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四篇

本文已影響 1.98W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四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作品分析:

《家》這首小詩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將幼兒所不熟悉的事物引入他們熟悉的經驗範疇。作者大膽地想象大海是珊瑚的家,雲朵爲大雨的家,地下是石油的家,森林是蘑菇的家。這就一下子調動起幼兒已有的經驗和親切的感覺,幫助他們從這樣的視角去看待和想象周圍的世界!

作者在結尾時用一句"小朋友到了動物園玩兒,可別忘了回家!"將幼兒想象拉回到現實,使他們更貼切地聯想到自己,更真實地感受到家的重要性。這樣的結尾給幼兒以有趣、有餘蘊的感覺。整首詩歌語句簡練明白,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於爲幼兒所喜愛和接受。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把握這首詩的內在情感脈絡。

(2)教幼兒學習以藝術的方式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教幼兒按照詩歌的重複結構仿編,將個人的經驗想象用 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根據詩歌內容,製作1幅教學掛圖。

2、水筆、油畫棒、剪刀、漿糊活動過程:

第一層次:學習作品教師主要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家"的含義和詩歌的詩文及畫面,弄清楚每段詩句中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初步感受詩歌中的內在情緒。

①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出學習的內容。如:教師問:你們都有家嗎?喜歡自己的家嗎?今天,老師請你們聽一首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家",你們仔細聽聽看,詩歌裏都說了誰的家,是怎樣說的?

②接着教師用富有感情的聲音,朗誦1遍詩歌,給幼兒一個初步的印象。

③以對話的方式,讓幼兒講出詩歌中的主要內容,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幫助幼兒記憶詩歌。例如:藍色的大海,是誰的家?黑色的雲朵,是誰的家?深深的地下,是誰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誰的家?當講到最後一句時,教師要放慢速度,帶領全體幼兒一齊說完。

④教師以提問的方式,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每段詩句中事物之間的聯繫。如,教師問:爲什麼說,藍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爲什麼說,黑色的雲朵,是大雨的家?爲什麼說,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爲什麼說,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⑤最後,教師帶領全體幼兒朗誦兩遍詩歌,教師要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幼兒,使幼兒初步感受到詩歌的內在情緒,能正確地朗誦。

第二層次:進一步理解詩歌這個層次可採用多種活動形式進行,意在進一步感受,理解詩歌,以及由詩歌引發的,通過多種途徑去探尋相關事物的"家"。

(1)詩歌表演通過動作形態、語言等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2)到大自然中觀察,尋找相關事物的"家",並用語言表述出來。

(3)利用畫報、電視等知識媒介物,尋找相關事物的"家"。

第三層次:遷移詩歌的經驗這個層次,主要通過另一種活動形式,把幼兒從詩歌中猁的知識經驗,再現出來,爲第四層次的活動作準備。可以採取剪貼畫的形式進行 。教師從一些廢舊的畫冊上剪下圖案,由幼兒自由選帖,添畫,表現一幅"家"的圖畫。

第四層次:擴展想象,仿編詩歌"家"這個層次重點讓幼兒把獲得的大量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現出來。

(1)教師帶領幼兒回憶並複習詩歌。然後請全體幼兒一齊朗誦詩歌,並讓幼兒談談每段詩句事物之間的聯繫。

(2)激發幼兒講講,除了詩歌中說的,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誰的家呢?

(3)請幼兒用詩歌的語言,把想象的東西仿編成一首新的詩歌。教師可先示範,再請1名幼兒上來講。

教師要幫助幼兒掌握仿編的方法。然後請幼兒分組自由仿編,教師注意觀察,指導。最後,讓每位幼兒輪流說一句詩,組成一首新的長長的"家"的詩篇,以結束整個活動。

教學效果評價:

這是採用文學網絡活動的結構進行的,幼兒在掌握原詩的基本格式後又豐富了有關的大量知識經驗。因此在仿編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積極參與,各人將自己的經驗和想象編出一段"家"的詩歌。

最後全體幼兒"接龍",將各自的詩句連接起來,形成一首新的長長的"家"的詩歌。這首詩的內容和語言並不複雜,因此不需要用太複雜的教具材料,因爲幼兒已能根據詩歌語言較好理解詩歌內容了。是珊瑚的家。

教學流程圖爲;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動手操作---創編詩歌教學反思:

在實施過程中,我首先根據詩歌的內容製作了圖片來吸引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從活動的現場效果可以看出本節課教學與傳統的詩歌教學有着令人欣喜的變化。首先利用圖片進行教學,讓幼兒在視覺、聽覺上有新鮮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其次,幼兒在仿編詩歌時都能注意與詩歌情調和諧,幼兒想象思維活躍,整個活動都是主動、積極的,對仿編詩歌充滿了興趣。

附:詩歌作品藍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黑色的雲朵,是大雨的家。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小朋友到了動物園玩兒,可別忘了回家!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猜猜、聽聽、說說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懂得朋友間應互相幫助。初步懂得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

2、能大膽展開想象,續編故事,並願意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蠟筆一支,白紙若干,蠟筆小老鼠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1、師:幼兒園裏有一個玩具櫃,請小朋友猜猜玩具櫃裏有些什麼玩具?

(幼兒猜測)

2、師出示小圖片七彩蠟筆鼠:這是一隻七彩蠟筆鼠,是蠟筆做的,個子很小,誰也不願意和它玩。但是後來大家都願意和它玩了,你們知道是爲什麼嗎?一起來聽故事。

二:初步感知故事

1、師講述故事後提問:有什麼想說的?想問的?

2、小朋友沒有問題,老師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了:爲什麼一開始大家都不願意跟蠟筆鼠玩,後來大家都和它成好朋友了呢?

三:理解故事內容

1、到底是怎麼回事,請小朋友再聽一遍故事:師邊講邊用簡筆畫的形式把故事的大概情節畫出來。

2、七彩蠟筆鼠是怎麼幫助大家的?

3、幫助了大家七彩蠟筆鼠只剩下短短的一小截了,怎麼辦呢?

4、是誰幫助了七彩蠟筆鼠?是怎麼幫助它的?

四:續編故事

1、七彩蠟筆鼠還會碰到誰?它會怎麼樣去幫助別人呢?

2、請幼兒同伴之間互相討論。教師個別傾聽、指導。

3、請個別幼兒上來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五: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把自己編的七彩蠟筆鼠的故事畫下來,老師幫助幼兒訂成一本故事書,放在區域中讓幼兒閱讀講述。

活動反思:

《七彩蠟筆鼠》是一個關於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故事,內容貼閤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園生活。本次活動我採用看圖說話的形式,逐一對圖片進行觀察和分析、理解。活動一開始並沒有將故事的結尾告訴幼兒,而是不斷地製造疑問,讓幼兒始終都參與思考,願意開口表達。小朋友對其中的二個問題特別感興趣。一、你們看,七彩蠟筆鼠真的個子很小,玩具櫃裏的朋友都不願意和它玩,你們願意和七彩蠟筆鼠一起玩嗎?(願意或不願意)爲什麼?這時,我把準備好的小教具“七彩蠟筆鼠”拿出來,給小朋友們觀察。小小的.“七彩蠟筆鼠”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和憐憫,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要愛它、保護它、願意和它做好朋友的情感。此舉爲下一個環節的開展作了很好的鋪墊。二、玩具關在櫃子裏,有什麼辦法讓玩具出去玩?小朋友想了許多的辦法,如:小貓爪子抓;小鳥、小老鼠的c尖嘴啄、咬;小羊、小牛用角頂,或用身體撞;盛天愛還將小朋友的話概括在一起來回答。之後,請小朋友將所有的圖片連起來完整地欣賞,小朋友聽得很認真。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這是一箇中班的語言教學活動,水果是幼兒較爲熟悉的、容易從生活中感知到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能看到並且也吃過,可以說教材內容貼近於生活,有益於對教學帶來方便。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讓幼兒重點學習“我用┅蓋┅”讓幼兒擴展想像,發散思維。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根據老師的要求回答問題。

2、幼兒能夠進行簡單的語言組織,學會“我用┅蓋┅”的會話。

3、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難點是:幼兒對語言的組織能力的培養。

教學重點是:學習“我用┅蓋┅”讓幼兒擴展想像,發散思維。

活動準備

1、 《水果屋》的教學掛圖

2、 水果玩具(不同種類)

活動過程:

1、觀看教學掛圖,讓幼兒觀察水果屋,直接引出課題。

老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呀?

A幼兒:這是水果。B幼兒:這是房子。

老師:它漂亮嗎?你覺得哪裏很漂亮?

A幼兒:這裏的蘋果很漂亮。B幼兒:葡萄很漂亮。C幼兒:西瓜很漂亮。D幼兒:香蕉。

2、觀看課本,理解故事內容。

(1)老師:你知道這麼漂亮的水果屋是誰蓋的嗎?

老師:誰來說說看這水果屋是誰蓋的?

幼兒回答

老師:他們爲什麼要蓋水果屋。

(2)重點學習“我用┅蓋┅”的句子

老師:熊媽媽是怎樣蓋房子的?A幼兒:用蘋果蓋屋頂。

老師:怎樣的蘋果?

A幼兒:紅紅的蘋果。(教師馬上補充“蓋屋頂”)

老師:用什麼蓋牆壁?

B幼兒:用紫紫的葡萄蓋牆壁。

┅┅┅

3、集體交流。

(1)、教師:小朋友,這上面蓋的房子真漂亮,我請小朋友來說說看:用用┅蓋┅

(2)、幼兒回答。

4、幼兒玩水果玩具:用------蓋------(不同的水果小屋)。

教師:熊媽媽蓋的房子真漂亮,小朋友想不想也來蓋房子。

幼兒齊答:想。

教師:你們看後面有好多房子,現在他們不夠漂亮,小朋友把它們蓋的更漂亮好不好?

幼兒齊答:好。(教師來回指導)

教學反思

1、語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他的發展與孩子情感、思維、社會參與水平、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是不可分割的聯繫在一起的,因此要注意差異、尊重孩子的個性。我要始終把握好自己是啓發者、引導者、參與者、欣賞者這一身份,讓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在活動中幼兒能夠根據我的提問,能比較完整地回答,能說比較完整的句子。

(2)在活動中我對幼兒要學會等待幼兒,要讓幼兒說完整句,不要幼兒剛說一半就馬上幫他說另一半,這樣是不利於幼兒發展的,在這裏我做的稍有欠缺。

(3)語言活動,應多給幼兒說的機會,在這個活動中幼兒操作的時間太長了,真正讓幼兒說的機會並不多。語言能力包括口語和思維兩個部分,以往我較注重口語能力的培養,從而出現了純口語模仿的誤區,其實思維過程是支撐孩子口語的基石。在活動中要多發散幼兒的思維,就象葡萄我說是紫紫的葡萄,現在也有綠綠的、黃黃的,我就是把幼兒的思維匡住了。

3、對教學效果的評析:幼兒能夠根據我的提問,能比較完整地回答,能說比較完整的句子,但是我在等待幼兒會話的時間上還需要更加有耐心一點。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說出生活中常見的手勢所表達的含義並根據手勢進行創造性地想象。

2、引導幼兒看手勢創編不同的故事, 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聯繫生活實際,引起幼兒學習各種手語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視頻:手語歌曲《祈禱》

活動過程

一、導入“會說話的手”

1、教師做簡單的手勢,讓幼兒知道表達的含義。

小結:不光嘴能說話,手勢也能講話。

2、做生活中常見的手勢,知道其表達的含義。

二、手勢像什麼

1、教師做簡單的手勢,讓幼兒聯想像什麼。

教師:有的手勢能讓你聯想到一些東西。

現在我做一個手勢,你們想一想它像什麼,想得越多越好。

2、請個別幼兒做手勢,讓其餘幼兒猜猜是什麼。

三、看手勢編故事。

手勢不僅可以說話,還能講故事呢!

1、看手勢表演故事。

2、幼兒根據手勢自由編故事。

3、講述故事。

四、聯繫生活,學做手勢。

1、聯繫幼兒看過的手勢

(1)還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勢來說話?

(2)你還在哪裏見過?爲什麼要做手語?

(激發幼兒關心聾啞人的情感)

2、教師做手語,幼兒學做手語動作。

我也來用手說一句話,猜猜它是什麼意思?

(幼兒學做)

五、結束部分

1、欣賞手語歌曲《祈禱》

2、咱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幼兒邊看邊學做手語動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