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彙編5篇

本文已影響 3.88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彙編5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重點及難點:

幼兒能夠掌握五個詞組,認識昆蟲名稱,對昆蟲知識有充分的瞭解。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輕鬆、活潑、師幼互動的氛圍中學習有關昆蟲的五個詞語:蜜蜂、螞蟻、蝴蝶、螳螂及蜻蜓,並瞭解五個詞語的共同特徵--都有蟲字旁。

2、擴散幼兒思維,幼兒瞭解各種昆蟲的習性和特徵。

3、在交流的基礎上,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律動--《去郊遊》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大森林裏有一件高興的事情發生,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我們出發吧。

二、幼兒瞭解參加音樂會的昆蟲,學習詞語。

1、幼兒聽聲音樂,猜昆蟲。

教師:小朋友們,請你們聽聽這是什麼聲音?(蜜蜂)蜜蜂爲什麼這麼熱鬧?原來大森林裏要開昆蟲音樂會,昆蟲們都想參加,我們看看這麼熱鬧的音樂會都有誰來報名了?

2、在觀看課件基礎上,教師與幼兒互動,進行識字活動。

(看課件認識蜜蜂兩個字)教師提問:第一個來報名的是誰呀?(幼兒看後回答蜜蜂)教師配着旋律提問:誰來了?(教師引導幼兒說:蜜蜂)哦,勤勞的小蜜蜂來報名參加音樂會,我們在看看還有誰來了?

(看課件認識螞蟻)教師提問:第二個來報名的是誰呀?(幼兒看後回答:螞蟻)教師配着旋律提問:是誰呀?(幼兒說:螞蟻)教師:小螞蟻也來報名參加音樂會了,大森林裏太熱鬧了,有一隻昆蟲都等不及了,急忙忙的趕來報名,它是誰呢?

(看課件認識蜻蜓兩個字)教師提問:第三個來報名的誰呀?(蜻蜓)教師配合着旋律重複提問,讓幼兒認識詞組。

(看課件認識螳螂兩個字)教師:這麼熱鬧呀,有一隻昆蟲從這裏經過,也來湊熱鬧,這回誰來報名了?(螳螂)。螳螂是第四個來報名的,這時,有一隻昆蟲正在遠處傳花粉,它聽到大家的議論,也跑過來報名,誰來報名了?(幼兒回答:昆蟲)(看課件認識蝴蝶兩個字)教師:第五個來報名的是誰呀?﹙蝴蝶﹚,教師配合着音律問:是誰呀?﹙蝴蝶﹚教師:有這麼多的昆蟲報名參加音樂會,我們一起數一數共有幾隻昆蟲來報名?點數1、2、3、4、5,有五隻昆蟲來報名了。

教師:大森林裏要求昆蟲們用2天的時間練習節目,2天之後在音樂會上表演。時間滴答滴答的過去了,小昆蟲們都排練了節目。兩天過後,音樂會要開始了,你們還記得誰來報過名?

三、師幼互動,鞏固認識的昆蟲名稱。

教師:誰是第一個來報名的?﹙蜜蜂﹚哪隻昆蟲是最後一個來報名的?﹙蝴蝶﹚誰是第3、4個來報名的?﹙蜻蜓和螳螂﹚第二個來報名的誰?﹙螞蟻﹚教師小結:小朋友的記憶力真好!小昆蟲們都精心準備了節目來參加音樂會,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

四、在遊戲中,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進行領域間的整合。

1、蜻蜓將登上紫色的舞臺爲大家表演節目,誰願意送蜻蜓登上舞臺?誰知道蜻蜓有什麼本領?

2、下面小蜜蜂將登上藍色的舞臺,誰願意送蜜蜂登上舞臺?蜜蜂每天爲什麼在花叢中忙碌?蜜蜂怎樣採花蜜,誰能學一學?

教師:蜜蜂真勤勞,每天採蜜忙,我們一起學一學蜜蜂採蜜的動作。蜻蜓和蜜蜂是益蟲還是害蟲?對了,它們都是人類的好朋友。

3、螳螂將登上粉色的舞臺,誰願意送螳螂登上舞臺?誰知道螳螂的故事?

4、這麼多昆蟲都登上了漂亮的舞臺,美麗的蝴蝶着急了,誰願意送蝴蝶登上舞臺?如果你是蝴蝶你會表演什麼節目?﹙請幼兒表演﹚

5、還有誰沒有登上舞臺?誰願意送螞蟻登上舞臺?

教師:小螞蟻是怎樣來參加音樂會的?﹙全體幼兒學一學﹚教師小結:昆蟲們都登上了星光閃閃的舞臺,小朋友們看一看這些字寶寶都有一樣的地方,哪些地方一樣?

尋找規律:這些詞語都帶有"蟲"字旁。對了,所有的名字都帶"蟲"字旁,這麼多昆蟲都來參加音樂會,你還知道哪些昆蟲嗎?今天,也有一些昆蟲來參加音樂會,它們是來做觀衆的,我們一起看看它們是誰?

五、瞭解帶"蟲"字旁的其他昆蟲。

1、我們先看看蚊子的名字,蚊子的名字中有沒有"蟲"字旁?

2、我們再看看蟬的名字?"蟬"的名字中有沒有"蟲"字旁?

3、前兩隻昆蟲我們看到了,下面再看看蚱蜢的名字長得什麼樣?"蚱蜢"的名字中有"蟲"字旁嗎?有幾個蟲字旁?

4、再看看蟋蟀的名字?蟑螂的名字呢?

教師:這些觀衆都是昆蟲,它們的名字中都有"蟲"字旁,有的是一個蟲字旁,有的是兩個蟲字旁。下次活動時,我們來學習它們的知識。

六、幼兒猜謎語戴詞卡,音樂會開始,一同跳舞。

教師:昆蟲音樂要開始了,昆蟲們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參加,小朋友們願不願意?可是小朋友們必須回答問題,回答正確了才能帶上詞卡,我們看誰會得到詞卡?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流行音樂作爲音樂表達的一種最爲直接、能最快讓人理解接受的方式,他的影響範圍已逐步由年輕人向幼兒和中老年人延伸,特別是一些節奏歡快、曲調變化簡單,容易上口的歌曲,尤其受到孩子們的喜歡和青睞,在孩子的生活中已佔據一定的位置,有的甚至儼然一位超級小"泛絲",對很多歌曲達到了張口就來的程度。自從she的歌曲"波斯貓"在街頭巷尾唱響以後,經常在幼兒園的孩子口中能聽到她們的"童聲版"演唱,而且通常都是一人演唱衆人和,氣勢雄壯之極,儘管他們對其中歌詞的意義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但對樂曲的曲調和節奏卻可以絲毫不差的進行演繹和模仿。而偶然的一次,我接觸到了奧爾夫音樂智能教學中的一首"波斯集市"的樂曲,樂曲那跌宕起伏--活潑、舒緩與氣勢宏大的敘事詩般的曲調風格,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別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極其相似的樂曲,更是讓我激動,於是,一個流行音樂與古典交響樂的融合點所觸發的教學思路,在我腦海中漸漸形成了。根據新《綱要》中藝術指導的內容與要求: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我通過一個很古老又很經典的"貓和老鼠"的遊戲,讓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樂的內容,提升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簡單的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結構、內容,感知樂句力度的強弱變換以及曲式風格的不同。

2、藉助簡單而有節奏的念、唱和體態律動,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表達形式。

3、能利用已有的道具對自己進行簡單裝扮,以更好的表現作品內容,感受表演的樂趣。

4、培養幼兒獨立與合作表演的基本技能,激發幼兒對音樂情景劇的興趣。

活動準備:音樂:"波斯集市"剪輯、有關背景圖4幅、化裝臉彩棒人手一份、尖嘴巴12只。

活動流程:分段欣賞並用身體動作表現--整體表演--裝扮自己--彙報演出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出示小老鼠,問:

1、小朋友看,這是誰?(幼兒回答後,教師有節奏地朗誦我是一隻小老鼠,快樂的小老鼠。)

2、小老鼠長得什麼樣子?(啓發幼兒說出尖尖的嘴巴長鬍須,長呀長鬍須。)聽說,今天小老鼠的很多朋友也要出來逛逛,瞧,他們來了。聽,他們一邊走一邊還在唱歌呢。(播放曲一,同時出示圖譜,老師有節奏地進行兒歌朗誦:我是一隻小老鼠,快樂的小老鼠,尖尖的嘴巴長鬍須,長呀長鬍須,朗誦兒歌的聲音由輕到響。)

二、分段欣賞並表演:

(一)、欣賞表現第一段音樂。

1、提問:小老鼠在唱什麼?

2、小老鼠唱的歌前後聲音有什麼變化啊?(先輕後響,表現老鼠越走越近,越來越大的樣子,請幼兒用身體動作和聲音表現這種變化。)

3、小老鼠今天出來幹嗎?這段音樂中,你能感覺小老鼠的心情怎樣?爲什麼?

教學反思: 音樂中的弱--強漸變的過渡通過兒歌的聲音漸變表現了出來,結合幼兒自己日常的生活經驗,幼兒容易感知距離遠近、聲音強弱和身體大小變化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通過幼兒的身體和有節奏的語言的幫助,可以進一步加強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表現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感受樂曲雄壯有力的'風格,理解樂曲表達的巡邏兵神氣的形象。

2、能大膽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樂曲三種不同的節奏。

3、學習看圖譜演奏樂曲,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樂趣。

4、啓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並演唱。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音樂播放器、演奏圖譜PPT、樂器(三角鐵、響板、鈸)、樂器圖卡等

活動過程:

(一)以扮演巡邏兵角色律動進場

引導幼兒說說學巡邏兵踏步的感受,初步理解樂曲表達的巡邏兵神氣的形象。

(二)出示圖譜,引導幼兒邊觀察圖譜邊欣賞音樂

1、在這張圖譜裏,你發現了什麼?(士兵的顏色、大小等不同)

2、反覆記號代表了什麼意思?(知道記號內的圖譜要重複演奏一次)

3、圖譜畫圈的地方表示什麼?(表示停止演奏,手要收住)

4、圖譜的第一行和最後一行畫的是什麼?(引導幼兒練習準備動作)

(三)聽音樂看圖譜用多種方式練習節奏

1、幼兒聽音樂自主選擇用拍手等身體動作感受樂曲的節奏。

2、提示幼兒想想軍鼓部分的音樂可以做什麼動作。

3、聽音樂用拍打椅子的方式表現巡邏兵整齊的腳步聲。

(四)持樂器爲樂曲伴奏

1、出示小樂器圖片,讓幼兒觀察並說說怎樣爲樂曲伴奏

(1)引導幼兒發現樂曲①用三角鐵演奏,樂曲②用三角鐵和響板一起演奏,樂曲③用三種樂器一起演奏。

(2)提醒幼兒三角鐵要連續演奏三段音樂,響板演奏第二段和第三段,鈸只要演奏最後一段。

2、幼兒持樂器跟隨音樂演奏樂曲

3、幼兒交換樂器,完整聽音樂看指揮演奏樂曲

教師小結幼兒演奏情況

(五)聽音樂再次扮演神氣的巡邏兵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由課題組李紅老師執教的這節《巡邏兵進行曲》,在聽音樂再次扮演神氣的巡邏兵結束活動,從本課的教學內容來看,知識性較強,對於二期課改對音樂教學提出的淡化知識點的要求來看,好像是相背的,但是淡化知識點不等於不要,要把握好知識性與審美體驗之間的度,我們認爲關鍵在於怎樣來教,舊的教學模式是以知識傳授爲主的、單向傳輸的過程,但新的理念認爲,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方法的掌握,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我教研組對本課時作以下教學預設。

課的開始部分安排了學生聽進行曲進教室,爲欣賞作鋪墊。基礎部分請學生看譜視唱,並複習已經學過的反覆記號,爲下一步新授反覆記號教學作了熱身。D.C的意思是從頭反覆,D.S的意思是從*$*記號處反覆至fine結束,可以結合原來學過的反覆跳躍記號使用。針對D.C與D.S的教學,教師在講解了兩種反覆記號的不同後,通過多媒體課件,用幼兒喜愛的動畫人物來代表音樂語彙,請幼兒來說一說演唱順序,隨後在練聲曲中請幼兒加以運用,把複雜的樂句變得簡短。這樣層層遞進,把枯燥的樂理知識解說的生動有趣,幼兒也能很快將複雜的D.C與D.S區別清楚並加以運用。

在主教材《巡邏兵進行曲》第一主題的聽賞過程中穿插了管樂器認識與音色的聽賞。教師用猜謎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並在猜的過程中展示實物,幼兒爲了看到平時只有在電視或書本上看到的樂器而學習氣氛高漲,在不斷的成功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在第二主題的聽賞中,教師設計了要求:"說說這首進行曲在描繪怎樣一個場景。可以請幼兒邊聽邊模仿一下。"讓幼兒有目的地聽,這是培養幼兒良好聆聽習慣地有效方法,通過聽來感受樂曲節奏、樂器音色、曲調所包含的感情等等,並經由教師介紹來了解樂曲的創作知識。在第二主題的聽賞中穿插了打擊樂器的認識,並模仿打擊小軍鼓的節奏,不僅調節了課堂氣氛,還爲下一步的完整聽賞作鋪墊。完整復聽樂曲時,由於樂曲較長,爲了避免枯燥,老師不僅引導學生認真聆聽音樂,還組織學生開展了模仿樂手演奏、模仿巡邏兵巡邏、模仿敲擊小軍鼓等活動,這種活動方式,突破了以"課堂、書本、教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而代之以一種"以學生爲主體、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的教學模式,而這種模式更適合幼兒的需求。

從《音樂課程標準》的解讀中,3~6歲的兒童,仍然以形象思維活動爲主,從音樂教學的角度看,由於他們的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感受體驗與探索創造的能力增強,其音樂學習領域有必要拓寬,接觸的音樂曲目需要更加豐富,音樂體裁、音樂表演形式、音樂常識也需要增加內容。在本課時的結束部分,安排了欣賞最著名的進行曲《拉德斯基進行曲》,帶領幼兒體驗維也納金色殿堂的偉大,體驗與樂隊指揮互動的興奮,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對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本課時的進行曲主題相呼應。

強調學習者對音樂實踐活動的參與,也就是說,對音樂的學習應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進行。縱觀本節課,從反覆記號的學習,到近距離接觸管樂器,再到全體參與互動,所有的教學設計都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學習,這是一次有益的實踐。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各種形式的指揮,演奏打擊樂器。

2、在活動中體驗打擊遊戲的快樂。

3、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4、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活動準備:

1、三種顏色的絲帶(紅、金、綠)。

2、若干小型打擊樂器(木質、金屬、皮質類)

3、音樂搖籃曲、粉刷匠。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出示三類樂器:皮質類樂器、金屬類樂器、木質類樂器。

師:"今天朱老師請來了三種樂器到我們班來做客,請小朋友看一看它們是誰?它們屬於哪一類樂器呢?"

2、幼兒圍成半圓傳遞樂器。

(二)遊戲彩色絲帶

1、出示三種顏色的絲帶與樂器做朋友(紅、金、綠)。

師"今天朱老師還帶來了三種顏色的絲帶,小朋友看一看是哪三種顏色的絲帶,它們也想和樂器做朋友,請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們一組想和哪種顏色絲帶做朋友。

2、絲帶跳舞了。

(1)介紹遊戲規則師:"絲帶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器做朋友,它們非常想跳舞,當它在空中跳舞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爲它伴奏,當絲帶落地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停止爲它伴奏。

(2)教師將不同的顏色輪流地拋向空中,相應的樂器朋友就要輪流伴奏。

(3)教師將兩種或三種不同的絲帶拋向空中,相應的樂器一起爲它伴奏。

(三)遊戲彩色圈。

師:"絲帶還帶了一個更好玩的遊戲,小朋友你們想玩一玩嗎?

介紹遊戲規則師:"絲帶在地上圍成了三個小圓圈,當朱老師跳到哪個圓圈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爲它伴奏,朱老師跳幾下,樂器朋友就要爲它演奏幾下。

(四)欣賞音樂搖籃曲。

師:"絲帶和樂器朋友都累了,它們想休息了。

小百科:絲帶就是手工製作的一種精緻帶子,不同顏色的絲帶,代表着不同的意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西風的話》,感受其優美抒情的旋律,提高對音樂欣賞活動的興趣。

2、按樂句擺放秋天的豐收果實,以增強樂句感。

3、在“拾落葉”遊戲中,與同伴友好交往,抒發音樂的優美意境。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秋遊,豐富對秋季特徵的認識。

2、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佈置一張豐收桌。

3、每人準備一件有關秋天的作品或實物。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手指遊戲歌》。

二、欣賞樂曲《西風的話》。

1、啓發幼兒回憶秋遊的情景,邊聽音樂邊想象,好像看到了什麼景色。

2、教師與幼兒隨音樂兩拍一下地拍手,並討論樂曲地性質。

3、教師隨樂曲畫波浪線,幫助幼兒感受樂曲地四個樂句及抒情柔美的性質。

4、幼兒舉起右手食指,隨音樂空指教師畫的線條,體會音樂的性質與樂句特點。

5、教師與幼兒邊聽音樂,邊在每句音樂的最後一小節做一個身體動作,如拍手、排肩等。

6、邊聽音樂,邊在老師的暗示下,幼兒以個別或小組的形式,按樂句把自己的作品或實物送往豐收桌,並在每樂句的最後一小節,準確的放在桌子上。

7、按樂句做動作。

三、遊戲《拾落葉》。

重複遊戲時,可交換角色進行。

《西風的話》借“西風”之口,簡練而生動地描寫了一年來節令景物的變化,點出了初秋的特徵,饒有情趣。

在引導幼兒欣賞這首歌曲的時候,我把無形的音高轉換成有形的線條,讓幼兒切身感受到音符的存在。我根據音符的高低、旋律的走向,劃出一條條高低清晰的旋律線,在此基礎上,我又趁熱打鐵用拳頭表示力度“強”,用手掌表示力度“弱”,這樣在劃旋律線的同時,加入了力度處理,解決了力度變化的難點,讓幼兒用簡單形象的線條,增強了對樂句的理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