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小學課文《草原》課後反思

本文已影響 2.56W人 

  《草原》課後反思之一

老舍筆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語言美爲一體的感人之作。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點,作家在描寫草原風光和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時,處處流露出感嘆讚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直抒胸臆,如,“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二是精筆細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慾流的中國畫;羊羣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羣馬疾馳的迎客隊伍像一條彩虹,這些描寫細緻入微,形神兼備,生動鮮活。三是寫實清新質樸,不露雕飾的痕跡,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種紀實的描寫,更能表達出蒙古族同胞的純樸熱情和民族間的團結互助。爲使學生能準確把握文章中心以及瞭解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特制定和設計了以上教學目標和彈性化的教學方案。從實際教學來看,我認爲以下環節較好地體現了真實有效、主動發展的課堂教學觀。

小學課文《草原》課後反思

一、課時銜接真實自然

在第一教時中,通過對課文第一部分品讀詞句、展開聯想、聲色朗讀背誦,學生對陌生的草原風光有了理性的認識,並感嘆於老舍先生的語言優美、精巧。本課伊始,我以滿足學生想進一步欣賞到草原風光的慾望,利用多媒體課件聲音和圖象的優勢,直觀感性地把學生帶入神奇秀美的內蒙草原,同時也把學生引入學習的`情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複習課文第一小節的質量。

二、重心下移主動建構

本課新授部分(2—5小節)採用了自主學習的方式,並在時間上得到基本保證,爲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性。自學要求設計符合六年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在讀懂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並大膽質疑,整個過程紮實有效。

三、生成資源有效利用

學生參與全班交流環節最能體現學生學習水平和教師主導角色意義。教學中,我十分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和表達。當學生被草原特色風俗所吸引時,我積極引導學生品位文字,啓發感悟平實之中顯真情的語言特色,師生對話互動和諧發展。

當然,本課教學中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從教者來說教學語言還不夠嚴謹,“評價權”還不能大膽還給學生,質疑環節只給學生提供了兩次機會,有走過場的嫌疑。真誠歡迎大家各抒己見,多提寶貴意見。

  《草原》課後反思之二

1、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課文用優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

爲了讓學生領會到這一點,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就設計了學生想像美景、品讀優美句子、美圖配佳句、感受人情美、上網查資料瞭解草原等環節。學生通過直觀和想象後,對課文內容非常感興趣,課堂氣憤比較活躍。

2、讀懂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應在課文第二部分重點體現。

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小組交流概括出主人熱情好客表現在:迎客、相見、款兒童詩童年仿寫待、話別幾個方面,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學重點。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本節課教學中,這一點體現得不夠明顯。

主要問題:

1、學生放手不夠,有遷的跡象。

2、教學目標落實的不實。如;背誦第一自然段,流於形式。

3、第二部分處理的較倉促。

4、教師的點撥語,過渡語,總結語缺乏感染力。

5、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有待研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