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霧凇》課文原文及課文解讀

本文已影響 2.16W人 

  《霧凇》課文原文

《霧凇》課文原文及課文解讀

三九嚴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潔白晶瑩的霜花綴滿了枝頭,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爍,美麗動人。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奇觀。

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裏,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從當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間,松花江上游豐滿水庫裏的水從發電站排出時,水溫在4攝氏度左右。這樣,松花江流經市區的時候,非但不結冰,而且江面上總是瀰漫着陣陣霧氣。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便隨風飄蕩,涌向兩岸,籠罩着十里長堤。樹木被霧氣淹沒了。漸漸地,燈光、樹影模糊了。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後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鬆雪柳了。

清早,寒風吹拂,霧氣繚繞。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着這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地讚歎: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

  《霧凇》課文解讀

《霧凇》是一篇描繪吉林霧凇美景的文章。文本中直接描寫霧凇景色的句子並不多。全文只有三個自然段,開頭直接點明霧凇之美;接着寫到吉林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過程;最後作者對自己所見發出讚歎。從文本的段落構成看,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寥寥數語感悟到吉林霧凇之美,而難點就是吉林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過程。

霧凇這美麗的奇觀,對於我們來說很陌生,如何將學生帶到松花江畔千姿百態的霧凇情境中,給他們身臨其境的感覺?

首先引導學生抓住:“潔白晶瑩、銀光閃爍、美麗動人”等詞語來體會霧凇顏色之美;抓住“千姿百態、瓊枝玉樹”來體會霧凇姿態之美;抓住“綴滿”來體會霧凇之多;抓住“千樹萬樹梨花開”來體會霧凇景觀之壯麗。爲了縮短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幫助學生感受霧凇的美麗,在朗讀介紹的時候,就應該配合相關的圖片,感受霧凇之奇妙。

霧凇的形成是文章學習的重點,如何體會,還是應該抓住文字。第二自然段對霧凇形成的原因、過程的描寫,層次清楚,條理有序,特別是用詞方面,非常值得四年級的學生學習。這一節圍繞“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敘述。飽和什麼意思?過於飽和又是什麼意思?“飽和”泛指事物在某個範圍內達到最高限度。“過於飽和”,在這裏指水汽已經超過最高限度了。接着作者用了“瀰漫”、“籠罩”、“淹沒”三個詞,具體說明什麼過於飽和的原因。這三個詞需要學生在閱讀時理解它們的意思,通過朗讀想象,體會當時霧氣充滿松花江畔十里長堤的景象。作者在敘述這個過程的時候,運用了一系列表示順序的詞——“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最初”、“逐漸”、“最後”,寫出了霧氣結冰時的緩慢過程。而且作者寫水汽遇冷凝結的過程時,完全把它詩化了,使人讀了如在眼前。

可惜的是,作者沒有寫出吉林霧凇有哪些“千姿”?有哪些“百態”?當然我們可以以此爲點訓練學生想象和寫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