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24、古詩兩首》課文

本文已影響 2.52W人 

  24、古詩兩首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24、古詩兩首》課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①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②白雨跳珠亂入船。③

卷地風來忽吹散,④望湖樓下水如天。⑤

 【註釋】

①望湖樓:樓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邊上,是當時眺望湖中景物的樓。

醉書:酒醉中題寫此詩。

②翻墨:打翻了墨水瓶。這裏形容雲像潑翻的墨一樣黑。

③跳珠:滾跳的珍珠。這裏形容白色的雨點像珍珠一樣跳躍不定。

④卷地風:吹到地面上捲起的大風。

⑤水如天:形容雨過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樣清澈明淨。

【解析】

這首詩描寫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後的變化情景。詩的大意說:夏天,天空中變化不定,霎時間烏雲滾滾,像潑翻的墨水一樣擴散開來,開始時,並未遮遍青山。黑雲繼續擴展,不多會兒,傾盆大雨就下起來。白色的雨點打在船面上,像一顆顆跳躍的珍珠往船裏亂滾。忽然,一陣卷地大風吹過,把黑雲吹散。雨過天晴,從望湖樓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樣清澈明淨。

詩人善於捕捉瞬間變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攝影師一樣,拍下湖水、墨雲、雨珠、風吹等景象,繪聲繪色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24、古詩兩首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賞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他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水人,曾經有機會做我們贛州的父母官,但因與當局政見不合,未赴任就辭官閒居鄉里了。楊萬里的詩活潑自然,平易淺顯,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誠齋體”,在當時便影響很大,與陸游、范成大、尤袤並稱爲“南宋四家”。比如選作我們小學課文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以及這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就充分體現了“誠齋體”自然清新的特色。

在楊萬里現存4000多首詩中,《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又是比較特別的一首。說它特別是它不僅是一首寫景詩,也是一首表達隱晦的送別詩。在送別之情的表達上,與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著名送別詩還有很大的不同。它既不像“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那般深情款款,也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纏綿離愁,更不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那樣的豁達祝福。送別的主人公林子方是作者的下級兼好友,當時正要離京赴任福州知府。據說對於升遷地方官,林子方倒是滿心歡喜,按道理詩人也應該給予他祝福纔是。但是他實在是捨不得這位好友的離開,於是在詩作的一開頭就突兀的來了一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畢竟”一詞雖顯得突兀但確實精妙,看似脫口而出,實則很好地表達了作者那種在美景衝擊下驚喜的直觀感受,也起到了強化西湖之美的效果。但細讀之下,我似乎還品出了驚喜的表象下一絲隱晦的急切在裏面。他急什麼呢?拿現在的話翻譯過來就知道,“看哪!六月的西湖果然與平時間不太一樣啊,真美啊!”似乎有向好友着急推銷西湖美景的嫌疑。果不其然,下文他便費盡筆墨地把西湖的荷塘之美寫到了極致,“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吧,“接天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而在燦爛陽光的映照下,那朵朵荷花紅得是那樣的豔,那樣的嬌,一“碧”一“紅”相互映襯,又是何等絢爛生動的一幅西湖美景圖啊!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蘇軾的一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徜徉在楊萬里描繪的這樣一幅帶給人強烈視覺衝擊的圖畫裏,我想,就是西施,怕也要豔遜三分吧!作者在這裏實在是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啊!但是在好友離別之際大力推銷西湖美景,作者有這必要嗎?且不說此時的林子方有沒有這心思去欣賞,兩人同爲京官多年,六月的西湖美景難道就從來都沒見過嗎?唯一的解釋就是詩人其實是在隱晦地向好友表達挽留之意,他心裏曲曲折折的意思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你看家裏多美呀,多好呀!福州那破地方有什麼好的能比得上咱這美麗的西子湖嗎,你爲什麼非得死心眼的往外走?”說來好笑,後代的學者們還牽強附會解讀出了這麼一層意思。說“畢竟”一詞表現出了楊萬里的急切心情;“西湖”則是指首都臨安;“六月中”是指朝廷;“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映”映襯,在太陽下;“蓮葉”、“荷花”都指林子方;“無窮碧”、“別樣紅”是說前途大好,一片光明。這樣一來整首詩的意思就出來了:老友,畢竟是在朝廷裏面,和外面官場是不一樣的。你只有呆在皇帝身邊,纔能有所機會,纔能有所成就,才能前途光明啊!

但不管怎麼着急,楊萬里的這心思卻是不敢表露得太直白了,畢竟人家是樂呵呵地跑去升官的,只能在詩裏旁敲側擊地隱晦表達了。只是林子方正在興頭上,壓根就沒聽出來,到底還是走了。兩人從此天各一方,再也沒有交集。今天,這離別的故事也早已湮滅在了歷史長河中。但細細品讀此詩,我卻彷彿還能看到那美麗的西子湖畔,兩個即將離別的好友正談笑風聲,興致勃勃地指點着美景,在那搖曳的荷葉掩映下,一人的臉上偶爾會掠過那麼一抹淡淡的急切和無奈……人最終是沒留下來,這首特別的借景送別詩卻因爲它大氣、精妙的極高藝術水平而留了下來,直到千古而下,仍被我們爭相傳誦、解讀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