數語,便勾勒出一幅壯美的海山秋色圖,敏銳的觀察,開闊的視野,,統攬全局的謀篇,顯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學識。

寫完眼前的山海,詩人虛走一筆,把不同時空段內滄海託舉日月星漢的壯麗景象切換過來,使這海山秋色圖平添出一股浩蕩磅礴的氣勢。這是詩人英武壯闊胸懷的進一步拓展。太陽、月亮給人類送來溫暖和光明,是詩人拯救蒼生於水深火熱之中、一統天下宏大政治抱負的真切比擬;燦爛的銀河則是詩人文武兼備、雄才大略的生動寫照。

  五、 作業

⑴完成書後習題;

⑵背誦默寫課文。

 六、預習下一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