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蘇武牧羊》的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24W人 

導語:《蘇武牧羊》記敘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利誘、威逼、折磨依然心向祖國毫不動搖的故事,讚頌了蘇武的民族氣節以及愛國熱情。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蘇武牧羊》的語文教學反思

  《蘇武牧羊》的語文教學反思

一、學生的表現

1、在自主理解句子交流中,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在於表達的語句上很單一,無論是詞彙量、句式,學生只是模仿老師的引語進行再複述,不能給老師一種新鮮亮眼的感受。

2、表達題抓不住重點。在課練捲上有一題:19年後蘇武抱着旌節回到祖國,當時會有哪些人來歡迎他?他們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對於這道題目的理解,學生只停留在把句子補充完整上,做到了最基本的語通句順,但所填寫的內容則不是很符合課文所要表達的含義。

二、老師的反思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每一個年級段都有說話要求,從能說完整清楚的話,到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很明顯要求是一步步提高和深入的。 但表達能力非一朝一夕能搓就,所以利用每堂課做好表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有條理有感受地說好每一句話,日積月累,養成會讀會理解會思考會表達的學習習慣。

2、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後,都要求學生能聯繫已知,包括聯繫課文,聯繫已有的積累,進行聯想,而不是就事論事,單一地看問題。我想這個習慣不僅對於學習,在將來的處事中都有很好的幫助。

  《蘇武牧羊》的語文教學反思

《蘇武牧羊》是一首歌,作爲一堂課而言,在設計思路時,教學理念提倡學科綜合。在實施中,以音樂爲教學主線,通過具體材料構建起與歷史學科的聯繫,爲學生講西漢之時的“牧羊故事”。當然,學科綜合的理念要恰倒好處,決不能喧賓奪主。通過師生的互動學習,我發現學生對音樂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有着極其微妙的變化:學生明白了對歌曲的情感處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

《蘇武牧羊》是一首具有古典藝術性與感染力頗強的歌曲。它體現了人類的基本素質。對於教學的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上看,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課程標準表述爲: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

在教育教學中新理念是如何體現的?應該承認,我們老師和學生不只是課程的接受者,同時也是課程的創造者。在師生相互交往的動態過程中,不斷創新,構建意義,同時也創建自己的認識結構。

對教材的分析把握與運用,還是以《蘇武牧羊》爲例,在演唱的時候,使用悲?還是用喜?當學生明白了蘇武牧羊十九年的事情,我想他們是不會用唱《娃哈哈》的情緒去演唱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