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風雨》七年級語文教案

本文已影響 1.72W人 

《風雨》七年級語文教案

《風雨》七年級語文教案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雨》七年級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熟練掌握文中生字詞的字音、字義。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分析文中重點語句,掌握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以及側面描寫的寫作手法。

2、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體會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對孩子的童真童趣的讚美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保持童真童趣的'天性,能夠用孩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發現生活的美。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中側面描寫等寫作手法並運用。

2、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含蓄情感,理解作者對童真童趣的讚美之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反饋

1、檢查、矯正課前預習。

2、交流作家作品情況

二、朗讀課文,梳理文章內容

1、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請逐段朗讀課文,想一想:各段都寫了哪些景物?

第1段:樹林全貌;

第2段:垂柳、楊葉、蘆葦;

第3段:斷繩羊、女孩;

第4段:葡萄蔓、蒼蠅;

第5段:鳥巢、鳥兒;

第6段:廢紙、貓、瓦;

第7段:浮萍、魚兒;

第8段:老頭、孩子。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風的?寫出了風怎樣的特點?

文章先從樹林子開始着手,呈現給我們一幅恣意的狂風圖。接下來,從形狀、聲狀方面對被風吹得亂了的垂柳、楊葉、蘆葦進行了生動的描寫,繼續展現狂風大作的畫面。寫了幾組自然物,作者的筆鋒陡轉,寫到了動物,寫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進行景物描寫來具體表現風雨之大之猛烈。

三、精讀課文,學習寫作技巧

1、課文寫“風”,看不見一個“風”字,卻寫出了狂風的肆虐;寫“雨”,不着一個“雨”字,卻爲我們展現出了風雨夾擊的情景。作者採用的是一種什麼寫法?

側面烘托。

2、“樹林子像一塊麪團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這句話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比喻,將樹林子比喻爲一塊麪團,並用一個“鼓”字、一個“陷”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樹林地狂風中飄搖的情景。

3、“一頭羊從柵欄裏跑出來,四蹄在撐着,忽地撞在一棵樹上,又直撐了四蹄滑行,末了還是跌倒在一個糞堆旁,失去了白的顏色。”你認爲句中哪些動詞用得好?爲什麼?

“跑”、“撐”、“撞”、“跌”、“失去”,幾個動詞形象地寫出了“斷了繩的羊”的一連串表現,從側面烘托了風之狂。

4、“一個穿紅衫子的女孩衝出門去牽羊,又立即要返回,卻不可能了,在院子裏旋轉,銳聲叫喚,離臺階只有兩步遠,長時間走不上去。”這句話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作用是什麼?

誇張。只有“兩步遠”卻“長時間走不上去”,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聯翩,可見風之大。

5、“槐樹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鬆了一下蜷曲的手腳,一下子像一條死蛇,嘩嘩啦啦脫落下來,軟成一堆。”這裏用的是什麼修辭手法?有何妙用?

比喻。將葡萄蔓比作“一條死蛇”,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葡萄蔓被風吹落的情狀。

6、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動詞的使用及側面烘托手法的運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除上面所涉及到的句子外,你還能從課文中找出其它句子,並說說它們的作用嗎?

四、合作探究,體會行文妙處

1、有人說結尾寫到大雨了,你贊同這種看法嗎?爲什麼?

同意這種說法。文章結尾,寫孩子們“全趴在門縫,驚喜地疊着紙船,一隻一隻放出去……”由此看來,孩子們的腳下、門外,已是積水漫漫,否則又怎麼可以放紙船呢?

2、讀課文最後一段,說說文章結尾的場景和情調與前面相比有什麼不同?你認爲作者寫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結尾處,與前面風雨中無法自主的植物、驚恐萬狀的鳥畜不同,孩子們天性活潑,看一切都有趣,即便是暴風驟雨也阻擋不了快樂的遊戲。至此,揪着讀者心的這場風雨總算有了溫暖的畫面,可以鬆口氣合上書閉目回味了。文末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兒童天真純潔性情的謳歌和讚美之情,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五、佈置作業

學了本文,你一定收穫不少。請選擇某一熟悉的景物寫一篇片段作文,不少於200字,儘量用上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和側面烘托的表現手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