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合集十篇

本文已影響 2.29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合集十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同伴的名字。

2.學習和同伴滾球的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熟悉同伴的名字。

難點:學習和同伴滾球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皮球若干。

2.幼兒活動前有介紹自己的經驗,會使用‘我的名字叫某某某,我是個可愛的小女(男)孩,希望大家喜歡我’這樣的一段話介紹自己。

活動過程:

一、遞球遊戲

1.幼兒站成一個大圓圈,教師在圓心和幼兒做遞球遊戲,接到球的幼兒向大家介紹己。

你們喜歡玩球嗎?我們今天來玩一個傳球遊戲,球遞給誰,誰就向大家介紹自己。

我的名字叫某某某,是個可愛的小女(男)孩,希望大家喜歡我。

2.在幼兒相互熟悉同伴的名字後,教師退出,幼兒站着圍成一個大圓圈,再做遞球遊

戲。

二、幼兒圍坐成一個大圈,教師坐在圓心和幼兒做滾球的遊戲。教師示範滾球方法接到球的幼兒說出一個朋友的名字,如:我的好朋友叫XXX,並把球傳給對方。教師在旁邊及時指導,如若球滾出圈外,教師幫忙把球撿回來。滾球的時候要對準你的朋友,用力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太大就會把球滾出去;太小的話,好朋友接不到球。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靠墊是幼兒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它輕巧美觀、安全舒適,幼兒在家中也常常會拿着靠墊擺弄和玩耍。本次活動以靠墊這個低結構的材料作爲幼兒的遊戲玩伴,使孩子既感到親切熟悉,又有新奇感。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突出一個“趣”字,讓幼兒在與靠墊交朋友、做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鍛鍊身體,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目標

1.啓發幼兒積極探索,想出靠墊的多種玩法。

2.通過和靠墊寶寶的遊戲,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能力。

3.體驗玩靠墊遊戲的樂趣,激發幼兒的愉悅情緒。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知道靠墊的用途。

物質準備:小靠墊幼兒每人一個,遊戲情境圖,背景音樂,大筐三個。

活動過程

我和靠墊寶寶做朋友

1.幼兒到“靠墊寶寶樂園”自選一個喜歡的靠墊,熟悉瞭解靠墊。

引導幼兒根據靠墊的形狀,相互介紹靠墊的樣子,如小豬豬靠墊、方形靠墊、小愛心靠墊等。摸一摸、捏一捏,說說有什麼感覺。

2.提問:你在什麼地方見過靠墊?有什麼用處?

3.和靠墊寶寶跳舞真快樂。

靠墊寶寶還喜歡和我們跳舞呢,來,抱着靠墊寶寶準備好: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蹲一蹲,跺跺腳;

碰碰腿,碰碰腿,夠夠腳,夠夠腳;

彎彎腰,轉一圈,蹦蹦跳,蹦蹦跳;

跳碰腿,跳碰背,再來一遍,跳碰腿,跳碰背。

抱一抱,搖一搖。(放慢速度)

嘗試探索一物多玩

1.想一想,還能和靠墊寶寶怎樣玩?

如小兔跳、烏龜爬、開汽車、高人走、矮人走、頭頂靠墊等。

2.試一試,把靠墊寶寶放在身體的不同位置,能發明哪些有趣的玩法?

3.選一個最舒服的姿勢靠在小靠墊上休息,聽故事《小烏龜學划船》。

遊戲“小烏龜學划船”

故事:森林裏有個烏龜寶寶,從小就喜歡划船,想在森林裏的划船比賽中得冠軍,所以,小烏龜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堅持學划船。不過,雖然小烏龜是個游泳的能手,可他怎麼也劃不好船,怎麼辦呢?我們去幫幫他吧,可是小烏龜可要好了,怕別人笑話,不想讓人知道這個小祕密。那我們就讓靠墊寶寶幫你變成一隻烏龜哥哥去幫它吧。

1.小烏龜爬呀爬:請幼兒相互幫忙把靠墊放在後背上,手膝着地向前爬。

2.“嗨呦”來划船:幼兒坐在靠墊上,手腳協調配合,模仿劃小船,使身體和靠墊一起移動起來。

3.烏龜寶寶們的遊戲:靠墊一個接一個搭成一條長長的船,一起向前劃。

4.送靠墊寶寶回家:“天色晚了,小烏龜要回家了,我們跟小烏龜再見吧。靠墊寶寶也累了,來,輕輕拍拍靠墊寶寶身上的灰,整理一下衣服,送靠墊寶寶回家吧。”活動結束。

活動評析

1.尊重幼兒年齡特點,突出遊戲性。整個活動採用了遊戲的方式來組織,通過多媒體爲幼兒營造遊戲情境,以自編的兒歌等讓幼兒在玩玩樂樂中得到技能的發展。

2.以健康活動爲切入點的整合教育。活動中對靠墊的特點、用途的認知,喜愛靠墊的情感的激發,以及語言、藝術等領域內容的自然融合,體現了整合教育理念。

3.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學習。雖然小班幼兒年齡小,在探究靠墊的玩法上會有些困難,但教師通過開放性、指向性的提問,運用觀察、比較、討論、情景設置和平等參與等方法,引導幼兒初步嘗試了靠墊的不同玩法。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3

製作意圖:

發展幼兒基本動作,培養幼兒手腳協調能力,培養幼兒機智勇敢、遵守記錄的優良品德。

教育價值:

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培養幼兒競爭合作意識,提高幼兒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選用材料:

pu管、各種材料的球類、即時貼、小筐等

製作方法:

(1)pu管劈開成等分兩半,成半圓柱形,長約1尺、邊口用砂布打磨平。

(2)用即時貼剪成各類圖案,粘貼到pu管壁上,進行裝飾。

(3)各種不同材質的球,如:紙球、乒乓球、小皮球等。

適應年齡:4.5-6歲

教具功能:

(1)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每人手持一段pu管。

(2)兩隊在起點各投放一筐球,兩隊在終點處投放一個空筐兩隊的筐內球數一樣多。

(3)兩隊排頭聽口令,從筐中取球,將球放入到pu管中,在依次向下傳,直到將球滾入到終點的小筐中。

(4)誰先將球移送完誰爲勝。

(5)剛開始進行遊戲時,可兩名、兩名幼兒傳遞,熟練後逐步增加人數。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要求小朋友知道多吃零食會影響一日三餐的進食量,妨礙身體吸收全面的營養,影響身體健康。

【活動準備】

1、掛圖;

2、一些零食的包裝袋,果奶瓶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分別出示一些零食的包裝袋,果奶瓶等,與幼兒談話,讓幼兒說出這些東西都是裝零食的,並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吃哪些零食。

2、組織幼兒討論:多吃零食有什麼不好。

3、看圖片,回答問題。

(1)明明在家裏喜歡吃什麼?

(2)到了吃飯的時候,明明想不想吃飯?爲什麼?

(3)睡覺的時間到了,明明覺得怎樣了?

(4)明明長得高不高?結不結實?

(5)醫生給明明體檢時,對明明說了些什麼?

4、教師總結:

讓幼兒知道多吃零食也是挑食、偏食的表現,這會影響我們身體生長和健康。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和反應能力。

2、學會躲閃,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3、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平坦寬闊的活動場地,小魚頭飾,兒歌磁帶

活動過程:

1、將全班幼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幼兒做小魚,一部分幼兒作漁網。做漁網的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做魚餌的幼兒站在圓圈中間。遊戲開始:幼兒邊念兒歌邊做遊戲,當念道漁網來了捕小魚時,扮作魚兒的幼兒找空隙鑽出去四散跑開。遊戲反覆進行,同時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1)即小朋友在畫定的池塘範圍內跑。

(2)當說到最後一句“快快遊的時候,才能跑。

(3)跑要注意安全。

2、教師示範動作

教師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小魚小魚水裏遊,游來游去點點頭,漁網來了捕小魚,小魚小魚快快遊。幼兒邊說兒歌邊跟着老師做動作。)

3、被捉到的幼兒不能再參加遊戲,直到把魚兒都捉完。第二次遊戲讓幼兒換角色,遊戲繼續,教師根據幼兒掌握遊戲的情況,適當增加遊戲難度。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網小魚的遊戲,想想還有什麼好的玩法?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樂意與朋友分享食物,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各種好吃的食物若干。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自由品嚐食物。

2、與幼兒討論:沒有吃到東西的小朋友會怎麼樣?怎麼辦?

3、幼兒自由拿糖果,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4、請幼兒說說分享食物的感受。

5、幼兒自由拿糖果,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6、幼兒自由和同伴說說你和誰分糖果?你高興嗎?

7、鼓勵幼兒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食物,體驗分享的快樂。

8、告訴幼兒生活中還有許多事物可以與他人分享。

教學反思:

1. 每逢小班新生入園,就會有個別幼兒哭鬧,哭着要回家,而其他幼兒受其影響,也會悶悶不樂。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參觀熟悉幼兒園的環境,親口嘗一嘗可口的餅乾,親手玩一玩好玩的玩具,親身感受一下哥哥姐姐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這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吸引了幼兒的注意,使他們暫時忘掉了對家人的想念:在老師和大班哥哥姐姐的帶領下,他們開始參與活動,並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此時,他們因爲離開家庭而產生的分離焦慮就得到了緩解。

2. 多開展對幼兒有吸引力的活動,活動要豐富多彩,要讓幼兒喜愛幼兒園,並主動願意來園上課。

3. 老師要熱愛每個幼兒,關心每個幼兒,如個別幼兒不聽勸告,也不跟着老師學動作,仍然哭鬧,老師要有耐心,不能對幼兒發脾氣,要慢慢引導,要讓幼兒覺得老師是最親的人。

4 .幼兒太小,有時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一點不如意就用哭聲來表達,老師要學會調節幼兒的情緒,要讓幼兒體驗快樂,逐漸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樂意參加探索活動,敢大膽品嚐各種味道。

2、學會用甜甜的、酸酸的、苦苦的、辣辣的、鹹鹹的等詞彙描述所品嚐到的味道。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幼兒已會玩遊戲《捏攏放開》。

2、物質材料的準備:五種味道的水:甜、酸、鹹、辣、苦各三份,吸管人手一根,小盤三個。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捏攏放開》,導出活動

評析:在此環節中,我以幼兒熟悉的遊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通過此活動讓孩子們準確地知道自己五官的位置,如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孩子們對此遊戲很感興趣,能隨老師說出的五官迅速地指出,並導出本節活動《能幹的小嘴巴》。

二、探索瞭解:

瞭解嘴巴的作用,探索嘴巴的結構。

評析:小朋友們自由地發言,對嘴巴的作用有一定的瞭解,比如吃飯、唱歌、說話等,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強。在探索嘴巴結構這一環節,幾乎能說出有舌頭和牙齒,並演示了其作用,孩子們互相交流,互相看看,有一定的互動。

三、示範講解幼兒操作:

用舌頭品嚐各種味道,學會用甜甜的、酸酸的等詞表達出所嘗的味道。

評析:在示範講解這一環節教師講述很清楚,幼兒操作時都能正確地進行品嚐。由於水的味道調得不是很濃,幼兒在品嚐後能準確地說出所以嘗水的味道,教師在正確地引導下,積極肯定孩子們所說出的味道。並給孩子們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機會,所以孩子們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所嘗的味道。

四、遊戲:

《看錶情猜味道》,加深對味道的理解,並能說出是什麼味道。

評析:此環節中,通過幼兒去品嚐味道後作出相應的表情讓其他孩子們說出味道,在此活動前應作墊,讓孩子們先學會做這幾種味道的表情,孩子們就懂得看錶情辯別味道。

五、小結:

我們的嘴巴很能幹,不僅會說話,會唱歌,還會品嚐各種味道。我們把這個小祕密告訴其他小朋友好嗎?

活動延伸:

1、請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來嚐嚐這些水的味道,幼兒與幼兒之間進行交流,讓幼兒也當小老師進行知識的傳授。

2、瞭解保護口腔衛生的方法如:飯後漱口、少吃糖、不吃手指頭等。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按照水果的吃法進行分類。

2.瞭解吃水果時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重點難點:

按照水果的吃法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每人帶一樣便於攜帶的水果來幼兒園。

2.小果盤、叉匙、餐巾紙、抹布等。

3.水果刀、塑料水果刀、水盆、清水。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出示水果的實物,請幼兒討論水果各部位的可食性和吃法。

1.你們知道這些水果可以怎樣吃嗎?

2.哪些水果的皮不能吃,需要剝皮吃?

3.哪些水果的皮可以吃,直接洗洗就可以吃啦。

4.哪些水果的籽不能吃?吃的時候要吐掉。

三、請幼兒把水果按照吃法進行分類,可以分成剝開吃、削皮吃、切開吃和洗乾淨就可以吃的四種類型。

四、把幼兒分成四組,各組幼兒根據水果的吃法協助教師準備水果餐。

1.請幼兒幫忙在盆裏洗草莓、櫻桃等可以洗洗直接吃的水果,洗好後分裝在不同的果盤裏。

2.請幼兒把香蕉、橘子等需要剝皮的水果剝皮後,放在果盤裏。

3.請幼兒用塑料水果刀切切香蕉,並放在果盤裏。

4.教師把西瓜、木瓜等需要切的水果切好,請幼兒幫忙分裝在不同的果盤裏。

五、將準備好的果盤擺放在桌子上,吃水果之前,請幼兒說一說吃水果時的安全和衛生方面的注意事項。

1.木瓜有很多籽,吃之前用小勺把裏面的籽挖乾淨,如果吃到籽要吐出來。

2.西瓜的汁很多,吃的時候小心不要滴到衣服上。

3.吃過的西瓜皮要扔到哪裏?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9

活動設計

在生活中發現小班幼兒特別喜歡模仿小動物可愛、笨拙的樣子,一次韻律活動中,孩子對“藍色跳跳兔”的表演特別感興趣,紛紛模仿,在隨後與幼兒的交談中我發現,孩子對小鴨、螃蟹、青蛙、大象這些動物的形象還是有一點了解的,基於幼兒的原有經驗,興趣及需求,我決定支持他們繼續模仿這四種動物的主要特徵並用動作表現出來。

因此,活動設計就從遊戲“猜猜我是誰”開始,教師以遊戲者的身份,帶着好奇的心態和孩子一起觀察畫面,並去發現畫面中隱藏的信息,在發現了小動物以後讓孩子先去嘗試他們分別會以什麼樣的姿態被我們請出來。然後再以動畫的形式呈現給孩子,讓孩子模仿表現。通過模仿動物來鍛鍊孩子走、跑、跳、爬的基動作模式,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強化上下肢體的肌力和耐力。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走、跑、跳、爬等基本動作模式來模仿動物的動作形態;

2、通過遊戲提高幼兒的觀察力,認識動物獨特的動作特徵。

活動準備

小鴨、青蛙、螃蟹、小象等動物的圖片及出場背景音樂,視頻課件。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發興趣。

1、出示森林背景的畫面,師:今天天氣這麼好,讓我們到草地活動一下吧!

隨音樂“你好”出場,和同伴互相打招呼,小跑步、彎彎腰等。

2、關鍵問題:森林裏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想和我們一起運動的?

他們會以什麼樣的動作出來和我們一起運動?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是鍛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也作爲健康活動中的熱身運動。)

二、玩遊戲:找一找

(設計意圖:在森林背景下,草叢裏、樹幹後,石頭旁,池塘裏分別藏着小鴨、灰象、螃蟹、青蛙,遊戲“找一找”需要幼兒仔細觀察後發現小鴨的“扁嘴巴”;灰象的“長鼻子”;螃蟹的“大鉗子”和青蛙的“兩條後腿”,在發現的過程中滿足孩子自我探索的慾望。)

1、通過觀察發現小動物的特徵。誰和我們小朋友們在捉謎藏了?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他們會說出藏着的動物特徵,今天就讓我們請他們一起來做動物體操吧!)

2、視頻出示畫面,同時插入音頻:每一個小動物的出場都配上一段符合他走路速度的音樂。

小鴨——屁股翹翹,左右搖擺着出來

在音樂中,讓幼兒探索,模仿小鴨走路的姿勢,師用語言提示“屁股翹翹左右擺”,並請模仿得比較像的孩子單獨表演。

大螃蟹——鉗子咔嚓咔嚓一張一合橫着走出來

在音樂中,讓幼兒探索,模仿大螃蟹走路的姿勢,師用語言提示“鉗子咔嚓橫着走”,並請模仿得比較像的孩子單獨表演。

小青蛙——蹲着,雙手撐地,腿兒彎彎用力跳出來。

在音樂中,讓幼兒探索,模仿小青蛙走路的姿勢,師用語言提示“腿兒彎彎用力跳”,並請模仿得比較像的孩子單獨表演。

大灰象——彎腰,兩手交叉,伸直雙臂像長鼻子甩呀甩的走出來。

在音樂中,讓幼兒探索,模仿大灰象走路的姿勢,師用語言提示“鼻子長長甩啊甩”,並請模仿得比較像的孩子單獨表演。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動靜交替,讓幼兒看看、學學、做做,採用視頻和表演交替的方法,讓幼兒始終保持活動的興趣,幼兒從模仿動物的動作到用語言闡述所表演的動作,不知不覺地鍛鍊了走、跑、跳的能力。)

3、教師播放音樂,以配合節拍念着兒歌,並做出該動物的動作。

師採用互動式問答和幼兒一起表演。

師:小鴨子,怎樣走?

師:小青蛙,怎樣走?

幼:屁股翹翹左右擺;

幼:腿兒彎彎用力跳;

師:大螃蟹,怎樣走?

師:大灰象,怎樣走?

幼:鉗子咔嚓橫着走。

幼:鼻子長長甩呀甩。

4、幼兒圍成圓圈通過變換音樂或者變換動物圖片,練習蹲着走、橫着並步走、跳、爬等動作。老師可以在語言提示上適當變換,如:“小螃蟹橫着走得好快呀!”“小象開始灑水啦”等等,讓幼兒在模仿時增添遊戲的趣味性。

(設計意圖:通過視覺(圖片)和聽覺(音樂)的變換,鞏固幼兒對四種動物的形象表現,還可以引導幼兒在方向、速度和身體高低上進行變化。)

三、創編兒歌,並模仿動物的動作進行表演。

1、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他們是怎樣走的呢?

如小花貓,輕手輕腳走得快。等。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小動物都可以以他們的行走特徵或叫聲來編兒歌的。

2、播放音樂,將幼兒創編出的兒歌表演出來。

(設計意圖:作爲集體學習活動的尾聲,讓他們自己創編的兒歌自己表演,是對幼兒表演慾的滿足。)

四、結束語:來,讓我們變出小灰象的長鼻子給自己捶捶腿,給同伴捶捶背放鬆一下吧!(播放放鬆音樂)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小班適宜遊戲化的一日生活,在教學設計中,我也特別注重這點,情景的創設一下子讓孩子們有了置身大森林與小動物一起運動的感覺,當視頻動畫小動物們以他們特有的形態特徵出現時,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接下來的創造和模仿動物的動作讓孩子們有了表現的慾望,鍛鍊了幼兒走、跑、跳、爬的能力,最後的創編拓展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整個活動遵循“熱身運動——基本活動——集體活動——放鬆運動”的健康活動的規則,形式和內容都是孩子們所喜歡的。我應該嘗試如果在創編句式不變的情況下,孩子去思考誰的動作跟這四種動物的動作更相似,把他們插入兒歌中,也許這種方式對鞏固本節課的內容效果更好。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跑交替,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2、 在與同伴一起的遊戲過程中,提高避讓、控制身體的能力。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難點: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跑交替。

2、指導要點:在遊戲場景中,以幼兒扮演動物形象、以教師示範講解和幼兒練習的方式引

導幼兒能根據信號走、跑交替。

三、活動準備:

1、小兔、小貓、小狗頭飾各一個、小動物家場景3個;

2、平衡木、體操墊、木樁2~3個,積木若干個;

四、活動過程:

1、準備部分

(1)、幼兒跟隨教師,走跑進場。

(2)小鴨模仿操

小鴨小鴨走走(左右搖擺);小鴨小鴨嘎嘎(點頭);小鴨小鴨遊遊(扭屁股);小鴨小鴨

吃蟲(前後跳躍)。

(模仿操重複2遍)

2、教學與練習部分

(1)開展“小鴨去做客”的遊戲,練習按照指令走或跑

1)(教師首先邊示範邊講解動作),指導語:今天,我們要去小動物家做客,輕輕走

(跑),輕輕走(跑),我的小鴨輕輕走(跑),走(跑)到XX家做客,看看哪隻是聰明

的小鴨,能跟着媽媽一起有禮貌的去做客 。

2)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跑交替遊戲

3)針對遊戲中的問題,進行討論(特別是聽信號、避讓及禮貌問題)

4)請個別幼兒再次進行示範,幼兒集體活動2次。

3、開展“小鴨蓋房子”的遊戲

指導語:小動物的家很漂亮,小鴨也要蓋新房子,小鴨寶寶們我們一起去運積木蓋房子吧。

(1) 教師交待遊戲玩法,邊講解邊領着一名幼兒示範

指導語:我們要蓋新房子,需要走過小橋,爬過草地,跨過小木樁,然後搬一塊積木,從兩

邊跑回來,把積木送到筐裏。

(2)幼兒進行遊戲,教師指導。

4、結束部分

(1)放鬆活動,甩手、拉伸、拍拍手。

(2)小結活動,師生共同離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