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兩彈”元勳鄧稼先》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1.84W人 

 [ 課標要求]

《“兩彈”元勳鄧稼先》教案設計

  1、理解寫人的文章中事件與人物形象的關係。

2、體會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現力的語言動作進行細緻生動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3、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學法點悟]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明白曉暢,幾乎沒有難理解的語句,因此,學習這篇文章時應在朗讀的基礎上積極討論,理清文章內容,品味感情,領會主旨。

 [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人物通訊,講的是中國原子彈主要的理論設計者,被稱爲中國的奧本·海默的物理學家鄧稼先。朗讀全文,瞭解文章的結構。文章主要介紹了鄧稼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從事科學研究的,講述了有關他的哪些典型事蹟,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我們在學習本文時要着重思考的問題。

 [疑難解析]

質疑:文章是由哪些內容組成?

解惑:文章由一個引子和冠以小標題的三部分組成。引子,從20世紀40年代美國研製原子彈有許多科學家“失蹤”寫到鄧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蹤”的經歷。“要放一個‘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艱苦創業的年月”是第二部分。“這裏就是戰場”是第三部分。

質疑:鄧稼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處寫到核武器研製的艱苦環境:研究院開始時“只是一片莊稼地”、科技人員寥寥無幾、大戈壁的風刀霜劍、零下30幾度的嚴寒、蘇聯毀約、國外資料嚴密封鎖、沒有大型計算機,等等。從物質條件到技術條件,從自然環境到政治環境,都是異常的艱苦困難。

質疑:如何理解“冬去春來,年復一年,鄧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親臨第一線。”

解惑:鄧稼先“親臨第一線”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

 [語言揣摩]

1、“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死了也值得!”

這是鄧稼先把調動工作的事告訴妻子時所說的話。質樸的語言,非常真實地表現了他當時的心情。平靜中透露着無限的喜悅。

2、戈壁灘上風沙呼嘯,寒風刺骨,氣溫已經是零下三十多攝氏度了!有人見他實在太疲倦了,勸他說:“鄧院長,你回去吧!”鄧稼先嚴肅地拒絕說:“不,這裏就是戰場,我不能走!”

這些人物語言、行動的具體描寫,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偉大精神。

  [研究課題]

我國除了成功研製原子彈、氫彈以外,還研製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尋找資料,與同學交流,並整理歸納。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導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探究重點詞句的含義。明確文章講述了有關鄧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蹟,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