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集錦七篇

本文已影響 2.82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集錦七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爲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在欣賞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臉譜藝術的美,激發創作興趣。

3、鼓勵幼兒用對稱的方法來畫京劇臉譜,並用誇張的線條,豐富的色彩等表現京劇臉譜的特徵。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5、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塑封好的半張臉譜若干(和幼兒人數相等)。

3、臉譜形狀的紙人手一份、勾線筆、水彩筆、蠟筆等作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京劇欣賞教師放一段京劇片段讓幼兒欣賞,引起幼兒對京劇的興趣。

提問:

1、剛纔聽到的是什麼?(京劇)它是哪個國家發明的?(中國)老師 小結:京劇,以前是專門在皇帝生日的時候演出的,到現在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歷史悠久,被稱爲我國的國粹。表演京劇的人不但要有一副好的嗓子唱戲,而且還必須有一身過硬的本領,如翻、滾、跌、打、滾、爬等等高難度的動作。大家都非常的喜歡看,所以一直流傳到現在。外國人也很喜歡我們的京劇,所以中國人都爲此自豪。

(二)臉譜課件欣賞通過課件欣賞多彩的京劇臉譜。

引導語:京劇人物臉上化的妝也很特別,叫臉譜。臉譜有各種顏色、各種圖案,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吧!(通過課件欣賞臉譜)邊欣賞邊提問:

1、你喜歡這些臉譜嗎?爲什麼?

2、京劇臉譜爲什麼有不同的顏色?每種顏色都代表什麼樣的人呢?(欣賞四種顏色的臉譜)小結臉譜的特點:臉譜的色彩非常豐富,每個臉譜至少用了三種以上的顏色,色彩鮮豔、圖案誇張,兩邊對稱。紅臉代表忠誠勇敢的人;黑臉代表正直、充滿智慧;黃色表示兇狠、殘暴;白色表示陰險狡猾的壞人。爲幼兒後面的創作打好基礎。

(三)第三環節:遊戲《找朋友》

教師出示半張的臉譜,請小朋友拿着半張臉譜去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後變成一個完整的臉譜,貼在旁邊的白紙上。

請幾對好朋友上前介紹,你是根據什麼特徵找到的?

教師小結:京劇臉譜兩邊的顏色、圖案、位置是一樣的,所以京劇臉譜的兩邊是對稱的。

(四)聯想創作引導語:京劇臉譜真漂亮,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設計一個京劇臉譜呢?

1、再次觀看課件,進行提問,怎樣來設計京劇臉譜?誰有好辦法?

讓幼兒通過觀察,經驗提升:最容易的一個辦法是在眼睛中間找到中心點--就是鼻子。然後再畫其他圖案就很容易。

2、教師先提問、引導幼兒觀察,然後示範操作。

教師請幼兒先觀察後再示範。

*眼部和嘴角的表情用誇張的線條表示。

*在臉上可裝飾上不同的花紋,塗色時先塗小的色塊,最後刷上你喜歡的水彩顏色。

3、幼兒作畫,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畫出與衆不同的臉譜。

*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完成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展示交流幼兒作品。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的設計中,我考慮到了不同層次的幼兒,但在活動過程中還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較弱的幼兒。同時每個環節的銜接也稍顯急促,沒有給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時間,我想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更好地把握每個環節。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美術欣賞是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可以促進兒童良好藝術素養的形成,而且對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也有積極作用。我園在近幾年的教學中,進行了一系列的美術欣賞教育的實驗研究。我園以“在美術欣賞中培養幼兒的表現力”爲課題。立足於“欣賞不只是美術生活的一部份,更是美好生活的一部份”。通過創設條件、研究探索。積極地培養幼兒對身邊事物的審美體驗。讓幼兒在美術欣賞中,以自己的視角去感受美、聯想美、進而能具有自己個性和牲地表現美。讓美術欣賞轉化爲幼兒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能力。

下面就本學期我開展的美術欣賞活動《格子的遊戲》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探討。

主題來源:

蒙德里安是荷蘭著名的新造型主義畫作的創始人,他的作品常常用抽象的線條來概括各種事物,簡潔而大氣,適合幼兒欣賞。前段時間已讓幼兒粗略地欣賞部份蒙德里安的作品,在此基礎上,本次活動將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蒙德里安畫作的特點,理解線與形的關係,提升活動的價值。

活動目標:

1.繼續欣賞蒙德里安的作品,開闊幼兒的視野,提高藝術興趣。

2.嘗試在瓦楞紙作畫,感受線條與色彩組合的美以及不同作畫材料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蒙德里安作品《構成A;黑,紅,灰,黃與藍》、《紅、黃、藍三色構圖》。

2.裁成方形的瓦楞紙;油畫棒;勾線筆。

3.黑紅卡紙若干,[課後將幼兒作品拼貼成“畫”字]

4.五官獨立圖片。裁成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各色卡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今天老師又帶來了兩張很漂亮的圖,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吧。

二、出示蒙德里安作品《構成A;黑,紅,灰,黃與藍》、《紅、黃、藍三色構圖》。

引導幼兒欣賞作品中線、形、色的構成的美感。

1.提問:仔細看看這兩幅畫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幼:他們都有紅、黃、藍三種顏色,

幼:都有長方形、正方形。

幼;都有黑色的線條,而且都是直直的。

小結:原來這兩幅畫裏都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圖形都有長方形、正方形、有黑線。而且都是橫的、豎的直線、沒有斜線。

2.教師邊出示圖片邊介紹畫家蒙德里安及他的畫風。

師:這四幅畫是荷蘭的一位畫家——蒙德里安畫的,他的畫雖然只用了黑色的線條和紅、黃、藍的顏色,但卻讓我們感覺到非常的美。

3.激發幼兒想象,看到蒙德里安的畫,想到了什麼?那些漂亮的格子讓你想起了什麼?

三、出示前段時間幼兒作品《捉迷藏》

1.引導幼兒想像,在格子一樣的小房子裏,眼睛、嘴巴、鼻子和耳朵等五官做遊戲的情景。

2.出示各種表情圖片,誇張的五官獨立圖片和各色卡紙。

師在各色卡紙拼成的圖示上操作五官卡片,引導幼兒感受遊戲的趣味性。

四、幼兒作畫。

1.引導幼兒在瓦楞紙上畫直線,形成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長方形格子。

2.引導幼兒選擇要躲藏五官的格子,用勾線筆在格子中畫五官,並用線條把格子裝飾完整。

3.引導幼兒用黑色油畫棒描出黑色線條。

五、作品展示。

將幼兒作品拼貼在大卡紙上,拼貼成中文“畫”字,引導幼兒欣賞奇妙的格子組圖。

活動反思:

在美術欣賞教育中,兒童接觸到不同歷史年代和題材的作品,這些作品既是從藝術的角度進行審美欣賞的材料,也是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瞭解歷史事件、社會生活、東西方文化差異和人類複雜情感的材料。它有助於開闊兒童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幫助兒童積累一定的社會歷史文化知識。

藝術欣賞過程是激發欣賞者積極主動的創造力的過程。藝術作品把欣賞者潛在的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而欣賞者則動員自身所有知識經驗和個性情感來進行創造,使藝術欣賞對象帶上獨特的個性和創造色彩。藝術作品並不是向每個時代不同個體提供同樣信息的客體,而是一個有待讀者、聽者或觀者參與並與之對話的特定的、開放的文本。

在教學中發現,兒童對抽象作品作出反應的熱烈程度,對線條、形狀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圍繞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開的想像能力,是絕大多數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爲兒童提供了一個不受拘束、自由想像、創造的廣闊空間。

本次活動引導孩子們在欣賞蒙德里安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孩子們在欣賞作品時,感知了色與形構成的美。通過引導欣賞,發現了橫線與豎線表現出的整齊的美與斜線作品不一樣的風格。欣賞完作品後,通過遊戲《藏五官》,使孩子們直觀地理解將要進行的創作。第三環節,通過卡紙拼畫,進一步引導孩子們進行創作。並且在蒙德里安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添加五官線描。使色彩與線條進行有趣的結合,創造出清新抽象的美感。第四環節,孩子們在瓦楞紙上創作,體驗不同繪畫材料帶來的樂趣。最後,用孩子們自己的作品拼圖。再次體驗格子的遊戲。

活動中,老師能以較直觀的方式讓孩子們感知蒙德里安作品的藝術性。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初步體驗線描與色彩的構成美。活動過程流暢自然。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顏色漸變作品中的色彩變化美。

2.嘗試用顏色漸變的技法表現秋天的樹林,並注意有疏有密地安排畫面。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畫紙、油畫棒等。

活動重點: 能夠感受顏色漸變作品中的色彩變化。

活動難點: 能夠有疏有密地安排畫面。

活動過程:

一、欣賞秋天的樹林,感受景色的美麗。

播放PPT: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地方?(對,這裏是一片樹林。)你覺得它是什麼季節的樹林?(秋天)你看到了什麼顏色的樹葉?(綠的、黃的、紅的)

二、向幼兒介紹顏色漸變的範畫,學習漸變畫的畫法。

1.秋天的樹林真美啊!你們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老師還把它畫出來了。(PPT)你們看這幅畫上畫了什麼?跟我們平常看到的畫面顏色有什麼不一樣?你覺得哪裏不一樣呢?(幼兒自由回答):秋天到了,樹葉由青轉黃,還有的變紅了,這種畫畫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顏色漸變,我們以前沒有學過這種顏色漸變的畫法,今天,我們來學一學吧!

2.你們猜猜看這幅畫是怎樣畫出來的?請你上來試一試。(引導幼兒大膽猜測,鼓勵幼兒驗證自己猜測。)

3.教師根據幼兒操作情況,講解顏色漸變畫的技法。

先將樹葉的輪廓畫好,塗上一層顏色,再用另一種顏色塗上去。(比如:畫樹葉的時候可以先塗上綠色,再塗上黃色或者紅色。)

4.引導幼兒觀察範畫上樹林的佈局。

師:小朋友,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樹一樣嗎?(幼兒發現這些樹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樹枝相互交叉,有的樹只能看見半棵。)

三、幼兒動手畫,教師巡視,及時給予合理的建議。

1.幼兒構思自己要表現的樹林的佈局,要求使用顏色美觀豐富。

2.提示幼兒主線條要注意畫粗,注意整體畫面的疏密安排。

3.幼兒作畫時,教師提醒幼兒保持桌面、衣服的清潔。

四、作品展示。

1.展示幼兒作品。

2.互相欣賞並。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對比明星的照片和漫畫,瞭解漫畫誇張、變形手法。

2、認真觀察自己的特徵,用誇張、變形的畫法,畫一幅漫畫像。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漫畫肖像畫的變形、誇張手法。

2、難點:用誇張、變形的手法畫出自己的特徵。

教學準備

教具:小瀋陽、趙本山、畢福劍三人的照片和漫畫像;李詠的照片。

學具: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小鏡子、水彩筆、畫紙;兩個星星貼紙。

教學過程

活動流程:引入-分析-演示-觀察-繪畫-展評

(一)導入課題,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照片和漫畫的區別一一出示小瀋陽、趙本山、畢福劍的照片和漫畫像,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這些人物你們都認識嗎?你覺得他們的畫像怎麼樣?跟平時的畫像有什麼區別?

最後教師小結:這些是漫畫像,人們看了會想笑,並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通過觀察和比較,分析人物照片和漫畫的區別,找出漫畫的特點。

再次引導幼兒觀察照片和漫畫,提出問題:"我們來看一看這些人物的照片,再看一看他們的漫畫像。你能找出漫畫的特點嗎?"幼兒間可以先互相討論一下,然後請部分幼兒說說他的觀點。

最後教師小結:漫畫的特點是把人物外形及表情誇張變形了。把人物最有特點的地方表現出來。比如:小瀋陽的眼睛小,把它畫得更小;趙本山的下巴長,把它畫得更長;畢福劍的鼻子又大又高,把它畫得更大更高等。

(三)通過教師演示畫李詠的漫畫,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漫畫的表現手法。

教師出示李詠的照片,請幼兒觀察李詠的臉部特徵,說一說什麼地方最特別,如果你來畫,你會誇張李詠的哪個部位。

教師示範畫一幅李詠的漫畫像,邊畫邊告訴幼兒抓住突出的特點,從整體入手,不要從小部分畫。

(四)通過觀察鏡子裏的自己,找出自己臉部的特點。

教師引導:"我們今天也來畫一畫自己的漫畫像。你想爲自己畫一幅什麼樣的漫畫像呢?先來看看自己有什麼特點。拿出鏡子對照着觀察自己。"還可以讓幼兒之間互相找特點。

最後請部分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教師點評。

(五)給自己畫一張漫畫像,體驗創作的樂趣。

在認真觀察自己的特徵之後,用變形、誇張的手法給自己畫一張漫畫像。

教師巡迴觀察,適時的加以指導:鼓勵不敢動筆的幼兒,引導他找到自己的臉部物徵;提醒幼兒不管把自己的臉部怎樣變形、誇張,最終還是要像自己;要求幼兒保持畫面和桌面及周圍環境的整潔;請作完畫的幼兒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處,並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六)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教師把幼兒的漫畫像在黑板上展示出來,幼兒用星星貼紙給自己認爲好的漫畫像投票,並說一說這張漫畫像哪裏畫得好,最後根據票數的多少評出一、二、三等獎,給幼兒發小禮物。

活動反思:

此次四杯賽我講的課程是《漫畫肖像》,本課教材是六年級第11冊11課內容。通過這次公開的使我受益良多,頗有收穫。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營造生動有趣的美術課堂,是我一直在探索與思考的問題。因爲我發現,只要學生喜歡上你的美術課,對你的課感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學習,教師才能真正引領學生感受藝術的美,進而達到育人的目的。假設學生對你上的美術課提不起半點興趣,也就不會配合老師的教學,也很難開展美術教育,老師上課自然也變成了苦差事,這是我的一些教學體會。

我上的這節課是初一美術課《漫畫、卡通畫》的延伸,漫畫是學生普片遍喜愛的一種繪畫類型,我發現很多學生在這節課也表現出積極和熱情的態度,爲了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我在原教材的基礎上,有意做了延伸和拓展,設計了這節課。

在這節實驗課的準備過程中,爲了讓學生提高興趣,給學生展示更直觀的影象,我查找很多漫畫網站,通過大量的篩選圖片,提煉出學生熟悉和典型的人物肖像,製作成有趣的課件。在這過程中很慶幸讓我找到了我認爲比較精彩的漫畫像跟人物表情比較相似的照片,在欣賞環節能讓學生看得更明白,也更容易歸納人物臉型的特徵。

我主要採取欣賞―—啓發—―引導法——示範的教學方法,以漫畫實例爲線索,充分運用多媒體教課件,不斷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到積極思維中和動手的創作實踐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創作出漫畫是一件很難的事,因此這節課利用大量漫畫作品,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上我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與學生真誠互動交流,堅持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爲主線,讓學生至始至終參與其中。通過直觀的、多樣的、生動有趣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滿足了學生探索和希望嘗試的慾望,爲學生提供了暢想的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教學中,從大量的優秀作品中領略肖像人物漫畫的魅力。同時我還注重學生之間的自主探究,通過欣賞—探究—實踐,培養了學生探究精神。在這節課準備上,從收集資料、篩選圖片、課件製作、教學環節設計等過程,應該說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知道這節課一定也有很多的不足,和需改進的地方,比如作品評價時,對作業效果不夠好的學生關注還不夠,示範環節和欣賞環節的順序是否應該還得再推敲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課後好好反思和修改的,從而使得這節課更加完善。

總之,美術課程改革對廣大美術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如果我們美術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注意激發學生的探討精神,營造趣味的課堂,長期的潛移默化,美育才能得以生根發芽。這節課的教學效果,令人滿意,但是一堂課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爲一名美術教師,我感到所做的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在今後的美術教學中我還會不斷進行探索,不斷提高美術學科的教學效率。讓我們的美術課堂充滿活力和生機,讓美術教育真正成爲孩子們創新的搖籃!

小百科:漫畫,是一種藝術形式,是用簡單而誇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喻、象徵、暗示、影射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或畫面組,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在平常的生活中,幼兒常有意無意的“張冠李戴”。喜歡套上媽媽的大花衣,拖爸爸的大皮鞋或碩大的娃娃騎上小小的玩具車------。各種事物交換錯位的“惡作劇”而帶來自我得意的歡樂或意想不到的啓迪。在大自然中,鳥總是依附着樹生活。樹和鳥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兩種形體。通過將兩種形體的巧妙組合、轉換,變成另一奇特的'新形態。這在繪畫活動中屬於一種置換繪畫方法。它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使幼兒頭腦中出現更多的事物形象;更有助於拓展幼兒想象力的發展。教學活動《樹鳥的巧合》並沒有過多的提及幼兒的繪畫技能,而更注重引導幼兒轉換新的思維方法,能大膽的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教學目標:

1、學習將兩種事物進行組合,轉換成另一新形態的思維方式。

2、能大膽運用繪畫語言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3、萌發幼兒愛護鳥類和關愛大自然的情感。

4、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5、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爲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拓展幼兒新的繪畫思維方式。

2、難點:將兩種事物進行組合,轉換、創作,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

1、樹鳥課件,幻燈。

2、課前組織關於樹、鳥知識的談話,以及相關知識經驗的積累。

3、環境佈置:教室周圍貼有樹、鳥的各種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小朋友,我們知道鳥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鳥最喜歡在什麼地方休息?”(引出樹)

二、觀看課件,瞭解樹、鳥之間的特有關係。

——“小朋友,樹和鳥之間有什麼關係?”

(大樹需要鳥,鳥也離不開大樹。有樹的地方就有鳥,有鳥的地方就有大樹------。)

——“既然樹和鳥誰也離不開誰,緊緊的聯繫在一起。那麼,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討論。這時,教師將樹、鳥組合在一起。給幼兒直觀的視覺感受,拓展幼兒思維。

——幼兒相互交流。教師瞭解幼兒的理解狀況,引導幼兒轉換新的思維方式。

三、幼兒創作;

——給幼兒獨立思考、創作的空間。不要隨意打攪幼兒。

——教師在一旁觀察,可根據幼兒的接受情況,進行輕聲的個別交流。

——待多數幼兒勾畫出外形後,教師如覺得有必要,可將某個幼兒的一幅組合、轉換較好的作品,進行集中講解,引導幼兒轉換新的思維方式。

——幼兒再次創作。

四、作品展示、交流。

——教師瞭解幼兒的作品意圖。

——利用幻燈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簡單表述。

——教師小結。

延伸活動:

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兩種不同事物的形體,通過組合、轉換,變成另一新形象,豐富幼兒對事物形象,拓寬幼兒思維。

活動反思:

在大自然中,鳥總是依附着樹生活。樹和鳥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兩種形體。通過將兩種形體的巧妙組合、轉換,變成另一奇特的新形態。這在繪畫活動中屬於一種置換繪畫方法。它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使幼兒頭腦中出現更多的事物形象;更有助於拓展幼兒想象力的發展。

小百科:巧合,即若干小概率事件一起發生,指恰好吻合;正巧一致。語出《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可見天意有定,如此巧合。”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畫名和畫面的意境美。

2、嘗試使用毛筆、墨、宣紙等材料,根據畫名進行想象,穿創作水墨畫。

3、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根據畫面意境積極地聯想並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想法。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齊白石的作品:《蛙聲十里》。

2、有青蛙叫聲的磁帶、錄音機。

3、毛筆、墨、宣紙等繪畫工具換個材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聽蛙聲,感受作品名臣的意境美。

教師:請你們閉上眼睛,聽聽這是什麼聲音?青蛙在哪裏唱歌?青蛙的聲音怎麼傳得這麼遠?

2、出示圖片,教師引導幼兒初步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教師:這裏有一幅關於蛙聲的畫,看了這幅畫你有什麼感覺?

3、引導幼兒仔細欣賞畫面,進一步感受畫面的意境美。

教師:仔細看看,畫上有什麼?小蝌蚪在哪裏?它們在幹什麼呢?請你們學一學小蝌蚪的動作。小蝌蚪在水裏有什麼感覺?圖中是什麼樣的山泉?

4、引導幼兒大膽聯想。

教師:泉水是從哪裏流下來的?會流到哪裏去呢?這些小蝌蚪是從哪兒來的?爲什麼會順着泉水流下來呢?小蝌蚪會游到哪裏去呢?

簡單介紹這幅畫的作品及創作背景。

5、鼓勵幼兒大膽模仿和創作。

教師:聽着青蛙的叫聲,你也來畫一幅水墨畫吧!你覺得青蛙會在哪裏唱歌呢?周圍還有些什麼?

活動反思: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是從三方面解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的。一是作品的表現形式,同是國畫,是寫意還是工筆?它們分別有哪些特點。二是作品的藝術特色和齊白石爲之付出的努力。如齊白石的蝦是將生活中的草蝦進行了加工、概括,以墨色深淺變化畫出蝦的透明度、透明感。以須角的漂浮感畫出水的波動等。三是讀懂作品和對作品的感受。如《蛙聲十里出山泉》讓人看不到青蛙而聽到蛙聲,是畫家的創作引發了觀者的想象。這樣的作品耐人尋味,情趣盎然。在學習這些時,我穿插了一些齊白石有趣的小故事,使學生更有興趣研究白石老人的作品。

小百科:蛙,任何無尾目(Anura)兩生類。在嚴格的意義上僅指蛙科(Ranidae, 即赤蛙科)動物,但蛙一詞常泛指皮膚光滑、善跳的無尾目動物,以區別體肥、皮膚多疣、齊足跳的種類(稱爲蟾蜍)。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運用想象出的各種物體創造性地表現人物的五官。

2、初步嘗試運用線條來豐富畫面背景。

3、充分體驗替換想象畫帶來的樂趣。

4、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引導幼兒細緻觀察人物的面部特徵,積累對人物面部繪畫的基本經驗。

(2)幼兒會畫直線和波浪線。

2、材料準備:黑色勾線筆、白紙、磁帶、錄音機、展版一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欣賞散文詩《給老師畫象》

(2)理解詩歌的內容。

師:你剛纔聽到了什麼?你們想不想邊聽詩歌邊爲老師畫像呢?想在就請每一組小朋友討論一下選出一位小朋友來爲老師畫像,其餘的小朋友可以在旁邊看着他畫,也可以幫他出出主意。

(3)幼兒畫像:

教師巡迴指導,幼兒邊聽詩歌邊畫像。

二、隱性示範與思考

1、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誰呢?(出示小魔筆)它是一隻支小魔筆,它可能幹了,會畫許多漂亮的畫,今天它給我們畫寫什麼呢?我們趕快睜大眼睛看仔細了!”

2、小魔筆作畫。

3、討論:“你準備畫一個什麼娃娃?”師:“小魔筆真神奇,它能把我們吃的、玩的、用的東西都變成娃娃的五官,還能用線條畫上好看的背景……我們大家先來說一說,你準備畫個什麼樣的娃娃呢?”

三、幼兒繪畫,老師指導

1、師生共同討論作畫要求:

(1)把娃娃的臉畫在紙的中間,畫得大大的。

(2)五官的位置要放放好。

(3)選一種你喜歡的線條給你的畫添上背景。

2、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指導要點: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合理安排畫面,鼓勵獨特表現,學習用線條加密背景。

四、作品展示評價

1、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貼在展版上。

2、討論評價。

“你看到了哪些娃娃?娃娃的臉上都有寫什麼?”“你最喜歡哪些畫,?爲什麼?”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爲,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啓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