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精選《春聯》教後反思三篇

本文已影響 1.15W人 

  《春聯》教後反思之一

《春聯》是一篇語言清新的知識小品文。這篇文章介紹了春聯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春聯“對仗及音律美”的特點,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學文懂得誦讀春聯,既是學習又是享受,從而使學生得到美的薰陶,領略祖國語言的無窮奧祕。在這課教學中,我努力貫徹新課標的理念:

精選《春聯》教後反思三篇

1、、課堂上真正體現人本思想,真正把學生看作“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我通過多媒體課件爲學生創設了一個“真實”的春節氣氛,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自主學習、自主感受、自主體悟。學習新課中的讀春聯、談感受、及整理春聯、填春聯、等諸多環節都充分尊重學生,將學生真正看作是一個全面的人、一個發展的人,一個有着個體獨特見解的人。

2文本而又超越,並能根據教學過程的需要靈活處理教材。這篇課文如果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來展開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往往是呆板的。這堂課上首先從找出五副春聯入手,然後再理解春聯描寫內容的類型,接着理解春聯,在此基礎上學習課文開頭春聯給節日帶來的歡樂祥和氣氛,教學顯得更順暢了!另外對寫春聯的對仗、聲律等知識的學習也作了靈活處理,顯得有效而順暢。我想,對教材的靈活處理應該是上好每一堂課的關鍵。

3、優美而富有激情的過渡語,一步步引領着學生走進春聯、融入春聯、超越春聯,將本節課的教學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層次:學習春聯,而絕不侷限於春聯本身。將春聯融入了中華五千年文明之中,融入了華夏兒女的血脈之中。作爲生命主體的人,情感性是其根本,生命與情感共在,丟了情感,就意味着生命的枯萎,意味着靈性的語言世界的消逝。課中這些靈動的語言催生着情感,喚醒着情感,豐富着情感,奔騰着生命的活力。同時,它也使這節課承載着厚重的文化積累,蓄積着深刻的文化內涵。

  《春聯》教後反思之二

今天試教了《春聯》,感覺有些地方還不夠滿意,有的環節與自己預期的達成目標相去較遠,需要進一步改善。

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應該是對春聯的朗讀指導了,今天的課堂上,孩子的朗讀沒有提升,用師傅的話講是“沒有看到課堂上孩子的生長。”這與我的引導是分不開的。其實文中的五幅春聯,我可以採用師生對讀、男生女生對讀、生生挑戰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讀出春聯的聲律美,讀出春聯表達的情感,進而促進學生理解春聯的意思。

語文課不僅要學語言,還要培養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要加強思維能力訓練。要強化對文體邏輯性的把握、文本的概括能力。在補聯這一環節,我選擇了教材練習中的一個上聯“山美人美風光美”,要求學生對出下聯,但學生感覺很是困難,原因在哪裏?是學生對春聯形式掌握不準?還是學生沒能打開思維,缺乏提煉概括能力?看來這個環節需要調整改進了。會讀書的人不但能將書讀厚,還能將書讀薄。引導學生感受了春聯的內容豐富、講究對仗、聲律美后,我旨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瀏覽課文的過程中搜集有效信息,將文章概括成一幅七字對聯,我給出了上聯和下聯的前三個字。但感覺教學過程中受板書的牽引太多,學生完成起來也有困難。這個環節考慮改成出示上聯,讓學生完成下聯及橫批,以降低難度。

在學生彙報學習收穫時,我課件的呈現方式也要改進,不能幾幅春聯一起出現,說到哪一幅出示哪一幅,這樣目標集中,整個畫面也不會顯得太滿。我還應該關注語言的運用,比如春聯在自家屋前、房前的張貼,讓語文與生活相連接。這一點在今天的課上沒有很好的落實,還有學生課前收集了一些春聯,課上本打算讓孩子仿照第一自然段中總分的結構寫一寫,將收集的春聯盤活,課上也沒有能實現。

語文課堂是學習的課堂,要切實關注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狀態。我對全體學生的關注還不夠,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的程度還不夠,在某些環節還要動動腦筋。

努力,努力,努力!

  《春聯》教後反思之三

《春聯》用生動優美的語言介紹了春聯的作用、種類、特點及讀背春聯的好處。全文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中心突出,通俗活潑,短小精悍,語言生動優美。這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四年級學生已學過古詩,對古詩中對仗的詩句已有了感性認識,這是理解“春聯最講究對仗”的基礎。本課教學中,我着力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使每個有着不同個性、不同生活經驗、不同知識儲備的參與者都能有所習得,共同發展。

一、讀議結合,理解春聯的含義。

出示課文中的五副春聯,學生自由朗讀之後,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如果你的爸爸、媽媽讓你選擇一副春聯貼在自家的門上,你準備選哪副呢?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中,自主學習、自主選擇,自主體悟。同時,我建議學生用這樣的句式來交流自己最喜愛的春聯,並說說爲什麼要選擇它:我選擇“ , ”,因爲 。這個“選春聯”的環節,由動機引向目的,讀書成了學生的一種內在需求,積極性自然比爲讀書而讀書高。互動交流中,學生能以五副春聯爲載體,自由地發揮想象,領悟語言內涵,讀出個情個意,運用語言,充分抒發心中所思所想。在這一環節中,我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有扶有放,精心點撥,不斷強化情趣的效能,促進師生感情上的融通;不斷強化讀中感悟的功能,促進語言的深入理解。

二、指導誦讀,感受春聯的特點。

贊可夫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 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在學生充分感受春聯內容美的基礎上,我順勢引導學生讀讀課文第二、三小節,去發現春聯的'另外兩個特點。朱熹說“讀書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咽,終不知味也。”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認真真地讀,仔仔細細地體味,學生不但從概念上獲知了春聯的特點:對仗美和聲律美,而且能聯繫具體的春聯內容,邊讀邊品,思維、情感在反覆的朗讀、品味、相互啓發中清晰、豐富,從而不知不覺地融入春聯,喜愛上春聯。

三、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找朋友”“補春聯”等語文實踐活動把智力學習與能力培養有機統一了起來,學生在這之中自主調動知識積累,合作探究,不斷碰撞,融舊納新,積極實踐,在不斷閃現的智慧火花中感受創造,感受成功,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綜合性及文化性。

四、在品賞與誦讀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語文課除了要讓學生感悟文本的內容,品賞語言文字的精妙,我覺得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還是很重要的,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而來可以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在訓練中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即所謂的語感。在教學春聯的內容的部分時,我讓學生在品讀的基礎上,說說如果讓你選擇一副對聯,你會選擇哪一副,爲什麼。讓學生用我選擇 ,因爲 。這樣不僅讓學生明白了春聯的內容,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課除了讓學生明白內容,更主要的要去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讓學生填補對聯時,我本想讓學生對所填的字進行賞析,說出理由的,但由於時間關係,沒能實施。

另外,在拓展延伸的過程中,我注重通過優美而富有激情的語言,將春聯融入中華五千年文明之中,融入華夏兒女的血脈之中。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較好的統一。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主要有:

1、課前預設不足,導致上課的過程中對教學過程的把握不夠到位,環節與環節之間不夠連貫,出現明顯的脫節現象。如導入部分顯得有點兒畫蛇添足。

2、被教案牽着走,沒能很好的把握課堂中的生成。課堂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在教學中,自己在課前都想得好好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卻沒能很好的把握,這完全跟個人的課堂駕馭能力及捕捉生成的能力有關,以後要在這些方面努力。如在學生補填對聯的時候,本來以爲學生會說出幾個答案,卻不想學生一口就說出了答案,這是自己沒能讓其他學生再來說說還可以填什麼,並說說理由,這一點沒抓住。其次,當學生將春聯讀反時,沒能及時將春聯的特點,尤其是區分上下聯的知識滲透給學生,這完全是一種教學的機智問題,這也是自己需要進一步提升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