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集錦六篇

本文已影響 2.15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集錦六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目標

1.初步熟悉小學生活。瞭解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

2.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並在與同伴、小學生的互動中大膽表達。

3.嚮往小學生活,渴望成爲一名小學生。

準備:

I.參觀小學並與小學生對話.對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有所瞭解。

2.錄像《課間十分鐘》,邀請一位小學一年級學生。

過程

1.認識小學生,產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們一起活動。你們看,他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小學生?你們是怎麼看出來的?(教師請出小學生,鼓勵幼兒仔細觀察.並通過小學生的書包、紅領巾等特徵進行判斷。)

(2)請小學生自我介紹,師幼共同歡迎小學生。

2.遷移參觀經驗,理解“下課”的意思。

(1)小學生哥哥在××小學上學。你們還記得去這所小學參觀的事情嗎?那天.你們在小學裏看到了什麼?(師幼共同回憶參觀小學的情形,鼓勵幼兒交流在小學校園內的所見所聞。)

(2)小學生上課的時候和我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呢?(先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講述,再請小學生介紹.幫助幼兒瞭解小學生每天上午要上四節不同的課。每節課都是四十五分鐘,每上完一節課就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十分鐘就是下課時間。學校裏會有鈴聲或音樂提醒大家上課和下課。)

一3.觀看錄像《課間十分鐘》,瞭解課間十分鐘的作用。

(I)課間十分鐘有什麼用呢?你看到小學生在下課的十分鐘裏會做些什麼事情?(引導幼兒積極回憶,大膽想象,主動表述。)

(2)小學生哥哥給我們帶來了《課間十分鐘》的錄像,我們來看看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裏都做了些什麼,想想他們爲什麼要做這些事。(播放錄像,師幼共同觀看。)

(3)幼兒自由結伴討論、交流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做些什麼事,爲什麼要做這些事。教師鼓勵幼兒有疑問時去問問小學生。初步引導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是小學生入廁、喝水.、換課本和遊戲的時間。

4.實踐活動。學習安排課間十分鐘。

(1)如果你是小學生,你會在課間十分鐘做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試着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小學生哥哥當評委。看看誰安排得合理。

(2)幼兒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小學生哥哥瞭解幼JL的課間活動內容。

5.交流、討論,知道要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

(1)誰願意來介紹自己在課間十分鐘做了些什麼?(請幼兒互相交流,大膽介紹自己課間十分鐘做了哪些事。鼓勵幼兒主動了解同伴對課間十分鐘的安排。)

(2)我們來聽小學生哥哥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學生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讓幼兒知道課間首先要解決入廁和喝水的事、學習上的事,如果有時間再和同伴遊戲。)

評析,賈宗萍

課間十分鐘活動是小學生活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然而幼兒園的孩子對此卻比較陌生.因此教師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時有意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從幼兒的參觀經驗談起,避免了說教。這樣的討論交流既是參觀活動的延伸,又能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有利於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錄像短片有重點地引導幼兒觀察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安排。觀看後.教師有意識地提供機會與條件鼓勵幼兒交流討論.再與小學生互動,並及時小結。這樣的設計使幼兒主動地提出“爲什麼要有課問十分鐘。怎樣安排課間十分鐘纔是合理的”等問題,並積極商討解決的方法,真正成爲活動的主人。邀請小學生來“點評”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一年級的小學生能與幼兒平等溝通,孩子們也更樂於接受並模仿,因而活動效果較好。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五首動物謎語兒歌的內容,學會念謎語,並能根據描述的特點猜出謎底。

2、根據謎語中2的遞減規律線索進行推導,並根據事物的主要特徵仿編謎語。

3、讓缺乏信心、反應較慢的幼兒敢於發言,獲得機會,獲得信心。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1、動物圖片5張。

2、會唱歌曲《小青蛙》

3、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教師開門見山,直接引出故事。

教師:今天要給你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五個矮兒子》。

教師講故事至"橫着爬上又爬下",提問:你們猜一猜大兒子養的是什麼動物?幼兒猜結果。

用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猜一猜二兒子樣的是什麼動物。

啓發幼兒想一想:三兒子養的動物可能是幾條腿。教師繼續說三兒子樣的動物的謎面,幼兒猜結果。

讓幼兒猜一猜四兒子養的動物可能是幾條腿。教師繼續說四兒子樣的動物的謎面,幼兒猜結果。

猜五兒子養的動物可能是幾條腿。然後,教師繼續說謎面,幼兒猜結果。

故事結束後,教師提問:你們覺得五個矮兒子勤勞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2、教師與幼兒一起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分析謎語。

教師與幼兒共同講述故事。教師提問:你覺得五個矮兒子聰明嗎?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啓發幼兒找一找:五個矮兒子讓大家猜的謎語的第一句說的是什麼?使幼兒知道第一句謎語都是關於幾條腿的問題,後面幾句說的都是動物的特徵。

3、引導幼兒嘗試仿編謎語兒歌。

教師:五個矮兒子真聰明,編的謎語真有趣,你會像五個矮兒子那樣編謎語嗎?提醒幼兒第一句要說出腿的數量,接下來說出動物的特徵。先讓幼兒與旁邊的同伴交流自編的謎語,然後請個別幼兒到臺上來念謎語,其他幼兒猜謎底。

4、音樂活動:《小青蛙》

教師念仿編的謎語兒歌。

幼兒表演唱《小青蛙》一遍。

教師提問:兩隻(三隻、四隻)青蛙有幾條腿?幼兒回答後,師生唱出相應的歌。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情境】

現在的兒童是21世紀真正的主人,幼兒學習網他們應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具備勇於探索、參與競爭的精神和善於合作、敢於創新的品質。在幼兒階段,教師就應注重幼兒社會適應方面的培養,本活動以創新爲重點,以探索和了解搬運玩具的各種方法和策略,提高創新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目標,力圖使幼兒在遊戲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索實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體驗挫折既而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收穫。本活動從故事引出,融合了語言、音樂及體育方面的內容,既有社會性方面的要求,包括創新精神、主動參與、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又極具情趣性,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活動的延伸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繫,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

  【活動過程】

  一、材料準備及場地佈置:

幼兒玩具若干:有大的.、小的、輕的、重的不同種類。工具材料若干:小推車、塑料袋、大小塑料框、布、繩子。另準備花屏風兩個,大地毯一塊、汽球傘一個及椅子(與人數相等),錄音機和音樂磁帶,青蛙布袋木偶。

場地佈置:(1)教師椅子)2(幼兒椅子(3)地毯(4)玩具散放用汽球傘蓋住(5)工具材料(6)花屏風

  二、程序:

(一)從已學故事《拔蘿蔔》引出問題,嘗試創新解決。

1、師生共同講故事《拔蘿蔔》,邊講邊唱,激起幼兒快樂的情緒,感受各角色爲拔出蘿蔔積極的參與及共同的努力。

2、提出問題:大家終於把蘿蔔拔出來了,可是蘿蔔太大了,怎麼運回家呢?

3、幼兒思考,提出多種解決方法。教師鼓勵幼兒的創新精神。

(二)活動:搬玩具

1、進入情境:教師出示木偶,由青蛙博士告訴幼兒神奇口袋的祕密。

青蛙博士:“我要告訴小朋友們一個祕密,在森林裏藏着一個神奇的大口袋,裏面裝着許多許多好玩的玩具,如果你們能夠想辦法一次把它們都搬完,這些玩具就送給你們了!”

(此步驟要激發幼兒去嘗試的慾望,還應該強調一次都搬完這一要求,在這一規則約束下,幼兒可利用材料或更有創新的完成任務。

2、教師與幼兒共同嘗試搬玩具:

(1)聽着歡快的音樂進入大森林,找尋神奇的口袋。

(2)打開口袋,看看有些什麼?

(3)嘗試一次將玩具全搬走。

(幼兒嘗試搬玩具時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爲,可協助不正面指導。)

(4)針對幼兒的活動予以評價。

先請幼兒將自己搬來的玩具放在椅子前,再請出青蛙博士,對幼兒的表現予以評價。

a.對活動中使用了工具材料,或有其它創新表現的幼兒予以表揚,對活動中有合作行爲的幼兒及責任心強玩具搬得多的幼兒給予以先讚賞。

b.針對“一次全搬完”這一要求決定是否將玩具送給大家。

(5)如果幼兒未按要求完成任務。青蛙博士告訴幼兒玩具將全部收回,教師鼓勵幼兒再爭取一次機會,不怕失敗。

(6)討論第一次未成功的原因。

(7)再次嘗試搬玩具:

先將玩具送回去,再次嘗試。教師鼓勵幼兒“怎樣才能得更多呢?”“再想想,用什麼方法能多搬一些呢?”

(三)歸納總結經驗,體驗成功。

1.青蛙博士再次評價,決定是否將玩具送給幼兒。

a.歸納方法:大的抱、小的零散的將塑料袋、框、推車或布等聚攏搬運,一人拿不動兩人或多人合作,巧妙運用身體各部位或服裝裝運等。

b.再次按“一次都搬完”的要求衡量,決定是否送給幼兒。

2.與現實生活聯繫,遷移經驗:

“今天小朋友們在搬玩具時使了很多巧妙的方法,終於成功了,如果你們以後遇到了什麼困難也不要怕,只要開動腦筋,你一定會成功的。

3.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家一起高高興興地將玩具搬回教室,感謝青蛙博士。

  【活動收穫】

1.幼兒兩次搬運玩具,不僅運用了腦力而且運用了體力,對體能有所鍛鍊。

2.第一次嘗試,有幼兒運用了框和塑料袋,將的玩具搬回來,幼兒的積極性是很高的,但是合作性不強,有的幼兒用塑料袋裝了幾樣自己喜歡的於是就拎了回來,也有的孩子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抱了許多玩具,從孩子不同的表現中反應出幼兒在創新、任務意識、責任感等社會性方面發展的不同水平和層次。第二次嘗試幼兒的目的性更強了,直到將最後一件玩具拿在手中,大家才一起往回搬,表現出幼兒很強的集體觀念。從兩次不同表現來看,幼兒的綜合素質大有提高。

3.《拔蘿蔔》的故事和歌曲是幼兒學過的知識,在這一活動中不僅有複習鞏固,而且還利用它挖掘出更新的教育素材,啓發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4.整個活動幼兒十分主動積極又有序,在遊戲中有失敗也有成功,更有成功後的喜悅,通過嘗試、參與和爭取,培養了幼兒無畏的勇氣和探索的慾望。

  【活動延伸】

這個活動不僅是遊戲也有實際的意義,幼兒在生活中會有許多相似的經歷,比如收拾學具時就可以運用這一經驗,通過使用一些工具將很多東西歸類擺放並且搬往一處,掌握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就能省時又省力。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是努力爭取才能得到的,有了積極參與並努力爭取的精神,幼兒將有更多的鍛鍊機會和收穫。關鍵在於教師的正確教育觀和靈活把握契機的能力,教師自己有創新的意識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的孩子,社會活動應該滲透於一日生活包括在家中的生活,哪怕是一句話,一個習慣的培養等等,注意時時刻刻孩子的培養,才能造就全面發展的健康的兒童。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打招呼是一種禮貌行爲。

2、學會說“早上好”、“再見”等日常禮貌用語。

3、樂意與人打招呼。

活動準備

1、自制教學掛圖。

2、小兔,小貓等小動物頭飾。

3、設置遊戲《找朋友》的情境。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掛圖,幼兒觀察畫面,聽故事學習說禮貌用語。

師:這個小朋友叫什麼?

師:早上媽媽送她上幼兒園時,小花花對爸爸說了什麼?

師:小花花碰到隔壁家的奶奶,她會說什麼?奶奶怎麼誇她的?

師:當她碰到小朋友時她會說什麼?

師:到了幼兒園,小花花對老師又會說什麼?

師:大家怎麼誇小花花的?

師:教師完整複述故事一遍。師生共同小結:小花花真有禮貌。

二、教師朗誦兒歌《老師早》。

師:小寶寶進幼兒園先說什麼?

師:誰見了咪咪笑?誰聽了跟着叫?

師:小寶寶是個有禮貌的孩子,我們也要向他學習。

三、遊戲:〈找朋友〉,鼓勵幼兒學習主動和別人打招呼。

師:平時,我們還會見到誰?怎麼打招呼呢?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找朋友〉,當我們找到朋友時,我們會怎麼和他們招呼呢?

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真能幹!學會了和許多人打招呼。你們也要做個主動和別人打招呼的好寶寶。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一、活動背景: 小班孩子喜歡遊戲,在遊戲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活動內容,他們會樂於參與,樂於嘗試。針對小班幼兒的這一特點,我精心創設了遊戲環境,充分讓幼兒在玩玩畫畫中體驗作畫的樂趣。

這次活動是在遊戲的環境中融入不同方向的曲線的練習,以“綵帶跳舞”爲線索,組成了由“感受——體驗——參與表現”的一系列藝術活動,使幼兒在各種感官的刺激下,大膽、快樂地參與活動。

二、過程實錄:

(一) 活動目標。

1、結合遊戲引導幼兒學畫不同方向的曲線,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2、大膽作畫,互相合作的能力。

(二) 活動準備。

縐紙綵帶人手一條,貼有小魚的大、小畫紙若干、音樂磁帶。

(三) 活動過程。

1、通過遊戲,讓幼兒體驗快樂,激發興趣。

(1)教師在音樂中手持綵帶跳舞。

師:今天,我來跳個舞吧!

(評析:優美的音樂,教師的舞蹈和舞動的綵帶,使孩子們的視線立刻集中到老師的身上,自然地引入了活動。)

(2)與幼兒一起手持綵帶,隨着音樂有節奏的舞動,在遊戲中感受曲線。

師:我跳得舞怎樣?

幼A:很棒。

幼B:很美麗,綵帶也一扭一扭的。

幼C:綵帶也好象在跳舞,好看極了。

幼D:那你們和老師一起來跳吧!

(評析:孩子們對綵帶充滿了好奇,使他們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體現幼兒對遊戲的迫切性。)

2、觀察曲線的畫法。

(1)引導幼兒再次跟着音樂邊舞動綵帶,邊觀察曲線。

師:小朋友的綵帶舞得真漂亮,老師獎勵你們,讓你們再玩一玩。但這次請你仔細觀察,你的綵帶是怎樣跳舞的?

(評析:再次的遊戲,使幼兒又興奮起來,老師明確的

提出了目的,爲下一個環節作了很好的鋪墊,也使幼兒的視線停留在綵帶上,激發了幼兒觀察的興趣。)

(2)向同伴介紹綵帶的舞蹈。

師:小朋友們都仔細觀察了,你們可以相互討論一下,你的綵帶是如何跳舞的?

幼A:我的綵帶跳得可漂亮了,像一條條小尾巴。

幼B:我的綵帶一扭一扭的,像蚯蚓。

幼C:我的綵帶是很好看的,像圓圈。

(評析:幼兒展開了積極的討論,都想把自己觀察到的告訴同伴,氣氛熱烈又活潑。教師可讓幼兒討論之後,自由舞動綵帶,從不同方向感受不同的曲線,這樣,加深了幼兒對曲線的認識。)

(3)請個別幼兒說說綵帶是如何“跳舞”的。

師:你的綵帶是怎樣跳舞的?

幼A:我的綵帶一扭一扭,像蟲子一樣的。

幼B:我的綵帶是扭屁股一樣,這邊動一動,那邊動一動。

幼C:我的綵帶一曲一曲,像一條小路。

幼D:我的綵帶像波浪,曲曲長長的。

……

幼兒每說出一種,教師請大家模仿後,老師記錄,記錄後,師生共同空手畫曲線 、ξ等。

(評析:通過同伴間的討論後,幼兒已能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來,伴以遊戲,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技能,教師的記錄,又加深了幼兒對曲線的認識及瞭解,使幼兒樂於參與,積極表現。)

3、在遊戲情景中作畫。

(1) 出示活動教具,以小魚口吻引出遊戲情景。

師:想請你們幫個忙,在池塘裏畫上清清的河水、長長的水草,還有我愛吃的小蟲子,好嗎?(提供大、小不同的畫紙,孩子按要求選擇。)

(評析:孩子們觀察準備的畫紙,許多

孩子跑向大紙,大紙上有許多的小魚,引着幼兒去合作。孩子們迫不及待地選擇了大紙或小紙,急於想把自己體驗的各種曲線表現在畫紙上。有的小朋友畫了一張,又畫了一張。)

(2)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畫的曲線,說說它們分別像什麼。

(評析:教師在這裏提供了一個說的環節,讓幼兒充分表達了自己所畫的曲線的含義,小朋友們都搶着發言,學習興趣很濃,幼兒積極性很高,又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

1、 活動結束。

請小朋友以小魚的身份,游到每個“池塘”去看一看,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家”。

(評析:這一環節符合小班幼兒美術活動遊戲化的特點,非常的巧妙,使幼兒積極參與講評作品的活動,但幼兒不是以評價者的身份,而是以小魚的身份,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

三、活動評價:

我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通過有趣的遊戲形式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創造了相對自由、輕鬆的活動情境。活動中,我根據節奏的變化示範了各種方向的曲線,並賦予一定的意義(如水草等),然後引導幼兒把自己體會的各種類型的曲線以組畫或單個畫的形式表現在紙上,讓幼兒在動中體驗,在玩中發展,充分體現了小班美術活動遊戲化的特點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夠在圖譜的提示下完整的演唱歌曲。

2、能夠根據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創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圖譜,伴奏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角色,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個客人,看看他們是誰?”幼兒:“鱷魚和恐龍!”

教師拿着鱷魚和恐龍:“大二班小朋友你們好,猜猜我們來到大二班幹什麼的?”幼兒猜測……

教師:“我們是來跳舞的!”出示“來跳舞”字條,教師和幼兒依字讀“來跳舞!”

二、新授歌曲《來跳舞》

1、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前半段。

(1)(伴奏)教師唱:“恐龍來跳扭扭舞。”教師:“恐龍跳的什麼舞?”幼兒答:“扭扭舞。”

教師:“猜猜恐龍會怎樣跳扭扭舞?”幼兒創編各種動作。

教師:“我們來看恐龍怎麼跳的?”

(伴奏)教師邊唱邊指圖片。

教師:“怎麼跳的?”幼兒答

教師:“用歌曲裏的話來回答我?”(伴奏)

(2)教師:“聽聽鱷魚跳的什麼舞?”(伴奏)教師演唱“鱷魚來跳踢噠舞”。

教師:“什麼舞?”幼兒:“踢噠舞。”

教師:“猜猜鱷魚會怎樣踢噠舞?”幼兒創編。

教師:“我們來看看恐龍是怎樣跳踢噠舞的?”(伴奏)教師邊唱邊指圖片。

教師:“怎麼跳的?”幼兒答

教師:“用歌曲裏的話來唱着回答我?”(伴奏)

2、教師運用圖譜引導幼兒學習唱歌曲的後半段。

出示圖譜,教師:“圖譜上都畫了些什麼?”幼兒:“手和很多嘴巴!”

教師:“這些嘴巴都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教師:“我們學學圖上的嘴巴,看看能發出什麼聲音?”幼兒嘗試。

教師:“馬上老師要唱四句聲音,請小朋友按着老師唱的順序來給歌詞和圖片配配對?”

(伴奏)教師演唱:“嘩嘩,哈哈哈。噢噢,呵呵呵。”教師:“我剛纔唱了些什麼?”幼兒回答。

教師:“請小朋友來根據老師唱的順序來給圖片排隊。”

教師引導幼兒用圖片爲擬聲詞配對。

教師:“我們來唱一遍來看看他排的對不對?”

(伴奏)我們看着圖譜來一遍。

3、(伴奏)教師完整的演唱歌曲。(邊唱邊出示圖譜。)

教師:“老師把這些關於恐龍和鱷魚跳舞的圖片,編成了一首歌。請聽歌曲《來跳舞》”

4、幼兒完整學習歌曲。

(1)(伴奏)教師大聲範唱,幼兒輕聲跟唱。

(2)(伴奏)幼兒嘗試看圖譜演唱。

5、幼兒唱歌教師示範動作。

“現在劉老師做鱷魚和恐龍,請小朋友唱歌,老師來給你們伴舞。請小朋友認真看老師每句做的動作。”

(伴奏)老師跳舞幼兒唱歌。

(伴奏)“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做恐龍和鱷魚,一起來跳舞吧?”

(伴奏)“試試自己根據歌詞創編不同的動作,我們邊唱邊跳舞吧?”

三、和鱷魚、恐龍道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