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精選7篇)

本文已影響 3.33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精選7篇)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藉助註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掌握意義;

2、在反覆誦讀中品味文章優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練的語言;

3、背誦本文。

過程與方法:

以誦讀貫穿教學始終,以誦讀法、談話法、點撥法等爲主要教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娛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潔的思想情操。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反覆誦讀,體會文章意境;

2、抓住重點詞語,揣摩品味文章的語言特點

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娛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學情分析

作爲初級中學的八年級學生,文言文基礎較薄弱,閱讀能力偏低,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學時,老師要指導學生疏通文意並積累重點詞語,更要從恰當的角度入手,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操。

教法學法和教學手段:

(一)教法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以整體感知—疏通文意—理清結構—研讀品析—看圖背誦爲主線,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爲此, 我主要採用誦讀法、談話法 、點撥法等教學方法。

(二)學法

誦讀法、討論法、自學法等。

(三)教學手段: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簡介文題

1、 讓配樂欣賞山水美景(幻燈片展示),老師用優美的語言大導入:

同學們,面對這山明水秀、美輪美奐的自然景色,你們想到了什麼呢?老師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古以來不少文人墨客描繪山水美景的優秀詩句,比如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孟浩然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同學們,這些優秀的詩句真是不勝枚舉。你看,好山,好水,好畫,好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言文,被稱爲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篇文章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文言文——《答謝中書書》(板書課題)。

2、 簡介文題。

"謝中書"是作者的朋友"謝徵"的官職名,"書"是指"書信",在古代是一種可以抒情議事的文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己朗讀課文,用筆劃出不會讀的字詞。

2、聽朗讀錄音,特別注意自己所標劃的字詞的讀音以及朗讀的節奏、語氣。

3、學生自由練讀,老師提出朗讀要求:

①讀準字音;②讀準節奏;③讀出感情。

4、讓學生自告奮勇展示自己的朗讀,其他學生認真聽完以後針對朗讀要求進行評價,老師提示學生重點掌握以下字詞的讀音:

猿(yuán) 頹(tuí) 與(yù)

5、老師再次強調朗讀要求,全班同學齊聲朗讀。

6、請學生試用一句話說說文章所寫的內容。

(三)疏通文意,理解內容

1、學生自己結合課文下注釋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用筆劃出來。

2、與同桌討論解決疑難,如果仍然不能解決等待在全班提出來共同討論。

3、老師引導學生解決字詞上出現的疑難,同時板書以下重點詞語,要求學生重點掌握:

四時:四季

俱備:都

曉霧將歇:消散

夕日欲頹: 墜落

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欣賞

4、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口頭翻譯課文。

5、老師用多媒體展示翻譯,讓學生與自己的翻譯進行對比,從而領略文章寫景的美麗。

6、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帶着充沛的感情朗讀課文。

(四)深入文本,理清結構

1、老師提問:本文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讓學生思考回答,明確文章的諸多景物是用精巧的佈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從而引出文章的結構特點——總分總的結構。

2、老師邊板書便引導學生分析明確文章的結構特點:

總領——美

高峯、清流

兩岸、五色 四時

寫景— 青林、四時 美

曉霧、猿鳥 晨昏

夕日、沉鱗

抒懷——仙都、未復

(五)研讀品析,領悟感情

1、老師提問:這短短的幾句話到底蘊含着哪些美呢?請同學們按照下面的要求來說一說(多媒體出示要求):

本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勝收,你感受到哪些美麗的畫面呢?請你任選一個角度,用下面的句式描繪一下:

"這裏有 之美,你看 "

例句:這裏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高峯入雲,清流見低,巍峨的山峯聳入雲霄,明鏡的溪流清澈見底。

2、讓學生思考後自由發言,描繪自己頭腦中想象的畫面。

3、老師引導:剛纔同學們從許多角度描繪了頭腦中的課文畫面,同學們想象力非常豐富,見解也很獨特。剛纔有同學說到"動靜結合之美",那麼,哪些句子是寫動景的呢?你認爲寫得最精彩的是哪些句子?

4、讓學生對以下兩組句子進行比較辨析:將原文中的加點詞換掉好不好?爲什麼?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曉霧將歇,猿鳥蹄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夕日欲頹,沉鱗跳躍

5、引導學生體會本文語言高度凝練生動的特點,特別注意體會這些詞語所蘊含的感情。

6、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多媒體展示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簡介: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爲對友人的安慰。

而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字家。)正是這樣一位遁隱山林的文人雅士。雖然他曾經擔任諸王的侍讀,但卻因看透混濁的人世而不願在朝爲官。但國家有重大事情卻常常諮詢於他,所以他又被稱爲"山中宰相"。

退隱山林的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抒發了自己的什麼感情呢?

學生明確: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親近與熱愛以及娛情山水的得意之情。

7、再次朗讀全文。

(六)欣賞畫面,當堂成誦

1、欣賞圖片,試在文中找出與畫面相配合的句子;

2、學生試着看圖片背誦;

3、不看畫面完成背誦。

作業

默寫全文。

附板書設計:

總領——美

高峯、清流

兩岸、五色 四時

寫景— 青林、四時 美

曉霧、猿鳥 晨昏

夕日、沉鱗

抒懷——仙都、未復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 、瞭解作者的有關情況,背誦課文。

2 、賞析景物描寫,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體驗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背誦理解課文,學習景物描寫方法,體驗歸隱情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在上節課我們曾隨着酈道元一起暢遊三峽,領略了它的雄奇險拔、清幽秀色。其實,莽莽神州,高山大嶽,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畫的風光無不讓人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再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共同欣賞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品味一首流動的山水詩。

二、常識瞭解(5’)

1、題解:(大屏幕出示課題)

1謝中書,即謝徵,因官至中書鴻臚,故人稱“謝中書”。中書,一種官職。

2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2、讓我們一起走近作者:(大屏幕出示作者簡介)

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陶隱居。南朝齊樑間文學家,道教思想家,醫學家。好讀書,喜道術。20歲前曾擔任諸王的侍讀,37歲(齊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辭官隱居於句容茅山,繼續鑽研學問,煉丹習道,並遍遊名山,尋訪仙藥。粱武帝蕭衍早年曾和他交遊,即帝位以後經常向他諮詢國家大事,時人謂爲“山中宰相”。著有《陶隱居集》。

3、寫作背景:(大屏幕出示寫作背景)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爲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徵)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三、讀讀背背(20’)

(一)、齊讀學習目標(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理解背誦課文。

3、品味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純淨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情調。

(1)(大屏幕顯示優美的山水圖畫)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掌握字音、節奏。

(2)讀畢,教師提示朗讀節奏:(大屏幕出示初讀課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3)學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奏。

(4)選一學生讀課文,其餘同學點評。(強調個別字讀音)

(5)學生齊讀課文。(再次糾正強調個別字讀音)

2、學生自由讀課文,參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出示譯讀要求)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3

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要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提高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能動性。學生畢竟是學習的主人,要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只有教師、學生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教材分析:

《答謝中書書》是選自部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徵﹚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全文共68個字,卻把江南的山水之美描寫的淋漓盡致,生動細緻。

學情分析:

新課標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也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側重於激發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體驗,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得到自己獨特的感受。

教學方法:

講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3.品味優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

4.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重點)

2.品味優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難點)

3.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解析題目

1.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景物,曾引起古今無數文人墨客無限情思,他們爲我們奉獻了大量的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美篇章。今天,我們來學習南朝齊樑時思想家陶弘景寫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謝中書書》。

2.解析題目《答謝中書書》。

教師明確:答:回答,答覆。謝中書:即謝徵,字玄度,南朝梁陳郡陽夏人。書:指書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二、介紹作者,瞭解背景

1.“書”即書信,一種應用性文體,古代書信多記事陳情,實用性和審美性完美結合。

2.陶弘景,南朝齊樑時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學家。又被稱爲“山中宰相”。

3.寫作背景: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爲對友人的安慰。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作者以及背景的相關信息,以便於更好的理解文本內容。

三、誦讀課文,初步感知

1.朗讀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注意句子的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師指導:頹(tuí):形容詞作動詞,墜落。

與(yù):參與。這裏指欣賞、領悟。

2.疏通文意。

學生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以小組爲單位疏通文意。

教師明確重點詞語解釋:

五色交輝:這裏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交輝,交相輝映。四時:四季。俱:都。頹:墜落。

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爭着。躍:跳躍,這裏指跳出水面。

復:再。

與:參與,這裏指欣賞。

3.展示圖片。

向學生展示文中描寫句子的圖片,直觀感受。

4.背誦課文。

全班齊背課文,教師檢查背誦。

設計意圖:爲了檢查學生課前朗讀、預習的情況,爲接下來深入探究課文打好基礎。讓學生自主翻譯課文,掌握重點字詞、句子,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四、深入探究,感知課文

思考下列問題:

1.全篇文章圍繞哪句話在寫?

2.哪個字概括了全文中心?

3.《答謝中書書》可以分爲幾部分?各部分有怎樣的聯繫?

(小組討論交流)教師提問。

學生明確:

1.全篇文章圍繞“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2. “美”字概括的全文中心。

3.全篇可以分爲3部分。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

(2)中間部分寫景,則具體敘寫山川之美。

(3)結尾以感嘆總括前文,復以名人證實此說。

聯繫:首尾呼應,敘議結合,使文章主體部分更爲鮮明突出。

教師提問:山川之美,美在山水相映之美,色彩搭配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四個方面,哪些句子可以體現?

學生明確:山水相映之美:作者以俯視“高峯入雲”,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視“兩岸石壁,無色交輝”。

色彩搭配之美:由“兩岸石壁,無色交輝”到“青林翠竹”到“四時俱備”可以體現出來。

晨昏變化之美:作者以時間的角度,分“曉、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

動靜相襯之美:分別從形體、光色、聲響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思考: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明確:

“實是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心態。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發現無盡樂趣,字裏行間洋溢着得意之感。

教師補充: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全班再次齊讀短文)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問題環節,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感受文章中所描繪的美景,並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學生回答問題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佈置作業

1.會背誦並默寫。

2.想一下如果你身在其中,你該如何描述江南的山川之美?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的設想是,參照新課標要求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課上教師拋出問題,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答案,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進行引導、補充。教學思路上,圍繞課文中首句一個“美”字展開,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師生互動等方式,朗讀課文,品味字句,賞山川之美,品得意之情。

整個教學,雖取得了一定教學效果,但也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之處:在上課時太口語化。學生在齊讀課文後個別字的讀音沒有及時糾正。文言文的學習,自讀是基礎,誦讀是重點,悟讀是關鍵。多讀,對於文言文有很大的幫助。我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比較少。對於字詞的品味應多引導學生通過“換詞”或者“刪詞”等方式來體會表達效果,這樣,學生理解的會更透徹一些。在品析作者情感這一環節上,時間留得少了,學生難以充分意會到作者“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的言外之意。

通過這節課讓我深深的感受到給予學生一個發言的機會,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他們會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要注意自身問題,相信一定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把握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猶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全文共68個字,但在這短短的68個字中蘊涵着清遠的意境,突現了山川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表達了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盡情的欣賞這種美,併發揮自己的想象,置身於情境當中,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暢的美讀全文,在讀的過程當中把握文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賞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並能通過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創造性地再現課文景象。

3、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如“亂”“競”等字。

4、背誦全文,並積累優美的寫景詞句。

5、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通過不同角度表現山川之美。

五、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品析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板書:山川)同學們,看到“山川”這兩個字,你們腦海裏馬上浮現了什麼情景?你能描述一下嗎?(學生描述,老師點評)從你們的描述中,我看出你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也看出你們對美好的大自然的.嚮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走進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盡情的感受一番。《答謝中書書》(板書標題)

解題:書,是一種文體,相當於信。

(二)朗讀感知:

1、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找出不認識的字詞。

(2)老師範讀,糾正字音,注意節奏。

學生根據老師的範讀找出朗讀節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tuí),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3)學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奏。

(4)選一學生讀課文,其餘同學點評。

(5)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對照註釋,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並劃出疑難詞句。

學生提出疑難詞句,全班解決。

(三)欣賞美點:

1、老師引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陶弘景也描繪了一幅這樣清麗的山水畫,他描寫了那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樣描寫的?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反覆閱讀課文,用下列句式說話:

“我從文中 句中,讀出了 之美,作者寫出了它 的特點。”

學生朗讀交流,老師指導。

明確:首先“高峯入雲,清流見底”, 爲我們呈現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峯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寫出了繽紛的色彩美,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單一,石壁聳立兩岸,五色爭輝;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鍛上綴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勝收。

第三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出了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麼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

2、欣賞“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問題一:我們欣賞了整篇文章,作者的景物描寫非常優美非常和諧,但這一句中間的“亂”字,讓人想到混亂、亂七八糟,這個字是否該換一換,比如用“齊”“共”等等?

學生思考回答。

明確:“亂”表現一種自由,一種活力,是一種不規則美,通過“亂”字,寫出了山川的早晨萬物都充滿着勃勃生機的景象。

問題二:你覺得這一句還有哪些字也用得特別傳神?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

問題三:“沉鱗”指什麼?這裏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明確:“沉鱗”指潛游在水中的魚,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

問題四: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並用自己的話創造性的描繪這幅畫面嗎?

學生動筆寫,並自由表述。

(四)體悟感情:

老師引入:有個詞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說通過文章可以窺出作者當時寫作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那從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學生再次朗讀課文,並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從文章中可看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強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悠閒和清高,最後一句“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則表現了他的自豪之感,把自己與謝公相提。

(五)想象拓展:

老師引入:陶弘景向我們描繪了一幅人間仙境圖,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夢想的人間仙境,你能描繪一下你心目中的人間仙境嗎?

學生自由表達。

板書預設:

山水相映

山川 之 美 色彩繽紛

晨昏變化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的有關情況,背誦短文《答謝中書書》。

2、賞析景物描寫,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驗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感知景物描寫方法,體驗歸隱情趣。

教學準備:

幻燈機,錄音機,練習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更是人生一大樂事。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就將一起閱讀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信,體會作者是如何將謝中書作爲能夠談論山水的朋友,傳達自己與自然萬物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悅。

二、知識檢測:

1、文學常識積累

《答謝中書書》作者是(朝代)家、道教思想家、醫學家。字,號,丹陽秣陵人。有《》。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2、解釋加點的詞語

五色交輝()曉霧將歇()

夕日欲頹()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三、合作學習

(一)題文探奇,整體感知

閱讀題目與文章內容,你有什麼發現?不妨拿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

(此文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信。文章以感慨發端,接着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表達作者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悅。最後又以感慨收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二)朗讀背誦,品味感悟

1、聽讀。聽準讀音,聽清朗讀的節奏、語氣、語速等。

2、跟讀。放一遍錄音,讓學生小聲跟讀。

以上通過伴樂朗讀所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初步體會作者的感情。

3、集體朗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學生自讀。結合文下注釋或藉助工具書翻譯課文。

(方式:同位對譯,小組交流,並向全班質疑問難。)

5、理清思路,用3~5分鐘背誦課文。

本文雖屬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佈局,全文可分爲三部分,看看應該如何分纔好?三部分之間有何聯繫?

結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學生自己背誦,然後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背誦競賽,看誰背的又快又準確。

(三)賞析寫景,體驗感情

1、找出文中寫景的語句,體會作者寫景的特點。

提示從以下幾方面賞析:描繪的景物;寫景視角;境界特點;點睛之詞;

“高峯入雲,清流見底”極寫山之高,水之淨,用筆洗練,俯視與仰視,白雲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兩岸石壁…四時俱備”用平遠和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燦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

“曉霧將歇…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動景的描寫。通過描寫朝與夕兩個特定的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爲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

2、“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傳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數筆,描繪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畫卷,其間景物色彩燦爛,生命勃發,靈動飛揚。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實欲界之仙都”言簡而意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並深感自豪,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四)總結寫法,實踐體驗。

“寫景物,抓靈魂;多視角,傳實情。”

同學們根據這些寫景特點,自己動手寫一段自己感受最深的自然

四、達標反饋

1、解釋加點的詞

俱備()沉鱗()競躍()復()

2、下列句中“之”字不解釋爲“的”的一項是()

a、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b、實是欲界之仙都

c、照以海濱之月。

d、有牧童見之,拊掌大笑。

3、文中描寫動景的句子是:

4、“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答:

五、學習小結

今天學習的《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的一封信,雖只有六十八字,但概括古今,包羅四時,兼顧朝夕,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具備,真是尺幅容千里,片言役百意。學習它就是要學習作者高超的藝術筆力,學會鑑賞它的美學價值。培養自己熱愛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

六、板書設計

答謝中書書

感慨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繪景

感慨期與謝公比肩自豪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分析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山水小品,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可謂尺幅能容千里。本文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優美的意境上“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大自然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主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己相融合的生命愉悅。另一方面,本文結構縝密、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另外,這篇小品語言極富特色,以四言爲主,很是整飭,最後,以長句收束,猶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答謝中書書》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雖然沒有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創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

綜上分析,這是一篇很好的課文,我自己非常喜歡,因此內心期盼着與學生共同分享美文,在備課的同時,我亦蒐集了大量的優美風景視頻及圖片,精挑細選,稍作加工將其融入到我的課件中去,目的在於授課時能夠藉此引發學生美的享受,因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美”上,以視頻圖片的形式出現,這樣會更直觀。另外,再加上舒緩的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而對於文章的美,主要採用“讀”的方法來使學生體會,以“讀”賞“美”,以“美”品“讀”,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

二、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已經到了八年級,但文言文基礎較薄弱,閱讀能力偏低,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學時,必須指導學生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並積累重點詞語,在理解感知的基礎上懸着恰當的角度對詩歌進行賞析,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操。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夠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課文,培養學生誦讀能力。

學習文章多角度寫景、借景抒情等寫作手法。

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優美的意境,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多媒體輔助教學營造優美意境,使之與學生產生共鳴繼而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反覆誦讀,以感悟爲主,有感而發,小組合作探究,多角度賞析美景美文。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4、【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文章多角度寫景、借景抒情等寫作手法。

5、【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優美的意境。

四、教學設計

課前播放祖國山嶽河川風光圖片輔以《高山流水》樂曲營造氣氛。

在聽名家範讀的基礎上試讀,然後在理解字句大意的基礎上熟讀並背誦

賞析時抓住特色,多角度尋找美:意境美 結構美 語言美

最後提問短文的思想感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能夠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曲《高山流水》伴我們遊覽了祖國大好河山,真是“祖國山河多錦繡,風光處處引人遊”。

今天我們就到一處人間仙境,去感受那裏的美。

板書《答謝中書書》

二、整體感知

1、請學生來讀題目,明確斷句

《答/謝中書/書》 是作者寫給謝中書的一封談山水的信。

,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本文是作者給謝中書覆信中的一部分內容,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是寫景的名篇。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故稱“謝中書”。

2、關於作者

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學家。又被稱爲“山中宰相”。“山中宰相”――齊高帝曾經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後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後,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爲“山中宰相”。

3、配樂欣賞名家範讀並劃分停頓節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4、學生齊讀、點讀、模仿試讀

5、重要詞句解釋

1、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2、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4、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5、實是欲界之仙都

6、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6、課文翻譯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讚歎的啊。

巍峨的山峯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

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三、課文結構四、再次聽讀課文(配圖配樂,音畫同步)

四、再次聽讀課文(配圖配樂,音畫同步)

在欣賞了感知美文美景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五.研讀賞析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勝收,你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請任選一個角度,用“這裏有——之美,你看——”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

(1)山水相映之美

這裏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

(2)色彩配合之美

這裏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背景,綠水爲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

(3)晨昏變化之美

這裏有晨昏變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

(4)動靜相襯之美

這裏有動靜相襯之美,你看,高峯爲靜,流水爲動(形體)。林青竹翠爲靜,五色交輝爲動(光色)日出霧歇爲靜,猿鳥亂鳴爲動;日落山暝爲靜,游魚躍水爲動(聲響)

意境美 (如圖似畫)

美: 結構美 (總-分-總)

語言美 (駢散結合)

六、體會感情

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麼?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能夠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七、課堂反饋及小結

1、提問學生之所得

2、小結

同學們,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們膾炙人口的文章寫盡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讓我們去品味,讓我們去感懷。其實,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靈性感染着我們,只要我們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寬廣的胸懷去發現,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們的陽光將會變得更加燦爛,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無限的美好。 八、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課後習題;

3、模仿本文語言特色描寫你身邊的一處景緻

板書設計

意境美 (如圖似畫)

美: 結構美 (總-分-總) 愉悅自得 熱愛大自然 歸隱之樂

語言美 (駢散結合)

【反思】

我覺着發現美其實並不難,難就難在將美的體驗感受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也因此而受到美的感染。這篇課文在設計時我注意到了反覆誦讀,然而課堂處理上做的不是很理想,另外對學生的啓發不足,師生都沒能徹底放開,使課堂氛圍顯得緊張而壓抑。儘管教學目標大多都已經達到,但總覺着不得勁。細想一下,主要問題在於對學情把握不夠,沒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識,而是以重知識清學生的模式進行的,課堂應對乏力,師生之間默契不足。今後我要在備課上多下功夫,將自己當成學生,以學生的認知角度預設問題並設法引導。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及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精當的語言、佈局的匠心,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3、背誦、默寫全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誦讀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通過想象再現景象,領會文章的意境美。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純淨美好,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景色美、意境美。設想通過讀、說來落實。

【教學難點】

本文佈局的巧妙。設想通過學生再造想象來突破。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三峽》引入新課

二、介紹課題、作者

本文雖短,但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答/謝中書/書”──寫給謝中書的信。注意斷句。明確兩個“書”的含義。第二個“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含有審美意味的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陶弘景:(具體見課本註釋)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一讀: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

本文多爲四字駢句,朗讀節奏爲二二。散句以句意來定。

二讀:默讀。

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意。

教師酌情解決難字、句意。指名講出文章大意。

三讀:譯讀。

本文寫景部分句式整齊,如果分行,就是一首寫景詩。要求:和文章句式整齊相應,譯句也要句式整齊。(譯讀要求較高,擬嘗試一下)

1、教師讀原文,學生譯譯文。(一學生讀譯文,其餘學生齊讀原文)

2、學生齊讀原文,教師讀譯文。(本環節視學生譯文如何而定)

四讀:品讀。

1、找出文中用的好的詞,說出其妙處。(學生悟讀,交流發言。教師補充)

2、可用換詞法領悟下列詞的妙處:

入(體現一種向上的氣勢)──到

交輝(交相輝映,共增山色)──齊全

將歇、將頹(展示出慢慢消失的過程,不乏擬人化色彩)──將散、將下。

亂鳴、競躍(再現一種生機和活力,營造熱鬧的氣氛)──齊叫、游泳。

3、在此基礎上,歸納點明本文佈局上的山水相映、色彩相配、晨昏變化。同時行文起伏相錯,讀起來也要注意語調的變化。試着讀出不同的語調。

4、你認爲作者是以什麼樣的感情來寫這些景物的?體會文末兩句的含義。(讚美、自豪)

五讀:說讀。

大自然是個廣闊的舞臺,那麼其中的一切事物可就是演員了,他們都想在這舞臺上展示自己。如果請你用生活中的一種人來比喻文中所寫事物,你看它們像什麼人?

1、示例:你看,那高峻的山峯直入雲端,就是一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2、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

六讀:背讀。

四、作業

試把本文擴寫成一段寫景文。

板書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句式整齊之美 四字駢句

↗ 山水相映 讚美

文章意境之美→色彩相配

↘ 晨昏變化 自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