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

本文已影響 2.32W人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複習鞏固生字詞。

過程與方法:出示生字詞,小組合作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作者的感情。

2、懂得珍惜時光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鞏固本課的生字詞。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蒐集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個性備課

一、複習探究

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1)《匆匆》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聽寫重點字詞。聽寫重點詞語。強化記憶,識記字詞。

二、合作交流

1、試答追問

學習交流體會文章的最後兩個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幾次追問?(六次)有幾次做出了回答?(前兩次)師生讀書問答。

(2)引導學生試答文中後四次追問:你覺得怎樣纔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跡?怎樣的人生就是沒有虛度,纔算是沒有白白的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可以舉一個你佩服的人做例子來說明。引導學生既要談偉人名人的事例,又要關注自己身邊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資料,引導學生談感受:你覺得朱自清先生有沒有在這個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聯繫朱自清寫作本文時的年齡和一生的成就感受體會)

2、交流名言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師出示自己蒐集的名言警句,學生朗讀。

1、交流體會文章的後兩個自然段。

2、交流名言警句。

三、指導朗讀

1、帶着體會有感情的讀課文。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朗讀背誦。

3、分小組朗讀比賽。感情朗讀、背誦片段深入理解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四、鞏固延伸

 讀寫結合,學生練筆

1、朱自清的時間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飯的時候過去了。那麼,同學們,你們的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呢?請大家學着朱自清先生的寫法,也抓住自己身邊的小事,賦予時間生命,讓我們感覺到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流逝的?看誰寫的最有朱先生的風格。

2、學生自由仿寫練筆。

3、學生寫完後,朗讀交流,師生及時評價。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2

一、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藉助課文感受祖國山河的美,感受祖國語言的美;二是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後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遊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遊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二、學習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灕江、無瑕、翡翠、峯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怎樣引導呢?

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詞句的含義。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我攀登過峯巒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兩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灕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什麼呢?比的是它們各自的特點。這兩句話的意思,不是說大海、西湖都不如灕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說,灕江的水既不同於大海,也不同於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於泰山,也不同於香山,它們擁有的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美。

其次,要藉助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詞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無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峯羅列、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最好是播放能形象地展示這些詞語的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地領悟到:“這就是奇峯羅列”、“這就是危峯兀立”……如不具備上述條件,可找一些圖片展示給學生,或者畫一些簡筆畫,還可以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根據想象自己畫一畫。

第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詞句所描述的情境。

2.指導學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必須聯繫全文的內容。“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意思是說: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着靜、清、綠的灕江水;而靜、清、綠的灕江水裏又倒映着奇、秀、險的桂林山。這裏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就把這幅圖畫點綴得更美了。觀賞桂林山水,一般是從桂林市區到陽朔縣,這一段的航程約80公里,沿途所見,都是這樣的美景,所以說“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正是由於這樣,所以作者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來概括他觀賞桂林山水的整體感受。

3.這篇課文,寫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語言也是美的,而貫穿於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國壯麗山河的美激盪起來的情感。因此,本課的教學應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要使學生聲情並茂地讀好課文,主要方法是引導學生多讀,並在讀的過程中想象課文所描述的情景,進而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彷彿在跟隨作者遊覽,一起觀賞桂林山水的美景。如果學生自己難以進入這種境界,教師要給以必要的指導,可展示畫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文中展現的情境,誘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調動他們的生活體驗,或用悠揚舒緩的音樂渲染情境,激發起學生心中的美感,還可通過教師入情入境的範讀,把學生帶入作者描繪的美景之中。

當學生已經體會到課文表達的感情,但由於缺乏一定的朗讀技巧而不能充分表達出來時,教師可抓住一些重點詞句,做一些必要的指點。比如,講灕江水、桂林山特點的幾個句子,如果把“真靜、真清、真綠、真奇、真秀、真險”等加以強調,就可以突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4.本課適合背誦。指導背誦應注意兩點:一是要引導學生先把課文讀熟,在學生基本讀熟的基礎上再提出背誦的要求,達到“熟讀成誦”。二是指點一下背誦的方法。根據本課的特點,應引導學生一邊想象一邊背誦,並注意第二、三自然段中結構相似的句子。

5.課後“思考練習”第二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並瞭解最後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導學生完成這個練習,可先讓學生反覆讀讀最後一段,然後聯繫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體說說“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的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再說說“這樣的山”和“這樣的水”怎樣構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第三題的目的是讓學生表達自己學了本課後的感受。可以寫幾句話,也可以吟一首小詩,不拘形式,不論長短,寫一句可以,寫幾句也可以。教師可選寫得較有特色的讀給大家聽。

至於選做題,目的是給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一次練筆的機會。可鼓勵學生做,但不作爲統一要求。

6.本課生詞較多,大多數生詞,只要讓學生反覆誦讀,並聯繫上下文去思考、體會,就可基本理解;個別詞語,可在引導學生查閱字典、詞典之後,稍作一些指點。下面的解釋僅供教師參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動地講給學生。

觀賞:觀看欣賞。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淨,沒有斑點。

拔地而起:從地面高出。一般的山脈都是從地面逐漸高上去,而且連綿不斷,桂林的一座座山互不相連,都是平地崛起的。

奇峯羅列,形態萬千: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峯排列在灕江兩岸。

危峯兀立:高高的山峯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四、參考資料

桂林山水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爲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海水深達 2000米。今天遍佈這一帶的石灰岩,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裏上升爲陸地。後來,經過地殼運動,到距今幾百萬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陸形勢。堅硬的石灰岩經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突兀奇峯,流經石灰岩地區的灕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裏氣候溫暖溼潤,有利於植物生長。這樣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峯奇,成爲天下少有的奇觀。

從桂林市區南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頭伸長鼻子在江邊吸水的“大象”,現在一般都稱它爲象山、象鼻山。課文中說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只是舉例說明桂林的山形態各異。實際上,在灕江兩岸,獨秀峯、疊彩山、洑波山、南溪山、蘆笛巖、七星巖等都很有名。

泰山在山東省中部。主峯玉皇頂在泰安市城北,海拔1532米。泰山以通天拔地之勢被古人列爲五嶽之首。古代帝王登基多來泰山祭天地。名勝古蹟衆多,有古建築羣20多處,歷史文化遺蹟2000餘處,是我國著名風景區。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此地重巒疊嶂,景色清幽,故金、元、明、清,歷代帝王都在此營建離宮別苑,爲各朝皇家遊幸駐蹕之所。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此大興土木增建亭臺樓閣,共成28景。香山秋來漫山紅遍,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勝景。雙清別墅因毛 東同志從西柏坡進城前曾住這裏指揮全國解放戰爭和籌建新中國,這給香山更加增添了光彩。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學會“聿”字。

3、領悟知識和實踐的關係,懂得不斷讀書,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

三、教學難點:

領悟詩中蘊含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第16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詩,看老師寫題目。(師板書課題)

2、誰來讀詩題?

認讀“聿”字。

齊讀詩題,讀懂了嗎?誰來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題目的?

3、提到陸游,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他是()代的()詩人。之前,我們積累過他寫的哪些詩?還記得嗎?選一首背一背,好嗎?希望你的背誦能傳遞出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傳遞出陸游作這首詩的心情、願望。(生背誦)

4、那麼陸游想用《冬夜讀書示子聿》這首詩告訴他的兒子什麼呢?我們又能從中明白什麼道理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首詩。

(二)學習古詩

1、自己先將古詩多讀幾遍,看看自己讀懂了詩中的哪些字、詞、句,把自己知道的寫在書中,等待與大家一起智慧共享。

2、誰願意來讀一讀古詩?指名多位讀。

3、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呢?說一說和大家一起共享。

全班交流。

4、還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讓大家幫助你解決。

生質疑。

5、理解了詩意,你認爲這首詩陸游想要告訴兒子的是什麼呢?(板書:學習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實踐)

6、這首詩是作者在冬夜讀書時的感想,也可以說是一種靈感,我想問一問同學們,陸游爲什麼突然想到要告訴他的兒子這些呢?你能走進陸游,走進他的內心想象一下,他當時是怎麼想的嗎?

學生想象,發言。

7、同學們的想象使詩歌更加立體起來、豐滿起來。請大家看插圖,在一個冬天的深夜,陸游在燈下專心讀着書,突然有了一些感想,於是奮筆疾書,之後便叫來自己的兒子子聿,把他想到的告訴他的兒子。他會怎麼說呢?用你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注意你的語氣和態度。

(1)指名說

(2)請你用成語來形容剛纔“陸游”在教育他兒子時的態度。

8、請你也來語重心長地讀一讀古詩吧。

指名讀,評價。

背誦。

(三)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積累陸游其他的古詩。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4

一、教材說明

《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長小說,魯濱孫是書中的主人公,本課是該書的縮寫。魯濱孫因乘船遭遇暴風失事,漂流到荒島,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了種種困難,生活了二十多年。

課文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魯濱孫“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這些故事情節,處處緊扣“險”,塑造了一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幹的主人公。

屬歷險小說類,重點是魯濱孫在島上艱難、驚險的經歷。魯濱孫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難,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困難,是驚心動魄的,“難”中處處透着“險”。

課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個荒島:沒有名字,沒有人居住,到處是亂石野草。魯濱孫孤獨無助,面臨的是嚴酷的生存問題。要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怎樣的意志和創造力!課文敘述魯濱孫在荒島上選擇合適的容身地方:有水源、有樹陰、能防野獸,蓋起簡陋的住所,解決了生存的重要條件——居所。描寫魯濱孫“把捕到的活山羊畜養起來”“用這點兒麥種反覆種收”解決了生存的必要條件——食物。通過這些敘述,展現了主人公的聰明才幹和堅強的意志。

在荒島上生活,還要面對被野人屠宰的恐懼,這也非常驚險。發現野人的腳印,“恐懼萬分”“不安的心情”,並不是說魯濱孫膽小,而是突出遭受野人宰割的恐怖。

魯濱孫在荒島爲生存所做的種種努力,不外乎解決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獨這四個最基本的問題。而在與世隔絕、荒無人煙的海島上,一個人要解決這四大難題,無疑是一種極其嚴酷的挑戰。魯濱孫面對困難毫不畏懼,自己想辦法,利用周圍可以利用的一切,積極改善生存環境。這種生存的勇氣和經驗,對於處在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啓示。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複述故事。

2.瞭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於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建議

1.本課是略讀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教學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先讓學生讀一讀“閱讀提示”,再按要求讀課文,多讀幾遍,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然後,讀課文重點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講一講魯濱孫戰勝種種困難的經歷。最後,交談一下自己學習本課的感受。

2.教學本課,要使學生感悟魯濱孫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並從魯濱孫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在於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熟悉魯濱孫戰勝各種困難的經歷。因此,應讓學生反覆讀課文重點部分,練習講述魯濱孫荒島生存的故事。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談談從魯濱孫的經歷中想到什麼,從魯濱孫的身上學到什麼。進而討論一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應該如何“學會生存”,學會競爭。

3.《魯濱孫漂流記》屬於歷險小說類。記敘探險、歷險的故事,以“險”扣人心絃,情節跌宕曲折,向來擁有衆多的讀者。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強的好奇心,這“奇”與“險”相結合,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魅力。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外語文資源,學完課文後因勢利導,鼓勵學生閱讀《魯濱孫漂流記》的原著。還可向學生推薦《世界名著歷險故事大觀》等,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5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國著名的編劇、導演、作家吳祖光先生與著名評劇演員新鳳霞的女兒──吳霜女士(即文中的“霜霜”)發表在《收穫》雜誌1991年第3期上的一篇回憶錄。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敘述了“我”在“藝術和生活”舞臺上成長的故事,讀後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啓發。

本課語言風趣而又充滿童稚,描寫細緻而又生動,要體現的是艱辛,而筆下卻處處流露着樂觀。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議、風度、煉就、毅力、不解之緣、暗無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態、爲所欲爲、暑去寒來、不在話下、切切私語、無言以對”等詞語。

2、用比較快的速度讀懂課文,感受“舞臺對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體會作者學藝的艱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

3、感受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感悟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2、體會在藝術之路上,人們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高山流水》、《月光曲》撫慰我們的心靈,《蒙娜麗莎》帶給我們“神祕的微笑”,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同樣舞臺藝術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臺的魅力有多大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我的舞臺》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

吳霜,吳祖光、新鳳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劇作家。早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後留美6年學習西樂。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別爲你的相貌發愁》《女人漂亮》《父女驚魂》,著有《別問我的父母是誰》《吳霜看人》等作品以及電視劇《新鳳霞傳奇》等。

三、出示自學問題

1、作者對“舞臺”有怎樣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橫線劃出。

(舞臺對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再找出與這句相照應的句子讀一讀。(結尾句)

四、交流、討論

學生找出以下句子,隨機交流。

1、我還沒有出生,便和舞臺結下了不解之緣。

(1)你從哪裏看出舞臺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

(2)讀了句子,你感受到什麼?

是啊,在孃胎時,“我”就“登臺唱戲”;一出世,就亮開嗓門唱;這些精彩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我”的藝術天分。

2、一次,小花貓看得興起,竟躥上了牀。我爲趕它下“臺”,腳下沒留神,一個倒栽蔥,摔下牀來,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沒緩過勁兒來。

“我”剛會走路,就在小牀上模仿母親“演戲”,“我”的觀衆無處不在,奶奶、爺爺,就連小花貓也成了“我”的觀衆。一個活潑可愛、熱愛藝術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現在讀者面前,“我”的家裏是多麼熱鬧,作者筆下的場景是多麼生動有趣。誰能讀出有趣?

指導朗讀。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臺上去看,即使被擠在厚厚的幕布裏,憋悶的滿頭是汗,也興趣盎然。

“興趣盎然”指我看戲的興趣很濃,“憋悶”一詞寫出了“我”熱得難受。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評劇的鐘愛,不難看出“我”的成功離不開藝術的薰陶,母親對藝術的執着和熱愛深深地影響了“我”,小小年紀就隨母親到處奔波,藝術的種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裏,這是多麼讓人感動的一幕。

那麼,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親是誰嗎?

五、引入資料

介紹新鳳霞,同時推薦新鳳霞名言:“臺上做戲,臺下做人。不屈爲至貴,最富爲清貧。”

六、小結

1、“我”在藝術上的成功離不開家庭的薰陶,特別是離不開母親的影響,母親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離不開“我”在藝術舞臺上練就的勇氣和力量。

2、快速瀏覽課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我”在藝術生涯中磨練自己的勇氣和力量?

全班交流。

3、爲什麼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時卻目不忍視地躲到裏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麼心願?

4、全班交流。

七、拓展訓練

1、從文中受到了什麼啓發?

2、說說自己在學習成長之路上得到的鍛鍊和收穫。

3、展示自己課外收集的藝術家們不爲人知的艱辛的成功之路。

八、總結全文

在“藝術和生活”的舞臺上,勇氣和力量讓人走向成功,同時,課文還含蓄地闡述了“老實做人,認真演戲”的道理。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歸納中心。

3、總結小隊中小夥伴笑聲的特點。

4、仿照文章的寫法,抓住你小夥伴的特點說一說,寫一寫。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創設情境導入

1、師板書:笑。請同學們根據這個字分別組成兩字詞、三字詞和—字詞。

2、人們之所以會發笑,是因爲笑體現了什麼情感?(高興、快樂……)今天我們就走進《忘不了的笑聲》,去感受同學們別具一格的笑聲。

3、指名同學補充板書課題。

二、整合學生的疑問,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引領自授,導學達標。

(一)檢查朗讀情況。要求:

1、全班齊讀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中間4個自然段由本班“朗讀小能手”朗讀。

2、在讀中注意讀準字音、讀出情感。

(二)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分享自主學習的結果,達成共識。

2、向組員請教自己疑問。

3、中心發言人準備講授。

(三)引領自授

1、中心發言人彙報本課的文章結構,作者的寫作思路,並進行互補後板書。

2、中心發言人彙報引領學習。

(1)歸納—個同學的不同笑聲、特點,並在文中用“”線畫出。

餘曉“格格格”有感力

魯珊“嘿”文雅

方萍“嘻嘻嘻”淘氣

陳立“呵呵呵”洪亮

(2)這些別具一格的笑聲,作者採用了哪些描寫?在文中用“”畫出來。

A、她正一邊笑着,一邊給同學唸作文呢。(動作描寫)

B、“嘿,‘積雨雲’來了,要不要我發表一個天氣預報啊?”(對話描寫)

……

(3)教師引領:文中的雙引號和單引號分別有什麼作用?

單引號:特指。雙引號:對話的引用。

3、概括文章的中心,總結全文。

—、拓展延伸

1、文章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生動地描寫了小夥伴別具一格的笑,把同學間團結快樂、親密無間的友情展示得淋漓盡致,我們今天也來露一手,寫寫我們六(4)班同學的笑,字數爲100字左右。

2、展示交流。

3、從同學們所寫的笑中,請你評價一下我們的班集體。我們六(—)班是,是,是,我愛我們班,我爲它驕傲與自豪。

五、師總結昇華

我們是個團結的集體,向上的集體,今天我們爲這個集體驕傲,明天這個集體會因我而自豪,讓我們把笑、把快樂留在這裏,帶着希望出發,用的成績回報母校。

本課屬於在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中的內容。整個單元主要讓學生回憶小學六年來的點點滴滴,讓他們在畢業前有一個美好的回憶。而且,綜合性學習中還要求學生製作好屬於自己的作文集,有鑑於此,我利用了這幾篇題材十分好的文章,通過學習指導讓學生進行模仿寫作,本課完成了這個任務。

本課教學過程比較簡單,在激趣導入後,學生根據要求完成老師佈置的要求,然後在課堂上進行模仿寫作。過程雖然簡單,但在這個過程中,達到了幾個要求:

一、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激趣導入的階段,讓學生說說在班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同學是誰?爲什麼?這個問題的提出,鍛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也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他們是否會運用總分的結構進行表述,是否能夠用精煉的語言進行描述。這都讓學生有一個鍛鍊的機會。

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課文篇幅比較簡短,內容比較淺白,學生理解內容不難,但是要求他們通過閱讀進行歸納性的問題解答,就有點難度了,特別是4、分析每個同學用了什麼方法去描寫?列舉出課文中的例子。這個問題,在教師巡視過程中,不是每個同學的能夠完成得很好,而且,課文的答案不是十分的明晰,需要學生通過歸納纔可以做出答案。

三、提高了學生的寫作速度。在課堂上,講解課文大概用了二十分鐘,我利用剩下的二十分鐘讓學生馬上動筆寫,雖然和同學相處了20xx多日子,但是,很多同學都不是十分了解各個同學的特點的,需要進行回憶、分析、歸納,但一旦動筆,同學們的速度十分快,到十五分鐘左右,已經有差不多十個同學能夠初步把文章完成。

追求簡單的教學環節,追求效的教學效果我在語文教學上的追求。本節課雖然自己覺得效果比較好,但課無完課,可能在環節的過渡中不夠好,對學生的評價不夠準確等問題,以後再進行改正。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這首詩,領會延安精神,使學生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2.瞭解全詩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語、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含義。

2.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領會延安精神,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二)理解重點詞句,瞭解詩的結構。

(三)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所抒發的思想感情,並把思想感情讀出來。

三、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口述目標。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它記載中國革命的歷史,是一本真實的教科書。它凝聚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寫了中國革命閃光的篇章。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延安,我把你追尋》。

這節課,我們要通過學習,瞭解課文的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理解文中重點詞語。

1.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理解詞語。

3.集體討論重點詞語。

教師可將學生小組討論後仍不理解的詞語投影出來,指導全班同學共同理解。

追尋:跟蹤尋找。

昔日:從前,課文中指革命時期。

茁壯:健壯。

雨後春筍:春天下雨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文中是指高樓大廈大量出現。

滿目琳琅:一般寫作琳琅滿目,比喻優美珍貴的東西很多。文中用來形容各種家用電器的擺設。

奧祕:奧妙神祕。

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三)理清全詩結構。

1.讓學生自由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全詩可以分爲幾部分?用筆標出來。

2.學生通過認真朗讀,可以說出全文可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1、2節),講了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第二部分(3、4節),講了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節),講了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讀全詩,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四)學習第一部分。

1.自由讀第一部分,邊讀邊思考,詩人追尋棗園、延河、南泥灣、楊家嶺這些地方,是在追尋什麼?

2.接着可以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分小組討論。

3.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理解。

學生能夠說出詩人實際上是在追尋延安精神,那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詩句之後,教師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五)學習第二部分。

1.讓學生自由讀第二部分,邊讀邊思考“我們毫不猶豫地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2.接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這兩句詩。

學生結合前兩句“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祕,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可以說出“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這種落後的生產條件沒有什麼可留戀的,應該“毫不猶豫地丟掉”。“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從字面上看是說延安的寶塔山高聳入雲,恰如脊樑一般。從深一層看,寶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們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樑,是我們絕對“不能丟”的。

3.理解了這兩句話,教師可進一步提問這一部分中還有哪些詩句也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學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話:“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4.教師可進一步引導:“破舊的茅屋”指什麼?“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又指什麼?

學生可以理解出“破舊的茅屋”是過去貧窮的生活條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經濟發展了,這種貧窮的生活也一去不復返了。當年在“溫熱的土炕”上,共產黨人、革命戰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種在革命戰爭中親密的軍民關係,火熱的鬥爭生活,是我們忘不了,也是我們不應該忘記的。

5.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這兩句話的同時,還應該通過自己的範讀和導讀來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六)學習第三部分。

1.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三部分,邊讀邊想:“延安”指什麼?學生可以說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師可讓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樣?請學生畫出有關句子。

2.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學生通過剛纔的朗讀,可以找到這句話:“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教師可將這句話用投影打示出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靈魂指什麼?“展翅飛翔”指什麼?然後讓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學生可以說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個人沒有了思想,於是便不能去創造光明美好的未來,以此來領會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總結全文。

教師可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麼精神?

學生可以說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爲崇高理想而獻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等。

(八)朗讀建議。

這首詩節奏明快,格律嚴謹,韻律清晰,是練習朗讀的好材料。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此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提高朗讀能力。朗讀時,可以這樣停頓:

延安,/我把你/追尋,

像/翩翩/歸來的/燕子,

在/追尋/昔日的/春光;

像/茁壯成長的/小樹,

在/追尋/雨露和太陽。

追尋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尋你,/棗園/梨花的/清香,

追尋你,/南泥灣/開荒的/钁頭,

追尋你,/楊家嶺/講話的/會場。

一排排/高樓大廈/像雨後春筍,

一件件/家用電器/滿目琳琅;

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

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祕,

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

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

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

延安,/你的/精神/燦爛輝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尋,

追尋/信念,追尋/金色的/理想;

追尋/溫暖,追尋/明媚的/春光;

追尋/光明,追尋/火紅的/太陽。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8

【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爲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課前準備】

關於重點句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

3、交流反饋。

三、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裏看見了什麼?

2、交流反饋:

⑴ 它們的村子散佈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裏,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⑵ 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着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裏。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

(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⑶ 隨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裏看到了什麼?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終於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着翅膀,這是隻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爲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築,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⑴ 我目光追隨着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理解追隨)

⑵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裏,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鬆。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纔會發現這草蟲的村落,纔會發現──(生齊讀)

我發現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麼得意啊!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1、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在草蟲的村落裏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那裏,我們發現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爲什麼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課再去學習。

2、作業: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現了一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作者認爲草蟲的村落是個快樂天地?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大家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畫句子。

二、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從歸來的遊俠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⑴ 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着。它不斷地左衝右撞,終於走出一條路。

① 作者爲什麼把黑甲蟲稱作遊俠,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② 你從哪裏看出甲蟲是勇敢的?

小結:從這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悅,他是快樂的。

⑵ 雲遊四方,回到家鄉,同伴們是怎麼招呼遊俠的?你感受到它們的快樂了嗎?

2、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抓住駐足癡望、攀談地很投機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得很好,和異類的關係也十分的融洽。他們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的目光爲一羣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差不多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勵學生髮揮想象,理解甲蟲們所在的音樂廳很美,是天然的。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動着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隻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⑴ 聯繫實際,說說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音樂。

⑵ 作者認爲甲蟲的叫聲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抓住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⑶ 小蟲們特有的靈性和才智讓作者佩服。讀好這句話。

4、從村民的勞動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現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着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着路。是什麼力量使它們這麼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麼力量使甲蟲們這麼勤勉地奔忙,你讀懂了嗎?

(生活的快樂,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促使甲蟲們勤勞地工作着,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快樂着。)

5、小結:

通過交流,我們體會到甲蟲們在自己的天地中快樂地生活着,勞動着,也快樂地創造着。

三、昇華情感,進行練筆

小甲蟲們不但有生命,還有靈性。這是作者用心觀察的結果。

1、自由讀最後兩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體悟作者對田野、對大自然充滿了喜愛之情。)

2、只要我們能像作者一樣用心去觀察,我們也會發現很多,說說你去觀察過什麼?

3、請同學們發揮想象,把自己觀察過的小蟲寫下來,寫的時候要學習作者的寫法,融進自己的感受,等會兒我們看誰寫得最生動。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9

學習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首尾呼應的寫法,並試着運用。

2.積累革命詩歌。

3.推薦好書,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詞語盤點”

1.自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2.積累本組詞語,進行聽寫或抄寫。

二、交流平臺

1.讀一讀對話,說說小林和小東在交流什麼?

2.再讀《十六年前的回憶》的開頭和結尾,體會“首尾呼應”這種寫法的好處。

3.課外閱讀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採用了“首尾呼應”的寫法,讀給大家聽。

4.把有這個特點的習作讀給大家聽。

三、日積月累

1.談話導入

革命戰爭時期,許多愛國志士用詩歌的形式表達了對敵人的仇恨與對革命勝利的嚮往之情。閱讀這些詩歌,透過字裏行間,我們會在作者精煉的語言中看到他們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

2.朗讀《囚歌》,讀懂主要內容。

a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b交流:從詩中感受到了什麼?提出不懂的問題。

3.背誦《囚歌》。

4.課外再蒐集一首革命詩詞,練習朗讀、背誦。

四、課外書屋

1.閱讀《課外書屋》中推薦的書目。

2.課外找其中一兩本讀一讀。

3.召開“緬懷先烈、繼承遺志”讀書會。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蘊含,奧祕,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方法:

通過多讀,有感情朗讀,達到理解本課的目的。

通過學習課文,理解課文,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 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

2,讀後交流,瞭解大意。

三,讀通課文,學習字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幽靜:隱蔽,僻靜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津津樂道:很感興趣地談論。

吟詠: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2,學生自由讀,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3,誰能把自己讀得最流暢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四,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1,下面,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第3自然段。

2,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心裏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 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有關句子。

3,再讀讀畫線的話,體會體會,作者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對古橋訴說的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結合理解"德高望重",體會老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爲大家服務的品質。

"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橋"比喻爲"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爲大家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讚美和敬佩。

5,體會寫法: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讀者。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作者,走進山林去訪友。

二,讀文感悟,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第4—7自然段,用橫線劃出,訪問了哪些朋友

2,再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裏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隨機教學:

(1)第4自然段:重點點撥對樹的有關句子的體驗。

①"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鳥兒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光,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之間的默契和情誼。

②"我腳下長出的鬚根,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裏旋轉,流淌。"

a,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爲人友,人爲樹友,人和樹已融爲一體。這是多麼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b,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人樹相融的感受。

c,感受幻境,體會寫法。

(2)第5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與山中朋友的親熱。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着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 你好,……"

a,朗讀,讀得親切,熱情,像是在對老朋友打招呼。

b,這一組句子是寫"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內容一致,結構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裏"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採用第二人稱,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c,體會寫法:排比的句式,擬人的手法。

(3)第6自然段:難點是體驗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①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輪迴,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②"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大自然就這樣在循環中生生不息,從而作者感受到了世事的變遷,生命的輪迴。可見,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4)第7自然段:一場突如其來的雨,給作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真是變幻莫測,令人陶醉。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的岩石像爲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

①雨大嗎 下雨時的情景什麼樣子 用一個或幾個詞語來概括。(電閃雷鳴,瓢潑大雨等)

② 如何理解"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

③齊讀。

三,學習首尾,體會寫法:

1,再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們又感受到了什麼

(1)"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着露水和梔子花的香氣。"

"撞了個滿懷"形象地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中的那種感覺。因爲風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爲風中含着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着一絲甜蜜。這"走出門"後給作者的第一感覺就不同尋常,說明了"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同時,也間接地點明山中訪友是在初夏的一個早晨。

(2)作者清晨進山,到"帶回一路月色",從這兒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份親密無間。

2,體會寫法: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首尾呼應,前後兩次寫到"滿懷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四,課外延伸,強化體驗:

1,找出你最喜歡的一位山中朋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並有表情地朗讀。

2,你從衆朋友身上得到了什麼啓示

3,在作者的眼裏,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

4,這種類體驗,你們也有過嗎

五,背誦積累,提升感悟:

1,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

2,假設你是一處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你最想成爲什麼景物 你最想與遊人說什麼 (發揮聯想,5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古橋: 如老人,弓着腰,俯身凝望

鳥兒呼喚我的名字

樹林: 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樹,我的知己

山泉: 清涼,要我梳妝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山中訪友

溪流: 邀我唱喝 快樂,幸福

瀑布: 雄渾,有氣勢

懸崖: 身軀挺拔

白雲: 談風景

【教學總結】

本課的特殊之處在於作者以他獨特的觀察視角,採用聯想和想象,賦予山中萬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璣珠,句句含情,讀來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給人美的享受。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 ——古橋、樹林、山泉……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我在教學本課的時候,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讓學生欣賞文章畫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懷,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品味文章清新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並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作爲教學重點。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同時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善於模仿,通過閱讀體驗可以和作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

針對本課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特點,我通過感情誦讀法:教學生讀散文,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審美學文,通過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意境,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通過音樂渲染、圖像再現、語言描述等形式,讓學生觀察思索,入境悟情。數據想象奇特浪漫的特點,讓學生在誦讀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特色。最後進行仿寫訓練法:運用第二人稱及擬人、想象等手法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說清楚以他爲朋友的原因,培養寫作能力。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練習,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在課文分析時,用第三段做例子,重點講解。其他的段落,學生自己讀,先說說這一段落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朗讀,再讓他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然後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髮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最後強調,文章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構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童心童趣。以“山中訪友”爲題,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爲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爲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來引起共鳴

進行本課,在仿寫時處理的比較粗糙。朗讀的時候學生對感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好。說明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有足夠的重視。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進一步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感激之情。教學難點:

學會自覺地在字裏行間體會文章的真意。

教學準備:

h動畫課件

2.《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第七條

3.短文《媽媽喜歡吃魚頭》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個故事,同學們想聽嗎?

提出要求:同學聽了故事後要告訴我,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和聽了故事後有何感受?

2.聽故事

出示圖畫、聲音並茂的flash動畫《別餓壞了那匹馬》故事式課件。

3.引出課文題目

故事講完了,大家知道事故事的名字嗎?

板書課題:10別餓壞了那匹馬

4.讓學生說說聽了故事後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和聽了故事後有何感受?

二、師生展開辯論,體會人物品質

1.讀課文,蒐集辯論資料

(1)聽了同學們談的感受都是覺得殘疾青年等人物做得對,但老師聽了這個故事覺得好氣憤,因爲老師發現故事中的人在撒謊,看來同學和老師有不同的看法,不如我們來一場師生辯論比賽,好嗎?老師先讓同學們讀課文一遍,找出能表現課文人物品質的句子。

課件出示:撒謊是錯的善意的謊言是對的

(2)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表現人物品質的語句。

2.師生展開辯論

(1)課件出示:《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第七條說:“誠實,不說謊話,……”

老師也不明白同學們爲何覺得課文中的人物說了謊,還說他們做得對呢?首先我覺得最多謊言的是殘疾青年,本來就沒有馬,又說買“我”的馬草,你們同意嗎?誰來辯駁我呢?

板書:殘疾青年

熱心、善良

(2)繼續與學生展開激烈的辯論,分別體會碧雲、爸爸和“我”的優秀品質。

板書:“我”

誠實、愛讀書、有志氣

3.體會我的感激之情

那麼多人對“我”好,特別是殘疾青年對“我”的熱心幫助,“我”有何感受呢?

小結:我也同意殘疾青年、碧雲、爸爸無論是語言上說謊,還是行動上說謊,都是善意的。特別是殘疾青年說的:“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善意的謊言,是爲了幫“我”,爲了“我”着想。這場師生辯論比賽是同學們贏了。

板書:善意的謊言

說幫

【讓學生明白:善意的謊言是出於善良的動機,以維護他人利益爲目的和出發點,是一種替人着想的品質的體現。】

三、小組比賽,理解含意

1.出示比賽題目,分組合作探究

同學們在剛纔的辯論中表現還不錯,把老師也打敗,現在我想開展一個同學與同學之間的小組比賽,看哪個小組思考問題最快,好嗎?

(1)課文表現人物品質非常具體,主要抓住人物哪些方面來寫?從哪些句子可以知道?

(2)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麼?

2.進行搶答比賽,表揚優秀小組

四、總結全文,情感昇華

1.重溫課文內容,暢談感人事蹟

課文寫殘疾青年說謊是爲了成全“我”看書,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從這個角度來看,殘疾青年是一個熱心、善良的人,“我”也因此對殘疾青年充滿感激之情。聯繫生活實際,你身邊有這樣感人的事蹟嗎?

2.總結課文寫作方法,鼓勵學生積極運用

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我們在作文時要多些運用這些寫作方法。

【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人世間的真善美,讓學生用心去發現心,用心去點燃心,並學習作者運用的表達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拓展延伸,動手練筆

1.課件出示小練筆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後院,看見了一堆枯萎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我扭頭衝了出來,,我突然間明白了。

現在看到了馬草,明白了真相,“我”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請同學們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續寫一個片段

2.讓學生動手寫小練筆。

我一下子明白了!原來,他們家根本就沒有馬,這是他希望我能多看一些書,才編出這樣的謊言。還記得當初經過他的書攤時,他看到了我的馬草,瞭解到我很想看書,就假裝仔細地看着我的馬草,爲了不讓我看出一絲破綻,還叫碧雲把馬草拿進去餵馬,而碧雲卻什麼都不知道。他怕碧雲說出來,就用命令的口吻讓她拿進去。原來,他家並沒有馬。他說他家有馬,是想讓我能安心地在他家看書!這一切,都是他編出來的!

我扭頭衝了出來,直想哭。“對不起,”他拍着我的肩膀,輕聲說道,“我知道,你希望有那麼一匹馬。沒事的,你看書吧!”我點了點頭,使勁忍着,沒讓眼淚掉下來。我說:“我一定好好看書,長大後我也要當你這樣的人!”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爲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廣闊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郝副營長在戰鬥中捨身爲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三、教具: 生字新詞卡片、電視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

《燈光》這篇課文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它是誰寫的呢?(王願堅)王願堅是當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後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小說。《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的編劇就有他一個。

(二)、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認識生字詞)

(三)、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餘寫的都是往事。)

2、學生自讀往事這部分內容,說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後同座互相說一說。再請幾個學生裝在全班說說,然後組織學生評議。

(四)、精讀往事部分內容

1、學生默讀這部分內容,找出描寫"燈光"的句子,用筆勾畫下來。

2、學生彙報自己勾畫的句子。

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着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着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着那幅圖,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和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胸牆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裏。

這位年輕的戰友不顧自己的性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3、學生就這些重點句子自讀質疑,互相討論。

(1)、學生質疑:爲什麼看到這上千萬盞燈,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萬盞燈”——這麼多得燈,大放光明,廣場周圍還有許多“宏偉的建築”,說明祖國的建設突飛猛進,所以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2)、學生質疑:郝副營長:“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裏”,他在憧憬什麼呢?

(郝副營長的話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願,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國的下一代,希望能夠給他們創造一個優越的學習條件。郝副營長所說的"多好啊!"是指孩子們在這光亮的燈下學習、生活是多麼幸福啊!憧憬的內容可能是:等革命勝利後,勞動人民將爲建設祖國、爲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爲地主資本家賣命,他們的子女將有可能在舒適的環境中讀書學習,不再像父輩那樣被剝奪上學的權利------)

4、重點討論:“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來得及見一見電燈。”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聯繫自己的思想、生活實際充分發言,通過討論,體會到這句話含義深刻,表現了革命先烈不惜犧牲自己性命爲後代謀幸福的無私奉獻精神。體會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正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無數先烈正是爲了後代的幸福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我們生活在這幸福之中,不能忘記犧牲自己性命的先烈們。)

(五)、有感情地朗讀回憶往事的這一部分內容

(六)、板書設計:

5、燈光

廣場 燈光 一聲讚歎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陣地 火光 憧憬未來 (多好啊) 生命換取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邀請、俯身、瀑布、陡峭、身軀、蘊含、、津津樂道”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聯想與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瞭解散文的基本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通過聯想與想象表達感情的方法,學習運用第二人稱寫作。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我們非常幸運地生活在一個羣山環抱的地方,在我們的不遠處就有鳳凰山,想必同學們都爬過,還記得你爬山時看到的哪些好風景嗎?並談論一下你進山觀景的感受。

2、著名作家李漢榮先生也喜歡去山中觀景,可是他卻把自己的觀景經歷寫成了(訪友)板書,與同學們的有些不同,那帶着我們的好奇與疑問去書中找找李漢榮先生與我們的觀景感受有何不同吧。

二、初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作者到山裏拜訪了哪些朋友?把相關詞語圈出來。(課件出示要求)

(二)檢查詞語

過渡:在這篇文章裏,你們肯定遇到不少新的詞語,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1、 梔子花、 德高望重 波光明滅 依然如舊

旋轉 吟誦 唱和 瀑布 懸崖 挺拔 津津樂道

樹冠 蘊含 犬吠

(1)誰見過梔子花?(課件出示梔子花的圖片,進行簡介)

找出句子並讀出【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着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①分析“撞了個滿懷”運用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好心情。

②補充句子,檢驗預習情況。

不_______不_______也不______就______,_______獨自_____。

2、多音字

{(guān)樹冠

{(guàn)冠軍

{(hé)和好

{(huó)和麪

{(huò)和藥

(三)交流問題

1.按照作者的敘述順序,作者到山裏拜訪了哪些朋友?

①學生交流【古橋-樹林(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

②書中有一句話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改成陳述句可以怎麼說?(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③這麼多的朋友,作者重點拜訪了誰?(板書:古橋-樹林)

2.師:其實作者是去山中拜訪古橋、樹林,山中的一切,可他爲什麼說是——山中訪友?生交流

你覺得這個課題怎麼樣?生交流

3.師總結:

(1) 表現出豐富、新奇的想象,充滿童心童趣,構思新奇。

(2)表達了作者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擬人手法的應用。

三、學習第3自然段,品悟“德高望重”

(一)悟“德高望重”

過渡:作者懷着滿懷的好心情拜訪了第一位朋友——古橋。

1.在作者眼中,古橋是一位怎樣的朋友?請大家默讀第3自然段,畫出感受最深的詞語和句子。

(1)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是什麼意思? (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聲望的意思)

請你讀一讀

(2) “弓着腰,俯身凝望”

讓我們來看看這座古橋【圖片】,它彎彎的橋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爬滿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皺紋!

總結:作者把古橋當做老人來寫,用恰當的比喻表達了他這份獨特感受。

(3)“你把多少人馬……”帶着你的感受讀一讀

(4)從最後一句看出來“歲月悠悠……”

師:這麼多年過去了(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很忠誠,默默地)仍在爲人們服務。

(二)指導朗讀、背誦

1.指導朗讀

師:面對這位默默無聞的老橋,面對這位忠誠的老橋,面對這位做出貢獻的老橋,作者該怎樣與他傾訴?誰來讀。

(尊敬 懷念 朋友之情)

師:請大家帶着自己的感情讀一讀

總結:作者有這麼多的情在裏面,才從老橋聯想到了老朋友,正因爲有情,他的文字才這麼動情,讀來才這麼入情。

2.指導背誦

①情濃文美,這麼美的文字,讓我們把它深深地印入腦海中。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記住。(課件出示)同學們挑戰一下自己,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把它背誦下來。

【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嗎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

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②生自由背誦,請幾個生背。

③短短3句話,把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們的腦海中。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四、初步體會,感悟擬人、聯想寫法的好處

1、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 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鳥兒不是在啼叫,而是在“呼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亮,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2、我腳下長出的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裏旋轉、流淌。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人爲樹友,人和樹已融爲一體。這是多麼奇妙的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那種“知己”的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容的境界。)

五、體會略寫,學習排比手法,仿寫句子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着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

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

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着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雲!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

喂,淘氣的雲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1、討論排比句式的好處,以及第二人稱的運用

這一組句子是寫“我”和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內容一致,結構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同時應用擬人的方法,把“我”和山裏的“朋友”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出來。採用第二人稱,讀來倍受親切、熱情。

2、小練筆,仿寫句子

你好,( )

五、小結

1、學生自由暢談作者從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哪些啓示?

啓示:

例: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衆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

2、在對這些朋友的拜訪中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表達了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親切的感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六、課後作業

1、模仿課文第4節“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鬚……”觀察一下身邊的大自然,展開想像的翅膀,寫一個小片斷。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4

1、情境導入: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大家體會到了故事中動物鮮明形象,令大家產生了深刻的印象,感受着故事中動物的神態行動。同樣在我們同學們的生活中肯定也會遇到過自己記憶比較深的人和動物之間的故事,可以說保護動物已經深入人心,今天我再來看一幅與動物有關的圖片新聞。(出示圖片)來完成今天的習作。教師啓發學生收集課外的相關資料、素材,指導學生根據習作要求進行定向觀察,也可根據圖畫進行合理想象。

1、閱讀課本中的習作要求將習作要求理解透徹。

2、想一想自己與動物之間的讓自己記憶深刻的事情,或者根據課本中的圖畫故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故事在自己的腦子中進行構思。

3、廣泛閱讀課外書籍,蒐集相關資料、素材,爲習作做好充分的準備。使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引下,通過回顧本單元的多種方法,自己整理材料,使學生能夠更充分的瞭解習作要求,並進行資料的收集省略。

說說你是如何保護動物的?

一、觀察圖片,暢所欲言

1、從圖片中你看到些什麼?

2、從圖片中,你能想到些什麼?

二、圖文對照,明確要求

1、讀讀課本中的文字,簡要說一說圖片內容。

2、明確習作要求:根據圖片報道,展開合理想象,然後寫一個故事,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3、展開想象,補充情節教師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補充故事情節。

(1)什麼時間小鴨子在鴨媽媽的帶領下漫步在溫哥華街頭?

(2)爲什麼小鴨子在鴨媽媽的帶領下漫步在溫哥華街頭?

(3)幾隻小鴨子是怎樣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4)鴨媽媽看到小鴨子跌入下水道,它會怎麼想,怎麼做?

(5)鴨媽媽是怎樣向巡警求助的?

(6)鴨媽媽是怎樣帶領巡警趕到出事地點的?

(7)巡警奮力搭救小鴨子的場面?其他司機怎麼表現的?(神態、動作等)

(8)小鴨子被救出後鴨媽媽會有怎樣的表現?

(9)在救助小鴨子的過程中,路人會怎麼樣?

(10)從這個故事中你會產生怎樣的想法?產生怎樣的感受?

4、想一想:這張圖片要表達的是什麼?(動物間濃濃的親情,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人類對動物的愛護。)根據要表達的中心確定詳寫的情節。

三、組織學生討論,指導學生寫具體

1、自己選擇一個需要補充的情節,想一想:如何寫具體?

2、發言,依據學生的發言,教師提醒在以下幾個方面多下點工夫:

(1)將鴨媽媽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寫具體

(2)將巡警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寫具體

(3)哪些要略寫?

四、組織討論,如何表達真情實感

五、學生自由習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節。

2、學生選擇幾個情節,把自己認爲重要的情節寫具體。

3、學生自由打草稿。教師巡視,參與習作,隨時指導、點評。

4、學生習作結束後,修改習作,自己寫出自評語。

1、認真觀察圖片。

2、學生合理想象。

3、大膽的在小組發言,和同學共同交流自己的看法,提自己的意見和看並從中學到有用的方法。

4、學生嘗試寫作。學生通過觀察想象交流,爲寫作做好鋪墊。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寫作的內容,拓寬明確寫作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在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裏,窮人們受苦受難卻能互相關心、相濡以沫。

2、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歸納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抓重點詞“忐忑不安”,引讀課文。

1、板書:忐忑不安。讀,今天我們抓住這個重點詞語來讀懂24課--窮人。

2、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朗讀課文9-11節。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會怎麼說?

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

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生邊說師邊貼紙條)

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還(想到)...”來概括地說一說?

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牀前想了這麼多的事情,你能把這些事情有順序有條理地排一排嗎?(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

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

他會說什麼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練讀9-11節,同學們讀桑娜想的話,老師讀其他的。

5、剛纔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內容,(板書:沉思2)接下來我們就要通過學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來幫助我們讀懂課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動,串讀全文。

㈠、1、我們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這樣四方面的事,下面我們先來學習“自己的五處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2、你從課文哪兒具體讀懂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3、①學習課文第二節“你從這一節讀懂了什麼?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內容(板書:沉思1)

②、學習課文第16節,你讀懂了什麼?

㈡、學習“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1、請同學默讀課文3-8節,思考:桑娜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

2、完成練習紙第一大題:口答,聯繫課文補充句子句式訓練。

①、如果桑娜不把這兩個孤兒抱過來,()。

②、如果桑娜把這兩個孤兒抱過來,()。

③、桑娜想:與其(),不如()。寧可(),也要()。

3、我們一起讀第8小節,體現出桑娜這種美麗的心靈--指導朗讀,齊讀第8節。

㈢、1、下面我們再來學習“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

2、自由朗讀桑娜對漁夫說的話,21節、23節,想:你從桑娜這些話中讀懂了什麼?

3、此時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這裏出現了兩次沉默,請大家聯繫課文想象桑娜和漁夫爲什麼沉默?在這兩次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板書:沉默、沉默)

4、學習第一次沉默內容。(板書:沉默)

想象:桑娜爲什麼沉默?心裏在想什麼?

漁夫爲什麼沉默?心裏在想什麼?

5、學習第二次“沉默”內容。

想象:桑娜爲什麼沉默?心裏在想什麼?

漁夫爲什麼沉默?心裏會想什麼?

6、自讀第24節,你漁夫的話中讀懂了什麼?

筆頭訓練:

漁夫心裏想:如果不把這兩個孩子抱來,()。

如果把這兩個孩子抱來,()。

與其(),不如()。

寧可(),也要()。

①、你從哪些詞句中讀懂了漁夫在想如果不把他們抱來()

如果把他們抱來()

這種矛盾憂慮的心理?

②、你又從哪些語句中讀懂了他想與其()不如()

寧可()也要()

的這種決斷的心理?--(熬)什麼意思?你從這個字中體會到什麼?(生活的不易和態度的決斷)

——訓練朗讀?怎樣體現漁夫這種決斷的心理?

7、齊讀漁夫說的話:24-27節。

8、課文《窮人》的中心--寧可自己受苦受難,也要互相幫助。

三、總結:

(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