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本文已影響 3.69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通詩歌,讀懂節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童年的童真、童趣,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教學法:

引讀法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錄音磁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引出課題

1、播放兒歌《童年》。

同學們,聽到這熟悉的歌聲,你會想到些什麼呢?

板書課題:多夢的季節

2、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感知意境

1、聽錄音:

配樂詩歌朗誦。

2、投影出示自學提示: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2)圈畫出生字、生詞。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詞義。

(4)思考: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什麼?

3、學生自學課文。

4、學生交流彙報自學成果。

1)、指名讀詩歌,師正音。

2)、認讀生字詞。

3)、交流對詞義、及問題的理解。

三、品讀詩歌,感悟意境

1、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配樂範讀。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2、再讀詩歌,理解內容。

(1)學生齊讀詩歌,說說詩歌的開頭和結尾有什麼特點?

(開頭和結尾一樣,這樣寫首尾呼應,使主題明確。)

(2)引導想像:走在這樣一條很熟悉的路上,你們會想些什麼呢?(學生自由交流)

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節詩。

四、課堂。

一下自己這節課學習的收穫吧!

作業:

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豐富語言積累。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通詩歌,讀懂節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聯繫生活實際,感受“一天天長大的童年”。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教學法:

法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背誦第1、5節

二、精讀詩歌,感悟意蘊

1、學生自由朗讀2—4節。

投影出示自學思路:

1)、每節詩都寫了些什麼?

2)、你對詩歌中的那些句子印象最深?

3)、你從詩歌中感悟到了什麼?

2、分組合作、探究、賞析。

3、全班交流彙報。

第2節寫“我們”慢慢地長大。

第3節寫“我們”對長大充滿好奇。

第4節寫“我們”有許多夢想。

4、課件示句子。

A、只是太陽驚奇,我們有了沉默的白天。

B、只是月亮發現,我們有了多夢的夜晚。

啓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

5、這首詩歌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擬人、比喻)

三、品讀詩歌,感悟情趣

1、自讀:這首詩歌語言生動活潑,共有5節,你最喜歡哪一節?爲什麼?

先自己練習讀。

2、同桌讀:

同桌交流讀,互相糾正、指導。

3、齊讀:

要注意讀出詩歌的感情來。

四、拓展延伸

以小組爲單位,以“童年趣事”爲主題,開個小小故事會。

五、課堂。

說一說自己“一天天長大的童年”。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小詩,全詩共五個小節,首尾的內容一樣,有相互照應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應以學生朗讀爲主,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快樂的童年。並能掌握詩的感情色彩,帶着感情來讀,要讀的有節奏,熟讀以後,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背誦。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要求】

1、學習各種不同的講道理的方式、方法,瞭解不同的文體特點。

2、學習把握不同文體中的主要內容,領悟文章深刻含義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單元爲哲理單元,或故事、或童話、或詩歌表達見解,闡明道理,是人讀後受到啓迪。

閱讀鏈接中介紹了幾種常見的闡述道理的文體,寓言、打比方、哲理詩漫畫等。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字裏行間所蘊含的道理。

閱讀鏈接是本單元幾篇課文的擴展和補充。

用故事講道理

通過衆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瞭解寓言的特點。

用打比方講故事

以《泗水河畔師生遊》以及兩幅蘊含哲理的對聯,引導學生體會打比方說理的委婉與奇妙。

對話框裏的文字把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指導學生課外瞭解更多的揭示道理,蘊含深意的作品。

  【教學建議】

教材介紹的幾種講道理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地讓學生了解掌握,可以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一種方式,深入瞭解、研討、學習,學生在蒐集資料、創作、理解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掌握技巧,享受學習的快樂。以下幾個方面可以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課題某一角度深入進行。

一、自讀《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瞭解語言特點。

“寓言”一詞出於《莊子》。寓有寄託的意思,所謂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達對人生的認識和感受。這些故事很簡短,含有比喻和象徵的意思,蘊含着人類的知識和智慧,是藝術化了的人身哲理。寓言起源於民間,勞動人民用生動、機智的故事寄託自己的生活經驗。春秋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和遊說之士,大量吸收和借用這類民間故事,作爲宣傳自己主張的一種手段,他們進而創作新的寓言故事,以便說理生動、通俗易懂。

韓非子是當時最傑出的寓言作家,先秦寓言故事,《韓非子》一書中不僅多而且精采。大家熟悉的有《濫竽充數》《自相矛盾》《鄭人買履》等等。

關於寓言的特點,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有所接觸與瞭解,例如《陶罐與鐵罐》《伊索寓言》等,本次教學前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的故事,尤其是蒐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進一步感受寓言的特點。

有條件的班級可以讓學生自己創作寓言故事,編輯成冊或張貼出來大家交流、評議。

二、瞭解打比方說明道理的好處,學習打比方說明道理的技巧。

中國人說話愛打比方,用於文章叫比喻。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動形象、通曉明白,幫助人們理解問題,所以好的演講者都會打比方。

打比方的第一個關鍵是要抓住共同點。換句話說,原問題和所打的比方必須具有相似點。

例如孔子用水比喻人的道德修養。“水奔流不息,是不予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誰沒有一定的形狀,或長或方,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情誼……”再如孔子曾經還用流水比喻時間的流逝,他說:“逝者如斯夫,不徹晝夜!”水的一去不復返不正和時間的流逝一樣嗎?

打比方的第二個關鍵是必須用簡單的東西來比喻複雜的問題,而不是用複雜的東西來比喻簡單的問題。水是實實在在的事物,而人的德行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孔子以水相比,生動形象地概括了“君子”的德行修養。

水還用來可以比喻什麼?生活中常見的哪些事物還可以用開打比方說明道理?開啓學生的思路,啓迪學生的智慧,引發他們大膽想象是這項專題研討的關鍵。

三、蒐集有關哲理詩、對聯,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引導學生蒐集整理哲理詩,並從中體會詩句的含義,加強積累,以便寫作時能夠恰當地運用。

以下詩句可供參考。

1、陸游: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茫中堅定執着地前行,纔會有希望的驚喜。

2、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世間萬物總不能擺脫消亡,但是同時又會有新生命的誕生,表達一種欣慰的情感。

3、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表達一種歷盡艱難險阻後取得成功的驕傲情感,告訴人們成功的韻味,從而激勵世人。

4、朱熹: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教人應當有奉獻自己,服務他人而且默默無聞的精神。

5、王安石: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層。

站的高看的遠,每個事物都能發揮他的作用,即使飽受他人的壓制摧殘也要實現自己的價值。

6、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死而後已的一種愛戀。感動他人的往往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所以好好去守護他人吧。

7、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由陰晴圓缺。

自然萬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難過,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別人的痛苦。表達無奈時的內心感受。

8、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人生就該豪邁灑脫,不謂權貴,做自己想做的事。

課時安排:本課建議教學2`3課時。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體會這次班會的"趣"。

教學難點:

體會老師最後說的那段話的含義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方法:

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這次班會的主題是什麼?

二、走進"有趣的班會"

1、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第3~11自然段。

2、學生就課文內容質疑。

3、全班彙報,歸納。

(1)在班會上陳思同學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同學們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4、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小組交流。

5、全班彙報。

(1)愛迪生年幼時和同伴做讓人充氣昇天實驗的故事。(人們根據這個實驗發明了送入上天的氣球)

(2)課件出示:

奇思妙想特點

發明像金箍棒似的書包能變大變小發明會說話的鑰匙能自己說話發明像氣球一樣的旅行袋能懸在空中發明不怕摔的眼鏡摔到地上能自動彈到手裏給馬路安個拉鍊可以隨時打開

我也想發明…

①從同學們的奇思妙想中你體會到了些什麼?(學生自由交流)

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寫出來,與同學們一起探究吧!

三、領悟班會的主旨

1、全班同學齊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2、說說對班主任那段話的理解。(學生自由交流)

3、與小組同學一起說說自己的奇思妙想。

4、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感悟這次班會的"趣"。

四、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自己在這一節課的學習方法。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4個生字,學會書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給予的快樂和幸福。

過程與方法:

1.利用故事《給永遠比拿愉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自讀自學疏通生字詞,大體瞭解文章內容。

3.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思考並討論,把握文章中心。

4.回味課題,深化理解,提高認識,明辨事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相互給予的快樂和幸福,感受高尚無私的胸懷,置生死於度外的品格。

重難點分析:

揣摩一個在沙漠中飽受飢渴折磨、瀕臨死亡的人面對一壺水和一張紙條的抉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給予的意義。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一)教師講述故事:高爾基的《給永遠比拿愉快》。出示課件。

(二)學生暢談生活中給予他人與得到給予的經歷。出示課件。

(三)板書課題,過渡:我們看看《給予的故事》又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一)自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本課的生字詞,標好段落。出示課件。

(二)開火車認讀生字,指導識記生字。課件出示。

(三)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置身場景,暢談感受。

(一)學習第一個場景。

1、主人公是在什麼樣的處境中面臨生死的抉擇?你是從哪看出來的?(第一自然段)出示課件。

2、讀了這一段,在你眼前展現出怎樣的一幅畫面?讓學生想象着說。

3、假如是你,頭頂上是火辣辣的太陽,腳下是茫茫的大沙漠,此時的你又飢又渴,還迷失了方向,描述一下你當時的感受。

幻燈出示茫茫的沙漠,感受炎熱與飢渴。

4、讓學生帶着這種感覺來讀一下這一段。

5、主人公遇到這麼大的困難,他放棄生的希望了嗎?從哪看出來的?

(二)學習第二個場景。

1、過渡:他的堅強,永不放棄求生的希望,支撐着他一步一步的向前。命運之神沒有拋棄他,這時他看到了一絲希望,是什麼呢?

木屋、水壺、汲水器、紙條……

2、對於一個在沙漠中飽受飢渴折磨、瀕臨死亡的人來說,哪怕是一壺水也能挽救他的生命。恰在這時,真的在他面前出現了一壺水,然而他並沒有立即喝下這壺救命的水,因爲他在水壺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生齊讀。

3、課件出示紙條上的話:“要先把這壺水灌進汲水器,才能打出水。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壺裝滿水。”

4、如何理解紙條上的話?

紙條上的話有兩層意思:(1)滿足自己的需求。(2)方便別人。

5、學生齊讀,體會:當他看到這壺水和紙條上的字時,他的心情怎樣?

6、帶着上面所談到的這種心情讀一讀?

(三)學習第三個場景。

1、課件出示第四段:水壺裏有水,證明了紙條上的話有一部分是真的了。這時我們的主人公面臨了一個很艱難的抉擇,是什麼呢?

2、在這種情況下,假如是你,你會怎麼做?

3、生死就在一念之間,他又是怎樣的心情?他做出了怎樣的抉擇呢?

猶豫再三:引導學生一步步由淺入深體會“猶豫”什麼意思,“再三”呢?“猶豫再三”可能會是什麼樣子?

4、把水倒入,按紙條上的話做。按紙條做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5、這時主人公是什麼樣的心情呢?你體會到了什麼?

四、設置懸念,承接研讀。

是什麼促使他這樣去做,讓他把生死置之度外呢?

下節課我們繼續研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通讀全文。

(一)聽寫生字詞。

(二)四人小組內分段讀文。

(三)過渡:是什麼促使那個人按紙條上說得去做呢?

二、反覆揣摩,重點理解。

課件出示: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嚐到甘美的泉水。

(一)結合課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二)此時此刻,你想對主人公說些什麼?

(三)主人公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人們,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嚐到甘美的泉水。所以他在紙條上加上了幾句話:請相信我,紙條上的話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嚐到甘美的泉水。這是主人公的肺腑之言,誰來讀一讀他加上的這幾句話?

(四)在茫茫的沙漠中,寸草不生,驕陽似火,主人公飢渴難耐,他如果不管紙條上的忠告,選擇喝下水壺裏的水,也無所謂錯,而那又會有怎樣的結果?出示課件,學生展開想象討論。

(五)主人公在冒着犧牲自己生命的危險,也要試一試,爲更多的人找到生命之水,這是何等高尚的品質呀。

(六)我們與主人公一起經歷了這個艱難的抉擇,共同體會到了給予的幸福和快樂。此時此刻,你們想在紙條上加上一句什麼話呢?出示課件

三、品味“給予”,總結全文。

(一)學完課文,你對“給予”又有什麼新的理解?

(二)小故事中蘊涵着大道理,談談你學完本文的感受。

四、感情昇華,拓展延伸。

有句話叫付出永遠比索取快樂。此時,老師有很多想給予同學們:課件出示

一束花

一句話

送去的是溫暖

表達的是關愛

伸出你的手

別人握住的就是力量

露出你的笑

別人感受的就是陽光

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愛,我相信,在世界的每個角落裏,你、我、他,我們大家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創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希望同學們可以永遠的記住一句話:“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五、課下作業,推薦篇目。

(一)把《給予的故事》講給家長和朋友聽。出示課件

(二)蒐集閱讀有關以愛爲主題的文章讀,如《善念的回報》、《掌聲》等。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能正確讀寫12個生字。

教學重點:能正確讀寫"孫悟空、腦血栓、血漿、編故事、懾子、恭恭敬敬"等詞語。

教學難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播放兒童歌曲《孫悟空},配以孫悟空騰雲駕霧的畫面。

教師導語:同學們,大家一定很喜歡孫悟空吧!那麼,能說說喜歡的原因嗎?(因爲孫悟空神通廣大)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一一《神通廣大的"小孫悟空"》。

(板書課題:神通廣大的"小孫悟空")

2.學生齊讀課題,圍繞課題質疑。

二、自讀課文,掃清生字、生詞障礙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圈畫出文中的生字、生詞。

(1)出示生宇卡片,指名認讀,教師正音。

(2)指導書寫。

"栓"是左右結構,左邊"木"的最後一畫是"..",不是"~"。

"懾"是左右結構,右上邊是"耳",右下邊是"雙"。

"液"是左右結構,不要寫成上下結構。

"恭"的下面是"以,,不要寫成"小"。

(3)學生交流自己對生詞的理解。

(4)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詞語說話。

3.再指名開火車頭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通順。

三、再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思考:爲什麼說這個"小孫悟空"神通廣大?

(因爲它治好了爺爺的病)

3.指名讀課文第1-4自然段。

(1)爺爺得的是什麼病?(腦血栓)

(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腦血栓的資料)

(2)"小孫悟空"是怎樣幫爺爺治好病的?(及時清理了堵塞腦血管的隸奇主槳

.教師小結。

"小孫悟空"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本領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學習吧!

四、課堂小結

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穫?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點:積累詞語及詩句,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教學難點:進行語文活動一-當回小記者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學習"萬花筒"

1.指名讀、正音。

2.教師領讀,學生齊讀。

3.投影出示這六個字,讓學生觀察。(減、喊、感、渦、鍋、窩)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4.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引導學生用這些字組詞。

5.在田字格里描寫這些字。

二、學習"我能填"

1.投影出示。

2.指名讀,正音。

3.教師領讀。

4.引導學生分析每組兩個字的異同點,識記生字。

5.學生先獨立組詞,然後交流、討論。

6.教師。

{醜(小丑)扭(彆扭){雛(雛鷹)準(準備)

三、學習"我能寫"

1.學生讀例句,說說自己的發現。

2.學生之間交流自己的發現及這樣寫的好處。

3.教師引導學生擴寫第一個句子。

(1)投影出示:()老師穿着一條()裙子。

(2)學生試填。提示學生括號裏可以填許多不同的詞,只要語意通順就行。如:(美麗的)老師穿着一條(耀眼的紅)裙子。

(年輕的)老師穿着一條(嶄新的)裙子。

4.學生試着擴寫第二句,教師個別指導。

四、學習"百寶箱"——讀讀背背

1.課件出示古詩。

2.配樂朗讀古詩。

3.指名讀,正音。

4.齊讀古詩,說說古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5.學生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教師相機指導。

6.學生讀背古詩。

五、課堂

學生一下自己在這節課中的學習收穫。

作業:雙格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能辨析形近字.培養幸生的觀察能力和識記能力規範書寫。

教學重點:"萬花筒""我發現""我知道""讀讀背背"欄目的內容。

教學難點:在"大舞臺"上展示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初步領略我國古典文學的魅力。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完成"萬花筒"的學習

1.學生自由認讀。

2.指名認讀。

3.點撥:你發現這兩組字有什麼特點嗎?("吩""紛""粉"都有共同的部件"分""緒""諸""暑"也有共同的部件"者")再仔細觀察,它們在書寫時要注意什麼?("分"和"者"寫得較寬,佔的空間較大)

4.引導正確書寫。

真是"火眼金睛",觀察得真仔細。

5.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並交流識記妙法。

6.表揚寫得好的同學,並展示。

二、教學"我發現"(課件出示句子)

1.學生自由讀這四個句子,並指名讀。

2.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得"在不同句中的讀音各不相同)

3.教師點撥:它們僅僅是讀音不同嗎?(意思也不盡相同)

4.再讀句子,標出它們各自正確的讀音,並說說各自在句中所表達的意思。

5.:要正確理解多義字,必須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體會。

三、教學"我知道"

1.引人:老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就是精髓,誰知道它們的名稱及作者?

2.指名學生回答,並書寫。

3.說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4.相機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去閱讀四大名著。重點閱讀《西遊記,感悟其中最感興趣的故事或人物。做攸筆記,爲展示讀書成果作準備。

四、教學"讀讀背背"

1.學生自由朗讀。查字典。2.指名學生朗讀。3.熟讀,背誦。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二泉映月》課文原文

無錫的惠山,樹木蔥蘢,藤蘿搖曳。山腳下有一泓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師父來到泉邊賞月。水面月光如銀,師父靜靜地傾聽着泉聲。突然,他問小阿炳:“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小阿炳搖了搖頭,因爲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麼聲音也沒有聽見。師父說:“你年紀還小,等你長大了,就會從二泉的流水中聽到許多奇妙的聲音。”小阿炳望着師父飽經風霜的臉,懂事地點了點頭。

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鏡,操着胡琴,賣藝度日。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嚮往。他多麼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箇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師父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聽着,聽着,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絃上不停地滑動着,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絃上流瀉出來。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隨着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迴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阿炳用這動人心絃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這樣,一首不朽的樂曲誕生了——這就是經後人整理並定名爲《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幾十年來,這首曲子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盛譽。

《二泉映月》語文教案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繫上下文,瞭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主人公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阿炳的坎坷經歷,瞭解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朗讀、閉眼、想象,讓學生走近阿炳,走進文本進行有創意的閱讀,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設計思路: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敘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形成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由於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小學生來說,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於是,我採用“創設情景、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進行本課教學。本課教學以情感爲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於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蘊含於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以獲得真真切切情感薰陶,努力體現“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同學們喜歡欣賞音樂嗎?爲什麼?(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與大家交流音樂帶給他們的感受:音樂能抒發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今天這節課上,老師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請同學們仔細聆聽,用心體會,聽完後談談第一感覺。

2、播放樂曲《二泉映月》(節選)

(悠揚、婉轉、悲傷、深沉、優美、高昂……)

3、談談聽完樂曲後的感受

4、瞭解曲名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曲子叫什麼名字?

板書課題:二泉映月

【設計意圖:師生進行話題交流,讓學生無拘無束的談自己欣賞音樂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泉映月》的曲子有的學生可能聽過,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小學生欣賞樂曲的能力有限,此時只是初步感知,只要求學生談初步感受,爲課文的學習作情感的鋪墊。】

5、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介紹“二泉映月”這首曲子的,課題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課題,你想了解關於“二泉映月”的哪些問題?

(1)《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是誰譜寫的?

(2)在什麼情況下譜寫的?

(3)這個曲子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老師依次在課題後打上?)

【設計意圖:明確目標,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文,做到有的放矢。】

二、初讀課文,初識阿炳。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生字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藉助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

(3)找出描寫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關鍵詞。

(4)結合課文以及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阿炳。

2、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課文,瞭解詞語掌握情況。

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

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圖並聯系生活經驗理解)

坎坷:坑坑窪窪,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滿艱辛。(聯繫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激憤:激動而憤怒。

倔強:性格剛強。

【設計意圖:掃除閱讀障礙,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 交流、認讀描寫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關鍵詞。

月光如銀 雙目失明 委婉連綿

月光似水 賣藝度日 升騰跌宕

靜影沉璧 經歷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熱愛音樂 舒緩起伏

水波映月 嚮往光明 恬靜激盪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三類詞語的交流,讓學生對“二泉映月”的美景、阿炳的身世、《二泉映月》的旋律有個初步的瞭解,爲後面感受那如水的月色,也爲後面進一步感悟人物,感受樂曲作好了鋪墊。】

(3) 《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是誰譜寫的?你對阿炳有哪些瞭解?

課件呈現無錫錫惠公園龍光塔下“天下第二泉”的畫面,師生共同交流對阿炳的瞭解。

【設計意圖:交流對阿炳的瞭解,爲課文進行補白,爲理解課文內容作鋪墊。】

三、細讀課文,走近阿炳。

1、體驗坎坷人生。

(1)阿炳幾次遊歷二泉?每次感受有什麼不同?

學生拿筆做出標記,交流回答。

(2)課件出示:阿炳兩次來到二泉的對比。

第一次 第二次

淙淙的流水聲

淙淙的流水聲

深沉的嘆息

傷心的哭泣

激憤的傾訴

倔強的吶喊

(3)學生針對表格內容,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思起於疑。”質疑是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外化形式,是學生潛能得到開發的重要標誌。】

(4)十多年後的那個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是哪些讓置身於黑暗世界的阿炳從那淙淙的流水中聽到這麼多他兒時未曾聽到的聲音?(生默讀,找一找)

預設片段:坎坷的經歷。

①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煉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來遭遇的人生變故,讓學生找一找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經歷?

②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阿炳多舛的命運:在唾棄聲中降生,四歲喪母;在白眼中成長,痛喪師父;在屈辱中度日,雙目失明。同時課件出示爲阿炳寫的一首四字詞語歌,讓學生讀一讀,感受其悽苦的人生。

痛喪師父 孤苦無依

天來橫禍 雙目失明

顛沛流離 賣藝度日

坎坷人生 苦苦悽悽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阿炳的苦難經歷在師生平等有效的對話中無聲無息的進入了學生的視野,撩動了學生樸素的同情之心,爲下環節的朗讀感悟奠定了情感基調。】

③ 同學們,這就是阿炳十多年的經歷,請大家把你的目光集中到阿炳的那張臉上。你看,那張曾經非常可愛的臉,那張曾經充滿了青春和朝氣的臉,如今,隨着師父的離世,隨着他的雙目失明,隨着大雪紛飛,烈日炎炎,那張臉變了,變了,變了……同學們,此時此刻,你看到了一張怎樣的臉?(學生回答)

④同學們,經歷坎坷人生的阿炳儘管是一張飽經風霜的臉,面黃肌瘦的臉,佈滿皺紋的臉,但他心裏面卻充滿了對音樂的熱愛,對光明的嚮往,對生活的渴望。

出示: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mǐn)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嚮往。他多麼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指導學生朗讀,讀出阿炳火熱的內心。

⑤同學們已經走進了阿炳心裏。如今,阿炳再次聽泉,那淙淙的流水也走進了阿炳的心裏,發出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這些聲音阿炳聽到了,你們聽到了嗎?是誰在嘆息、誰在哭泣?是誰在傾訴、誰在吶喊?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結合前面的學習表達出“是阿炳在嘆息自己的雙目失明,是阿炳在哭泣命運的悲慘,是阿炳在傾訴不幸的遭遇,是阿炳在吶喊自己對光明的嚮往!”

出示: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指導學生朗讀注意體會頓號的用法,不用較大的停頓。

【設計意圖:同樣是這泓清泉,依舊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鮮明的對比,巨大的反差,在學生的心裏形成了強烈的衝擊,產生了深刻的體驗。而場景的鋪陳,情境的營造,意境的渲染更是把學生帶進了阿炳那苦難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感受阿炳的嘆息、哭泣、傾訴和吶喊。學生在切己體察悄然走進阿炳的內心世界。】

2、品悟不朽名曲。

(1) 聽着,聽着,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要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出來,當時有人聽阿炳傾訴嗎?沒有。流水是他的知音,月夜是他的朋友,琴絃是他的夥伴,他要把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於是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撫弦,他的手指在琴絃上不停地滑動着,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絃上流瀉出來。他傾吐了哪些情懷呢?請學生拿起筆來用不同的標記畫一畫哪些句子描寫了琴曲的特點?哪些句子是琴曲傳達出的情感?

(2)交流。

A、出示:“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聽音樂起始部分,想象相關畫面,感受樂曲的 “委婉連綿 ”,體會琴聲表現的內涵。

指導用輕緩、抒情的語調讀出音樂起始部分的委婉連綿,用穩重的語氣讀出音樂傳達的情感。

B、出示:“隨着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它以勢不可當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

欣賞樂曲部分,說說自己對這兩句話的理解,進一步體會阿炳通過琴聲表達的情感,指導學生加快語速,升高語調來表現樂曲的,用激昂高亢的語調錶現樂曲抒發的情感。

C、出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迴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阿炳用這動人心絃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熬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指導學生理解表示樂曲的豐富內涵的看似矛盾的兩對詞語,用徐緩回味的語氣讀整首曲子帶給聽者的感受,用抒情的語調讀好最後的排比句。關注排比句中的逗號,讀出停頓。

(3)採用師生合作或男女生合作等多種形式感情朗讀。

(4)再次播放二胡曲,靜靜的聆聽。要求學生欣賞後表達自己的感受。

(5)學生再次跟隨樂曲朗讀。

【設計意圖:這一自然段集中體現了語言與音樂的交融、情感與情境的輝映,是全課感情朗讀的重點、難點。學生的情感雖然集聚到了急需釋放的`程度,但是畢竟對樂曲內涵的理解還很膚淺。因此教學中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引導學生鑑賞樂曲,步步鋪墊,層層深入,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接着在讀懂基礎上學生一次次的朗讀,一次次的提高,學生讀好了樂曲,真真切切成爲了瞎子阿炳的知音。】

(6)《二泉映月》這首不朽的樂曲就這樣誕生了。師生齊讀最後一段。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1、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聽到此曲時,不由得跪了下來。同學們,小澤征爾爲什麼跪下來呢?

2、補充介紹

1950年深秋,在無錫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後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觀衆經久不息的掌聲(課件出示演出圖片);三天後,阿炳吐血身亡,只活了57歲(出示阿炳墓圖片)。 1959年10週年國慶時,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又將此曲作爲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之一送給國際友人。從此,此曲在國內外廣泛流傳,並獲得很高評價。1985年,此曲在美國被灌成唱片,並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國樂曲中名列榜首,曾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

3、向學生提問:此刻你最想對阿炳說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補充介紹拓展延伸了學生對《二泉映月》享有盛譽的具體瞭解,無形間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學生由衷地抒懷,實現了與文本的深層次對話,實現樂無痕的教育境界。】

4、師生共同朗讀配樂詩:《永遠的二泉映月》

看不見黑暗

是因爲穿行在黑暗之中

聽不見苦難

是因爲置身於苦難之中

一把二胡,道盡人世的滄桑

兩根細弦,訴盡命運的悲涼

阿炳啊

你那把血淚斑斑的胡琴

淒涼而不絕望

憂憤而不瘋狂

空蕩蕩的夜色中

我聽到了不屈的抗爭

觸摸到了一顆堅強的靈魂

5、教師總結:伴着二泉映月完美無瑕的旋律,我們彷彿看到了那個落魄的阿炳又緩緩向我們走來。苦難究竟能給人帶來什麼?阿炳窮盡自己的一生爲我們留下了最響亮的回答。同學們,那就是:人在旅途,有苦有樂,笑對人生,從容不迫,穿越痛苦,贏得生活!

【設計意圖:“豹頭鳳尾”是人們對課堂教學導課、結課的不懈追求。課已接近尾聲,但學生內心的情感卻仍在澎湃着。本節課藉助拓展的詩歌、教師的贈言不僅豐富了語言的積累,還引導學生全面聆聽阿炳,觸摸生命,爲將來的人生做了有意義的準備。】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總會在學生的一舉一動間觸發一絲靈感,從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的收穫些感動,也會有所得失。此次講授《二泉映月》,就用手中的筆來記錄下心中的感慨吧。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語言與音樂交融,情感與情境輝映,讀來令人意猶未荊如果說阿炳的音樂是靈感的兵法,使“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絃上流瀉出來”,那我相信本文也是作者的一氣呵成,讀起來那麼簡潔明朗、過度自然、意境幽深。

教學過程中,我以指導朗讀第五段爲主,以學生的自感自悟爲基礎,進行閱讀教學。《二泉映月》樂曲以及阿炳的苦難人生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因此,第一課時着重讓學生交流關於阿炳的資料,並熟悉樂曲,這爲第二課時的開展奠定了基矗在我自己讀書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一閃念間的想法,可是過去就再也組織不起語言,漸漸的我養成了作批註的習慣,空閒時翻翻自己從前看過的勾勾劃劃的書頁,竟也有一絲成就感。學生的思維跳躍性會更強,因此我把自己的讀書方法教給學生。在本節課的課堂上,我便讓學生在《二泉映月》樂曲的陪伴中在書上寫下自己的感言,學生的語言有時只是隻字片語,卻是他們在作者之外的真正屬於自己的體悟,對樂曲、對語言文字又多了許多自己的東西。這項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期待自己能夠在批註式閱讀方面做得更加完善。

在指導朗讀環節中,我注重學生“過程和方法”的指導,力求讓學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的境界;而“心到”最需指導,需帶領學生進入文本,揣摩詞句,體會出情味,自然能產生語感。例如:讀到“起初,琴聲蜿蜒連綿”時,我便啓發學生想像這樣的畫面,學生由此感到寧靜、恬靜、優雅讀的感情一下子就找到了。再如讀到“他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時,我問學生“他爲什麼要抗爭?”讓學生聯想到阿炳一生命運的悽慘,心理體驗更加豐厚,讀的時候就把握比較準確了。葉聖陶老先生說過: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以語言文字去揣摩,而是應當把生活經驗聯繫到語言、文字上去。正因爲文本引發了兒童某一方面的生活體驗,才能觸動個體心靈併產生獨特的感受,朗讀纔會有味道。

指導朗讀時,我將內容按樂曲的旋律進行分解,起初、高潮逐一進行,自己感覺對這部分精彩內容的挖掘還不夠透徹。如“起初”部分,除了恬靜、幽靜之外,也從後兩個分句反映出阿炳內心的悽苦和追憶、懷念和嚮往,可是作爲教師,卻沒能領悟到這個層面,是個非常大的遺憾。

語文老師,是要懂一些藝術的,關於音樂、關於美術,都要有一點鑑賞力,這是學科的要求,也是自身氣質和素質的修煉。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習作指導

教學重點:習作指導

教學難點:習作指導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讀的書也越來越多。精彩的故事情節吸引着我們。書中的主人公常常牽動着我們的心。我們爲他們的快樂而微笑,爲他們的痛苦而流淚,爲他們的命運而擔憂……

讀了文章,何不把自己讀書後的體會和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呢?

二、明確習作要求(課件出示)

1.學生自由讀"習作7"。

2.明確本單元的習作要求:寫讀後感

3.弄清什麼是讀後感。即:讀了文章、書籍後有體會,有感想,把它們寫下來,就是讀後感。

4.明確寫讀後感的好處。即:可以提高自己認識事物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開拓思路

1.小組內討論、交流:如何寫好讀後感?

2.全班交流。

3.教師:寫一文章或一本書籍的讀後感,首先要讀懂這文章或這本書籍,知道文章或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想告訴我們什麼。

寫讀後感,可以就整文章來談,也可結合文中的部分來談。

 四、指導選材

1.談話:回顧自己課內外讀過的書或文章中,最讓你難忘或深有感觸的人物、情節,想一想自己當時的讀書感受及聯想到的人或事,跟他人說一說。

2.與同桌交流。

3.小組內交流。

4.說得好的,每小組推選1-2人,在全班交流。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教學重點:說說自己的思考,談讀新聞的感受

教學難點:說說自己的思考,談讀新聞的感受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從一出生就睜大了一雙好奇的眼睛,我們在"好奇"之中不斷成長,在"好奇"之中不斷豐富着自己的知識,不斷地充實着自己的頭腦。然而世界每天都發生着變化,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情,我們又如何盡情地瞭解這些變化呢?昕報道,看電視新聞,讀新聞就是一個好辦法。今天我們將去接觸新聞,感悟新聞。

二、明確要求

1。讀口語交際提示,明確具體要求。

2。學生交流"口語交際"的具體要求:

(1)讀新聞,談自己的感受或代替李老師向兩位列軍長說說心裏話。

(2)收集感興趣的新聞,說聽,再說說自己的思考,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指導

1。教師指導學生讀新聞,談自己的感受。

(1)這則新聞報道了一件什麼事?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2)這則新聞報道中所寫的事是值得人們肯定的,還是讓人們否定的?

(3)新聞報道中的主人公的行爲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嗎?表現了他們的什麼品質?

(4)這則新聞報道是個別事例,你覺得作者報道的目的是什麼呢?你有什麼啓示呢?

(5)李老師對兩位列車長要說的心裏話會表達什麼內容?

2。教師出示一則新聞,談讀新聞的感受,爲學生作示範。

(1)出示新聞。

(2)教師談自己讀新聞的感受。

四、學生讀新聞,談感受

1。學生自讀新聞,寫己的感受。

2。小組交流感受,推薦小組代表。

3。小組代表在全班發言,其他同學評議,教師點評。

五、學生收集新聞,與同學交流討論

1。小組交流。

1)學生讀自己新聞,說說自己的思考。

2)其他同學評議,提己的見解。

3)推薦好的新聞,小組共同討論,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

1)小組代表發言。

2)全班同學評議,教師點評士

六、課堂

通過交流,我們對新聞報道有了更多的瞭解,今後,我們將不斷地關注新聞,學寫新聞,將新聞報道中弘揚的那些好的發揚下去,讓新聞報道的作用落到實處。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

瞭解新聞,多看新聞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生詞。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所包含的深義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我們大家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在一天天長大的童年裏,你們最喜歡做的事是什麼呢?(有許多美好的夢想)是啊,我們在這個多夢的季節裏,總喜歡放飛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今天,我們來-起學習一首與童年有關的詩歌,相信同學們一定會隨着詩人的描繪而真實地感受到童年的快樂!

2.板書課題,朗讀課題。(板書課題:多夢的季節)

二、初讀詩歌,感知詩意

1.聽配樂詩歌朗讀。

2.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指名分節朗讀詩歌。

三、認知生字生詞

1.課件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指導學生正確書寫和記憶主字。

(1)指導書寫。

"哼"的右下方,不要寫成"子"。

"鷹"的裏面上部是"惟",不要寫成"佳"。

"默"是左右結構,不要寫成上下結構。

(2)學生與小組同學間交流彙報識記生字的方法。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詞義。

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標出詩句最後一個字的音節,看看它們的韻母有什麼特點。

(押了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

3.指導朗讀。

(1)再次播放配樂詩歌朗讀。

①學生輕聲跟讀。

②用筆畫出朗讀節奏,重音。

③教師範讀。④領讀。

⑤全班齊讀,要注意節奏,讀出感情。

三、課堂

1.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試着背誦詩歌。

2.學生一下自己在這節課中的學習收穫。

四、作業:寫小字

教學(後記)後思: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把自己的體會、感受較好地表達出來

教學重點:把自己的體會、感受較好地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把自己的體會、感受較好地表達出來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評析學生習作。

開心提示:這一環節在教師修改以後再進行。

二、習作講評

選出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具有特色的習作,請習作者欣賞,教師加以點評,鼓勵2對寫得不夠完善的地方,也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全面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三、小節

學生自由交流這次習作的收穫或一些好的建議,以完善今後的習作訓練。

四、習作構思

引導學生如何選材,如何人手來寫。

1.這次習作圍繞什麼來寫?(第一次)

2.怎樣才能把自己第一次的經過清楚地告訴別人呢?(指名回答)

說清自己第一次乾的是什麼,是怎樣做的。

3.怎樣才能把這次習作寫好呢?(過程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4.討論交流,確定習作材料。

五、資源共享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共享資源,擴大學生的信息量。

六、習作方法

1.把自己第一次做的經過寫清楚。

2.可抓住場面細節展開描寫。

3.注意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書寫6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作者以小見大的表達方式,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學會通過細節表現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2.通過探討交流,表演等環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3.採用對比法理解文章內含。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懂得做事情應該多動腦筋、開拓思路,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主人翁精神。

2.懂得應對競爭,把握機遇。

教學重難點:懂得老闆幾次給阿諾德提薪,而布魯諾仍拿原來薪水的原因,從而獲得做人的啓示。

教學準備:土豆、西紅柿(圖片或實物)、錄音機、生詞卡片(自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問題導入,激發興趣。

(一)板書題目:“差別”

(二)提問:文章會寫到誰和誰的差別?

他們差別在什麼地方?

這些差別給他們帶來了哪些不同的效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生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讀。

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二)用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詞,指名讀。

生詞:薪水牢騷抱怨差別盤算彙報

預設:有些字在課文上是以人名的形式出現的,如“德”“諾”,在學習中要引導學生提高擴詞能力。

(三)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長段落可由兩、三個同學共同完成),聽者可以進行評價,師生共同正音。

三、初學課文,瞭解大意。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講了一個普通而又意味深長的小故事:兩個年輕人同在一家店鋪工作,一個能夠創造性地爲老闆做事,得到重用;另一個不能靈活地處理問題,得不到重視。從中我們可以獲得做人的啓示。)

四、作業: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今天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對課文進行學習。

二、精讀課文,談體會。

(一)自讀課文

(二)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明理由並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預設一

1.文中2-9自然段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爲通過這部分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了布魯諾是一個墨守成規、做事情缺乏主見,沒有遠見卓識,不能預見事態的發展從而作出更好的處理決定的人。

文中依據:老闆說:“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賣說明的。”

布魯諾第一次從集市上回來說:“從早晨到現在,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拉着一車土豆在賣。”

布魯諾第二次從集市上回來說:“一共有四十袋土豆。”

布魯諾第三次到集市上去,問了價錢。

2.請男生讀這一部分,要求讀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配樂朗讀)

預設二

1.文中10-12三個自然段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爲通過這部分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了阿諾德是一個有思想、有主見,對上級的話不是言聽計從,而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創造性地執行,做事周到縝密,具有遠見卓識的人。

文中依據:老闆讓阿諾德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賣什麼的。

阿諾德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向老闆彙報說:“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共有四十袋。”他介紹了土豆的價錢是多少;土豆質量很不錯,還帶回來一個土豆讓老闆看,不僅如此,他還帶回了一個西紅柿樣品和那個賣菜的農民。

2.請女生帶着自己的認識大聲朗讀這一部分。(配樂朗讀)

預設三

1.文中第1自然段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爲通過這部分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了不同的付出,會得到不同的收穫。

文中依據:(一段時間以後,叫阿諾德的小夥子幾次提薪,而那個布魯諾的,卻仍拿原來的薪水。)

2.教師相機提問:“這就是什麼?”

這就是“差別”。(解題)

3.請全班同學齊讀這一部分,讀出理解。

三、角色表演

(一)自由結合成三人小組,分好角色,根據課文內容,再加入自己的想象,補充好人物對話,演一演《差別》。

(二)表演結束後對照課文進行評價。

(三)請表演的同學講講自己的“創作思路”。

四、拓展延伸

(一)說一說本文幾位人物中你最喜歡誰,爲什麼?

預設:

1.喜歡布魯諾,因爲他心中有不滿,敢說。

2.喜歡阿諾德,因爲他有思想、有主見,能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創造性地執行老闆的任務。

3.喜歡老闆,因爲他聰明,能讓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能讓才能不高的人心服口服。

4.喜歡布魯諾、阿諾德兩個人,因爲通過兩個人的對比,讓我知道了做事情的時候,不要只注意眼前的事物,應該多考慮一下以後的發展,學會動態地看問題。做事情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善於動腦筋思考,學會長遠打算才能成功。

五、拓展閱讀

本篇課文雖然淺顯易懂,但給我們的啓迪卻很深,課下同學們可以搜相關作品來讀,如:《曹衝稱象》《一分鐘》《悲觀與樂觀》等。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1、正確讀寫12個生字。2.正確讀寫"小鎮、診所、嬰兒、徐徐、凍僵、多餘、忠滅、哀鳴、碾雪"等詞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正確讀寫12個生字

教學難點:正確讀寫"小鎮、診所、嬰兒、徐徐、凍僵、多餘、忠滅、哀鳴、碾雪"等詞語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相關畫面: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沿路人家的燈都亮着,僅僅是爲了給一個出診的醫生照明回家的路!這情景多讓人感動啊!

2.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一《寒夜的燈光》這個感人的故事吧!

(板書課題:寒夜的燈光)

3.學生齊讀課題,圍繞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順、流利。

2.畫出生字。

(1)學生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

①加偏旁記憶的字有:

真-一鎮息一一熄至→一致展一一碾

②換偏旁記憶的字有:

珍一一診繮一一僵

(2)指導書寫。

"鎮"是左右結構,右邊"真"裏有三橫,不要少寫。

"雜"是t下結構,上面是"九","水"。

"荒"是上下結構",非""亡",不要寫成"~"。

3.交流對生詞的理解。

4.再讀課文,思考: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由交流)

三、再讀課文,初探故事背景

1.指名讀課文第1-2自然段。

討論:(1)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寒冷的夜晚,有人請"我"出診)

(2)說說你從文中還讀懂了些什麼?

(夜晚很冷;農民家住在偏僻的地方)

2.學生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

四、課堂

1.學生之間互相質疑、釋疑。

2.學生自己這節課的學習方法和收穫。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進一步學習課文,瞭解課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的關鍵句及其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領會課文的主題及表現主題的方法。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方法:

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1)生字:堡震聾授

(2)詞語:風調雨順和睦驚慌喜氣洋洋

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1)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2)講述課文敘述的故事。

  二、研讀課文出示自制課件

1.閱讀課文第1~6自然段,思考:

(1)卡卡王國的城堡上的三尊大炮,現狀如何?爲什麼呢?

(2)三尊大炮是幹什麼用的?有怎樣的威力?

(3)孩子們對大炮有何反應呢?

2.小組交流,教師巡迴指導。

3.全班交流,重點明確。

(1)抓住"沉默"一詞,理解擬人修辭於法的運用。"風調雨順""和睦""沒有發生過戰爭"。(2)教師的介紹"進行戰爭""災難""巨響""震得耳朵都聾了"。

(3)"腦海裏趕不走大炮的影子。"

是多:14.閱讀課文第7自然段至結尾,思考:

(1)卡卡國王召來波波幹什麼?爲什麼不直接把國王的意圖寫出來?(2)卡卡國王下了一道什麼命令?居民們有什麼反應?他們想些什麼?(3)新年到了,卡卡國王發佈了新年講話,內容是什麼?(4)新年鐘聲敲響後,發生了什麼事情?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你能想象當時孩子們歡呼的情景嗎?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吧!

(5)緊接着,又有什麼事情發生?

(6)這個夜晚,這三尊大炮留給人們什麼印象?

5.小組交流,教師巡迴指導。

6.全班交流,重點明確:

(1)面授自己的意圖,給人們驚喜。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爲下文作鋪墊。

(2)"把城堡上的三尊大炮,掉頭面向城堡的廣場。""大家感到驚奇。""要發動戰爭?""會向老百姓開炮嗎?"

(3)"我們的狂歡活動就要開始了。"

’嗎?I,(的"轟隆隆",三尊大炮撒放了糖果、降落傘、鮮花。

"廣場上燈火通明,孩子們盡情地歡呼着。"

(5)"傳送一個好消息。"孩子們參加幸運大抽獎,幸運的孩子拿到了獎品。

(6)"難忘"。

7.學生自讀第7自然段至結尾,思考:

(1)課文爲什麼要寫第1-6自然段,可以刪掉嗎?

(2)"難忘的狂歡之夜,難忘的大炮"可改爲"難忘的狂歡之夜和大炮"嗎?

8.小組交流,教師巡迴指導。

9.全班交流,重點明確:(1)不可以刪掉,爲下文服務。與文章的第7自然段至結尾即"狂歡活動"形成對照。更鮮明地突出了大炮在和平時代給人們帶來的歡樂。

(2)不可以改。兩個"難忘"強調突出人們狂歡之夜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畫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反覆朗讀,體會其含義。

3.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就"戰爭"與"和平"這一主題講點什麼呢?(引導明確: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珍情和平)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又有新的收穫吧,請歸納一下,好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