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及反思

本文已影響 1.45W人 

  教學目的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及反思

1、 學習2個生字,正確讀寫“涕淚”、“洛陽”;

2、 瞭解詩的內容和寫作背景,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瞭解詩人與寫作背景。

1、 教師吟誦古詩學生說感受。

2、 導入課題:這首詩是我國偉大詩人杜甫所作,題目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 理解詩題的意思。

4、 知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使原本繁華安定的國家積極可危,也把詩人杜甫捲入了生活的最底層,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逃難生活。在這八年裏,他度日如年,思鄉南歸。他親眼看到了叛軍的燒殺搶掠,看到了路有餓死骨的種種慘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這國家危難之時,這位愛國詩人即使對着春日的花鳥也會心痛得流淚。

忽然有一天傳來了收復薊北的喜訊,如春雷炸響,驚喜的洪流一下子衝開了詩人鬱久的情感閘門,於是噴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詩----

  二、 初讀古詩,學習生字新詞。

  三、 檢查反饋。

1、薊北 涕淚 喜欲狂 巫峽 襄陽 洛陽

2、指名讀課文,學生評議,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四、 再讀古詩,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1、學生自由讀、自由說。

2、彙報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再看夫人和孩子,哪還有一絲憂傷?我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在大晴天裏防聲歌唱,縱情飲酒,趁着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五、 三讀古詩,體會這首古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和思想感情。

1、 學生自由讀詩,體會。

詩中哪些詞句體現了詩人“喜欲狂”的心情,用~~畫出來。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 生彙報

 六、 品讀古詩,背誦古詩。

1、 你認爲這首詩寫得好嗎?說說你的看法。

2、 如果當時流落他鄉的是你,聽到這種好消息,你會怎樣表達你的心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七、 質疑。

  八、 比較《示兒》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的異同。

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愛國情懷,但表達的方式不相同:

《示兒》----→悲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喜

 九、 教材拓展:

1、 讀古詩《春望》,想想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 你還知道杜甫的哪些詩?

 十、 作業:

自找一首杜甫的詩,自學後背下來。

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喜 欲 狂

愛 國 情 懷

附: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教學反思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材第15課的一首古詩,共四句八行。它主要表達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以後“喜欲狂”的心情和愛國情懷。回顧教學過程,體驗教學情感,感受頗多,現總結如下:

1、將“讀”貫穿全文。

語文教學強調以讀爲主,讀中體會,讀中感悟。在本堂課中,有教師範讀,初步感受古詩意境;學生初讀,學習生字詞;再讀古詩理解詩意;三讀古詩,體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和思想感情;品讀古詩,練習背誦。每一次的讀都有新的目標,更高的要求。

2、實行教師角色的轉換,構建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我始終與學生平等對話,親切交談,構建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願說、想說、充分說。

3、把時間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在教學中,我總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要求學生自讀自悟,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他們爭先恐後,踊躍發言,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4、尊重學生體驗,注重個性化的理解。

尊重學生體驗,注重個性化的理解,體現在對古詩意思的理解和抓重點詞句體會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並不是以教師的`標準答案爲權威。

5、注重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將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和愛國的思想感情體會得淋漓盡致。

6、教教材但不侷限於教材,以教材爲範例,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春望》,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課文的範例性。

7、新舊知識的對比與聯繫,讓學生感受到同樣的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用“喜”烘托詩人的愛國情懷,《示兒》以“悲”反襯詩人的愛國情懷。

8、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從“讀、說、悟”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始終,適時進行合作學習,大膽質疑探究學習。如學生在探究中問到:“卻看妻子愁何在”爲什麼不用問號,“白日放歌須縱酒”中的“須”爲什麼不用“需”等。

9、課件內容豐富,播放適時,爲課堂教學發揮了應有的輔助作用。

我自認爲這堂課成功之處不少,但也有不夠完美的地方,有待改進和提高。

1、在課件製作上要更精良,不能讓課件控制教學流程。如:“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地圖的出現要能靈活變換。

2、語文教學要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本堂課中,如果能讓學生仿照所學的古詩寫一直四句,表達自己的情感就好了。

3、現在的學生接收信息的面廣、量大,知識的陳舊與匱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了,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僅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一池水,而且是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加強自我修養,深化文學知識,提高語文內蘊,加強理論學習,指導教學實踐,努力提升教學品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