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三顧茅廬 》教案(通用11篇)

本文已影響 2.94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顧茅廬 》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顧茅廬 》教案(通用11篇)

《三顧茅廬 》教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認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兩個多音字。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初步感知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認真、仔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感知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預習案:

1、我會讀

三顧茅廬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

羣雄紛爭 茅塞頓開 恭恭敬敬 疏疏朗朗

2、我會填

例:(輔助)大業

(  )機會 (  )形勢 (  )時機 (  )策略

3、我知道

本文敘寫了劉備三顧茅廬,側重描寫第( )次拜訪諸葛亮的經過,表現了劉備( )( )也體現了諸葛亮( )的雄才大略。

4、我質疑

通過對課文的預習,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我要拿起筆記錄下來。

三、導學案:

⑴輕聲朗讀2—4自然段,思考:

A、在第三次拜訪上路前,劉備怎樣責備張飛,從中體會到什麼?

B、到了隆中,劉備又是如何耐心等待的,你又看出了劉備怎樣?

⑵總結全文,再思考

從“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這句話中,你看出劉備是個怎樣的人?

(3)大膽質疑 深入探究

提出你認爲值得討論的問題。

(4)默讀靜思 開心寫作

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四、課堂檢測:

讀下面句子想想可用什麼成語來概括。

⑴劉備三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 ( )

⑵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 )

⑶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 )

★我會連。

與三國有關的歇後語

徐庶進曹營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周瑜打黃蓋 粗中有細

蔣幹盜書 一言不發

張飛使計謀 計上心來

諸葛亮皺眉頭 上了大當

五、課後作業:

1.收集關於諸葛亮的故事,然後在活動課上舉行諸葛先生的故事。

2.課後閱讀主題學習叢書中的有關文章,並把好的詞語句子抄下來。

《三顧茅廬 》教案 篇2

一、掃清攔路虎。

讀準並寫好下面的詞語。

輔助   晌午 諸葛亮 三顧茅廬

策略 蜿蜒起伏  茅塞頓開 秀麗宜人

二、結合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三顧茅廬:

茅塞頓開:

蜿蜒起伏:

三、熟讀課文。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文中出現了幾個人物?你喜歡誰?爲什麼?

四、資料蒐集。

蒐集有關劉備和諸葛亮的故事,理清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之間的關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揭題解題,瞭解課文的時代背景。

2、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脈絡,知道劉備是三次拜訪諸葛亮。

4、學習劉備第一次拜訪諸葛亮。

學習過程:

一、揭題解題。

1、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顧”、“茅廬”的意思。

2、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瞭解課文時代背景。

二、展示自學成果,瞭解課文大意。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學生自由上黑板教學生字。

3、小組討論: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4、交流:文中有幾位人物?主要寫了哪些人?你喜歡誰?爲什麼?

三、理清文章脈絡。

1、你讀懂了什麼?

2、誰來告訴大家哪三次拜訪?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脈絡

四、學習“一顧”、“二顧”。

1、讀第一段,劃出劉備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再讀讀第一段。

4、談談你對“一顧”、“二顧”中劉備的印象。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以人物的言談舉止爲突破口,研究劉備、張飛等人物形象,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2、學習劉備的誠心誠意、禮賢下士的品質。

學習過程:

一、複習展示,披文入情。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劉備“三顧茅廬”的目的是什麼?

2、你想進一步研究劉備嗎?要研究劉備,還涉及到他的弟弟張飛,那麼,我們怎麼來研究這兩個人物呢?(通過閱讀,抓住人物言行、神態等來理解。)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深入學習課文。

(1)如果對張飛感興趣,找出描寫張飛的言行的句子。

(2)如果對劉備感興趣,找出描寫劉備的言行、神態的句子。

2、研讀劉備、張飛的句子。(按學生回答的順序講)

(1)研究劉備的同學交流。

按學生交流的情況,重點落實字詞句,要具體講,認真讀,讀出感情。

學生另外找出的有關劉備的句子,讓學生說說讀讀就可以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劉備是個怎樣的人。(板書:尊重人才 求賢若渴)

(2)研究張飛的同學交流。

用同樣的方法,讀讀議議,可以看出張飛是個怎樣的人?(板書:粗魯)

(3)小組討論:文章主要是寫劉備,但同時也把張飛寫進去了,這是否多餘?

交流,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點撥,這是一種反襯的寫法。

(4)對比朗讀,願意朗讀張飛的讀出他的莽撞無禮,願意朗讀劉備的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3、劉備“三顧茅廬”值得嗎?文中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體悟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4、找出文中寫劉備與諸葛亮關係的打比方的句子,討論比喻句的深刻含義。

三、課外延伸,激發興趣。

1、你知道諸葛亮的故事嗎?講一講。

2、你還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其它什麼故事?

四、佈置作業。

課外閱讀《三國演義》,尤其是這篇課文的有關章節,以更好地理解課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顧茅廬 》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概括主要內容。

2、理解人物形象,抓關鍵字詞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

3、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4、學習古典小說,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點:

目標2、3

教學難點:

目標3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導入

二、合作探究

1、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並說說從哪個角度來概括的?

2、分析人物形象。

<1>劉備來茅廬邀請諸葛亮,在哪些地方足見其誠心誠意?

請找出相關語句內容進行交流概括其形象

鏈接;劉備死後,諸葛亮回憶往事時寫下《出師表》,看他是怎樣看待當年劉備三請他的?展示《出師表》節選。

3、文章主要寫劉備與諸葛見面,卻多次寫張飛,文中是怎樣刻畫張飛的,有什麼作用?

小結:

三、總結鞏固

仿寫運用

類文閱讀:《借東風》

四、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故事?是通過什麼渠道瞭解的?

五、作業佈置

《三顧茅廬 》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三國演義》,把握小說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整體把握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說情節發展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劉備虛懷若谷、禮賢下士的胸懷,及諸葛亮足智多謀的才學,提高自身素養。

學習重點

理清文章情節,把握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

理解部分文言詞語的現代意思,掌握小說的藝術特點。

學法指導

朗讀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觀看電視劇《三國演義》)剛纔我們觀看的“三顧茅廬”的故事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話,是導演根據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片段改編而成的,生動地再現了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麼,小說是如何表現這一情節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作,共同去體會和感受其感人之處。

一、助學資訊

1、作者簡介: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羅貫中的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2、作品介紹:《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爲《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爲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羣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3、背景介紹:官渡大戰,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劉備聽從徐庶建議,去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三次到隆中才得以見到諸葛亮。本文是第三次拜訪。

二、字詞積累

1、讀準字音。

縛(fù)胄(zhòu)沔(miǎn)殆(dài)彝(yí)簞(d226;n)

吳會(kuài)綸巾(gu226;n)拜謁(yè)劉璋(zh226;ng)存恤(xù)

鶴氅(chǎng)愧赧(nǎn)

2、理解詞語。

如雷貫耳:像雷聲穿過耳朵。形容人的名聲很大。

經世奇才:有整治天下的罕見才能。

思賢如渴: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頓開茅塞:比喻受到啓發,思想豁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三、整體感知

1、文中刻畫了哪幾個人物?

劉備、諸葛亮、張飛。

2、通讀課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劉備三顧諸葛亮,孔明隆中出對策,感其誠,出山輔佐。

3、概括故事的主要情節。

三顧茅蘆,拱立階下——劉備問計,孔明對策——拜請輔佐,感恩出山。

一、研讀主要情節。

1、劉備三顧:找出人物的不同表現。

劉備:下馬步行,拱立階下。

張飛:大怒,欲放火。

孔明:仰臥几席。

2、劉備問計:他的話包含哪幾層意思?

(1)表明身份及誠意。

(2)分析現狀,表明志向。

(3)求開愚拯厄之計。

(4)表達心中疑慮。

3、孔明對策:

(1)他爲劉備獻策包括哪幾層意思?

A、分析曹操、孫權兩大勢力的狀況,分清敵友,採取不同的方針。

B、指出荊、益二州在戰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奪取的可能性。

C、規劃政治藍圖,打消劉備疑慮。

(2)孔明爲劉備規劃的政治藍圖是什麼?

漢室興,大業成。

(3)怎樣實現這一目標?

以人和爲基礎,先取荊州爲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

二、分析人物形象。

1、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劉備、諸葛亮的形象特徵及作者塑造人物採用的手法。

(1)劉備:謙虛、禮賢下士、不恥下問、求賢若渴、氣度寬宏。

正面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

側面襯托:以張飛、關羽的言行烘托出劉備的謙虛、禮賢下士。

(2)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羣、超拔不凡、不出門便知曉天下事、足智多謀。

正面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

側面烘托:司馬德操、徐元直的推介。

(3)張飛:魯莽、急躁、講義氣。

描寫方法:語言描寫、神態描寫。

三、小說中多次出現詩詞,有什麼作用?

小說中三次使用詩詞:第一次是孔明醒後所吟的詩,表現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質;後兩首是後人的贊詩,是對諸葛亮的才華與品質的讚譽。三首詩從不同的方面表現了諸葛亮的才華和人生追求。

四、概括小說的藝術特點。

1、故事情節生動曲折。

2、人物形象個性鮮明。

3、鋪墊烘托突出形象。

文章主旨

小說通過劉備“三顧茅廬”,既表現了他爲興蜀漢大業而禮賢下士的寬宏氣度和不恥下問、求賢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曉天下事的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板書

情節:三顧茅廬——問計對策——拜請出山。

三顧

茅廬

人物:劉備、諸葛亮、張飛(正、側面描寫)。

拓展延伸

1、介紹你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談談你對這些人物的認識。

2、閱讀《三國志》,比較《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的人物形象有何不同。

教學反思

學生對《三國演義》比較感興趣,但對古典小說的閱讀還有一定的字詞障礙。在教學中,我利用學生的“已知”,用“興趣”爲橋樑,激發他們去探究“未知”,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先易後難,從情節入手,到分析人物形象,最後探究寫作特色,層層深入,抽絲剝繭,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不足的是,對人物及作品的相關情節拓展不夠,課外閱讀時間不足,學生綜合素養還需進一步提升。

《三顧茅廬 》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呵斥”“拜見”“恭恭敬敬”等詞的意思。

2、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理解劉備三請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心情,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並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幹大有作爲。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地讀劉備三顧茅廬時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語句,體會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2、開放文本,激發同學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同學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2、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並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教學準備:

投影設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讀了《三國》嗎?你知道劉備是什麼人嗎?(相機示劉備圖片,介紹劉備資料)

2、 今天俺們就來學一個關於劉備的故事---(示課題)《三顧茅廬》。課題中“顧”是什麼意思?“茅廬”呢?誰能來解題?(提示說清人物、地點、事件)

二、初讀課文

1、漢室皇叔劉備爲什麼要一請、二請、三請這個一介草民諸葛亮?請同學們大聲地讀一讀課文,將讀不準,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是什麼原因?書上是怎麼說的?哪一小節告訴俺們?(指名讀第一小節)

三、聚焦劉備

1、請你讀讀2---4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圈出有關詞語,考慮: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神態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2、預設交流:

A:“俺冒着風雪,就是爲了讓孔明知道俺的誠意。你怕冷,自身回去吧!”

天氣這麼冷,還去——說明誠心誠意。(還有那些寫天氣的詞?數九寒天、雪花紛飛,還有天寒地凍)

B:“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門臺階下等諸葛亮醒來。”

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師導:是呀!諸葛亮在溫暖的被窩裏呼呼大睡,劉備卻恭恭敬敬地候在門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教師作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樣子,持續5秒鐘)

師導:俺想,劉備的人是傻傻地站着,他的腦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轉着。你想,此時此刻,劉備會想一些什麼?

C:“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劉備在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馬步行,也可以說明他的誠心誠意;還有半里地就下馬,其實,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說明它是真的誠心誠意的。

D: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a、從“劉備生氣地說張飛的話中”可以看出他的誠心誠意。

b、劉備和張飛是結拜弟兄,現在,劉備竟然爲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c、劉備和張飛的關係,能說的具體一些嗎?介紹“桃園三結義”故事

d、是啊,爲了諸葛亮,劉備竟然生氣地說自身的兄弟。在課文的什麼地方?(在第二小節)

俺和你一起來讀讀好嗎?(老師讀張飛的話,同學讀劉備的話。)

e、配上表情、動作分角色朗讀對話。

E、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a、又等了一個時辰和快步,表示處了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說明他很誠心誠意。

b、劉備爲請諸葛亮怒斥張飛,冒着風雪寒冷,三顧茅廬,還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馬步行,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終於見到了諸葛亮,趕緊見面……現在,你是諸葛亮,你耳聞目睹了劉備的所作所爲,你會怎麼想?

c、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就走上了爲了國家統一大業的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四、探究張飛

1、同學們除了從劉備的言行中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請你們再讀讀課文,你們還從哪裏也能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張飛的無理)

找出描寫張飛言行的句子並出示:

A、再讀一讀,你體會張飛是什麼性格?

B、課文不是在寫劉備嗎?作者爲什麼要來寫張飛,能不能不寫他?(四人小組討論)

(作者採用對比反襯寫法,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2、你們認爲作者描寫張飛是爲了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那你們用朗讀來告訴俺。

對比讀(出示劉備張飛的對話,選擇合作讀——點名讀)

理解劉備爲什麼對張飛要“呵斥——大聲呵斥”?

五、拓展延伸

1、討論問題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節)

出示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A、“茅塞頓開”是什麼意思?

B、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C、這句話作者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把什麼比做了什麼?

D、指名讀。

2、同學們,劉備聽了諸葛亮的一番議論,更敬佩他了,諸葛亮看到劉備三顧茅廬,又肯虛心請教,就答應了。

後來,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許多勝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勝仗嗎?(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

(2)劉備採用了諸葛亮的戰略計劃,逐漸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後來劉備稱帝蜀國,劉備高興地說“俺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三顧茅廬 》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能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多音字:“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通過朗讀,對學生進行理解性診斷與矯治,使學生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體會劉備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讀出劉備虔誠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基礎性診斷

1、板書課題,解題:“茅廬”即“草房子”;“顧”即“拜訪”

2、你知道“三顧茅廬”的故事嗎?說說你搜集到的有關資料。

二、初讀課文,自主性學習診斷

1、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中的生字,語句。

2、檢查,進行羣體性診斷與矯治。

(1)認讀生字。

(2)認讀詞語。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4)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3、朗讀課文。

三、精讀感悟,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討論,羣體診斷與矯治。

3、集體朗讀。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看多媒體.課件。注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

2、討論:張飛魯莽劉備對諸葛亮敬重

3、讀課文,同桌討論,課文是怎樣描寫人物的。

4、討論:羣體診斷與矯治

張飛:嚷、捆

劉備:第三次拜訪,訓斥張飛

5、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

2、討論:羣體診斷與矯治。

環境烘托:

a、看圖,感受景色宜人,出示比喻句“那天的山岡……臥龍”把什麼比作什麼?體會諸葛亮的性格及胸才大略。

b、感情朗讀。

細節描寫:

a、從哪些詞看出(諸葛亮是劉備訪求的賢士)劉備對人才的尊重。虔誠。

(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的走進、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進)

b、看多媒體.課件,進一步感受。

c、指導朗讀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

2、討論:羣體性診斷與矯治。

“劉備聽了……像……”把什麼比作什麼?好在哪裏?

3、有感情的朗讀。

(五)、學習第5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

2、討論:羣體性診斷與矯治。

“我得到……,就像……”把什麼比作什麼?好在哪裏?

3、有感情地朗讀。

四、指導複述課文,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師引述,學生接着往下說。

2、同桌練說。

3、指名複述。

五、課外延伸,發展性診斷。

你還知道《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的故事嗎?

《三顧茅廬 》教案 篇7

目標點擊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瞭解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的經過,感知劉備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學習比喻的修辭手法,體會作用,嘗試仿寫。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瞭解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的經過,感知劉備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學難點:學習比喻的修辭手法,體會作用,嘗試仿寫。

課堂流程

一、 誦讀名言:精誠所致,金石爲開。

二、 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1、提問:誰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誰還看過小說《三國演義》?

2、研討題意:

(1)“三顧茅廬”中的“顧”是什麼意思?“茅廬”呢?

(2)“三”指的是劉備他們拜訪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還是特指第三次?爲什麼?

(3)作爲課題來講,“三顧茅廬”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4)作爲成語來講,“三顧茅廬”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三、自主學習,幫扶訓練。

1、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思考劉備爲什麼要誠心誠意地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話作答)

3、反覆讀,分角色讀第二自然段。找出劉備責怪張飛的話。(交流:爲了“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最最要緊,最最關鍵的是要懂得什麼。)

4、讀讀、想想、畫畫、議議。(按“出發前、將到時、到達後、出山後”的順序說說在劉備第三次去隆中邀請諸葛亮的過程中,哪些地方具體表現出了他對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寫景色秀美先整體後部分的寫法,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談感悟,從張飛與劉備的對話中,從三請諸葛亮的過程中感悟到什麼?

2、品析人物特點。(提醒學生抓關鍵詞、句分析,相機追問)。

3、分享所仿寫的句子。

教後反思

《三顧茅廬》一文通過寫劉備三次親自去隆中拜訪諸葛亮,邀請他出山, 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表現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反映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同時,讚頌了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親密友情。

上完課之後,我感覺有四個方面比較成功:

一、思路明白,設計清晰。

設計本文的教學,我以劉備責怪張飛的話----“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爲突破點,教學時緊扣“尊重”這一中心詞,依循“出發前”、“將到時”、“到達後”、“出山後”的順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突出了劉備的語言、動作、心態和諸葛亮的“隆中決策”,使劉備尊重人才和諸葛亮確爲奇才相映生輝,學生在領悟文本的過程中思維敏捷、自信而活躍,整個課堂氣氛融洽而愉悅,效果良好。

二、採用多媒體教學,趣味性強。

我爲了避免教學時枯燥、乏味,採用了多媒體教學,精心製作了14張幻燈片,有教學目標、有重難點、有重點句段、有三國時期羣雄紛爭圖、有三分天下三國鼎立圖、有古隆中圖。既使學生清楚直觀、又增強了趣味性,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學習。

三、導入課文,簡捷自然。

導入課文時,我避免了繁瑣的介紹,而是聯繫電視劇及古典小說,由學生看過、讀過導入課題,水到渠成,簡捷自然。

四、抓住細節描寫,品析人物性格。

本文關於劉備的語言、動作、心態等在文中作者都刻畫地非常好,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細節描寫品析劉備的性格特點,從而引導學生在寫作中運用。

但是也有三點不足之處:

預設不足,時間緊迫。

本文最精彩描寫景物部分,並用“來到……只見……”仿寫比喻句,由於我設計課文時,預設不足,沒想到學生會在理解課題“三顧茅廬”中的“三”是寫劉備三次去隆中還是寫劉備第三次去隆中這個問題卡殼,耽誤了時間,所以在最後仿寫比喻句時時間緊迫,沒來得及讓學生展示,沒有收到預設的效果。

重點字,領悟不透徹。

在品析第二自然段中關羽和劉備對話部分,關於“嚷”到的“嚷”時,沒有讓學生真正“嚷”出來。

今後,在課文設計時,一定要給自己的課堂留有一定的“空隙”,應付可能出現的“意外”,同時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多與別的老師溝通交流,多聽專家講座,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使自己的課堂更有高度、更有趣味性,使學生更感興趣、更喜歡,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三顧茅廬 》教案 篇8

《三顧茅廬》是蘇教版第七冊的一篇課文。它取材於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是一篇具有很強的人文性的文章。不過,這種歷史題材的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不易理解。但是,我迎難而上,選擇這篇課文上了一堂公開課。在“大語文觀”的指導下,本着“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系統效應,我課前瞭解情況,課中多法並用,課後拓展延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前,瞭解情況,充分鋪墊

教學不打無準備之仗。一開學,我就作了一個小小的調查。發現我們這些剛升入四年級的農村孩子,讀過大部頭的《三國演義》的幾乎沒有,看過電視連續劇或者少兒版的《三國演義》的也是一小部分,只有少部分男同學蒐集過大量的三國人物卡,對其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略知一二。針對這種情況,如果我們拉出來就上這篇課文,很可能出現學生遊離於課堂之外的現象。作爲課堂主人的學生無法真正進入角色,無法真正體驗感悟到文章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於是,我佈置了一項長時間的預習作業:建議同學們自己去閱讀《三國演義》;建議同學把蒐集過的三國人物卡帶到學校,在課間玩耍時互相交流;同時,我也利用晨會課、中午午讀時間給同學講三國故事。雖然,孩子們只是模模糊糊、囫圇吞棗地瞭解了一些三國內容,不過,這樣做,很好地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探究課文的慾望。這正是我所期望的。

二、課中,以讀爲本,多法並用

(一)情境導入

1、上課伊始,在悠悠的古樂中,我抱着一本《三國演義》走出,並緩緩敘述:“《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書中有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

2、拿出“諸葛亮、張飛、關羽、曹操、孫權、劉備”這些人物的卡,通過實物投影放大,讓學生根據人物的特徵猜猜他是誰,並作簡單介紹。

3、轉入課題:“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紛爭。劉備胸懷大志,急於尋求人才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於是歷史上就有了《三顧茅廬》這個故事。”

(悠悠古樂把學生帶入了歷史的情境,三國人物卡把學生的目光集中到幾位重要人物的身上,教師的敘述把學生自然地領入本課的學習。)

(二)初讀釋題

“三顧茅廬”是什麼意思呢?你能通過朗讀課文來解釋嗎?讓學生自由讀課文。

生1:劉備三次到茅廬去。

生2: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

生3:劉備、關羽、張飛三次到茅廬去拜訪諸葛亮。

生4:桃園三結義三次拜訪諸葛亮。

(以往的解題,往往是直接讓學生說說課題是什麼意思,或者讓學生根據題目質疑,而這次是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來釋題。實踐證明,這一富有創意的設計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各種答案噴涌而出。課堂上的`熱鬧已不是流於形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精神真正得以體現。)

(三)賽讀體會,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對話

1、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都沒有見着諸葛亮。課文重點寫了第三次拜訪的經過。第二自然段寫了去之前張飛和劉備的對話。

2、張飛叫嚷起來,他是怎麼叫的,老師也來讀一讀,請同學們評一評老師讀得怎樣?你願意跟老師比一比嗎?

3、劉備聽了很生氣,他怎麼說的,指名學生讀,請大家評一評他讀得怎樣?你能比他讀得更好嗎?

4、師生合作讀對話,同桌合作讀,體會張飛、劉備不同的性格。

(多形式的評讀、賽讀、合作讀,增加了讀得趣味性。加上一開始老師的範讀就比較誇張到位,學生易於摹仿,學生自然地體會到張飛這個人個性比較豪爽、魯莽,劉備比較穩重,尊重人才,爲學習後文奠定了基礎。)

(四)看、議、讀、悟,學習第三自然段的動作

1、看一看:劉備究竟是怎麼拜訪諸葛亮的呢?請看錄像。(播放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中的一段,與課文內容相當吻合。)

2、議一議:欣賞完畢,請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議一議你看到了什麼?然後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全班彙報。

生1:離諸葛亮家很遠,劉備就下馬步行。

生2:劉備敲門很輕。

生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於、張飛在門外等着,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上等候。

生4:他們等了很長時間。

生5:一聽到諸葛亮醒來,劉備就快步走進草堂,與他相見。

3、讀一讀:再來讓學生讀課文。學生的腦海猶如放電影一般全活了。

4、悟一悟:此時,請學生談你體會到了什麼?學生的感受是真切的:劉備等人十分耐心,其實他內心急切,足可以看出劉備待人的真誠。

(五)串教比喻

課文裏有三個比喻句:

1、那裏的山崗蜿蜒起伏,好似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2、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3、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它們分佈在課文的三個不同的地方。如果一句一句教,既繁瑣,學生又不易理解。於是,我在講到劉備終於見到諸葛亮後,把這三個比喻句連成一串珍珠一塊兒教:“劉備的誠意終於打動了諸葛亮。劉備如此虔誠邀請的人肯定是個了不得的人物。”(教第1句)“諸葛亮出山後是怎樣輔佐劉備的呢?”(教第2、3句)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有前後貫通,融爲一體。

三、課後,拓展延伸,開闊視野

課文學完了,但我在想,我們難道僅僅是告訴學生這樣一個歷史故事嗎?答案是否定的,不。

我們不僅要知道這樣一個故事,知道劉備求賢若渴,待人誠心誠意,還要讓學生換位思考:假設當時站在門外等候諸葛亮的是你,你會怎麼做?在日常生活中你待人真誠嗎?

我們不僅要知道這樣一個三國故事,還要繼續閱讀《三國演義》,瞭解三國的其它故事,品位祖國的燦爛文化。我設計了以小隊爲單位出一期“話三國”手抄報,舉行一次班級“講三國”故事比賽。

(可喜的是教完這篇課文,班級裏幾乎人人有了一本《三國演義》。連平時成績較差的同學也課間放棄休息,捧着《三國演義》如飢似渴地讀着。在教學這一單元后面練習中的“熟記成語”時,有同學發現這八個成語(初出茅廬才華橫溢/ 料事如神膽大心細/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獨木難支迴天無力)就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給我們構建了一個鮮活的多維立體的諸葛亮形象。

教後反思:

1、“生活處處皆語文。”課堂上的40分鐘,就是學生生命裏的40分鐘,學生是在學語文。而課前的預習,課後的鞏固,各種實踐活動,學生都在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老師應該充分理解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緊密銜接。老師不單是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而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的求知慾。特別是像這一類歷史性題材而且是選自古典名著的美文,更應該引導學生到美的世界去探求,去創造,讓知識內外溝通。這樣的教學才具有可持續性。

2、“功夫在課外,得法於課內。”要讓學生在廣闊的天地裏學語文,首先必須上好語文課,使學生愛語文。這節課較好地改變了目前教學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的現狀,摒棄繁瑣的分析,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爲重點,讓學生自讀自悟、樂於探究、主動求知,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核心理念-----在合作學習中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三顧茅廬 》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三顧茅廬》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課文寫劉備三顧茅廬,一次比一次詳細,尤其是第三次拜訪,突出劉備虛心求教禮賢下士的精神。課文用張飛的莽撞、無禮,反襯劉備求賢若渴的態度。

二、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學重難點: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2、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三國演義》、羣雄紛爭。

2、板書課題。示範“茅”、“廬”兩字寫法;學生練習寫“茅”、“廬”兩字,寫在課題旁邊。

3、解題。理解“顧”、“茅廬”意思。

二、初讀課文

1、範讀。(或聽錄音)

提問:誰“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幹什麼?“三顧茅廬”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2、自瀆課文。

①藉助拼音讀準生字新詞;

②讀熟讀通順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③思考:通過讀課文,你瞭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

3、檢查自瀆情況。

①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A.生字卡片;

諸葛亮 輔助 捆來 尊重 臥龍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時辰 策略 茅塞頓開 同塌討論

B.重點字音:

疏 潺 晌 辰 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

要求:不破詞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復讀,不唱讀。邊讀邊評議。

③感知文章主要結構:略寫前倆次,詳寫第三次。

④討論:通過讀課文,你瞭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

板書:

劉備:尊重人才 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業:

1、描紅

2、抄寫生字新詞

3、給下列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吩(feng fen) 輔(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諸(zhu zu ) 臥(wo wu )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出示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抽讀生字卡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

思考:這段話告訴我們什麼?劉備爲什麼還要去拜訪諸葛亮?

(2)填空:

劉備( )前往隆中( )諸葛亮,( )地( )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大業,但都沒有見着。

(3)討論填空,理解重點詞語:兩次、拜訪、誠心誠意、邀請,體會劉備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誠態度。

(4)指導朗讀,體會。

2、學習第2——4自然段,

過渡:劉備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第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廬,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先生,請到了一位智謀過人的軍事,留下一段佳話。下面,我們來學習第2——4自然段。

(1)小組學習。讀課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語言、神態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2)討論問題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要點:

①第二自然段。重點指導分角色讀張飛、劉備的話,討論,指導朗讀,細細感悟品味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

②第三自然段。精讀賞析:“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個時辰、快步走進”等重點詞語的細節描寫;討論,指導朗讀,感悟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覺、同桌吃飯等。

(3)重點句理解。

3、討論: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象撥開了雲霧見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學,什麼比做什麼?體會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諸葛先生,就象魚兒得到水一樣啊!比喻句教學,什麼比做什麼?體會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業

1、近義詞

2、組詞

3、抄寫比喻句。

第三課時

一、總結、寫作特點

劉備、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人物的特點的,指名讀有關的語句。

二、指導複述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

兩次拜訪沒見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訪的經過 見面前

見面後

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2、看板書學生自由練說。

3、指名複述。

三、指導用“來到……只見……”說話。

1、指名讀:“他們來到隆中……秀麗宜人”。

2、分析:寫了那些景物,按什麼順序寫的?描寫這些景物有什麼作用?

3、指導用“來到……只見……”說話。

如:我們來到烈士陵園,只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練說,同桌說,指名說。

四、教學生字新詞

1、生字字形教學;

2、指導書寫:茅 尊 恭 臥

五、練習

1、形近字組詞;

2、用“來到……只見……”說話;

3、比喻句辨別。

六、板書設計:

8三顧茅廬

兩次拜訪沒見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訪的經過 見面前

見面後

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三顧茅廬 》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點: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係。

2、通過對描寫劉備神態、語言、動作的語句的反覆朗讀,體會劉備訪求賢才十分虔誠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

2、根據課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自學感悟

劉備前兩次去隆重拜訪諸葛亮都未見着,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這次他成功了嗎?劉備是怎樣打動諸葛亮的?請同學們看學案25頁鞏固練習“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的誠心誠意?邊讀課文邊用筆畫出有關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的詞句,讀一讀,想一想,作出簡單的批註。先自學,然後小組交流。

三、討論交流

1、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內交流展示。

四、點撥引導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1、從“劉備生氣地說張飛的話中”可以看出他的誠心誠意。

2、劉備和張飛是結拜弟兄,現在,劉備竟然爲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3、是啊,爲了諸葛亮,劉備竟然生氣地說自己的兄弟。在課文的什麼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師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5、同桌互讀劉備、張飛的對話部分,進一步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6、在劉備的責備下,張飛答應不再無禮,於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們在路上看到了什麼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寫觀察的?

7、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1)劉備在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馬步行,也可以說明他的誠心誠意。

(2)還有半里地就下馬,其實,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說明它是真的誠心誠意的。

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輕輕敲門。

劉備輕輕地敲門,“輕輕”表示注意輕敲,體現了劉備對諸葛亮地禮貌和尊重。

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1)劉備知道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儘量放輕腳步,輕輕地走進去,防止驚醒先生。

(2)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門臺階下等諸葛亮醒來,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3)想一想,誰對誰是恭恭敬敬的?

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8、在隆重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重策略,說說策略的內容。

9、劉備聽了諸葛亮對天下大事的分析後,劉備感到“茅塞頓開,像撥開烏雲見青天。”

你知道劉備在見到諸葛亮之前對自己的統一大業處在什麼樣的迷茫之中嗎?

10、所以聽諸葛亮這麼一分析,他——(學生接讀……“茅塞頓開,像撥開烏雲見青天。”)

11、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1)師:“茅塞頓開”就是——(生接:撥開雲霧見青天)

(2)能使迷茫中的劉備“茅塞頓開”這樣的計謀肯定很高。可見諸葛亮很有才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雄才大略)

(3)諸葛亮出山後,幫助劉備打了許多勝仗,說說你知道哪些勝仗?

(4)有了這樣的體驗一定能把劉備的這句話讀好!

(5)師:諸葛亮出山後,劉備把他當做——(師引讀——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五、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對你有什麼啓發?

六、佈置作業。

寫話: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三顧茅廬 》教案 篇11

一、 設計理念

《三國演義》塑造了衆多性格鮮明,影響深遠的藝術形象。諸葛亮在小說中是作爲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來歌頌的。《三顧茅廬》這篇課文着重寫了劉備第三次前往隆重拜訪諸葛亮的經過,表現了劉備尊重人才,求賢若渴,誠心誠意的思想品格,同時體現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爲此,我設計本文的教學,我以劉備拜訪諸葛亮的誠心誠意爲突破點展開討論,自然地進入對諸葛亮的志向和才幹的欣賞。

二、 設計思路

由播放《三國演義》片尾曲渲染氣氛,相機導入,抓住一些詞語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第二步,欣賞美景,感受“才華”。第三步,分析“言行”,感受“尊重”,第四步,我設計瞭如此“尊重,何以“爲報”。最後,全堂總結,昇華“尊重”,再《三國演義》的片頭曲中結束本堂課。

三、 教學目標

1、 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見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體會比喻句前後部分之間的關係。

2、 通過文章中劉備的語言、動作體會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學習劉備尊重人才的優秀品質。

3、 感受課文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四、 教學程序

(一)抓住詞語,把握全文

在這一環節中,我出示了三組詞語,第一組都是課文中主人公的名字,第二組都是寫隆重景色的詞語,第三組則是寫諸葛亮策略的詞語,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能將這些詞語讀準確,並通過自己的觀察很快講出他們的新發現。我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複習檢查字詞掌握情況,另外,也想通過這一環節梳理學生的思路,講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而整體把握課文。

(二)欣賞美景,感受才華

我從隆重美景導入到三個比喻句的學習,用較爲連貫的語言將課後習題四中的三個比喻句串成一個整體,並用比較句子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比喻句的後面部分是對前面部分的形象具體的說明,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讓學生順利進入到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中。

(三)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這一環節我把它定爲我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由找張飛的語言,劉備的語言,通過模仿他們說話來感受他們當時的心境,也在張飛的襯托下,更凸顯劉備對人才的尊重。並自由談談體會,這一形式我覺得看似形散,神卻不散,因爲孩子們始終圍繞着“劉備尊重人才”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學習,無論怎樣談體會都是萬變不離其蹤的。

但如何使學生的發言、討論、感悟更有深度,更有層次呢?這就使老師在孩子們的學習活動中“應變”、“點撥”甚至“周旋”等的引導工作顯得至關重要,這也是我在備課中深入思考的問題,我也力圖隨意應變,以期讓學生有更佳的學習效果。

比如:“三人第三次到了隆重,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半里多路就下馬步行”這說明了什麼?

先了解“半里多路大概有多少米?”“爲什麼不騎着馬直接到諸葛亮的住處才下馬,或者提前50米、100米下馬?”然後補充楊家將中文武百官路過天波府時文官落轎子,武官下馬以示敬仰的表現來讓學生感悟到劉備下馬是對諸葛亮才華的敬仰,從而體會劉備是尊重人才的。

然後實現由扶到放,讓學生抓住劉備動作的詞語“輕輕敲門”“輕輕走進”“恭候等待”“快步走進”自由談體會,實現學生自主閱讀的目的。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還穿插了一個看板書背誦劉備等候諸葛亮的一段文字,指導學生鞏固課文內容。

(四)如此尊重,何以爲報

這一環節主要是結合文章最後第二小節拓展了一些諸葛亮《出師表》裏的話,幫助劉備打的勝仗,和書本練習三中的成語,可以說是課文學到這裏,已是水到渠成。

(五)全堂總結,昇華尊重

在《三國演義》的片頭曲中,結束本堂課。

最後,談談我的感想,我覺得語文教學應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感悟、品味中,讓學生積累一些優美的詞句、精彩的句段,同時,作爲我們老師也應該按照新課標要求,積極引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把學生引到書的海洋中,讓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像《三國演義》這類經典名著是很值得一看的,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學生版本的《三國演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