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熱門】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模板彙編6篇

本文已影響 3.8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模板彙編6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溫暖的春天過去,就會迎來一個多彩多姿,五彩斑斕的季節----夏季,夏天雨水就顯得多了,傘就必然成爲人們遮太陽、防雨的必備工具,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學習兒歌、仿編兒歌、繪畫等活動來啓發幼兒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育幼兒關心幫助別人,最後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音樂中進行表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熟悉原詩歌內容的基礎上,能用簡潔的語言,生動形象的仿編兒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理解詩歌優美的意境,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並學會朗誦詩歌。

3、啓發幼兒裝飾樣式新穎、功能齊全的傘。

4、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創設相應環境、小動物頭飾

3、裝飾傘的各種材料、彩筆 、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不下雨時放在家,下雨時候才用它,雨點落在它上面,就象開了朵朵花(傘)然後談話引出課題。

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你見過什麼樣的傘?傘的用途?教師總結以後出示課件(各種各樣的傘、傘對人們的用處)爲下面設計傘做鋪墊。

二、學習兒歌

1、欣賞兒歌

出示課件,課件的基本內容:幾隻青蛙在池塘裏快樂的游來游去,突然天氣變化,接着下雨,沒處躲,突然看見了荷花姐姐,就說:“荷花姐姐我借你的傘避避雨吧?”荷花姐姐說“好呀,過來吧。”讓孩子們完整的欣賞兒歌

提問:下雨的時候是什麼聲音?(嘩嘩)

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荷花姐姐)

青蛙高興的怎樣?(張開嘴巴唱歌)

誰敲着綠傘給伴奏?(小雨點)

你覺得這首兒歌美嗎?美在那裏?

2、朗誦兒歌

幼兒看課件:在孩子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再分句複述一次,讓孩子更易掌握,然後邊看圖片邊朗誦兒歌,等朗誦熟練後,讓孩子邊做動作邊朗誦。

借傘:下雨了,下雨了!嘩嘩、嘩嘩-------,荷花姐姐的綠傘借給青蛙,青蛙樂得張開嘴巴唱歌:呱呱、呱呱---------,小雨點敲着綠傘給伴奏:滴答、滴答-------。

引導幼兒討論:荷花姐姐還會把傘借給誰?還有哪些小動物下雨時要躲起來?然後把討論結果說出來。(鴨、鴿子、蜜蜂、小鳥……..)

3、仿編兒歌:

播放課件:讓孩子們觀察,上面有那些小動物在活動?

讓孩子看着畫面試編,如果不行教師可範編,引導幼兒發現仿編的方法。可請幾個幼兒表演,再嘗試把小鴨借傘編成一首和剛纔一樣好聽的兒歌,提示幼兒用剛纔學習的思考方法,你看到了誰?它幹了些什麼?用兒歌的話怎麼說?

4、角色表演

孩子們學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進入創設有若干荷花、荷葉的情景,一位老師在幕後用噴水器噴水,創設下雨的情景,進行角色表演,來鞏固兒歌。

提問:

(1)下雨了你們會到哪兒避雨?(荷葉下面)

(2)荷花姐姐的把什麼借給了你們,你們會怎樣?(就淋不到雨了)

5、裝飾製作傘

分組根據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和所觀察到的,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傘,教師要引導。

小結:你們都設計出了這麼漂亮的傘,那麼下雨時,當別人向你借傘時,你會怎樣做?教育幼兒要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三、時裝表演

幼兒手拿自己設計的傘在優美、和諧的音樂中自由地進行時裝表演。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傘,然後告訴老師。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要求:

1、讓孩子感受春天的氣息,知道春天是萬物甦醒的季節。

2、初步瞭解漢字中也有表示數量的字。

設計思路:現在是春天的主題,春天又是萬物甦醒,氣象更新的季節,結合課改精神和“科學認讀”的理念與計算活動相整合,設計了這個活動。因爲數字1——10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已相當熟悉,而“科學認讀”是以感官刺激讓幼兒逐步認識漢字,同時,還要以幼兒感興趣的或能吸引孩子的內容來刺激孩子的感官,讓孩子自由學習,自己去找答案。所以,我覺得數字1——10與漢字中的量詞的念法相同,但寫法不同,還有大小寫之分,對於好奇的孩子來說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更便於孩子記憶和認讀。

活動準備:一幅春天的畫面,練習紙、記號筆、漢字卡,數字卡等

活動過程:

1、導入:現在是什麼季節啊?(春天)你怎麼知道是春天啊?(泛講)是啊,春天是萬物甦醒,氣象更新的季節,是美麗的季節,我這裏也有一幅春天的畫,你們看看有些什麼?(幼兒講述,並找出相應的漢字)

2、幼兒操作:你們看到那麼多景色,我再請你們幫忙數一數有多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並把他寫在這張紙上。

3、師生共同檢驗:填上數字。

4、認識漢字中的大小寫數字:我這裏還有一些字寶寶,他們說,他們也叫1、2……10,而且,他們還是雙胞胎,名字一樣,長的不一樣,你們認識他們嗎?(幼兒操作,幼兒自由選擇擺放)

5、再次檢驗:

(1)糾正錯誤

(2)整理區分大小寫漢字。

6、結束活動,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操作。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一、在老師的引導下大膽想象,願意在同伴面前講述。

二、願意嘗試小段文字的閱讀。

三、認識“頂、蘑菇、傘、芭蕉、荷葉、折、手帕”等字詞。

活動準備

1、故事相關的圖片四幅,字卡若干。

2、大圖書一本,小圖書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放錄音)“聽,是什麼聲音?”(打雷、下雨) “放學的時候,突然下雨了,如果沒有雨傘,怎麼辦呢?”(幼兒討論)

二、激發說話慾望,潛意識感知目的字

1.“放學啦,小白兔、小黃狗、小青蛙和小娃娃走到幼兒園門口,突然下雨啦,可是他們沒有傘,怎麼辦呢?”(出示字卡“傘”)

2.出示圖片一:“兔媽媽來了,小白兔是怎樣回家的?” (出示字卡“頂”、“蘑菇”)

3. 出示圖片二:“小黃狗頂着什麼傘回家的?”(出示字卡“芭蕉”)

4. 出示圖片三:“青蛙媽媽帶來了什麼?小青蛙心裏覺得怎麼樣?”(出示字卡“荷葉”)

5. 出示圖片四:“娃娃的媽媽沒有來,怎麼辦呢?請小朋友幫她想想辦法。”(出示字卡“折”、“手帕”) 三、完整講述,進一步感知目的字

1. 教師啓發:“小動物們回到了家會怎麼樣?我們看着圖來編一個故事,把小動物們怎麼回家的、心情怎麼樣都編進去,好嗎?”

2. 幼兒嘗試看圖講述故事。

3. 幼兒講述故事時,教師適當指點目的字,以加深印象。

四、遊戲“買雨傘”,鞏固目的字 提供音樂、背景,創設下雨天的情景。 “我們要回家啦,看,下雨啦,你想買什麼傘?快去挑選吧!”(雨傘後面有字)

五、嘗試小段文字的閱讀

教師啓發:“剛纔小朋友自己編了一個故事,現在,老師來講一個故事,聽一聽,我是根據什麼講的?”(教師邊看文字邊講故事)幼兒嘗試閱讀大圖書。

六、延伸活動 幼兒邊閱讀小圖書,邊用顏色筆將認識的字圈出來。

活動效果 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並結合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輕鬆識字,活動構思巧妙,達到了“識字、講述、閱讀”的`和諧統一

設計說明 夏天經常會突然下雨,幼兒對雨天回家也有過擔心焦慮,散文《下雨啦》正符合幼兒的心態,文章意境優美,想象豐富,非常適合中班幼兒閱讀。在活動中,我通過遊戲的形式,激發興趣,把識字和閱讀結合起來。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事要動腦筋不要光圖省力。

2、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對話,學習詞語:結實、撞、四腳朝天。

3、激發表演故事的興趣,有表演慾望。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豬媽媽、小黑豬、小白豬、小花豬、大灰狼頭飾各一個,小豬蓋房子的教育掛圖。

2、知識經驗準備:讓幼兒在生活中觀察房子的不同材料。

三、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激發興趣師:小朋友們,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見過哪些材料蓋的房子?今天啊,我們班來了三位小客人,它們也想蓋房子,那它們會蓋一間什麼樣的房子呢?

(二)、學習故事內容,學習角色對話

1、逐幅看圖片提問,引導幼兒大膽猜想故事情節師:(出示第一幅圖片),小豬們發現了什麼?小朋友猜猜,這三隻小豬都是怎麼想的呢?

2、幼兒欣賞圖片,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師:剛纔小朋友們都說了很多種可能,那老師把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認真聽聽,三隻小豬都蓋了什麼樣的房子?

3、圍繞重點討論,學習新詞語師:大灰狼是怎麼把小黑豬和小白豬的房子給弄倒的呢?(學習詞語:撞)你們覺得誰的房子建的最好?爲什麼?(學習詞語:結實)大灰狼撞小花豬的磚房,房子倒了嗎?嗯,不但房子沒倒,大灰狼自己還被撞得怎麼樣了呢?(學習詞語:四腳朝天)

4、教師再完整講述一遍故事,引導幼兒初步學習人物對話師:老師再把故事講一遍,認真聽,看看三隻小豬分別講了什麼?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再想想你最喜歡哪一隻小豬,爲什麼?

5、小結師:小朋友都喜歡小花豬,那我們要向小花豬學習,做一個勤勞勇敢的好寶寶。

(三)、活動延伸幼兒回去把故事將講述給家長聽,家長記錄下來並上交併指導幼兒完成學習包有關作業。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本次活動的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中籬笆變化的原因,以及喇叭花對待小動物前後採用不同語言的原因。2、初步體驗故事中那種清晰、歡快、充滿生機的畫面。

二、教學內容和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重點是要幼兒通過觀察籬笆牆色彩的變化、小動物與喇叭花前後兩段不同的對話,知道我們大家應該要保護環境,愛好動植物。本次活動重點是如何理解故事中籬笆牆的色彩變化的原因。難點就是如何讓幼兒體驗到故事中遠離城市的歡樂充滿勃勃生機的田園生活的畫面。

三、教學對象分析:

中班幼兒對自主探索事物有所興趣,動畫形式比較形象、生動,形象直觀、可以很好的表現出籬笆牆不同時期的色彩變化,更容易使孩子進入情境,孩子樂於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四、教學媒體的選擇和設計

我運用了PHOTOSHOP軟件將圖片進行設計,用錄音軟件進行聲音合成製作文件,最後用FLASH軟件進行動畫短片的後期製作。

五、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引導幼兒進入故事情景。

教師:有個老爺爺在院子裏也圍了圈籬笆,我們一起來看看。

2、分段聽故事。

(1)段落一:籬笆裏種了小苗……黃籬笆變成了綠籬笆。

提問:老爺爺圍的籬笆是什麼顏色的?(金黃金黃)

老爺爺的籬笆裏有什麼?(一棵綠芽芽)

綠芽芽看見了黃籬笆心裏怎麼樣?它高高興興的幹什麼呢?

爬呀爬,黃籬笆變成了什麼籬笆?爲什麼會變成綠籬笆的呢?

綠籬笆開出了什麼?(喇叭花)綠籬笆變成了什麼呢?

(2)段落二:小動物想進去玩。

提問:小動物們看到花籬笆這麼漂亮,想進去玩,你們猜猜籬笆裏的小喇叭花會允許它們進去嗎?

如果你是小喇叭花,你會讓它們進去玩嗎?爲什麼?

你會怎麼對它們說呢?

我們來聽一聽小喇叭花是怎麼做的。(苗苗小,小苗苗,不許進來踩苗苗)

(3)段落三:籬笆開門了……

提問:沒人進來踩苗苗了,苗苗纔會長大,你猜猜小苗苗開了花再長啊長會變成什麼呢?

我們來看看小苗苗變成了什麼。

西瓜成熟了,籬笆怎麼樣?(把門打開了。)

小喇叭花說了什麼呢?(歡迎大家進籬笆。)

老爺爺請小朋友吃西瓜。

小喇叭花心裏怎麼樣?是怎麼說的呢?

3、完整的欣賞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小朋友扮演小喇叭花,跟着一起學說對話。

六、活動反思:

教師根據教學活動環節的需要進行製作,讓課件可以更好的爲教學活動服務。我按照故事內容進行了完整的動畫製作,讓幼兒能夠視聽結合,使得教學活動變得比較生動有趣。因爲《花籬笆》教學活動的目標是: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中籬笆變化的原因,以及喇叭花對待小動物前後採用不同語言的原因。爲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理解故事,在教學過程中將故事分割成爲三個段落進行講述。因此,我將動畫根據教學需要分割成三個段落,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這樣的設計,可以幫助幼兒一層一層的理解故事內容,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課件中我運用交互按鈕,幫助幼兒分析出故事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幼兒對此特別感興趣,當他們說出一個答案後,教師輕點按鈕就會出現他們的答案,他們覺得很神奇對於回答問題也就更加有興趣了。最後我們完整的欣賞了整個動畫故事,幫助幼兒加深了對於故事的印象和理解。整個教學活動在flash課件的幫助下非常順利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孩子們都對活動很感興趣。但是在教學活動後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有些交互按鈕的設計與教學過程不太匹配也不易於教師的操作,活動後我將課件的有些環節根據教學過程變化的需要進行了增減,讓課件具有更強的操作性,幫助教師可以更好的進行教學活動。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名稱:

我做哥哥了

適合主題:

我長大了

適合年齡:

中班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理解野田從不接受弟弟妹妹到願意做哥哥的心理轉變過程。

2、萌發做哥哥姐姐的願望。

3、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故事ppt、投票板一塊、投票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1、朋友們,等過了暑假,你們就要上大班了,是幼兒園裏最大的哥哥姐姐了,做哥哥姐姐開心嗎?開心在哪裏?

2、原來做哥哥姐姐有這麼多開心的事,你們肯定也想做哥哥姐姐。有隻小貓他叫野田,他的媽媽又生了五隻小貓,你們覺得他開心嗎?爲什麼?

3、做哥哥是一件很高興的事。

二、集體閱讀第一幅至第三幅

1、但是過了段時間,野田怎麼了?(不開心了)爲什麼不開心了?(媽媽忙着照顧弟弟妹妹,不抱田野了,本來田野是笑的,漸漸的變成了不高興的臉了)

2、小結:田野覺得媽媽有了弟弟妹妹,好像不像從前那樣喜歡自己了,媽媽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弟弟妹妹,所以野田覺得做哥哥一點兒也不好玩。

三、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1、弟弟妹妹一天一天長大了,這一天,媽媽給野田佈置了一個小任務,要他帶弟弟妹妹出去玩。你們覺得野田願意嗎?(不願意)可是媽媽佈置的任務又不能不完成。你們看野田是怎麼帶弟弟妹妹出去的?(看圖)野田很不情願地一步一跨朝外走,弟弟妹妹搖搖晃晃地跟在後頭。你們猜猜野田帶着弟弟妹妹出去之後會發生什麼事?(不管弟弟妹妹、把弟弟妹妹扔掉)

2、是呀,沒有弟弟妹妹,媽媽又會喜歡野田了,我也是這麼覺得。

3、你們覺得野田會是一個好哥哥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投票板,笑臉表示是一個好哥哥,哭臉表示不是好哥哥,請大家一人一個上來投票吧!(第一次投票)爲什麼呢?(分別請幼兒說明理由)

4、我們看看野田到底是怎麼做的。

教學反思: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比較多一些,孩子們做哥哥姐姐這方面的體驗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是很少的。然而,感受做哥哥姐姐的快樂,需要用體驗的方式來進行,也就是真正的在一個活動中讓孩子們去體驗。體驗兩個字,寫寫簡單,其實真正的讓孩子們有觸動的那種體驗還是蠻難做到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