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總9篇

本文已影響 3.78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總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和朋友在一起不會感到孤獨,和朋友在一起就會開心。

2.嘗試主動交流,感受積極主動交往的意義。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看圖講述故事。

難點:在故事中感受積極主動交往意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PPT。

經驗準備:知道什麼是孤獨。

  活動過程:

(一)什麼是孤獨

1.幼兒有序欣賞PPT《我不願意孤獨》,教師完整講述。

2.引導幼兒再次閱讀PPT1-4頁,理解孤獨的含義。

3.戴眼鏡的男孩說,什麼時候會覺得孤獨?(沒有小朋友拉住自己的手;沒有朋友一起玩,一起說話)

4.小男孩喜歡孤獨嗎?你從哪裏看出來他不高興?

5.根據幼兒的討論,教師總結:孤獨時沒有和朋友在一起,只是自己一個人。孤獨就像一隻風箏,只有自己空蕩蕩地飄在天上。

(二)怎樣才能不孤獨

1.引導幼兒再次欣賞PPT第5-7頁,小男孩不喜歡孤獨,他想出哪些辦法?他是怎麼做的?

2.幼兒觀察畫面中的細節。戴眼鏡的男孩去找朋友玩了嗎?他和朋友玩什麼?(找朋友一起說話;拿出玩具和朋友一起玩;看到朋友滑滑梯、盪鞦韆、坐蹺蹺板,戴眼鏡的男孩也過去一起玩)

3.根據幼兒討論和畫面呈現的情景,教師總結:如果你不喜歡孤獨,那就主動找朋友握握手,友好地和朋友說說話,找到朋友一起玩就不會孤獨。

(三)我們不孤獨

1.如果你看到孤獨的朋友,會主動去和他拉手嗎?

2.教師扮演“孤獨的孩子”,幼兒主動來拉老師的手,說說話,或是拿玩具一起玩。“孤獨的孩子”從傷心到高興,最後大家擁抱在一起說:“和朋友在一起真好!”

3.教師總結:孤獨會讓人難過,我們要讓每一個人小朋友都不孤獨,不難過。

4.再次完整閱讀《我不願意孤獨》。

5.大家拉着手一起出去玩玩吧。

  活動反思:

《我不願意孤獨》,是講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來到新的班級,面對新的環境,沒有小朋友一起玩,沒有朋友和自己說話,覺的自己很孤獨,孤獨就像是天上的風箏,只有自己一個人玩。他不喜歡孤獨,於是就決定去找小朋友一起玩,他獲得了快樂,贏得了朋友。

老師的情緒很重要,不要急,還是要控制好自己平和的態度,不要急於求成。我想,以後如果孩子在一個課堂中不能達到老師的要求,不要強壓,還是要在事後再設計一個能讓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從中彌補。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教學反思大全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樂器——碰鐘

2、能用不同的方式演奏樂器

活動準備:小碰鐘、碟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課題

教師出示小碰鐘,先敲擊幾下,讓幼兒聽,讓幼兒感受音樂的樂趣;

2、教師拿出光碟,播放光碟

請幼兒觀看圖片,看一看圖中都有些什麼?他們都在幹些什麼?他們都用了些什麼東西?

3、請小朋友們模仿一下這裏面的動作,所做的動作

4、請小朋友用拍打來敲擊,並有節奏的讀兒歌

讓小朋友們多動手鍛鍊幾次,讓幼兒體會音樂中的節奏感。

5、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玩遊戲,並能夠通過遊戲,感受其中的樂趣。

  遊戲規則:

(1)、小朋友們自由結伴,分別都找到一個好朋友,互相拍手;

(2)、教師播放音樂,讓幼兒仔細的聽,同時能夠有節奏的和好朋友對手拍掌,在拍掌的過程中,教師先示範,幼兒在第一次遊戲的過程中,只需拍手,教師念兒歌,慢慢的等熟練了以後,就請幼兒領讀兒歌,反覆的鍛鍊,以便加深幼兒的印象。

教師小節:針對幼兒所學的加以鞏固。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P28—29 有趣的拼搭

教學目標

1、通過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球、圓柱,感知這四種形體的特徵。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3、通過小組形式的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徵。

教學設計

一、複習引入

1、複習

師:在“認物體”這節課上,我們認識了4個好朋友,它們分別是:(教師出示模具,學生說出它的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通過活動繼續研究這些形體,看看它們有什麼特徵。

全班分爲4組進行活動,每組選一種形體作爲本組的代表。哪個小組愛動腦、合作好,就從老師的智慧袋裏摸出代表這組的一個形體,記一分,最後比一比哪組得分最多。

●這裏將教材中“摸一摸”這一教學環節貫穿於整節課中,在學生髮言或小組活動評價後都可以進行摸一摸,增強了教學的整體性。在“摸一摸”這一環節中,學生要將習得的形體表象與手中能觸摸到的形體進行一一對應,才能將所需要摸的一種形體從衆多形體中挑選出來,因此一個學生雖然只摸一種形體,事實上對四種形體都進行了識別。

二、活動安排

1、滾一滾

師:老師這兒有個滾板,如果讓這4種形體同時從上滾下來,小朋友們猜猜看,哪個會滾得快些?哪個會滾得慢些?

不管學生預想的是什麼樣的結果,教師先不給予評價,讓各小組進行活動,學生通過滾一滾、看一看可以發現:球和圓柱滾得快一些,長方體、正方體滾不起來,只能從滾板上慢慢滑下來。

再讓學生通過討論、思考,說一說爲什麼球和圓柱滾得比較快,而長方體、正方體卻不行呢?

●通過滾一滾這一活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曲面與平面的不同:曲面可以滾動,而平面卻不可以。從而感知了球、圓柱與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

2、堆一堆

發給每組10個相同的形體,堆一堆,看哪組堆得穩、堆得好。

活動後,對堆的結果進行評講:正方體組與長方體組堆得比較順利,而圓柱組與小球組未能堆成功。

師:正方體組與長方體組堆得好,而圓柱組與小球組堆得不好,所以我們要給正方體、長方體組各加一分,同意嗎?

這時會立即引起學生的思辯:圓柱組與小球組之所以沒能堆好,不是小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點決定的。

●教師用這種方式很自然引導學生在思考:爲什麼長方體、正方體能堆得好,而球與圓柱不容易堆得好,從而體會到曲面的不穩定性與平面的穩定性這一特徵。

再讓小球組、圓柱組分別與長方體組、正方體組交換材料,再次進行活動體驗。

3、說一說

通過滾一滾、堆一堆的活動,學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種形體的特點,再讓學生說說這四種形體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運用。

如:汽車輪子的形狀近似圓柱,爲什麼不把輪子做成正方體呢?蓋房子的磚頭是長方體的,爲什麼不做成球的形狀呢?……

●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可以加強學生對各種形體特徵的認識,並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是數學。

4、猜一猜

讓這四種形體中的一種從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讓學生猜一猜這會是哪種形體,如圖:

(長方體) (正方體或長方體)

(圓柱) (圓柱)

●這樣的練習不做統一要求,目前,學生是通過完整的觀察來識別形體,而這裏是通過局部的觀察識別形體。一部分學生有困難是正常的,但大部分學生可以進行正確的判斷。對於第2種情況,如果學生認爲可能是正方體,也有可能是長方體,要給予表揚。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體現了分層次教學的思想。

5、搭一搭

學生分小組搭一搭,比比哪組搭的快搭得好。評講時,可以讓學生說說選擇積木的理由。如房子爲什麼選擇長方體或正方體,車輪爲什麼選擇圓柱體等等。

6、數一數

如圖P29數一數。

這三幅圖的出現是按由易—難的層次安排的。在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數,如從左往右,從上到下地數。

三、課堂小結

統計各組得分情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綜合性評價:

是否有很好的合作意識;

是否敢於與老師進行辯論;

是否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等。

課前準備

1、 4快滾板,4套積木;

2、 完全一樣的長方體積木、正方體木快、乒乓球、圓柱各10個;

3、 4種形體模具;

4、 準備一個智慧袋,裏面裝有4種形體各10個;

5、 一個挖空的木版;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練習鑽過70釐米高的障礙物。

2、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及靈敏性。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能理解畫面的主要內容,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5、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小兔頭飾若干,數量爲幼兒人數2—3倍的蘑菇卡片,小籃子4只。

2、在場地中間懸掛一條高約70釐米的長繩,佈置成“樹林”,場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幼兒幼兒聽音樂做“小兔”的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告訴幼兒今天的遊戲內容。

導語:今天兔媽媽要帶小兔去採蘑菇,可是有一片樹林擋住了我們的去路,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過去呢?

(二)幼兒想出多種辦法後,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哪種方法最好,最後得出結論:鑽過樹林採蘑菇最好。

導語:現在就請小兔試着鑽過樹林採蘑菇,如果你鑽過去了,採到了蘑菇,請你告訴我你是怎麼鑽過去的。

(三)教師請嘗試成功且動作正確的幼兒告訴大家是怎麼鑽過去的並示範給大家看,教師小結鑽的動作要領:雙膝彎彎,腰彎彎,低着頭兒鑽鑽鑽。

(四)教師請全體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練習,教師隨機指導。

指導語:現在小兔們就可以用剛纔學過的方法鑽過樹林採蘑菇了,小兔們出發!

(五)幼兒遊戲,當幼兒把蘑菇全部採完遊戲結束。

三、結束部分

兔媽媽表揚認真學本領的小兔,小兔們把蘑菇送給兔奶奶吃。

活動反思

體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遊戲和體育活動,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與身心發展的經驗。教師的情緒態度與能否帶出高質量的體育活動有着密切的聯繫。對於幼兒來講,吸引他們的是豐富多彩的有趣的體育活動的過程,而要使整個過程充滿趣味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在整個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個活動中我始終是以積極、活潑、充滿朝氣,而且能調動活動氣氛的情緒來感染幼兒,動作到位,做孩子的玩伴,用自己的活力感染和帶動幼兒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在這種歡樂、寬鬆的活動氛圍中,老師和孩子們的關係更密切了,孩子們的玩遊戲的興趣也更濃了。由此看到,教師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幼兒中間,對幼兒的情緒產生積極的影響,使幼兒產生更大的興趣參與,從而使幼兒獲得更多的情緒體驗。在這個活動中,教師以兔媽媽的角色,幼兒以兔寶寶的角色,並讓幼兒帶上兔寶寶的頭飾進行角色的扮演,在場地中間懸掛一條高約70釐米的長繩,佈置成“樹林”,場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形成情境,這樣幼兒遊戲的興趣高、注意力集中、對活動過程和形式感興趣,有助於幼兒形成大膽自信的品質和敢於嘗試的精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2.增進對家人的感情。

重點難點重點:

理解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快樂全家福》、教師帶來自己的若干張全家福照片、玩具卡《我的家庭樹》。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師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向幼兒介紹自己的家裏人,並介紹自己的家人生活,一邊介紹一邊根據家人間的關係在白板上畫出家庭樹。

1.這是老師的爸爸,老師的爸爸頭髮白了,老師的爸爸很厲害,他會做飯,他做的菜很好吃,還會......

2.猜猜這是誰?這是老師的奶奶......

三、教師和幼兒一起看幼兒用書,幫助幼兒瞭解圖片上的人物關係。

1.爸爸的爸爸叫什麼?(爺爺) 媽媽的爸爸呢?

2.爸爸是爺爺和奶奶的孩子,媽媽是外公和外婆的孩子。

3.讓我們看一看這棵家庭樹是怎麼做的?

4.家庭樹的最下方是小女孩,小女孩的上面是爸爸和媽媽,爸爸和媽媽的上面分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四、請幼兒和同伴互相說一說自己家裏有那些人,分別是誰。

五、教師提問,請幼兒說出機子家裏人的關係。

1.你爸爸的爸爸叫什麼?媽媽的媽媽呢?

2.你是爸爸媽媽的孩子,那麼你的爸爸是誰的孩子呢?

六、給幼兒發放玩具卡《我的家庭樹》,請幼兒回家後和家人一起完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練習跑、鑽的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反應能力。

2.體驗遊戲的樂趣,願意與同伴共同遊戲。

3.通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4.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準備火車頭的頭飾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以開火車的形式進活動場地

(一)師:剛纔小朋友火車開得真好啊,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玩開火車鑽山洞的遊戲。

(二)師:請小朋友告訴老師火車怎麼開的?火車都會經過哪裏?

二、介紹遊戲規則

(一)老師介紹遊戲規則

(二)選兩名小朋友搭起手當山洞,選一名幼兒當火車頭,其他幼兒跟在後面搭成火車,一邊念兒歌小火車,嗚嗚嗚,過山洞,過鐵橋……一邊鑽山洞。

(三)在地面上畫一條線,當成鐵路橋。兒歌唸完時,當山洞的人就將手放下捉住沒有通過的人,然後捉住的人當山洞,遊戲繼續進行。

(四)提出遊戲注意事項

三、師幼進行遊戲,教師進行引導

1.分組進行練習。

2.全體幼兒進行遊戲

四、教師小結

師:今天我們的火車不僅開得很好,而且安全過了山洞

五、放鬆活動

聽有關火車的音樂做律動,遊戲結束。

教學反思:

我首先在遊戲中讓幼兒拉着前一個小朋友的衣服,放慢開火車的速度,儘可能的保證幼兒不掉隊。同時在每次遊戲的間隔期間,我們以火車到站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活動,在以火車出發了的口令提醒幼兒排隊,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還是需要給予幫助的,在體育活動中,我遵循循循漸進,從意到難的設計原則。第一個環節爲自由開火車,第二個環節增加了開火車鑽山洞的內容。剛提到鑽山洞時很多幼兒特別興奮都不聽老師指令跑過去鑽山洞,由於人太多導致山同倒塌了。於是我抓住機會進行遊戲規則的介紹:在鑽山洞時要一個跟一個走,不推不擠,這樣每一輛小火車就都能安全的鑽山洞了。所以我以後在教學中要善於觀察,抓住教育細節。根據教學活動中發生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力爭上好每一節課。

小百科:火車、又稱鐵路列車,是指在鐵路軌道上行駛的車輛,通常由多節車廂所組成,爲人類的現代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水對於每位幼兒來說對非常的喜歡玩,一次幼兒在洗手的時候,發現拿着海綿球在水池邊玩。吸引了不少幼兒,於是我將海綿吸水的特性和水聯繫起來,一方面讓幼兒瞭解海綿的特性,另一方面讓幼兒利用海綿的特性來玩水,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柔軟、彈性、吸水的特性。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願意大膽猜想並實驗。

2、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願意大膽猜想並實驗。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一盆水,空盆,海綿

四、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主題。

摸起來軟軟的,坐下去壓扁它,站起來變原樣。(海綿)

(二)出示海綿,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知海綿的特性。

1、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知海綿。

·摸上去不滑,用手捏一捏很軟,而且能夠壓扁,壓扁後能變回原樣。

·看上去海綿中間有一個個小洞洞。

2、猜測今天拿海綿來做什麼?

(三)出示一盆水,幼兒想辦法將水注入空盆中。

1、提出疑問,幼兒猜想。

誰有辦法把水注到空盆中?幼兒自由討論。

2、提供材料----海綿,幼兒嘗試將水注入空盆。

不可以用手直接將水倒入空盆,只有海綿,你們有辦法嗎?

3、幼兒嘗試操作,並說出辦法。

幼兒操作時,教師在旁觀察指導。

4、教師小結。

將海綿放入盛滿的盆中,吸足水後,拿出來,放到空盆並用手擠出水。反覆操作,水就注到空盆中了。海綿的本領還真大。

(四)海綿的其他用途生活中有許多的地方,海綿都能幫上忙,比如:海綿拖把,海綿洗潔布等,它的作用可大,可多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培養幼兒對事物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圖片《大大小小的蛋寶寶》。

2.實物:雞蛋、鴨蛋、鵪鶉蛋等。

活動重點:

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顏色的異同。

活動難點:

學會用比較的方法辨別事物之間的異同。

審美元素:

通過欣賞大小、色彩不同的蛋,使幼兒感受到蛋的豐富多彩,以及給人們帶來的豐富的營養。

活動過程:

1.出示雞蛋,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雞蛋)你們知道這是誰生的蛋嗎?它的媽媽是誰?(母雞)

師:雞蛋是什麼形狀的?(橢圓形)什麼顏色的?(黃色或白色。)誰來摸一摸,有什麼感覺?(滑滑的、冷冷的、硬硬的。)

2.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師:(出示鴨蛋、鵪鶉蛋)你們認識這些是什麼蛋?這些蛋都一樣嗎?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教師小結:有的蛋大,重一點;有的蛋小,輕一點。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或帶斑點的。

3.引導幼兒由表及裏,產生不斷探索的興趣。

師:猜一猜,雞蛋裏面有什麼呢?(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並將雞蛋打開進行觀察。)

師: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黃和蛋清呢?(逐一打開蛋。)

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裏面都有蛋黃和蛋清。

4.出示圖片《大大小小的蛋寶寶》,引導幼兒將蛋寶寶和相應的動物媽媽進行匹配。

活動中讓幼兒比較得知,形體相對較大的鳥,它的蛋也較大,反之則小。(教師要重點講解:生活中有些蛋的大、小與動物的大、小並不成正比。例如:揚子鱷的蛋只有雞蛋大小等。)

教師告訴幼兒:世界上最大的蛋是鴕鳥的蛋。

5.瞭解蛋的用途。

師:你們知道這些蛋有什麼用處嗎?你吃過用什麼蛋做成的什麼菜?

教師小結:各種各樣的蛋可以孵化成各種各樣的動物。這些蛋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吃法:煮、煎、炒、燉、醃,還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菜餚。如:番茄蛋湯、韭菜炒蛋等。它們含有豐富的營養,吃了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會從顏色方面描述樹葉,學會區分黃、綠兩種樹葉,感受秋天來臨樹葉的變化。

2、發揮想象,感受樹葉寶寶的奇妙之旅,體會秋天的美好。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準備:

大樹圖,若干黃、綠樹葉,一個盒子,樹葉、小鳥、小魚頭飾,螞蟻、蝸牛小圖各一張。

教學過程:

一、遊戲中學習

1、摸樹葉,說顏色("我摸到的樹葉是XX顏色的"句式表達)

師:小朋友們,看老師這裏有個

小朋友:盒子

師:對呀,那你想知道里面是什麼嗎?

小朋友:想。

師:那就請個人上來摸一摸吧。

(請一學生上臺,摸出一張樹葉)

師:這是什麼?

小朋友:一片樹葉(葉子)

師: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呀?

小朋友:黃色 綠色

師:你真棒,那你能完整的告訴小朋友們,你摸到了什麼顏色的樹葉嗎?

小朋友:我摸到的樹葉是黃色(綠色)的。

師:你真了不起,能把話說得這麼長,這麼完整。你看你這片樹葉可是後面有棵大樹媽媽的寶寶,你把它送還給大樹媽媽好嗎?

小朋友:好的。(孩子把樹葉貼在相應的大樹上)

(用這樣的方式,請4-5個小朋友)

2、全班參與。

師:大樹媽媽有好多樹葉寶寶在老師這裏,她希望你們幫她把樹葉寶寶送回去,願意幫忙嗎?

分發樹葉,孩子自主粘貼。

3、第一板塊小結:此刻大樹媽媽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感謝小朋友幫了大忙,你們真是一羣樂於助人的孩子。

二、想象中感受

1、導入:大樹媽媽一年中不斷變換着自己的衣服,春天他穿上了一件綠衣裳,夏天綠衣裳更綠了,秋天穿上了黃衣裳,調皮的黃葉寶寶一個個都離開了媽媽的懷抱,飄呀飄呀,飄到了大樹媽媽的腳邊,遇見了(出示:螞蟻)

2、創設情境,提供範例

師:小螞蟻說:黃葉寶寶你好,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你能當我的被子嗎?

黃葉寶寶會怎麼說呢?(指明學生回答)

師:真是有禮貌的小螞蟻,還有會幫助人的黃葉寶寶。

3、拓展

師:那黃葉寶寶還會飄到哪裏,遇見誰呢?

例如:飄到小河裏,當小魚的陽傘。飄到地上,當蝸牛的牀。飄到草地上,成爲小鳥築巢的材料……

(戴上頭飾,演一演)

三、課堂總結

師:樹葉飄呀飄,還會飄到哪裏,遇見誰,和他說什麼話呢?回家可以跟爸爸媽媽說一說哦。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前,我利用平時的散步時間,先帶領孩子觀察樹葉飄落的樣子,和孩子們一起撿樹葉、觀察樹葉,在此基礎上纔開展了本次活動。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一片樹葉,我問:“這樹葉是怎麼來的啊!”“這樹葉是從哪裏飄落下來的呀?”等提問,引導幼兒回憶撿樹葉的過程,感受撿樹葉的快樂和發現樹葉飄下來的情景美。活動中,我發揮用動作表現詩歌的內容,幫助孩子理解詩歌內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