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上冊《有的人》優秀教學設計(通用8篇)

本文已影響 1.86W人 

作爲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上冊《有的人》優秀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上冊《有的人》優秀教學設計(通用8篇)

六年級上冊《有的人》優秀教學設計 1

教材簡析:

《有的人》這首詩是著名詩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參加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紀念活動時所作。詩歌對比強烈、形象鮮明、語言樸素、節奏明快。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瞭解爲多數人活着的人將得永生的道理。

2、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對照的寫作手法,體會運用這種寫法的好處。

3、初步欣賞詩歌,對現代詩充滿興趣。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通過本組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他嗎?

師: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於鴻毛。”魯迅先生不幸病逝時說:“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

過渡:今天,我們學習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爲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而寫的詩歌《有的人》。

二、自主初讀,吟詩解疑

1.略讀課文怎麼學?生交流學法。

出示閱讀要求:

(1)讀準確,讀流暢。

(2)“有的人”指哪些人?

2.讀詩:讀準字音。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分節讀詩,正音。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師:猜一猜,這句話容易讀錯的字是哪一個?

生:大多說“呵”,有的把字音說成是he,有的說成是a

師:這個字平時讀“he”,比如— 笑呵呵、“呵斥

另外,“呵”和“啊”這兩個字有的時候讀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它一樣可以讀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在這句話中讀第幾聲呢? 爲什麼 ?

師:這個句子是什麼意思呢?

生:這些騎在別人頭上的人,對自己的做法很驕傲。

生: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說“呵,我多偉大!”

師:所以,在這裏應該讀第四聲。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

強調預設:朽,理解:不朽。

3.吟詩:讀順詩歌。

迴歸整體,讀詩。

齊讀詩歌。

三、合作賞析,品悟主旨

1.“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種人嗎?

(1)(隨即出示)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2)輕聲讀讀,發現什麼?

兩個“死”,兩個“活”一樣嗎?

(3)朗讀指導“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現在你心裏應該非常明白,兩個“有的人”一樣嗎?

板書:雖生猶死

雖死猶生

(4)這樣的寫作方法叫:對比。(板書)

2.合作學習,細讀《有的人》。

(1)找找兩種人的不同,在旁邊寫上批註。

(2)交流心得。

3. 重構課文,對照感受

(1)第2到6節中找出第一類人。組內讀讀。

①(出示)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麼偉大!”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

②這些“有的人”是怎樣的人?他們的結果呢?(出示)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把名字刻在石頭上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③用一句話說說這樣的人。

偉大,實則渺小,讓你想到哪些人?

(2)另外的“有的人”呢?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當牛馬。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燒。

有的人

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②人們是怎樣對待他們的?

做牛馬的

遠記住他!

風吹到的地方

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

羣衆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

③你讀出詩中的言外之音了嗎?

牛馬,野草爲了別人更好的活的人是誰?

④補充魯迅的資料,交流。

(出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火,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腐朽。”

“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原來臧克家以此作比,竟都是出自魯迅的原話啊!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又發現了什麼?每節都是“先反後正”。

四、對比特寫,寫法感受

1.對比讀。

找找哪些字感受到強烈的對比?

2.交流:

品讀“騎”“俯”,“刻入”“情願”,“不朽”“爛得更早”……

我們可以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一善一惡,一美一醜。

3.比較讀

(1)2、3、4節5、6、7節

2與5節,3與6節,4與7節,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與“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跨,”

……

(2)與前面放在一起寫比較,你感受到什麼?

臧克家無愧於“中國當代詩魂”。

五、總結齊誦,激起共鳴

1.十三年過去了,我們依然記得,讀詩……七十二年過去了,我們依然記得,讀詩……

2.《有的人》僅僅是在歌頌魯迅嗎?更是在讚美那些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的人,以小見大。

3. 將來等我們老了,我們還依然記得,齊讀詩。

教學反思:

這是一片略讀課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憎愛分明的感情,並懂得爲人民服務的人將得到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

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時,先讓學生讀準,特別是對容易讀錯的“呵”字,進行正音。其次,本課的有感情朗讀詩歌是重點,學生對愛憎的感情朗讀的還不夠鮮明,知道要表達的感情,但讀不出來,這時教師應及時的做到範讀。

六年級上冊《有的人》優秀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做到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

2.通過對比朗讀,體會詩歌整體內容與形式上的對比、對應,並基本能背;

3.激發學生做服務於人民的人。

教學重點:

對比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與形式上的對比、對應。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

說說你所瞭解的魯迅?

二、題解

1.題解:板書主標題,讓學生說副標題。

2.作者:結合連接語,出示作者語,指出讀文的感情基調(語調)。

三、通讀課文

1.自由朗讀一遍這首詩,有問題的請舉手。

2.出示第一節課件。

3.有感情地再讀一遍,注意停頓。

四、理解對比和對應

1.出示作者語“爲了加強、突出主題的意義,豐富這篇短詩的內容,通篇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詩歌是怎樣體現對比的表現手法的?(可以同桌交流)

(兩類不同的人的對比<板書>,每小節前半節和後半節的對比)

對比讀。

2.(一共有幾節)出示:可以分成幾個部分?這幾個部分之間有什麼關係?(可以同桌交流)

(板書:行爲——結果)

3.“怎樣的`行爲就會有怎樣的結果。”

對應讀。

4.理解兩句詩:出示⑴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⑵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五、出示:

背。“熟讀成誦,先有感情地再讀一遍這首詩,然後我們來背。”(齊背——個背)

板書:

20有的人

—紀念魯迅有感臧克家

欺壓人民的人——活着卻死了(白)

服務於人民的人——死了還活着(紅)

六年級上冊《有的人》優秀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這種用法的好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鮮明的愛憎情感,懂得爲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明白自己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教學重點】

誦讀詩歌,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詞語鋪墊導入,揭示新課

1、詞語鋪墊。

醜陋 渺小 鴻毛 卑微 唾棄 滅亡

美麗 偉大 泰山 崇高 愛戴 永生

2、本單元我們已學過關於魯迅的哪些文章?你瞭解到魯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生簡單彙報。

3、揭示課題,板書,齊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紀念魯迅的文章,著名詩人臧克家於1949年寫的經典詩篇《有的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指三名學生朗讀,檢查學生是否讀通順、正確。

2、根據朗讀表現,簡單評價。及時指導字音,呵在詩中讀啊的音。呵平時讀---笑呵呵,還可以讀-----呵斥,呵在這應該讀第---四聲。試着讀好這一句。

三、範讀引領,指導朗讀

1、聽讀錄音。(今天,我幫大家請來了一位老師。聽,他來啦!)

2、教師教給方法,指導學生劃分節奏,讀好停頓和重音。(教師示範第一小節,指名練習第二小節,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結。)

3、學生自由展示朗讀,把握節奏。

4、齊讀,慢慢讀出詩的味道。

讀出了詩的味道!我相信你們已經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

四、對比品讀,理解內容,體驗情感

1、可是詩歌的魅力不僅僅表現在它有明顯的節奏,更表現在它獨特的寫法上。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詩,看看你能發現什麼?(生默讀體會)

2、生彙報發現:對比的寫法,讀出相應詩句。再讀讀,還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每小節中還有對比,2、3、4小結對比的是有的人對人民的不同態度;5、6、7小結對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結果;其實這兩部分內容之間又是一一對照的。)

3、根據學生彙報的適時出示插圖和文字,圖文對照,男女生對比朗讀。

4通過對比,我們發現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兩類人?引讀第一小節,這兩類人你能用兩個詞語概括一下嗎?(雖生猶死,雖死猶生)

3、對這兩類人,你認爲作者的態度一樣嗎?生彙報出幾種態度:批判,讚揚,熱愛。你對這兩類人的態度呢?充分激發學生情感。

4、對待不同的人,勢必會有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語氣。請同學們兩兩對讀,一人一句,讓我從你們的表情中看看誰最能讀出臧克家的心聲。

5、師生對讀,烘托詩情。

小結:同學們讀得真好!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人我們更——愛戴、敬仰、懷念…….損害人民利益的人我們更——痛恨,蔑視,憎惡......

五、研讀品悟,昇華情感

1.看課文題目,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齊讀),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你發現了嗎?詩中卻沒有提到魯迅的名字。詩人該不會忘了吧?你一定能從文中找到魯迅的影子。學生讀詩找詩句。

2、彙報讀詩句。結合所學課文簡單談談你的理解。

3、感悟魯迅精神:這首詩只是在讚揚魯迅一個人嗎?在我們的記憶中,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人也和魯迅先生一樣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4、讓我們把深深的敬仰獻給那些值得我們永遠懷念的人。齊讀描寫魯迅的'詩句。

六、課堂小結,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你打算做個怎一個什麼樣的人?

3、總結:讀兩句詩,把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學習,工作生活中。做一個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七、拓展訓練,從容練筆

1、看課件資料,瞭解人們紀念魯迅的活動及評價。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認識。也更激起了我們對先生的深切懷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的時寫的,今年是魯迅逝世75週年,也是魯迅誕辰130週年,讓我們深切緬懷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請你爲先生獻上真摯懷念詞吧!(如果能試着運用對比的寫法,用上課前積累的詞語寫幾句詩,會更精彩!)

3、交流展示

總結鼓勵:同學們寫的真好!你們的詩是所有我看到的詩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從這節課開始叩響了詩歌的大門。期待你們愛上詩歌!期待你們當中能夠誕生傑出的詩人!

20* 有的人

紀念魯迅有感

雖死猶生 騎 人民恨

對比

雖生猶死 俯 人民愛

六年級上冊《有的人》優秀教學設計 4

教材分析:

《有的人》寫於1949年11月1日,是作者在新中國成立後,爲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而寫的,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

作者說過:“對於這樣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頌,那是很難下筆的。我只是概括地從生前爲人民奮鬥犧牲而不想到個人,在他死後,人民熱烈紀念他這兩點上來表現的偉大。”“爲了加強、突出主題的意義,豐富這篇短詩的內容,通篇用了對比的表現方法,題目不寫做紀念魯迅而叫做‘有的人’。”這首詩以《有的人》爲題,是對全詩內容所作的揭示和概括,它蘊涵着深意。詩的第一節即第一部分,詩人揭示了這種深刻含意的具體內容,精闢地概括了人生的意義:“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作者熱情頌揚了魯迅先生戰鬥而偉大的一生。

這首詩歌是臧克家爲魯迅逝世十三週年而作,不僅僅是單純懷念魯迅,而是通過與有的人的對比闡揚了一種人生哲理,容入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學習時,要通過反覆的誦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絡,學習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2、學習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

3、體會詩歌的結構與表達方式方面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的含義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有的人》這首詩,是臧克家爲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而作。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視頻文件)請同學們在聽的同時,注意詩歌的朗讀節奏和重音。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注意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然後齊讀全詩。

3、魯迅簡介

爲了更好的學習這首詩歌,我們先回顧一下魯迅先生的生平。(出示幻燈片)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逝世,國民黨反動派血腥鎮壓人民,不允許人民悼念魯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週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他。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羣衆紀念魯迅的盛況,並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爲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於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4、思考討論:這首詩可以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學生討論後明確:全詩可以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節):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節):從兩種人對人民不同態度的對比中,熱情頌揚了魯迅先生戰鬥而偉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節):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二、品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學習詩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2)思考問題:這一節詩有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如何理解它們的含義?

2、比較學習詩歌第二、三部分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三部分,思考這兩部分在內容上有什麼聯繫?

互相照應,2、3、4節分別照應5、6、7節。

(2)這首詩使用了一種很典型的表現手法,那位同學看出是什麼?這在詩中是如何體現的?

2、3、4節每一節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治者對待人民羣衆的態度,每一節的後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羣衆的態度;5、6、7節每一節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羣衆對反動統治者的態度,每一節的後兩句都寫人民羣衆對魯迅這樣的人的稱頌。

(3)這幾節詩中有幾個句子出自魯迅先生的作品:“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自嘲》

“有的人/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野草 題詞》

(作者借魯迅的詩來表現魯迅的高尚品質 )

(出示幻燈片9、8,齊讀)

(4)這兩種人最後的結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

(2)“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

(3)“他們的下場可以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b:(1)“永遠記住他”。

(2)“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

(3)“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羣衆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三、再次品讀詩歌

要求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

四、課內延伸

1、迅速默讀全詩,體會:“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討論)

學生討論後明確: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治者,他們雖然“活着”,卻如行屍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詩的後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紀念魯迅,那麼把詩的題目改爲“魯迅贊”或者“紀念魯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擴大了詩歌的內涵,使得詩歌更具有普遍意義。

六、課內延伸

閱讀泰戈爾的《某人》,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六年級上冊《有的人》優秀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活”與“死”的深刻含義。

⑵把握這首詩運用對比、反覆抒發感受的寫法。

⑶品味詩歌形象、意味深遠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

反覆誦讀,加強學生個性化的情感體驗,從而帶動對詩歌的理解品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樹立正確、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設想

㈠教學重難點

1、重點

⑴對比的手法。

⑵形象的語言,深刻的哲理。

2、難點

對兩種人生態度的認識,對人生意義的參悟。

㈡課時安排1課時

㈢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㈠鏈接生活,入其境。

1、播放視頻。

2、教師導語。

㈡誦讀揣摩,感其情。

1、播放朗讀錄音。

2、學生自由誦讀(要求把握節奏、重音等,讀出抑揚頓挫)。指名朗讀。

3、感受詩中激情。

你剛纔是帶着怎樣的感情來朗讀的?

㈢捕捉品味,明其意。

1、詩歌副題爲“紀念魯迅有感”,請在詩中找出暗指魯迅先生的詩句。

2、進而回憶魯迅先生一生中重大的轉折事件,感悟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力量。

3、捕捉詩中的意象,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詩歌是用具體的形象思維的,讀詩要抓住意象,閉上眼睛,有哪些感受最深的形象浮現在你的眼前?

㈣聯想延伸,悟其理。

1、詩的副標題爲“紀念魯迅有感”,爲什麼以“有的人”爲主題?

2、在歷史或現實中,有許多流芳百世、永垂千史的人物,這首詩喚起了你的哪些聯想?

㈤激情誦讀,抒其志。

學生設計中選方案:

[方案1]女生齊讀每節詩的前兩句,男生齊讀每節詩的後兩句。領會詩中的對比、反覆手法。

[方案2]領讀第一節,女生齊讀後六節的前兩句,男生齊讀後六節的後兩句。領會詩的總分結構。

[方案3]領讀第一節,女生齊讀二、三、四節,男生齊讀五、六、七節,對應朗讀,明確詩中的對應。

老師設計

[方案4]教師誦讀題目、作者,一女生領讀第一、二、三、四節的前兩句,一男生領讀第一、二、三、四節的後兩句,然後女生齊讀五、六、七節的前兩句,男生齊讀五、六、七節的後兩句,最後全班齊讀第一節。

六年級上冊《有的人》優秀教學設計 6

學習目的:

1、理解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發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2、體會詩歌也能講道理,發表議論。

教學重、難點

1、目的:

1、理解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發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2、體會詩歌也能講道理,發表議論。

教學重、難點

1、重點:(1)通過詩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爲代表的革命戰士的偉大精神,培養“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觀。(2)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的深刻哲理;理解了詩的深刻哲理。

2、難點:第三、六、七節的內容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臧(zang1)俯(fu3)踐踏(jian4)刪刈(yi4)憎惡(zeng3wu4)裝飾(shi4)

2、解釋下列詞語:

(1)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意思。魯迅自嘲詩裏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詩句。

(2)情感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比喻魯迅願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魯迅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裏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溶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枯腐。”

(3)華蓋:古星名。迷信的人認爲人的運氣不好,是有華蓋星犯命,叫交華蓋運。但據說和尚華蓋罩頂是走好運。

3、朗讀、背誦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臧克家,1905年出生于山東省諸城縣臧家莊。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從小喜愛古典詩詞。18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農村,對農民的悲慘處境有較多的瞭解。這段農村生活成爲他以後詩歌創作的深厚基礎。1923年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習,開始寫作新詩。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烙印,引起廣泛注意,受到歡迎。抗戰爆發前,詩人又出版了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等詩集,進一步反映農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撻了黑暗的舊社會。抗戰勝利後到上海。出版了反映人民疾苦、控訴蔣家王朝罪惡的政治諷刺詩集寶貝兒)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解放後,先後任華北大學三部研究員、人民出版社編審、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等職,曾選爲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這首詩是爲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而創作的。

2、導語

“詩言志”,詩可抒情、可敘事,詩也能講道理,發議論,這樣的詩有人稱之爲哲理詩。詩中發表的議論不是抽象的,而是帶有形象性的。是用詩的語言說出來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臧克家先生所寫的有的人就是這樣一首哲理詩,學習這首詩,我們要理解詩中哲理性的深刻內涵以及鏗鏘有力的語句,理解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情的紀念魯迅先生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教育。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範讀,或聽詩歌朗讀錄音。注意朗讀者的感情流露。)

2、提問:這首詩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全詩可分成三個部分。

第1節爲第一部分。大意是: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

第2節到第4節爲第二部分。大意是:詛咒與讚美、鞭撻與褒揚交替使用,形成相互對比,而讚美、褒揚是主旋律,作者熱情頌揚了魯迅先生戰鬥而偉大的一生。

第5節到第7節爲第三部分。大意是:在對生死、榮辱、善惡、美醜議論的基礎上,使詩意昇華到讚頌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高尚的人生觀的高度。詩的容量加大了。

3、提問第l部分中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有什麼不同的含義。

討論並歸納:“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軀殼活着,它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指的是一生爲人民,甘願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然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在人間。(應啓發學生。離開詩歌原句去解釋“活”與“死”是不易領會詩人深刻含義的。)

4、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把兩種截然不同的人作了對比?

討論並歸納:

(1)對人民的情感:一種是騎在人民頭上;一種是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騎”和“俯”形象地表明瞭兩種相反的態度和感情。

(2)人生境界:那些雖生猶死的人,想通過樹碑立傳,達到“永垂不朽”;而像魯迅先生這樣的人則情願充當無名的野草,當地下火噴薄而出的時候,變成熊熊列焰,“於是並且無可朽腐”(野草·題辭),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3)人生觀:一種給人民帶來災難;一種給人民帶來幸福。

5、提問:這兩種人的結果如何?

討論並歸納: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挎,把人民當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6、提問:第2、3節詩裏沒出現魯迅的名字、但我們一眼便可看出是在讚頌魯迅的偉大精神,原因何在?

討論並歸納:作者說過:“對這樣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頌,那是很難下筆的。我只是概括地從他生前爲人民奮鬥犧牲而從不想到個人,在死後。人民熱烈紀念他這兩點上來表現他的偉大。”這二節中作者含蓄而形象地讚頌魯迅“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偉大精神,因爲本詩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同時“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讓人馬上想到魯迅的詩:“俯首甘爲孺子牛”。魯迅先生野草散文詩也讓人們與詩中“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聯繫起來,因此雖然詩中沒出現魯迅的名字,可讓人一看便知是魯迅的寫照。魯迅有“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偉大精神,魯迅爲了革命事業甘願貢獻自己的一切。

四、小結

有的人寫於1949年11月1日,新中國成立不久,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紀念日,勝利了的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隆重紀念自己的偉大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先生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紀念魯迅的盛況。

這首短詩以有的人爲題,是對全詩內容所作的揭示和概括。它蘊含着深意。詩的第一節即第一部分,詩人揭示了這種深刻含意的具體內容,精闢地概括了人生的意義:“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就使詩包含着兩個方面的內容。

九年級語文《有的人》教學設計4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在寫作方面,這首詩也有着鮮明的特色,這就是在對比和對應中表現出深刻的哲理,這裏所說的哲理,詩人並不是用一般抽象的語言來告知讀者,而是運用形象性的詩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意義,它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那種高踞於人民之上的反動統治者和爲人民俯首爲“牛”的革命者的不同人生意義,從而啓示我們。爲多數人去活,才活得有價值。

五、作業

1、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2、完成練習一第1、2、3題。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背誦本詩。熟讀自嘲、野草·題辭。

2、這首詩通過議論,給人講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什麼?這個道理是以什麼形式怎麼打動讀者的。

二、導人

上一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背誦有的人這首詩,理解了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發的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了革命人生觀的教育。通過討論還明確了對“活”與“死”的不同含義。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探討這首詩的深刻內涵。

三、正課

1、背誦全詩

2、提問:第一部分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起什麼作用?是怎麼評價魯迅先生的。

討論並歸納:這一部分的詩歌主要用了連續反覆的修辭方法。連續反覆的修辭在這裏起到了強調作用。這一強調使這一首詩的詩意昇華到讚頌高尚的人生觀的高度,對評價魯迅先生是偉大的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起到了很有力的`、很重要的作用。

3、提問:詩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內容上是怎樣呼應的?

討論並歸納:第二部分,從不同方面舉出兩種人的不同做法,褒貶鮮明,引起人們的思考;第三部分逐一對應回答,強調了兩種不同做法所得到的不同結果。

4、提問:這首詩的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這“感”具體,形象。如果詩的第二節改成:“有的人/欺壓老百姓;/有的人/爲人民服務。”行不行?請說明理由。

討論並歸納:不行。這樣做,兩種對立的人生觀,兩種對人民截然不同的態度表達得不形象。“騎在人民頭上”這典型動作,加上“我多偉大”這典型語言,二者連結起來,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動統治者的殘暴無恥,“俯下身子”這典型動作,加上“給人民當牛馬”這貼切的比喻、準確、生動的刻畫了魯迅先生鞠躬盡瘁爲人民的形象。

5、提問:這首詩通過討論,給人講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什麼?它爲什麼能深深地打動讀者。

討論並歸納:這首詩所要說明的道理蘊含在第一節的詩句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作者由紀念魯迅聯想到深愛人民的人,並且甘願爲人民作牛馬,爲人民奉獻、犧牲的人是永垂不朽的。就像魯迅先生一樣,雖然已經逝世多年,生命不存在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活着,人民永遠在心裏紀念他。作者不僅歌頌魯迅和具有魯迅那樣品質的人,也啓發和引導讀者要學習魯迅精神,做品格高尚的人。

作者發揮了詩歌的特點,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來闡明上述道理,因而深深地打動了讀者,取得了較好的說理效果。

6、提問:讀讀魯迅的自嘲,想想自嘲和臧克家的有的人兩首詩中表現了怎樣一種鮮明的態度。

討論並歸納:魯迅活着的時候,反動派怕他、恨他、發動攻勢圍剿他,造謠侮辱、中傷他。面對這一切魯迅坦然處之,堅信自己的信念: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作爲人民大衆的代言人,鬥爭的勇士,文化的旗手,偉大的民族英雄,魯迅不屈不撓鬥爭着。魯迅逝世後,反動派仍然是怕他、恨他、發動攻勢圍剿他、造謠侮辱、中傷他,而人民卻敬他,愛他。可見在對待魯迅的態度上,可以清楚地讓人們感到鬥爭的激烈,這兩首詩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分明的愛憎。

7、提問:讀讀《野草·題辭》,聯繫《有的人》談談對課文有否更深的體會。

討論並歸納:魯迅曾說過:“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而“野草”的形象,期待着地下火將它變成熊熊烈焰。這兩個形象都體現了魯迅先生對人民深沉博大的愛,象徵他爲人民奉獻、犧牲的精神。這樣的人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這正是詩中所要歌頌的。

四、小結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這首優秀短詩,自1949年發表以來,一直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這首詩的生命力如此強盛,究其原因應該是它對革命人生觀的形成有着普遍意義。是呀,人爲什麼活着?不同人生觀,立場不同,就有兩種看法。以魯迅爲代表的人生觀,就是爲人民服務——就是“俯首甘爲孺子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革命者

的人生觀。與此相反,一切爲自己,以別人——特別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作犧牲的人生觀,都應當是爲我們所唾棄的人生觀。《有的人》表面上並沒有人生哲學的說教,這是因爲作者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判若天淵的愛憎讓它隱了形。事實上當人們讀到詩會立刻想到這一點。這也是這首詩創作的高明之處。

五、作業

六年級上冊《有的人》優秀教學設計 7

一、導語

我們學習過魯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魯迅先生懷着對祖國前途的深沉的憂慮、懷着對祖國人們的赤誠的愛,始終站在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前列,用自己的筆,與帝國主義的附庸、與封建勢力的餘孽、與一切人民的敵人做不妥協的鬥爭。

因此,他得到了廣大人民的崇敬與愛戴,當然也遭來了階級敵人的攻擊與謾罵。這節課我們就來學一篇爲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而作的詩歌——《有的人》。

二、熟讀全詩

1、教師範讀,學生劃節奏,標重音,悟語氣。

2、教師指導、學生齊讀。

三、感悟詩歌內容,思考以下問題。(不急於尋求統一答案)

1、“有的人”具體指什麼人?詩歌既然爲紀念魯迅而作,爲何題目卻是《有的人》?

2、詩人寫出了這兩種人各自的什麼特點?

3、全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4、詩人寫此文有什麼深意?

四、在激起學生求知慾的基礎上介紹詩人及其創作背景。

從“中華民國”這塊招牌高高掛起之後,看到、親身經歷了舊軍閥、新軍閥的種種罪惡殘暴的迫害,也悲憤地目睹了地主階級和一切達觀貴人爲非作歹、欺壓羣衆、視人民如草芥的種種情況,他們利用他們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們歌功頌德,同時,還想在石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爲自己樹碑立傳,以期“流芳百世”。

魯迅活着的時候,和逝世之後,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國民黨反動派,怕他、恨他,發動攻勢“圍剿”他,造謠侮辱、中傷他,連他的墳頭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愛他,把他作爲自己的代言人,作爲階級鬥爭的勇士、文化的旗手偉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國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的紀念日,全國第一次公開隆重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詩人目睹了人民羣衆的紀念盛況,深切追憶魯迅先生,於是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鬱積胸中的感情一齊迸發,就寫下了《有的人》這首詩歌,抒發了自己的無限感慨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五、在此基礎上明確前面思考題的答案。

1、“有的人”指兩種人、兩種階級,一種是魯迅及以魯迅爲代表的革命戰士,另一種是指國民黨反動派及那些剝削人民的人,詩人讚揚前一內人鞭撻後一種人。因爲詩中通過揭露魯迅的對立面——官僚地主階級和一切騎在人民頭上的反動派,來襯托偉大的戰士魯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標題,對全詩內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與人民爲敵的人: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爲自己,想不朽,他活着別人不能活;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人:俯身給人民當牛馬,爲革命,願犧牲,他活着,別人更好活。

3、對比手法表現詩人愛增憎分明的感情。

4、揭示了爲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爲敵的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六、理清各部分的關係。

1、第2—4節分別是從什麼角度進行對比的?

〖明確〗分別是從兩種人對人民的不同態度、人生目的、社會影響三個角度進行對比的。

爲人民鞠躬盡瘁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橫行霸道卻恬不知恥、自我標榜

利用權勢爲自己樹碑立傳,妄想“流芳百世”爲革命不惜犧牲

極端自私不惜犧牲自己

2、第1節與第2-4節之間是什麼關係?

【參考】果因關係(總分關係)

3、第5—7節與前四節在內容、結構上有怎樣的聯繫?

〖明確〗因果關係(前三段寫兩種人對人民截然相反的態度,後三段則逐一寫出人民對他們的不同回報)、逐一對應的關係。

4、爲什麼說“把……早”?如何理解“只要……野草”?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想“把名字刻入石頭的”,活着早已被人民唾棄,死後也只能遺臭萬年,“爛”既道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願和力量;而一旦“春風”勁吹(革命蓬勃發展起來),野草就會萌生,到處將一片青綠(甘願爲革命獻身的先驅者將會後繼有人)。前句是對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動派的譏諷、嘲笑、鞭撻、討伐;後句是對爲人民奮鬥一生的革命戰士蓬勃的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熱烈歌頌。

5、第7段中說“他的下場可以看到”,這個“下場”在前文的什麼地方已經體現了?“羣衆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一句中“擡舉”一詞是什麼意思?

〖明確〗“垮”形象地表現了反動派可恥的失敗下場,“爛”表明他們會遺臭萬年。“擡舉”在這裏是推崇、尊崇的意思,“擡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羣衆對魯迅先生無限崇拜、無比愛戴的深厚感情。

小結:從以上分析中,我們能夠看出:這首詩可以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兩種人的生死進行評價;第二部分寫兩種人對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態度;第三部分寫人民對兩種人的截然不同的態度。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雖生猶死”和“雖死猶生”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開掘,形成了以讚頌魯迅鞠躬盡瘁爲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抒情主線。

6、詩歌採用對比手法的作用是什麼?

【參考】使正反面人物對比得更爲鮮明,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不同的人生觀,顯示了人民羣衆強烈的愛與憎,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作用。

7、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詩。詩中告訴我們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明確〗有很多方面的道理,例如:人,到底應該怎樣活着?應該如何對待廣大人民羣衆?我們紀念魯迅,是因爲魯迅有高尚的人生觀、偉大的人格,我們應該像魯迅那樣,爲人民而活着,勤於工作,樂於奉獻,追求最有價值的人生,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才能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懷念。那些瞧不起人民大衆甚至與人民對立的人,那些一心爲自己謀私利的人是渺小的,他們只能被人民大衆所唾棄。

七、歸納主題

這首詩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無情鞭撻了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階級,深刻地揭示了熱愛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滅亡的真八、本詩的議論有何特點?

這首詩紀念魯迅,主要不是介紹魯迅的生平,追記魯迅的業績並作評價,而是對比討論兩種不同的人生意義和價值,特別提出如何對待人民羣衆的問題,從而提煉出深刻的哲理,啓示讀者,議論用語形象生動。

(一)人生活着——死了(雖生猶死)

價值死了——活着(精神永存)

(二)

1.對人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態度 俯身“當牛馬”,恭恭敬敬不同

2.人生爲自己,“想不朽”表現 目的爲革命,願犧牲

3.社會他活着,別人不能活影響他活着,別人更好活

(三)

1.人民把他摔垮 人民永遠記住他 不同

2.名字“爛得更早” 結果“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3.“下場可以看到”“擡舉得很高很高”

六年級上冊《有的人》優秀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認識、理解本課出現的生字、生詞;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能力目標】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情感目標】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爲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重難點突破】理解詞句的意思,懂得爲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讀閱讀提示,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有的人

二、範讀與理解

1、整首詩歌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整首詩歌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節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節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節是第三部分。)

2、每部分寫的是什麼內容?

第一部分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爲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爲人民鞠躬盡瘁,死後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的觀點。第二部分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中,熱情讚頌魯迅爲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第三部分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讚頌魯迅鞠躬盡瘁爲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情感主線。

三、朗讀與質疑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軀殼活着,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後一句指的是一生爲人民、甘願做人民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這是全詩提綱挈領的小節,抓住它品讀全文,就會事半功倍。

②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一個“騎”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治者驕橫的形象,兇暴的本質;“呵,我多偉大!”刻畫了反動統治者的外強中乾、自我吹噓的醜態,對反動派進行了有力的.諷刺;對於魯迅先生,則用“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俯下身子”把魯迅精神表達得多麼充分,刻畫了魯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③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比喻魯迅願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魯迅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裏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④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詞,真是入木三分。反動統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實上,他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這裏的一個“爛”字,既寫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願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則給人以無限生機、無限希望的感受和聯想,表現了廣大人民羣衆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和愛戴的深厚感情。“春風”“到處”“青青”這些感情色彩鮮明的詞語,是作者對爲人民奮鬥一生的革命戰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熱烈歌頌。

(2)對詞語的理解。

①“有的人”: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治者,他們雖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屍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詩後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

②活:第一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二個“活”字是作者對魯迅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讚美。

③死:第一個“死”字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死”字表達了作者的惋惜和懷念之情。

④騎:生動地表現了反動派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態。

⑤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動派,打倒反動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個“摔”字上,“垮”作爲結果又形象地表現了反動派的可恥而又必然的下場。

四、朗讀與感悟

1、聽詩歌朗誦錄音,學生可小聲跟讀,之後,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誦。

2、採取多種對比朗讀的形式,提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

一是每一小節前後兩句話的對比;二是第二小節和第五小節,第三小節和第六小節,第四小節和第七小節的對比朗讀;三是更加細化的第二小節第一句和第五小節第一句(以此類推)的對比朗讀。

3、感悟情感

(1) 在對詩句的理解中,在對詩的反覆誦讀中體會詩句所蘊含的濃厚情感,並帶着這種濃厚的情感投入到更加深情的詩句誦讀中去。

(2)小結: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爲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

五、寫法與拓展

1、這首詩在寫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嗎?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由於前面在理解詩意與有感情地誦讀中已經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詩的每一小節都用對比寫,每一節都是先反後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突出。

2、課後找找魯迅的散文詩《野草》讀一讀,加深對魯迅先生的認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