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2篇

本文已影響 3.02W人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一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2篇

《尋隱者不遇》是《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小詩,全詩是:“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整首詩的語言平淡質樸,通俗易懂。學生只要多讀幾遍,古詩的意思就完全能夠理解。我的教學就止步於此嗎?不是的,結合書後習題:體會《尋隱者不遇》一詩描繪的情景,再寫下來。我把本詩的最主要的教學目標確定爲:能體會古詩意境,展開自己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將本詩改寫成文。

一、 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教學時,我採用自讀,有節奏讀,範讀,男女生讀的方式讀這

首詩。幾遍下來,我幫助學生掃清“言”、“雲深”、“不知處”詞語的意思後,基本上學生都能讀懂這首詩,說出詩意。

二、再讀古詩,體會心情

這首詩雖然短小,但是所含的內容卻很豐富。表面上看只是詩人和童子的一問一答,其實包含了三問三答。“你師傅呢?”“採藥去了。”“哪裏?”“此山中。”“具體去往何處?”“雲深不知處”。我先讓學生同桌練習問答,再進行表演。學生對所含的更多信息有了瞭解。接着,我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體會作者起伏的心情。松下問童子”:滿懷期待;“言師採藥去”:頓感失望;“只在此山中”:一絲希望;“雲深不知處”:徹底失望。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體會,結合朗讀的指導,學生也很快把握了詩人這一系列複雜的心理變化過程

三、 三讀古詩,體會意境

通過前兩個環節,學生把握了情節,讀懂了情感,於是教學往更深一層遞進——體會意境。這首詩的意境體會的是賈島苦苦尋找的那位隱者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鬆”可見隱者品格高潔。“藥”可見隱者心繫老百信,治病救人。“雲”可見隱者生活得自由自在。

四、指導寫作,改寫成文

在佈置學生改寫古詩時,我提了三方面的要求:1、必須是完整的故事,除了對話這一主要情節外,要有適當的開頭和結尾。2、在整個故事的敘述中,必須寫出詩人的心情變化過程。3、要有兩處景物描寫。一是在開頭,對隱者所居住的山林的描寫,二是對作者所見“雲深“的情景的描繪。

此外,我還重點指導了學生根據心情如何將童子和作者的說話時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寫好。

因而,學生將這首質樸的小詩改編成一個曲折的小故事自然得心應手,水到渠成。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二

這首詩的意思不難理解,昨天,佈置預習作業:查閱《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理解詩句的意思。課上一檢測,學生十分準確地說出了“言”“深”“不知處”等詞的意思,每句詩的意思也說得很清楚。

在此基礎上,我重點站在“鑑賞”的角度,引領學生深入學習:

1.課前誦讀賈島的《題詩後》,從“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理解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課上,讓學生講講詩中的故事,逐步完善故事內容(完成補充習題三),從而明確“一問一答,藏問於答”的獨特形式。

2.引導學生思考,詩人主要寫誰?通過比較“詩人、童子、隱者”,學生明確了歌詠的對象是隱者。原來書寫的對象竟然隱藏在看似平淡的一問一答之中,體現出構思的精妙。3.進一步思考:隱者有什麼特點?從字裏行間推敲推敲。學生抓住“雲深不知處”“言師採藥去”概括出“學問高深、神祕莫測、飄忽不定”的特點。

4.從課題入手,思考:詩人爲什麼要“尋隱者”?從而領悟詩人對隱者的崇敬、仰慕之情。“尋隱者不遇”有一絲遺憾,但更多的是對隱者的讚譽,通過“不遇”之行,詩人對隱者的仰慕之情更深了。練習朗讀、背誦。

5.拓展閱讀《補充習題》四中宋朝詩人魏野的《尋隱者不遇》,這首詩與書上的詩互爲補充,可以幫助學生想象賈島一路上的所見,爲課後編寫這個故事服務。

總結這堂課的經驗教訓:拓展同類同題詩歌,讓教學內容更豐富,更易讓學生接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