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沈括《以蟲治蟲》知識點整理

本文已影響 2.24W人 

原文: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爲秋田之害。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蠍,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爲兩段。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

沈括《以蟲治蟲》知識點整理

重點詞解釋、譯文、分析

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爲秋田之害。

1、界:地域、範圍

2、生:產生,出現

3、方:正在,正當

4、爲:成爲

5、之:的

6、害:危害

譯文:北宋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出現了子方蟲,正要危害田野裏的莊稼。

課文分析:第一層:說明蟲害發生的年代、季節和範圍。一個“方”字,顯示蟲害的緊迫,治蟲實爲當務之急。

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蠍,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爲兩段。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7、如:像

8、其:它的

9、喙(huì):本是鳥獸的嘴 此處指蟲子的嘴

10、蔽(bì):遮蓋 蔽地:遍地

11、則:連詞表順接,相當於“就”。

12、以:用

13、搏:搏鬥

14、之:代指子方蟲

15、悉:全,都

16、爲: 成爲

17、旬日:十天

18、皆:全、都

19、盡:消滅

20、歲:年成

21、以:因爲【“以”只有“因爲”的意思,沒有“因此”的意思,其實後面省略了代詞“之”,其爲“歲以(之)大穰”,之:指 消滅子方蟲 “以之”譯爲“因爲這樣”,就相當於“因此”。】

22、大穰(ráng):莊稼大豐收

譯文:忽然出現了一種昆蟲,樣子像泥土裏的"狗蠍",它們的嘴上長有鉗,成千上萬遍地都是;它們遇上子方蟲,就用嘴上的鉗跟它(子方蟲)搏鬥,子方蟲全都被這蟲咬成兩段。十天後,子方蟲全被消滅,年成因此獲得大豐收。

課文分析:第二層:寫子方蟲的天敵應運而生,滅盡子方蟲,莊稼因此獲得大豐收。

“忽”字表明事出意外。害蟲天敵的出現是自然界生態平衡現象,雖然在當時人們對此現象還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但它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存在

接着介紹子方蟲的天敵:“如土中狗蠍,其喙有鉗”,這是寫它的外貌特徵,突出“有鉗”,因爲這是它消滅子方蟲的有力武器。“千萬蔽地”,說明爲數衆多。

當它遇見子方蟲時“以鉗搏之,悉爲兩段”,說明它剿滅害蟲時威力無比。

“旬日子方皆盡”,說明剿滅害蟲極爲迅速,乾淨徹底。

“歲以大穰”,一個“以”字強調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於天敵徹底消滅了子方蟲,這就突出了“以蟲治蟲”的成功。

這裏啓示我們:如何有效地保護自然資源,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充分發揮某些農作物害蟲天敵的作用,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業增產、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

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

23、其:這樣、這種

24、舊:過去

25、曾:曾經

26、之:助詞,無實義,不譯

27、土人:本地人

28、謂:叫 ,稱

29、之:子方蟲的天敵

30、傍不肯:蟲名。意思是這蟲旁邊容不得害蟲。

31、傍:同“旁”,旁邊。

譯文:這種蟲過去曾經有過,當地的人稱它爲“傍不肯”

課文分析:第三層:說明天敵的出現並非偶然現象,而是“舊曾有之”。篇末點出“傍不肯”的名稱,加深了讀者的印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