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9篇

本文已影響 2.89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9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2、通過學習是幼兒瞭解水,知道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 故事《皮球浮上來了》的碟片。

2、玻璃水槽、紙、木塊、鐵片、石子、海綿、塑料、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3、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看課件,自由模仿流水,用動作表現水流的速度。 談話導入:水的本領可大了,讓我們來看一下。

2、瞭解水的浮與沉

(1)、播放故事《皮球浮上來了》,提問:

故事用什麼辦法把球取出來的?樹洞裏灌滿水之後,球會怎樣?爲什麼?(水有浮力)

(2)、石頭掉進洞裏,灌滿水,石頭會怎樣?(石頭沉下去了)

3、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1)、提供事先準備好的操作材料,分記錄卡,教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標誌。

(2)、將自己的`猜測填入記錄表中。

4、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猜測的是否一樣?

(1)、分組驗證剛纔的猜測,看看哪些猜對了,哪些猜錯了。

(2)、將自己的操作結果填入記錄表中。

5、交流討論

(1)、說說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現了什麼。

(2)、引導幼兒探討:爲什麼有的物體能浮在水面,而有的卻沉下去了?

(3)、小結:重的物體容易沉下去,請的物體容易浮上來。

6、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去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會沉下水底,哪些物體會浮上水面,並說說它們沉、浮的原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瞭解物體的溶解現象,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物體的溶解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本次活動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作爲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個、筷子、沙子、鹽、玉米粒、糖、粘帖紙、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記錄材料:水的溶解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環節

一、認識實驗材料。

二、猜測:

三、認識活動標誌

四、操作活動

五、分類活動

六、交流總結活動

七、延伸活動

老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哪些實驗材料?教師介紹所準備的材料。

幼兒思考:這些東西如果放在水裏誰會不見?誰放在水裏還存在?

師:請小朋友先來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四個有水的杯子裏,然後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攪拌,想想最後什麼東西不見了?什麼東西還存在?

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誌。

師:如果不見了,我們用這個符號來表示,(×)。還存在呢,我們就用這個符號來表示,( √ )

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沙子,鹽,糖,玉米粒,分別放到這四個杯子裏,用筷子進行攪拌,看看他們會怎麼樣的變化?哪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請你用標記記錄下來,(出示記錄表)

師:剛纔小朋友都做了實驗,都瞭解了,什麼在水裏會不見,什麼還存在,

你把會不見的物體與存在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見了我們給他貼上星星,存在的我們給他貼上花朵。

師:今天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像沙子和玉米放進水中,通過攪拌還是存在的,鹽和糖放進水中,通過攪拌就不見了。像這種現象,有個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師: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

師:這些東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爲我們沒有做實驗,小朋友們剛剛看到了,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有時候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亂猜,要進行實驗。剛剛小朋友們說了那麼多,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猜測活動(指導語:請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溶解,哪些不會溶解?)剛開始,教師爲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爲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認識活動(指導語:你知道這是什麼標誌嗎?)在這裏,教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誌,爲接下來的操作記錄活動做好準備。

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分類活動(指導語:請你把會溶解與不會溶解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類活動,讓幼兒對物體的溶解現象有所鞏固。

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說說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現了什麼。)在這裏,教師爲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幼兒自己記錄結果,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延伸活動:(指導語:請幼兒回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在水中,哪些東西不會溶解在水中,並說說它們的原因。)在這裏,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此課設計意圖及對課堂環節的反思:

1、從幼兒感興趣的角度出發,幼兒對於“水”一向來都是比較熱情的,所以我想這節跟“水”有關的內容應該不會出現冷門、不願參與的現象

2、從平常科學區情況的觀察來看,現在孩子接觸實驗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少,讓幼兒失去了自發探索的慾望。

所以我選擇了以實驗爲主的科學課,從課堂結果來看,我可以肯定幼兒對於課堂內容的選擇非常感興趣,參與也非常積極。通過第一環節的猜測,幼兒的注意力被教師吸引,沒有一位幼兒遊離,能夠盡情地猜測。這麼好的開頭給我對以下的環節有了信心,對於實驗任務及規則的講解對於第一次做實驗又要學習記錄的幼兒來說是有難度,所以在實驗之前,我也詳細講解了實驗的步驟,要求5樣物質要分別放入5個不同的杯子裏,這樣幼兒在觀察的時候能夠一目瞭然,還便於後面的對比及分類,雖然課堂上還是出現了有幼兒將幾種物質放入同一個杯子裏,但是在教師的及時發現與提醒下,幼兒能夠馬上改正。

對於實驗的記錄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在設計課程之前,我也思考過很多,應該是能夠溶解的畫 “√”, 不能溶解的畫“×”好呢,還是能夠溶解的畫“×”,不能溶解的畫“√”。按照常理說,肯定是第一種方法纔是比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慮到了,孩子在做實驗時候根本還不瞭解物質放入水中是什麼反應,而且這些現象叫什麼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兒這樣交流:“當物質放入水中並充分攪拌,物質才存在或者是物質已消失。”幼兒習慣於從顯性的角度分析問題,所以能會看到物質還存在或消失的現象。所以對於還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樣的現象的.時候,我們採用後面的記錄方式是比較科學的。同時,從同事的經驗那裏瞭解到,中班幼兒還不太會畫“√”,所以最後我對實驗的記錄解說是:如果物質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後物質還存在的請畫“O”,物質消失了的話請畫“×”,意象表示物質消失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從課堂上來看,幼兒對於這個記錄方式還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對杯子裏的物質一看就一目瞭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記錄顯得簡單很多。

但是,在幼兒瞭解了水的溶解的這個特性之後,知道物質消失表示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質還存在表示物質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們班區域活動中我繼續投放了這個實驗,幼兒在記錄時就發生了跟課堂上截然不同的結果,幼兒習慣在物質放入水中消失的後面畫“√”,而在物質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質後面畫“×”,其實看到這樣的記錄方式時我感到很開心,這表明幼兒已經很清楚物質是否能夠溶解的祕密。

從這個看似簡單的記錄方式來看,科學課不盡需要嚴密的課堂過程設計,教師嚴謹的教學語言,還需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換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視的方面。

第二個部分就是實驗活動。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孩子們在實驗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活動重難點所在。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自己去尋找結果,在整個活動中需要老師幫忙的孩子很少,大多數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決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時做好正確的記錄。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還是不溶解一目瞭然,還爲後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在這個環節中,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實驗結果的講解對於實驗後的幼兒都能容易接受,因爲大多數幼兒都從自己的實驗中得到結論:紅糖和食鹽在水裏可以溶解,沙子、黃豆、玉米粒在水裏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實驗過程和記錄結果中,教師發現個別幼兒對於食鹽是否能夠溶解發生了一點小小的分歧:有個別幼兒認爲食鹽放入水中還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兒發現剛開始時食鹽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後來發現食鹽消失了。在分析結果的時候教師提出介意:請這位小朋友等會再去觀察一下放食鹽的杯子裏有沒有什麼變化,食鹽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鹽是否比剛纔變少了。(遺憾:課後沒有請這位幼兒觀察,在整理時發現這杯放了食鹽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質放在一起。在班級區域活動中,後來也有幼兒發現食鹽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話它就會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祕密還要孩子在課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動:在這裏,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可以講不同物質放如水中,觀察是否能夠溶解,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製作飲料,嚐嚐不同物質放入水中會變成不同的味道等等。並在活動過程中幫助孩子發現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怎樣可以加速物質的溶解速度……讓孩子在持續的活動中保持這種對探索的熱忱!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觀察、比較,瞭解冬天有的動物冬眠,有的仍在戶外活動。

2、鼓勵幼兒積極猜想,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冬天的圖片

2、動物過冬的視頻

3、動物的ppt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冬季圖片,激發活動興趣。

(1)教師出示圖片,並提問:這是一個什麼季節,冬天我們是怎麼過冬的,我們應該怎樣做纔不會冷呢?你們知道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呢?

(2)冬天,有的動物會去冬眠,冬眠是什麼呢?冬眠就是小動物到了冬天它就會躲到自己家睡覺,這一覺,就是很長很長時間,也不用吃東西,到春天天氣變暖的時候它們纔會醒,小動物們爲什麼要冬眠呢?因爲有的動物很怕冷,如果它們不去冬眠就會凍死,可有的動物它就不怕冷,到了冬天還在戶外活動。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出哪些動物冬眠,哪些動物不冬眠。

教師:你們知道哪些動物需要冬眠,哪些動物冬天仍在戶外活動呢?現在請小朋友們看一些圖片,請小朋友們自己想一想,說一說吧!

3、播放視頻,引導幼兒瞭解動物過冬的方式。

(1)請小朋友認真看一看視頻裏的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2)幼兒觀看視頻。

4、設疑。激發幼兒瞭解動物過冬的其他方式。

教師:到了冬天,有的動物會冬眠,有的動物扔在戶外活動,還有的動物用其他方式過冬,我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一下這方面的資料。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2、知道水中倒映的現象。

3、豐富詞彙:“倒影”。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大水盆,盆裏盛有清水。準備一些小豬紙偶。

【活動過程】

1、分散活動“看倒影”。準備一些較大的水盆,盆裏盛有清水,讓幼兒看水中的倒影:“我們在鏡子裏能看到自己,我們在水面上看一看是怎樣的?”讓幼兒分散活動,在水面上看倒影,看一看水中有自己,看一看水中有同伴,看一看水中倒映出物品(幼兒拿着物品)。

活動後進行談話:“在水面上看到了什麼?”知道這是倒影,水面上能映出倒影。

2、出示一個紙月亮,引起聽故事的興趣:“月亮在哪裏?月亮什麼時侯出來?”“月亮出來了會不會有倒影呢?在哪裏有倒影呢?請聽故事‘找月亮’”。

教師講故事,第一遍講完後提示幼兒:“再聽的時侯要記住小豬在什麼地方看到了地上的月亮?”

出示小豬紙偶,教師操縱紙偶講第二遍故事。

3、講故事進行提問,邊問答邊教幼兒學說故事中角色的說話。

“開始,豬老大對豬老二說了什麼?”

“第一個發現月亮的小豬是怎樣說的?”

“第二個發現月亮的小豬是怎樣說的?”

“後來發現月亮的小豬是怎樣說的?”

讓幼兒互相看一看眼睛中的映像。

4、談話:“想一想,還可以在地上找到哪裏的月亮?”聯繫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擴散。

5、教師操縱紙偶,以小豬的口吻對幼兒說:“喜歡聽我的故事嗎?我帶着你們再講一遍,要把我的故事記下來講給爸爸媽媽聽。”帶領幼兒講一遍故事。

“我是愛動腦筋喜歡發現的`小豬,你們是不是也喜歡發現呀,今天晚上你們也去在地上找月亮,看看能在地上找到幾個月亮。”

鼓勵幼兒晚上回家找月亮,第二天組織談話:“我在哪裏找到了月亮?我用什麼辦法映出了月亮?”

讓幼兒講述各自的探索與發現。

附故事:找月亮

有一天晚上,小豬老大和豬老二在一起,小豬老大說:“聽說月亮不只天上有,地上也有呢!”老二說:“真的?那我們和朋友一起去找找看。”老大說“好!”

他倆請來了一羣小豬,四處去尋找。走到山泉邊,一隻小豬高興地叫起來:“哇,山泉裏有一個月亮!”另一個小豬又說:“哇,露珠裏有一個月亮!”另一隻小豬喊:“哇,玻璃窗上也有一個月亮!”它們還看到水桶裏有一個月亮,鏡子裏有一個月亮,水潭裏有一個月亮,望遠鏡裏也有一個月亮┄月亮又大又小,多得數不清。一隻小豬意外地發現,每頭小豬的每隻眼睛裏都有一個小月亮呢!

小豬們帶着自己找到的月亮,高高興興回家去。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彎曲性,瞭解常見物體彎曲的必要性。

2、學習觀察彎曲形狀物體的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3、體驗彎曲的物體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活動準備

1、自制眼鏡一副,真正的眼鏡一副。

2、兩部電話線不一樣的電話機。第一部的電話線是彎彎繞繞的;第二部的電話線是直的'。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實驗一:鏡腿直直。

1、教師出示兩副眼鏡,請兩個幼兒分別戴上然後與教師一起做遊戲。

(1)咦,這個小朋友的眼鏡爲什麼一直掉下來?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2)這個小朋友的眼鏡爲什麼不掉下來?爲什麼?(引導幼兒發現彎腿跟直腿的區別)

教師:哦,原來直直的鏡腿不能勾住耳朵,容易掉下來;真正的眼鏡有彎彎的鏡腿,能勾住耳朵,不容易掉下來。

二、實驗二:電話線直直。

1、教師出示兩部電話機,拿起第一部電話機聽筒,邊做接電話狀,邊走動幾步,使彎繞的電話線伸長。

2、教師拿起第二部電話機聽筒,邊做接電話狀,邊走動幾步,由於直的電話線不能伸長,把電話機拖過來掉到地下。

提問:你們發現什麼了?爲什麼呢?(引導幼兒發現彎彎繞繞的電話線和直直的電話線的區別)

教師:哦,原來彎彎繞繞的電話線可以伸長,所以我們可以走來走去接電話,用起來很方便;直直的電話線不能伸長,只能在原地接電話,很不方便。

三、討論:假如它是直的

1、出示有山、汽車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討論:這輛汽車能上山嗎?爲什麼?

2、出示圖片(衣架、躺椅……)提問:它是什麼形狀的?

討論:假如它是直的會怎麼樣?

教學反思

活動中發現孩子們對科學探索活動很感興趣。但是在假設環節中,如“假如蚊香是直的”,我覺得如果有可操作的模型蚊香,幼兒就體會更深了,現在光憑想象效果不佳。但儘管如此,孩子們還是很積極,都能參與到討論中。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觀察某些物質的溶化過程。

2、比較能溶於水和不能溶於水的物體特性。

活動準備 大水盆、水杯、小勺、固體飲料,各種能溶於水和不能溶於水的物品,如麪粉、白砂糖、鹽、粉筆、紙片、糖紙、塑料插片、玻璃球等。

 活動過程

1、出示三杯白開水

(1)在其中的一個杯子裏放進一勺白糖攪拌至糖化在水中。

(2)另一個杯子中放進一勺鹽,攪拌一會至鹽完全化在水中。

(3)讓幼兒品嚐三杯水的'味道。

討論:三杯水的味道有什麼不同?爲什麼?糖和鹽哪兒去了?

2、讓幼兒將幾種不同的東西投入水盆中,注意觀察它們的變化。

教師鼓勵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討論:什麼東西在水中能化?什麼東西在水中不能化?

3、讓幼兒用準備好的固體飲料自制桔子水、橙汁、山楂汁等。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杯子中的變化。

4、比較怎樣化的快。

帶領幼兒比較不同條件下的溶解情況。

(1)兩塊同樣多的肥皂分別放進熱水和冷水中,看看哪塊肥皂化的快。

(2)同樣多的一塊肥皂和一些肥皂粉,放進一種水(熱或冷)中,它們化的一樣快嗎?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各種溶化現象,並積極動手操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說說中初步瞭解工具箱中各種工具的作用。

2、體驗它們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準備】

1、小工具以籃子來裝:扳手、螺絲刀、透明膠、剪刀、釘書機

2、壞了的書若干本、螺帽鬆了的黑板螺絲鬆了的椅子

【活動過程】

一、說說工具

(價值取向:出示工具箱,看看說說認識的小工具,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1、孩子們看這是什麼?

2、裏面會有哪些小工具呢?一起來看看。

(剪刀、透明膠、釘書機、螺絲刀、扳手、電筆)

二、故事欣賞

(價值取向:聽聽小工具們在爭吵的故事,進一步感知工具箱中工具各自的本領。)

1、聽故事第一段:

提問:小工具們是爲什麼爭吵呀?(要比誰的本領大。)

2、第二段:

提問:你們覺得小工具們中誰的本領大?它有什麼本領?(討論)

工具們都說自己的本領大,猜猜工具箱會說什麼呢?

小結:每個工具都有自己的本領,給人們帶來了安全和方便,但是要團結在一起,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三、使用工具

(價值取向:在修理物品的情境中嘗試使用小工具,感受小工具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1、小工具們又和好了真好!我們班級裏有些需要修理的東西,看看是什麼?

(螺絲鬆了的椅子,螺帽鬆了的黑板,壞掉的書)

2、讓我們用工具來修理一下他們吧!每樣東西選用適合工具的喲。

3、幼兒修理。

4、你們覺得小工具怎麼樣?

5、小結:小工具本領真大呀,可幫助我們把許多已經壞掉的東西修好,真了不起!

活動延伸:

找找工具(價值取向:拓展工具經驗,瞭解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工具。)

我們家中還有許多小工具,請你們回家去找找。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課題生成:

信息時代的今天,有必要增加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科學啓蒙知識,以拓寬幼兒視野,豐富幼兒知識,開發幼兒潛能。爲此,設計了這節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汽車”。本活動從幼兒年齡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活動的電化教育手段,引導幼兒積極運用多種感官,主動感知和認識各種汽車及其發明過程。電化手段的運用,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使幼兒身臨其境,將事物發展的抽象過程集中在一個相當短的時間內展示出來,直觀生動、感染力強,是一次知識性、趣味性較強的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汽車的種類有各種各樣的,它們有不同的用途。

2、使幼兒簡要了解汽車的發明過程,激發幼兒當“小發明家”的願望。

3、發展幼兒比較和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汽車發明過程的自制抽拉複合燈片一套,幻燈機。

2、木偶表演臺,布袋木偶:小兔、小猴、老爺爺、小孩各一個。

3、佈置出一個“汽車展覽會”,各種汽車玩具若干,各種汽車圖片(自繪圖片8張)。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木偶小兔:“今天天氣真好,我想去看看住在很遠的奶奶。坐着汽車去可方便了,一會就到了。再見。”(小兔坐在轎車上,說完下場)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乘汽車很方便,你們知道汽車是怎麼發明的嗎?

2、簡要了解汽車的由來。

(1)教師操作抽拉幻燈片1:“最早的時候,人們沒有交通工具,只能用腳走路。”

(2)幻燈片2(複合抽拉片)。

①“經過馴化的動物成了人們重要的運輸工具,人們騎着這些動物旅行,用它們馱運貨物。這些動物有牛、馬、象、駱駝等。”

②“人們發明了輪子,於是出現了最原始的車。”

“又出現有輻條的車輪,車的結構就輕巧了。”

④“後來,美國人生產出了大量輕便實用的汽車,現在汽車的種類就更多了。”

(3)提問:誰能說說汽車的由來?引導幼兒說出過程:走一動物一輪子一有輻條車輪一美國人發明汽車。

3、瞭解汽車的種類及不同的.用途。

(1)教師引導幼兒動腦筋思考:“你們見過什麼樣的汽車?”

幼兒討論後回答。(隨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汽車圖片並簡要提問。卡車、轎車、公共汽車、出租車、灑水車、警車等。)

(2)情境表演,認識消防車、救護車。

①表演:小猴(木偶)着急地說:“哎呀,不得了啦,我們家着火了,小朋友們快幫我想想辦法,我該叫輛什麼車呢?”

幼兒:救火車。

教師:“小猴,你趕快叫輛救火車,——又叫消防車。”(拿救火圖片)

小猴:“謝謝,我去救火啦。”

②認識消防車。(專門用來救火的。)(是紅色的,能拉警報。)

木偶老爺爺、小孫子上,走着走着,老爺爺忽然倒下,小孫子大喊“爺爺心臟病發作了,這可怎麼辦呢,我該叫輛什麼車呢?”(救護車)

③認識救護車(專門用來幫助突然得了重病的人。)(車身上有十字標記,能拉警報。)

④教師:“咱班小朋友真是愛幫助別人,不僅幫助了小猴子,還幫助了有病的老爺爺,謝謝你們。”

4、在玩中鞏固知識。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主要認識了救火車即消防車和救護車,有卡車、轎車、公共汽車……汽車的種類很多,作用真大,對人們有幫助,是一種很方便的交通工具。”

(2)以參觀“汽車展覽會”結束教學。

(3)讓幼兒在玩各種汽車中鞏固知識,開闊視野。

評價分析:

幼兒通過生動有趣的幻燈,就像看電影一樣,直觀地瞭解了汽勺由來。接下來的情境表演,是通過展示幾種汽車的專門用途的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汽車的用途的認識。通過後來的幼兒玩汽車,爲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汽車的外形構造提供了空間。整個活動,幼兒都饒有興趣、思維活躍,較好地達到j標。

一、專家點評

在現代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有些老師誤以爲用計算機爲載體的教學是最佳的,因而會嫌棄傳統的幻燈片。其實,對幼兒來說,幻燈如圖書一樣,同樣有趣。只要合理選擇,幻燈教學會獲得好效果。

二、反思與討論

你認爲此活動設計的知識點(量),是否適宜?如果讓上這節課,你同意本活動設計的過程嗎?如何修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一、活動題目:土壤——植物生長的搖籃

二、活動目標:通過實驗和動手活動,使幼兒感知土壤裏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和與植物的關係。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及動手操作能力。

三、適用對象: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鏟子、衛生紙、可以種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隻盤子、四個紙杯(其中三個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個杯子裝水)、一隻量杯。

五、活動過程:幼兒提前兩天到種植園,拔出幾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離開土?觀察前幾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乾枯了。

(2)因爲它們的根離開了泥土,離開土壤就會乾枯。

探究的問題:土壤中有什麼?用小鏟子挖泥土。

(1)土壤裏有樹根,還有爛了的樹葉。

(2)土壤裏有死蟲子。

(3)土壤裏有蚯蚓、

輕輕捏捏衛生紙包的泥土。

(1)紙溼了。(2)泥土裏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氣泡。(2)泥土中有空氣。

說一說,植物爲什麼會在土壤裏生長?

(1)植物在土壤裏生長,是因爲土壤裏有肥料。

(2)因爲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氣。

比一比,三種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麼不同?將三杯土放在三隻盤子上,用量杯分別向三杯泥土中澆同樣多的水。

(1)砂土裏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盤子裏去了。

(2)壤土裏的水只流了一點,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裏的水都在杯口,滲不下去,下面的盤子裏沒有水。

想一想,植物種在哪一種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養分最充足?種一種,哪種土壤最適合植物安家?幼兒將青菜秧種在三種土壤中,引導幼兒每天觀察記錄青菜的生長情況。記錄青菜在三種土壤中的生長情況。

六、注意事項

1.幼兒取泥土包入衛生紙中時,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選取較溼潤的土。這樣,紙溼的效果較明顯。

2.幼兒向三杯土澆水時,水不宜多,以防水從杯口溢出流到盤中,影響觀察。

七、拓展思路啓發幼兒觀察、探索仙人掌爲什麼能生活在沙漠裏,瞭解不同植物對土壤條件有不同的需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