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集錦七篇

本文已影響 3.52W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集錦七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掌握長頸鹿的基本形態,學會以長頸鹿頸部方位變化來表示其簡單動態。

2、教育幼兒學習長頸鹿,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頭、頸、身體分開的長頸鹿圖片。

2、畫有草地、天空、樹林的背景圖。

3、油畫棒、記號筆、圖畫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欣賞與討論

(1)(出示長頸鹿)教師提問:這是誰?爲什麼它的名字叫長頸鹿?它的脖子象什麼?(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引導幼兒說出長頸鹿的脖子象大吊車、梯子、天橋。)

(2)一天,小動物和長頸鹿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可是,草地前有一條小溪,小動物跳不過去,長頸鹿一聲不想,立刻把自己的脖子變成了什麼?(變成小橋,讓小動物從橋上走了過去。)請幼兒轉動長頸鹿的脖子成水平變成“橋”。

(3)小動物來到草地上,想找個滑梯玩,可是哪裏有滑梯呢?長頸鹿一聲不想,又變成滑梯,它是怎樣變成滑梯的呢?(把脖子伸向草地,讓小動物從它的脖子上滑下去。)請幼兒轉動長頸鹿的脖子成傾斜變成“滑梯”。

(4)長頸鹿肚子餓了,長頸鹿看見樹上結着許多大蘋果,就把小動物一個個送到樹上吃蘋果,它是怎樣把小動物送上樹的?(它象大吊車一樣,把小動物吊起來,送到樹上。)請幼兒再試作大吊車轉動。

(5)太陽快下山了,長頸鹿有變成一輛旅遊車,載着小動物高高興興地回了家。

二、提出創作要求

長頸鹿爲什麼會做這麼多的好事?(因爲他有會轉動的長脖子。)請那麼把長頸鹿的好事都畫出來。

三、幼兒作畫,教師知道要點

(1)每位幼兒畫一件長頸鹿做的好事,可結合故事內容,也可大膽想象。

(2)提醒幼兒把長頸鹿的脖子畫長,並畫出不同姿勢。

(3)注意長頸鹿與小動物的相對大小。

(4)要求有目的地選擇與動物相似的顏色。

四、引導評價

(1)長頸鹿做了哪些好事?它是怎麼做的?

(2)你最喜歡哪幅畫,爲什麼?

教學反思:

活動幼兒能十分的有興趣,對於長頸鹿也是幼兒所熟悉的動物。我覺得自己在引導上能抓住重點進行引導了,但是還是顯得有點羅嗦了。通過活動也能簡單的瞭解到了長頸鹿的生活習性與身體的特徵。給幼兒進行了運用圖形來進行拼貼出長頸鹿的形態,幼兒十分喜歡這個遊戲的環節,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只請了兩個幼兒進行幼兒,其他幼兒還想玩。在示範上也按園長給的要求邊示範邊和範畫進行對比的的來示範、讓幼兒進一不的瞭解長頸鹿的特徵。在幼兒自己在操作上掌握的還是不錯的,家長也由幫助幼兒進行粘貼,幼兒在撕圓的技能基本上都能掌握好。在課堂上的時間會有點不夠,背景會來不及進行粘貼,但是主要的畫面幼兒基本都已經粘貼好了。在下午纔對幼兒的作品進行了背景的添加,完成作品。整體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用不織布布條和圓片組合拼貼出公園裏晨練人羣的不同動態,並添畫背景。

2、難點:小組合作製作。

活動目標:

1、能用不織布布條和圓片組合拼貼出公園裏晨練人羣的不同動態,並添畫人物表情及公園背景使畫面更豐富。

2、小組協商根據主題創意製作,體驗小組合作的快樂。

3、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

2、不織布布條和圓片若干、記號筆、卡紙、膠棒。

教學環節:

一、觀看視頻,回憶圩墩公園的景色。

二、觀察不同晨練人物動態,瞭解小人拼貼方法。

三、小組合作,創意製作"圩墩晨練"場景。

四、小組合作,自由拼貼繪畫,體驗小組合作的快樂。

五、展示作品,相互欣賞和交流

關鍵性活動:

1、你們去過圩墩公園嗎?今天老師帶你去逛逛圩墩公園。

2、播放圩墩公園視頻。

3、提問:這是什麼地方?XX地方有些什麼?

1、師:圩墩公園風景美麗,空氣清新,每天早上都有人在公園裏晨練。你看過他們在公園裏做過什麼運動?(根據幼兒回答從資源庫拖出運動照片)

2、學一學說一說:他們的動作是怎樣的?

3、利用白板將晨練照片變成用不織布和圓片拼貼的小人。

4、提問:這些小人是什麼材料做成的?什麼形狀做的什麼?

5、教師小結

1、教師示範完整圖

2、提出講解操作要求

(1)小組合作完成圩墩晨練。

(2)商量合作作畫分工。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幼兒作畫時播放音樂

1、教師用照相機拍下作品,放在白板上讓幼兒欣賞交流。

2、請每組組長來介紹一下自己小組的作品,說一說你們拼的是什麼運動,怎麼合作的,添畫了圩墩公園什麼景色?

幼兒活動幼兒觀看視頻回憶圩墩公園景色。

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幼兒學一學說一說:手臂和腳的不同姿勢幼兒觀看拼貼的運動小人並回答幼兒觀看作畫過程。

幼兒傾聽並商量幼兒四人一組合作作畫。

小組長介紹自己組的作品,幼兒相互欣賞。

媒體使用註釋圩墩公園幼兒都不陌生,但爲了給後面添畫圩墩公園的背景做鋪墊,因此將圩墩公園的視頻插入白板課件中播放,並使用拍照功能,將圩墩公園"著名"景色拍下,加深孩子們的印象。

本環節充分利用白板資源庫,庫中存儲了一些圩墩公園晨練時比較常見的運動場景。通過這樣直觀的照片能讓孩子們更形象的感知不同運動時人們的不同動態。

這一環節通過白板圖片隱藏功能,將晨練圖片快速的銜接到拼貼運動小人圖片上,讓孩子們直觀的感知兩者的聯繫。

由於操作材料比較小,因此將操作材料的圓片、長短不同的布條在白板上放大,並介紹,可以讓每個孩子都看清楚,更明白如何操作。

教師事先準備好拼貼小人與風景簡筆畫,利用資源庫,現場拖拉完成示範圖,節約了時間,也達到了整體示範的效果。

通過電腦播放音樂,很好的制約的幼兒作畫時間。

現場用照相機拍下每組作品,在白板上放大欣賞可以讓幼兒更加清晰地欣賞每一幅作品,也方便評價。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我們的孩子處於好奇心和探究欲旺盛的時期,周圍的事物、環境,小小的變化即能激發他們什麼都想知道,問題也沒完沒了。所以,開展了此次活動《樹的朋友》。引導幼兒探索樹的朋友的祕密,讓幼兒可以瞭解和樹有密切關係的事物,也增進對樹的瞭解。

活動目標:

1、瞭解和樹有關的事物。

2、畫出樹的朋友。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5、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範畫一張,油畫棒,活動手冊美術第9頁。

活動過程:

一、孤獨的大樹

1、出示活動手冊中的大樹,給大樹找朋友。

2、大樹有哪些朋友嗎?

3、互相交流,用簡筆畫形式在黑板上記錄。

二、樹的朋友真多。

1、爲什麼說它們是樹的朋友?

2、出示圖片,觀察樹與其他事物的'關係,

3、瞭解與樹關係密切的事物。講解示範:太陽和樹、雨水和樹、有鳥窩的樹、藤條纏在樹上、松鼠蹲在樹上吃松果等。

三、幼兒操作

1、作畫要求(保持畫面清潔,繪畫的完整性)

2、分發幼兒活動手冊,油畫棒。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4、添畫小草、小花、太陽等。

5、對幼兒的作品給與肯定。

活動延伸:

給大樹找到更多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幼兒由於年齡特點決定,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爲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活動交流環節有動有靜,這樣,既滿足幼兒想動的慾望,而同時也是讓幼兒由抽象的想象昇華到表演,從而進一步瞭解和樹有密切關係的事物。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各種圓表現熊貓的基本特徵,並用黑色和白色給熊貓塗色。

2、觀察熊貓的圖片,觀察熊貓的外形特徵,大膽想象畫出不同動作姿勢的熊貓形象。

3、喜歡熊貓,有保護熊貓的意識。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難點】

自己安排畫面,添加相應的背景豐富畫面

【活動準備】

1、幼兒的畫紙、記號筆、油畫棒人手一份。

2、熊貓的頭、身體、腳、尾巴各4份

3、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活動爲導引,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腦蛋圓圓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愛吃嫩竹子。

2、教師告訴幼兒熊貓是我國的珍稀動物,是國寶,我們人人愛護大熊貓。

二、出示熊貓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熊貓的外形特徵。

1、提問:

(1)熊貓長得什麼樣子的?熊貓哪個部位的毛是黑色的,哪個部位的毛是白色的?

(2)熊貓的頭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3)熊貓的眼睛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4)熊貓的耳朵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

(5)熊貓的身體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6)熊貓的四肢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7)教師總結:熊貓的頭圓圓的,耳朵象半圓,熊貓的身體胖胖的,象個氣球,四肢短短的,有點象橢圓形,它的身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2、老師這裏有了熊貓頭、身體、腳、尾巴,請小朋友上來放一放熊貓會有哪些姿勢?

3、請3—4個幼兒上來擺放,大家一起學學熊貓姿勢。

三、幼兒學習作畫。

1、今天我們就要來熊貓。誰來告訴大家,熊貓是怎麼畫的呢?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在畫紙上進行簡單示範,讓幼兒瞭解正面熊貓的基本畫法。

2、教師引導幼兒想象不同姿態的熊貓。

教師:熊貓樂園的熊貓都在幹什麼呢?熊貓們會做什麼呢?教師根據幼兒講述繪畫出1—2中不同姿態的熊貓。

四、交代要求,幼兒繪畫熊貓,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

1、鼓勵幼兒畫出熊貓的不同姿態,並能想象一定的情節,如熊貓爬樹、熊貓玩球、熊貓頂傘等。

2、提醒幼兒塗色時,要順着一個方向輪廓線來回地塗色,保持畫面整潔。

五、展示幼兒的作品,進行講評。

讓幼兒爍爍自己畫的熊貓在幹什麼?並選出自己喜歡的圖畫,說說爲什麼?

【活動反思】

在日常活動中,可以引導幼兒用此方法制作各種小動物,並應用於各遊戲活動中。如:進行探索活動,用磁鐵使熊貓動起來;語言角的故事表演(邊聽故事邊擺弄各種小動物,加深幼兒對故事的記憶和理解);用於教室的環境佈置(讓孩子參與環境佈置,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萌發喜歡鳥類、保護鳥類的情感。

2.初步嘗試用複色塗法表現鳥類的羽毛特徵。

3.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彩砂紙,油畫棒。

2.知識經驗準備:觀察各種鳥類的羽毛。

活動過程

一、 圖片導入,激發幼兒觀察鳥類羽毛的興趣。

1.圖片導入,引導幼兒觀察各種鳥類的羽毛。

2.引導幼兒區分雌雄孔雀。

3.引導幼兒說說羽毛的作用(美觀、保溫、保護身體、幫助鳥兒飛翔等)。

二、組織教學

1.教師講解示範複色塗法,並借形想象。

2.幼兒畫鳥兒的羽毛並添畫五官,教師巡迴指導。

三、欣賞作品

幼兒互相欣賞彼此的作品。

四、活動延伸

家長與幼兒一起觀看有關動物的電影、紀錄片,瞭解大自然中動物千姿百態的美。

活動反思

主要是以興趣促進學習活動的,教師上課時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課教學採用鮮活的課件和分角色表演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的生字是上節學習過的,因此新課伊始就出示課件複習,然後進行朗讀課文的練習。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激發他們的表演力、表現力,最後續編課本劇,更是能增加學生的創造能力。多媒體課件帶進語文課堂,可以受到圖文並茂、動靜結合的良好效果。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瞭解幼兒園的主要建築物和景物的特徵,嘗試以繪畫的形式表現。

2、注意表現畫面的背景,初步學習有層次地表現畫面。

3、發現幼兒園的美,喜愛幼兒園。

重難點: 觀察、瞭解幼兒園的主要建築物和景物的特徵,嘗試以繪畫的形式表現。

活動準備:

1、幼兒園不同場景的照片。

2、畫紙、蠟筆等。

3、幼兒用書:《我愛幼兒園》。

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幼兒園不同場景的照片,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能看出這是那裏嗎?誰願意來介紹我們的幼兒園?幼兒園裏有哪些漂亮的建築?是什麼樣的?我們幼兒園最有特點的建築是什麼?

2、教師與幼兒討論繪畫的內容和方法。

教師:你想畫幼兒園的什麼地方?怎樣讓畫面表現得更豐富?先畫什麼?然後畫什麼?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呢?

1、在欣賞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在幼兒用書上進行創作。

教師:畫的時候要注意有主有次,畫面的背景和主要建築物要由前後層次。

2、交流、幼兒作品。

教師:你知道這幅畫表現的是幼兒園的什麼地方?你覺得那幅作品的內容表現得最豐富,層次最分明?是怎麼表現的?用了什麼方法?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我們活動的設計源於一位老奶奶帶來的一幅布藝作品。布藝貼畫是湖北的一項民間工藝,在湖北,每位小女孩在小時候都會學這項手藝。奶奶帶來的作品掛在教室的主題牆上,每當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時間,他們就會去討論這畫上有什麼動物,有什麼顏色,有的還會想知道畫是用什麼做的;每天接送幼兒的時間,也總會有部分家長流連在這幅畫前面,或讚歎或羨慕奶奶的手藝,於是我們覺得請家長一起來參加活動是可行的。

布藝貼畫屬於民間工藝,從民間美術的角度出發,它不僅蘊含了一種民間文化的傳承,還有用色、佈局、圖案的學習。就幼兒而言,做這幅畫不僅是一種審美能力的提高,也是對民間文化的一種欣賞、學習;並且親子一起完成品,也是將教育的範圍擴大到了家長和孩子全部。

活動設計

(一)目標

1。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用布頭剪出圖案進行貼畫活動。

2。知道布藝貼畫是我國的一項傳統民間工藝。

3。在和爸爸媽媽一起學本領的過程中,感受親子合作的樂趣。

(二)準備

1.各色布頭,雙面膠,剪刀2.事先與佘穎奶奶聯繫

(三)過程

1.導入

t:小朋友,今天我請來了一位神祕的客人,我們一看是誰?

佘穎奶奶很棒的,會很多的本領。上次教了我們做鞋墊,今天我們看看奶奶要教我們什麼本領。

2.介紹布貼畫

請奶奶介紹一下布貼畫的傳統,布貼畫的製作方法及如何讓畫面更美觀(如對稱花等)

3.和家長一起製作布貼畫

t:剛纔我們和奶奶學了布貼畫,現在我們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試試看吧。(父母與孩子一起製作布藝貼畫)。

4.展評

t:請寶寶來講講你和媽媽爸爸做的是什麼圖案,你做了哪些事情,(可以先請寶寶介紹,再請爸爸媽媽來說說,鼓勵那些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孩子自父母的陪同下回答問題。)

5.佈置教室:將作品佈置在教室的特色主題牆上。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就目標而言,我一共設計了這樣三條目標:

1.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用布頭剪出圖案進行貼畫活動。

2.知道布藝貼畫是我國的一項傳統民間工藝。

3.在和爸爸媽媽一起學本領的過程中,感受親子合作的樂趣。就目標的第二條而言,我是從認識方面來提的,活動後我發現目標的制定有點大,如果能在後面再加一句具體到一個點,加入“感受畫面的用色、圖案和佈局”則更能體現活動對幼兒的價值。目標的第三條,通過孩子想,爸爸媽媽幫忙剪,達成度也非常好,孩子們一直在愉快的情緒下開展活動。

在活動的過程中,我覺得老師的指導也需要再斟酌。教師什麼時候出現,教師何時進行指導也很重要,這樣能夠幫助家長更好的瞭解到我具體該怎麼做,我怎麼放手讓孩子能更好的動手操作。

就準備而言,下次活動可以建議奶奶多帶幾幅作品,作爲範例,讓孩子們能從比較中更好的發現民間布藝貼畫的用色有什麼不同,從而建構對民間美術用色的認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