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別董大》教學反思精選3篇

本文已影響 3.15W人 

  《別董大》教學反思【1】

《別董大》教學反思精選3篇

  一、教學整體模式

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品詩句,悟詩情----總結全詩,活用詩句。這四環節着眼於學生資料蒐集、自主質疑、探究解疑、讀中感悟、知識遷移的能力培養。

 二、導語與結束語的貼切與自然

我以‘相見時難別亦難’導出送別詩。以“也許人們忘記了高適,也許人們忘記了董大,可是人們永遠不會忘千古流傳的名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結束此次古詩之旅,簡煉中導出課題,出色中結束全篇。

三、以聲傳情,讀出感情

無論是美倫美換的讀,還是講求技巧,事半而功倍的讀,都能將學生引領到渴求知識的海灣,一掘誦讀的甘泉。文本細讀,功在當課、利在千秋、傳之久遠。在古詩教學當中,重視“讀”已達成共識。然而我認爲更重要的是,在詩歌教學中,讀與賞是不能分開的,要在讀中賞,賞後讀,以讀感悟,以賞提升,讀賞雙飛。在學習前兩句描寫送別景色時,我引導學生找出五種不同的景物:黃雲、白日、北風、吹雁、和雪。通過這些景物的描寫學生感悟出淒涼、冷靜的意境。在感悟中體會的心情,在胡茄十八拍的琴曲中走入情景,真正的感悟到情之所在!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孕育出作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情壯志。然而後兩句,作者筆鋒一轉,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他要抒發的卻是對好友的祝福,而且慷慨激昂,千古傳誦、堪稱一絕.所以在這後兩句,我設計了三次復沓式的朗讀,讓學生轉換角色,勸慰好友。

四、注重對比,引發思考

我在古詩教學中,採用對比教學法,學習別董大的同時,對比補充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青門柳幾首風格各異的送別詩,因爲在衆多的送別詩當中,它是少有的一改悽悽慘慘慼戚的愁苦憂鬱的氣息.而在悲壯的景色下抒發作者寄予好友高度的肯定和關懷的豪言壯語.不沉淪不落寞是對友的期待也是對自己的勉勵.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古詩可以不僅是一個學法遷移,也是一個思維碰撞的契機。我選擇用它來激勵學生,也用它來警示自己。這樣的詩文,我是從心裏的喜歡。

  《別董大》教學反思【2】

我對古詩有點特殊的情結:上學的時候就極度羨慕古人用極其精練的字句濃縮於複雜的時空與情感,所以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就賣力的背誦老師佈置的經典佳作.記得年輕的時候還仿照大家寫的湊上幾句,大概就是打油詩的那種,不過就是盡力地合轍壓韻而已.然後再搖頭晃腦自詡清高吟詠一翻.上班的時候第一次參加大型的教學比賽是區裏的"說講評".我選擇了講古詩是<楓橋夜泊>.選題讓很多人意外.結果就更讓人意外.初出茅廬居然拿了一等獎的第一名.但似乎是"曾經滄海難爲水"的緣故吧.那以後多次選課,我不再碰它.這次參加"精英杯"預選.因爲時間僅限30分鐘,我覺得這個時間選擇講詩歌還是遊刃有餘的.不免又重新審視了.同事有的說我,那是你長項啊,還有的笑稱我是"劍走偏鋒".其實真的,出其不意的想法我是有的,但我更知道古詩講明白容易講好難的高度挑戰......

[!--]

之所以選<別董大>:其一在一組送別詩當中它被排在最後,如果做第二課時的時候可以做一個學法遷移的設計,如果做第一課時的設計又可以有突破教材的束縛,自由選擇的新意.其二在衆多的送別詩當中,它是少有的一改悽悽慘慘慼戚的愁苦憂鬱的氣息.而在悲壯的景色下抒發作者寄予好友高度的肯定和關懷的豪言壯語.不沉淪不落寞是對友的期待也是對自己的勉勵.我選擇用它來激勵學生,也用它來警示自己.這樣的詩文,我是從心裏的喜歡.

師傅說:選課比上課還重要.所以這次在師傅的幫助下選完課,我就已經很坦然了.那兩天我看的什麼書上還有這樣的一句話:"選你所愛,愛你所選."所以,告戒自己沒那麼多時間想別的了,開始做教學的一切準備.

詩文的內容很熟悉.師傅告訴我第一要看看評論和鑑賞.還借給我一塊大布頭的<詩文鑑賞集>,說實話,我沒太看懂.所以當他問起我的時候,我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師傅無情地戳穿了我:讓你好好看你不聽!他大概也知道,對於如此冥頑不化的我,"捕食活魚"是夠戧了.於是就搜了幾篇文章和拿出碟片來讓我先認真琢磨.咳!其給"死魚"添肚皮和洗腦的目的不言而喻啊。

但我終究是不敢在懈怠,那一下午,我就坐在電腦前看.看累了我就閉上眼睛聽.琢磨明白點東西就敲打在鍵盤上。到了晚上,居然也貌似完整的出了教案設計的第一稿.但自己很清楚:吟詠數量有餘,層次變化不足;設計流暢有餘但亮點不足;教法靈活有餘但學法應用不足.

  《別董大》教學反思【3】

在教學本課時,結合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做了如下的設計:

1、因爲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預習古詩,在教學的過程中肯定學生預習古詩的方法,即查找相同類型的詩,查找詩人簡介,查找詩中字、詞、詩句的意思,讓學生了解學習古詩該從哪裏入手。並進行了課外的延伸拓展,通過閱讀教師整合的董大、高適的簡介,讓學生進一步瞭解這兩個人,並讓學生欣賞董大的《胡笳十八拍》,感受董大的高超琴藝,爲董大的因無人賞識的“愁”埋下伏筆;引用《伯牙斷絃》的故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己,爲本詩的學習奠定基調。

2、以讀爲主,讀中想景,讀中悟情。在讀中體會景物的特點,在讀中體會董大的愁,在讀中體會高適的樂觀、自信。創設情境讓學生反覆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體會高適與董大的深厚情誼,體會高適對董大的祝福、鼓勵。

3、引導學生活用詩句。設計一個小練筆,讓學生寫下對同學說的話,並送給同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自己認爲比較滿意的地方是:

1、注重學習古詩方法的指導。我充分地肯定了學生預習古詩的方法,並一直激勵學生要用這些方法去學古詩。我相信在學下一首古詩的時候,學生一定會用這些方法去自學的。

2、欣賞董大的《胡笳十八拍》讓學生穿越時空,感受董大的高超琴藝,及其無人賞識的愁。在悠悠的古琴聲中,是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心靈交流。

3、引用《伯牙斷絃》的故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感受中國由來以久的知己文化。

4、創設情境引讀。其中感覺特別棒的引讀語有:離別在即,本是愁緒滿懷,高適卻坦然大氣,堅定地對董大說——;離別在即,面對落寞失意的董大,本是感同身受,高適卻豁達高吟——;讓我們代替高適再次送別即將消逝在茫茫風沙中的董大,動情地說——;讓我們代替高適再次祝福才華出衆的董大,堅定地說——。自己在備課的時候,讀到這些句子心中都有一種別樣的感動。先感動了自己,才能感動學生。

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

1、在指導古詩學習方法的時候,若能及時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梳理,並以副板書的形式出現,學生就能更直觀地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2、在引讀的部分若能再加上音樂的渲染,學生就能更入情入境地讀了,情感也就能得到更好的昇華了。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不足。在備這一課時,我深深感到自己文化底蘊的不足,要教好一首古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師自己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那隻能學習、學習、再學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